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高质量发展

作者: 谢文辉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战略。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重庆、四川两地要紧密合作,不断提升发展能级,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特别强调重庆制造业基础较好,科教人才资源丰富,要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重庆市委、市政府提出“三中心一走廊"新要求,不断迭代升级“十项行动”,着力推动"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取得新成效。重庆渝富控股集团积极融入和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按照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416"科技创新布局,充分发挥产业投资旗舰引领作用,聚焦先进制造业重点领域,近5年累计实现成渝地区投资740.72亿元,带动产业总投资约2270亿元,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一、提高政治站位,对标对表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

重庆渝富控股集团深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理解和领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内涵、重大意义、部署要求,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牵引,一以贯之落实国家战略、全市战略与企业发展战略。

(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的重要任务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整合提升优势产业,加快补齐关键短板,增强全产业链优势,形成特色鲜明、相对完整、安全可靠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重庆"十项行动"把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作为首要行动,要求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高端电子两大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聚焦科技前沿,引进培育若干龙头企业,构建创新创业生态。重庆渝富控股集团紧密围绕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人工智能(AI)及新兴产业"四大产业”,发挥先进制造业投资引领平台主功能作用,服务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二)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动力源

《纲要》中明确提出,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瞄准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尤其是“卡脖子"技术,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深化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合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引导创业投资机构投资早中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重庆“十项行动"要求加快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行动,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发展科技金融,组建科创培育基金,完善种子、天使、风险投资体系。重庆渝富控股集团紧扣“416"科技创新布局,加快建立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全生命周期资金支持机制,以“资金链"为总牵引,带动产业创新,助力重庆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三)联手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的关键举措

《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内陆开放枢纽,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聚焦要素市场化配置等关键领域,深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全面提升市场活力,在西部改革开放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重庆"十项行动"中的打造内陆开放高地行动提出,要促进要素流动、制度创新和环境优化,探索数字贸易、知识产权、竞争政策等领域新规则新路径。重庆渝富控股集团发挥金融服务平台的作用,通过强化区域性股权交易平台、创新金融工具和服务模式,持续提升要素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及西部金融中心发展注人新动能。

(四)勇当内陆省份改革探路先锋行动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的重要保障《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切实激发国有企业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支持以市场化方式设立成渝混合所有制改革产业基金,吸引更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用。重庆"十项行动"进一步要求,要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实施好新一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行动方案,以市场化方式推进市属国企重组整合,促进国有资本向主业集中、向优势企业集中、向实体经济集中,打造总体规模超3000亿元的国有资本产业投资基金集群。重庆渝富控股集团通过深化国有产业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锚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产业与金融协同发展的国有产业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战略定位,以组建运营2000亿元产业投资母基金为主抓手,加快形成涵盖种子、天使、VC、PE、并购的基金矩阵,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二、践行国企使命担当,积极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锚定"国资国企改革排头兵、全市产业投资旗舰"战略定位,重庆渝富控股集团深度对标落实全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十项行动"战略部署,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加快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行动”“勇当内陆省份改革探路先锋行动""打造内陆开放高地行动”,以"资本链 + 创新链 + 产业链"为纽带,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

(一)发挥产业投资引领作用,助力成渝地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对标落实“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要求,重庆渝富控股集团围绕成渝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投资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一是加大先进制造业投资力度。聚焦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先进材料和装备制造等成渝方亿级产业集群,以资本之力助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跃升。近年来,先进制造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累计投资1514亿元,投资了重庆市产业龙头企业10余家,投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400余家。先后投资助推国际复材、阿特斯等11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其中美心翼申、西山科技等5家渝企通过上市实现市值倍增。二是投资赋能产业链主企业做大做强。依托成渝地区汽车产业基础,重庆渝富控股集团以“车、电、路、云"全链条为突破口,通过多种方式投资,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对赛力斯、阿维塔等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龙头企业直接投资约79.3亿元,项目总投资520亿元。在赛力斯转型初期、迭代升级、智能化飞跃三个时期,累计投资42.7亿元,撬动资金约137亿元,支持其三大工厂建成、三款核心产品量产,助推企业市值突破2000亿元,晋升中国市值第二大车企,成为西部地区新能源整车制造的标杆企业。三是以资本招商撬动产业集聚发展。创新基金招商模式,成功推动15个重大产业项目签约落地,撬动社会总投资185亿元。项目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布局,重点落户科学城、两江新区等核心功能区,强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cqxz20250306.pd原版全文

