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
作者: 施言志 孟安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摆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六条重大原则之首,强调要“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这充分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最根本的原则要求、核心领导力量以及科学贯彻路径,深刻揭示并回答了“谁来领导改革""怎样领导改革"“如何保证改革成效"等重大基本问题。
一、中国共产党是领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力量
从党的领导地位历史生成维度来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领导地位是人民的选择。近代中国由于在封建专制统治下闭关自守,错失了融入第一次世界工业化浪潮以改革自强的机会,反而不断衰落,招致战火频仍,陷入了“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2的苦难命运。在国家行将面临崩溃、文明即将面临中断的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有效的变革,选择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导,以人民大众为力量依托,深刻、精准地把握住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及科学的革命路径,从而在根本上超越了各阶层人士在器物、制度和文化等方面的现代化探索和实践尝试,凭借最为广泛的统一战线凝聚起了最为磅礴的革命力量,深刻而彻底地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受辱面貌与中国人民的悲惨处境,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历史性地取得了全体人民的衷心拥护,历史性地确立了自身的唯一领导地位,从而为领导我国各项改革事业奠定了根本的社会民意基础。
从党领导改革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成就来看,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事业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先进性。在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大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力量或其他什么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3],根本超越了西方一些国家多党轮流执政相互竞争、相互扯皮、相互掣肘的弊端,从而保证了国家集中统一以及强有力的政治权威和控制能力。这能够突破各利益集团囿于自身利益阻碍改革的局限性,破除各种制约改革的显性与隐性阻力,从而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4]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来谋划、部署和推动改革,“每逢重大历史关头,党总是能够制定正确的政治战略策略,指引我们战胜无数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5恩格斯曾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同样,当中国大地上产生了变革的时代需要,那么这种需要便会迫切呼唤新的政策举措来实现这一变革,改革开放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由我们党审时度势提出来的。邓小平同志深切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7],“我是主张改革的,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8]。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洞察20世纪中后期世界发展大势和国内发展实际,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期待,排除多方面阻力,充分解放了思想,历史性地实行了改革开放这一敢为人先之举,推动我国牢牢行进在经济建设的正确大方向上。从此,当代中国一切进步与发展逐步铺就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方法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守正创新、系统方法来领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是全方面、全方位和全过程领导。既领导顶层设计、大政方针和科学决策的形成,又领导各项改革决策的具体践行、落地生根;既领导各条战线、整体环节的一以贯之、血脉畅通,又结合阶段性特征,领导不断与时俱进地总结改革经验、提炼改革方法、调整改革节奏、检验改革成效。总之,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用科学方法指导和推进改革”[9]。
守正和创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体两面,犹如车之两辕、鸟之双翼,二者辩证统一、缺一不可。改革有所变易,更有所坚守。改革绝对不能触碰底线,失守原则。党的全面领导本身就是守“正"之一,此外,社会主义制度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以人民为中心等原则丝毫不可更改,否则改革非但不能体现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初心宗旨,更不能彰显社会主义相对资本主义的制度比较优势,反而会改向邪路、导向歪路。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离开守正的创新只能带来颠覆性的后果。习近平总书记曾举出苏联后期没有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错误进行意识形态等方面改革的例子,能很好地说明这一问题。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这是前车之鉴啊!”1党不仅将自身领导寓于守“正"之中,而且以自身科学且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来保证守正。同时,在守正基础上必须不断进行创新,否则可能会走向封闭僵化。例如,以党的自我革命这一自我更新、自我变革之举,不断加强对党的领导体制机制进行自我改革,完善党的全面领导,从而带动经济社会特别是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全方位改革。
系统方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方法,改革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系统方法是党一直以来十分重要的思想方法、领导方法与工作方法,是党的全面领导题中应有之义。系统方法要求我们想问题、做工作把不同事物、事物内部诸要素视为一个有着整体结构又有内在差异的系统,坚持对立统一、辩证联系和具体分析。党治国理政的执政领域涉及党政军民学、经济社会生态等诸多方面,对各个领域的领导都要贯通起来、贯彻到位,不能孤立。反映新时代党的领导这一新的伟大工程实践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因而也是全面的、整体的和系统的科学思想,是一个体系完整、逻辑严整的有机系统,把握这一思想也要防止机械割裂、一叶障目。上述坚持守正与创新这对辩证关系就是党的领导充分运用系统方法的体现。此外,还要坚持改革和法治、破和立、改革和开放以及部署与落实等关系相统一,切实把党领导改革的经验转化为法治保障助推改革,领导先立新制度更替旧的不适宜的旧体制,领导以改革促进开放、以开放为改革赋能,领导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推动改革举措落地、确保改革取得明显成绩,打出多重关系组合拳、实现系统诸要素良性互动。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依托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为关键依托来领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全面领导的实现有赖于全面从严治党、党的自我革命及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实践推进与实际成效,党的自我革命内蕴于党领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亦可谓“一体两面”辩证统一的关系。党的全面领导是党通过以政治领导为核心,以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党规党纪领导、作风领导、制度领导等多层次领导为体系的领导,每一项领导都涉及党自身的变革、巩固与发展,不存在脱离党的全面领导反而能够有效进行党的自我革命的情况。同时,党的自我革命是对党的全方位自我革新、系统锻造和提质升级,也只有党的初心使命更明晰坚定了、党的能力本领更先进高强了、党的大政方针更有的放矢了,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具象化落实,才能真正体现在各领域和各环节,因此,也不存在离开党的自我革命,反而能够很好地贯彻党的全面领导的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一定要以勇于自我革命的气魄、坚韧不拔的毅力推进改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坚决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坚决破除利益固化藩篱”]。
