破解“城市缺位、农村缺人”两大难题 努力探索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县域实践

作者: 张国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更好发挥县城连接城市、带动乡村作用,率先在县域内实现城乡融合发展”。重庆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建设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丰都地处重庆地理中心、三峡库区腹地,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富集,素以5000年凤凰城、2000年县城闻名天下,出土的"巴渝神鸟”是三峡博物馆镇馆之宝,有4个4A级景区和南天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是重庆历史文化的"书签”重庆主城都市区的"屋顶花园”。丰都也是重庆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的代表和缩影,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责无旁贷的重大政治任务。城乡融合发展,首先要发展、关键在融合。近年来,丰都县聚焦“城市缺位、农村缺人"两大难题,以“小县大城"试点为牵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迈出了新步伐,先后入列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国家级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试点县,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24年,全县GDP实现428.4亿元,同比增长 6 . 6 % 、全市第五,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1 8 . 8 % 、全市第二,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 2 . 0 9 : 1 。

一、把县城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以“四位同升"建设有仪式感、烟火气的美好城市

城市发展,痛点在“缺位”。丰都县聚焦县城为什么留不住人、农业人口转移为什么舍近求远、未成年人犯罪率为什么居高不下的“城市三问”,抢抓重庆市“小县大城"试点机遇,一体推进城市形象定位、功能补位、环境升位、品质进位“四位同升”。

(一)找准形象定位

丰都是有历史的,是有文化的。2000年的建县史孕育了独特的丰都文化。丰都文化是有仪式感的,孝善文化的本底和移民文化、长江文化、凤凰文化的独特性,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占据了独特的地位。为此,丰都县深入挖掘、创新性开发丰都文化,推动市级重点社科项目“丰都文化研究"成功结项,形成了以擦亮鬼城文化"黑珍珠”绽放凤凰文化"红宝石"为主题的“丰都共识"和以巴渝神鸟为原型的城市雕塑、以“来世界的丰都、看丰都的世界”为标志的宣传语,加快构建有辨识度的城市意象,着力打造有仪式感的时尚之都、有烟火气的活力之城。

(二)开展功能补位

坚持用财政资金做"雪中送炭"的事、用社会资金做“锦上添花"的事,全力补齐学位、床位、车位、蹲位、工位、座位等“六位”,成功引进重庆谢家湾小学、重庆育才中学合作办学,推动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成功创建"三级"医院,重医附一院丰都医院正式运行,探索“错时共享停车"“车轮上的夜市"等模式,每年城镇新增就业6000人以上,累计新增学位7600个、车位8861个、公厕28座,城市功能持续完善。

(三)推动环境升位

聚焦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问题,深入实施“治乱、保畅、赋能"行动,推动100余件5年以上甚至20年以上的历史遗留问题彻底解决,纵深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违法建筑整治,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实战运行,加快完善“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系,20万个物联感知设备让城市更智慧,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四)促进品质进位

坚持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文旅、新农业,投资200亿元的玻璃纤维、投资96亿元的特铝新材料、投资103亿元的栗子湾抽水蓄能等项目加快建设,装机44万千瓦的风电、光伏项目并网发电,创新办好丰都庙会、祈福文化季、冰雪旅游季等文旅活动,丰都入列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名单,加快打造先进材料产业新城、世界文化旅游名城。

当前,在全面调研、深入研判基础上,丰都县又迭代了新“城市三问”,即:功能缺不缺?环境优不优?品质好不好?答好这新的"城市三问”,丰都县将以深化"小县大城"试点为牵引,推动城市功能再完善、环境再优化、品质再提升,抓好园区、景区、郊区、城区“四区"带动,推动城乡教育、医疗、养老、就业“四同等”,确保农业转移人口土地、房屋、林地、权利“四不变”,不断提升县城辐射带动能力。