(二)发挥产业基金撬动作用,助力成渝地区优化产业投资生态

对标落实“勇当内陆省份改革探路先锋行动"要求,按照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探索建立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全生命周期资金支持机制,发挥基金的撬动、放大功能,支持成渝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一是发挥产业投资母基金投资带动“主引擎"作用,自组建以来产业投资母基金,完成阿维塔、芯联微电子、奥松电子等11个市级重点项目投资,金额超130亿元,撬动项目投资约1120亿元;组建基金27只,实现投资放大3倍,累计完成返投重庆项目22个,带动项目投资约290亿元,为全市新增工业产值超1600亿元。与两江新区、高新区等11个区县组建子基金21只,推荐项目50余个,推动招商华清电子、玻芯成等10余个项目落地区县,为成渝地区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投融资支撑。二是持续放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基金撬动作用,为践行成渝两地创新发展、产业支撑,与四川发展、成都交子金控等四川国企合作发起设立成渝双城基金,围绕国家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点产业发展方向,持续聚焦集成电路、智能制造、新型显示等领域进行投资布局。截至目前累计组建基金7只,基金规模102亿元,实现放大11.3倍,对外投资项目已达60余个,投资金额超23亿元,部分优质项目已申报上市。三是构建投资生态圈,与头部机构、市内区县、“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共同组建行业子基金、区域子基金、专项子基金,持续丰富“投资项目库”,在管基金61只,累计对外投资超970亿元,实现以投促引、招投联动。

(三)发挥科技创新牵引作用,助力成渝地区打造科技创新中心

对标落实"加快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行动"要求,重庆渝富控股集团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为成渝地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科技支撑。一是强化科技创新投资布局,聚焦"416"科技创新布局,强化“投本地、投创新、投上市企业”。组建明月湖科创母基金,总规模5亿元,通过市区两级资金引导撬动社会资本,重点投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硬科技领域,支持明月湖协同创新区建成14个国家级平台,聚集50家科研院所,27个院士团队,3000余位创新人才,形成近千个创新成果,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二是加大“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建立全生命周期资本扶持,着力发挥投资基金支持科技创新作用,通过所属科创投集团及与深创投联合组建的40亿元科创母基金,专注于投资科技创新产业及科创企业的孵化、引导、培育、上市。近年来通过基金累计投资培育宗申航发、云潼科技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500家,独角兽企业22家、瞪羚企业41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企业31家,支持4名科学家创业。三是加大产业链融合创新。打造重庆市现代产业链服务中心、联通5G融合创新中心,服务成渝地区企业超500家,有效推动数智赋能。创设产业数据增信融资新模式“渝链贷”,通过供应链企业交易数据大数据挖掘,协助银行向企业提供定向信用贷款服务,解决供应链企业融资需求,目前已对接成渝地区17000余家市场主体,向272家企业提供服务,授信金额5.23亿元。

(四)发挥金融服务支撑作用,助力成渝地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对标落实“打造内陆开放高地行动"要求,重庆渝富控股集团提升开放平台引领功能,加强与成渝地区协同联动,积极服务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一是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先后增资重庆银行、兴农担保、三峡人寿、银海租赁等金融机构,促进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所属银海租赁公司发挥"投资 + 租赁"优势,持续助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以类金融工具持续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融资租赁放款金额近70亿元,其中投放金额约6亿元,服务成渝地区景区升级改造,助力奉节县白帝城景区、成都市安仁古镇景区升级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二是强化区域性股权市场建设,所属股转中心依托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平台优势,持续深化企业上市全周期服务。近年来累计培育28家企业成功登陆A股市场,3家优质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证券化,4家转板企业通过绿色通道高效转板新三板,实现资本跃升;创新设立西部首个“人才创新创业板”,构建分层分类培育体系,截至目前已有21家企业挂牌。

三、持续当好“耐心资本"“长期资本”,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

重庆渝富控股集团将深人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落实全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推进大会精神,进一步发挥产业投资旗舰引领作用,加大投资力度,创新投资方式,提升投资效益,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一)加大产业投资布局

以投资并购、基金投资、资本运作为抓手,围绕成渝地区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充分发挥资本撬动、投资引领和资源聚集作用,加大产业投资布局,投资一批“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战略项目,助力成渝地区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二)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

以资金链为总牵引,强化"四链"融合“四侧"协同,加大对成渝地区科技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力度。通过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方式,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助力成渝地区打造科技创新中心。

(三)深化区域协同合作

深化成渝与东部沿海地区交流互动,加强产业转移承接、科技创新合作,加强与四川国企在重组整合、资本运作、重大项目投资交流合作,共同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开展项目投资,促进成渝地区产业协同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深人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培育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产业投资人才队伍。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作者:重庆渝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责任编辑:钟学丽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cqxz20250306.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