二、把乡村发展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以“新农人”为抓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发展,难点在“缺人”。丰都是重庆“八山一水一分田"地貌特征的典型代表,54.98万农村户籍人口中留在农村的只有18万人,且青壮年劳动力仅占 2 1 . 9 % ,现在靠谁来振兴乡村、未来靠谁下地种田的“乡村两问”是必须回答的时代之问。近年来,丰都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尊重农民意愿、顺应客观规律,以新农人培育提升为抓手,推动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力答好“乡村两问”。

(一)培育新农人,壮大市场主体

坚持组织发动、政策驱动、帮扶带动,创新实施新农人培育行动,在全国率先给予新农人定义,开展新农人认定,以建立新农人学校、创新“新农人贷”组建新农人服务团等方式培育新农人。目前,已累计培育新农人6847名、联结农户5.01万户16.15万人,带动2024年市场主体突破7万户、比新农人培育前的2021年增长1 2 . 4 % ,"社会·巴渝新农人”一件事进入区县一本账。

(二)组织新农人,提升产业能级

通过组建新农人互助会、打造新农人会客厅,把分散的新农人分产业、分地域组织起来,实现互帮互助、互利共赢、抱团发展。围绕以肉牛、榨菜、鸡为重点的“一主两辅多特色"产业体系,引导新农人在生产、加工、销售等细分领域共建链条,支持新农人共建研发平台、制定技术规程,把有能力的新农人、有实力的家庭农场、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成龙头企业,初步建成百亿级肉牛全产业链和榨菜、鸡等特色产业链,成功发布"丰收之都"区域公用品牌,丰都肉牛存出栏量、禽蛋产量增速全市第一,牛肉进口、榨菜和头出口总量居全市前列。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cqxz20250208.pd原版全文

(三)依靠新农人,促进村强民富

按照"集体的性质、市场的机制、实体的形式、共建的模式、共享的目的"思路和“人人参与、村村实体"原则,通过“新农人 + 村集体 + 农户"的方式组建“共富农场”,发展肉牛、生猪等共富农场322个,312个村“飞地”共建香葱共富农场2000亩,带动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均经营收益稳定在10万元以上,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6 . 7 % 、全市第三。

三、把治理有序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以“再组织化”为牵引构建“快感知、有法度、能生长”的基层治理格局

近年来,丰都县树牢“党建为魂、家庭为根、组织为本"的理念,坚持党建统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家庭互助、党员带头,努力把群众组织起来,让乡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

(一)自上而下,发挥党组织的社会动员能力

把党组织的大门打开、阵地打开,建立“活力党组织”,每年开展党员登记、注册、报到活动,实现“有序开放、适度竞争”,让有能力、有情怀、有条件、有口碑的党组织和党组织书记脱颖而出,带动更多党组织提升动员能力。比如,2024年“7·8"极端天气中,党组织一呼百应,9000余名党员迅速下沉,在遭遇重庆市最大暴雨下未亡一人、未垮一坝、未决一堤。

(二)自下而上,提高群众组织的自治能力

建好用好"新丰书院"精神文明主阵地,以“一院(格)两会三事分流"推动院落治理,划小乡村院落、城市网格,组建互助会、议事会,实行“大事、小事、私事"分责分类处理,让大家的事大家办。比如,打造338个集“学堂、礼堂、食堂"功能于一体的“新丰书院”,常态开展“十大孝善人物”“丰都好人""最美家庭"等评选,弘扬良好乡风家风民风,不断提升乡村精神风貌;群众 9 5 % 的问题在村级解决,“信访不信法”正成为过去式,丰都连续两年人列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全市唯一。

(三)自内而外,增强家庭兜底的内生动力

让家庭能互助,以家庭为最小单位,推动家庭监测、家庭互助,解决好家庭痛点、社会难点。比如,建立家庭教育互助会41个、覆盖 90 % 以上的留守儿童,近两年未成年人犯罪率下降 70 % 左右,“在家养不了孩子、出门管不了孩子"的问题逐步破解,相关经验获评重庆市第一届改革创新奖,丰都入选全国首批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

作者:中共重庆市丰都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张波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cqxz20250208.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