中国共产党领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必须坚持党的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最高政治力量。在我们国家,没有超过党的领导地位的其他政治力量,这就决定了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征途上除了必须坚持党的自我革命,没有其他的道路可走。因此,尽管来自党的外部监督对党正确行使人民所赋予的权力起到了十分有力的制约作用,但是内因始终是第一位和决定性的。只有党自身以切实有效的举措对自我进行彻底监督和顽强革命,通过使命目标设定、党纪党规立制、组织体系贯通、责任压力传导等各个环节的系统设计治理,才能打通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关节脉络,才能真正使自己永葆初心使命和执政地位,才能成为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创新的主心骨和定盘星,从而真正保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顺利实现。
中国共产党领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能够坚强有力?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在于党自身始终能够做到永葆革命性、纯洁性和先进性。一是党的自我革命始终具备科学的思想指引。马克思主义认为,革命阶级必须在领导革命中抛掉自身一切陈旧的东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提倡“无欲者刚”“自胜者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已不正,焉能正人"等思想。中国共产党充分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廉政文化等核心要义,始终坚持继承并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精髓意涵。在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并且在多个方面做出了原理性、原创性的理论贡献,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建设一个什么样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一个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推进什么样的党的自我革命,怎样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等重大命题,提供了继人民监督政府之后关于跳出“历史周期率"这一“大党独有难题"的又一正确回答,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新格局,提升了当代中国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新境界。二是党的自我革命具有牢固的新时代实践支撑。我们党始终坚持刀刃向内,敢管敢严、真管真严,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壮士断腕的力度强劲。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实际举措惩治腐败和作风问题,不断扎牢反腐败制度的笼子,不断织密追赃追逃的“天网”,以雷霆手段严肃查处了一系列大案要案,下至蝇贪,“上不封顶”,严肃处理了一大批党内的腐败分子,有力地净化了政治生态。反腐败斗争的实效不仅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共产党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品格,看到了党真正敢于动真碰硬的坚定决心与斗争精神,从而能够有效扫除改革进程中的利益掣肘和梗阻,更好地密切了党群干群的鱼水、血肉联系及感情,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而且还得到了国际社会就中国反腐的高度关注和普遍赞誉,为世界政党治理与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检验标准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获得感、实际创新成果来检验其领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效。党的领导不是抽象的,不能只是限于主体的自为言说,不能只是体现在领导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更为重要的是要具象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凝聚为因深化改革而取得的一系列实践创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12]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党的历届三中全会都树立了针对问题规划改革的鲜明导向,都紧紧围绕人民现时所感所需所求擘画改革蓝图、谋划改革举措、部署改革落实。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的联合行动是“构成历史的真正的最后动力的动力”[3]。人民群众凭借自身劳动所缔造的生产力和巨大的物质财富是一切历史真正的基础,连带他们因劳动结合形成的生产关系、社会关系构成经济基础,由此决定包括政党在内的悉数上层建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14],人民是党存在存续的理由,是党的全面领导的底气。党的全面领导归根结底就是为了使全体人民最终实现自由全面发展。正是通过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改革一系列束缚生产力发展、已经不适宜时代要求的体制机制,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动力才昂扬澎湃、创新活力才充分激荡,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流才源源不断。亿方人民群众以主人翁精神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己的改革进程中,改革开放事业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重大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15]。伴随着经济总量长年稳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不断显著增强,人民已经切实享受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等各方面利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新阶段新征程新起点上,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共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这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进的指引和抓手,在未来要继续接受新的实践的对标检验。党的全面领导好不好,就是要看有没有取得实际创新成果,就是要看人民群众有没有实在获得感。下一步,以党的全面领导的完善与增强推进改革的全面深化,必将继续充分调动起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合力,促进改革、推动发展,为自己过上美好幸福生活发扬主人翁精神与自觉能动性。
综上所述,党的全面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要求和根本保证,必须将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方面、各环节和全过程。首先,明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力量,来不断增强对党的全面领导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其次,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守正创新、系统方法来领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人民为中心等是须臾不可变更的重大原则、根本底线。同时改革也要有所突破、不断创新、改革到位,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之所以是全面的,正在于其贯穿于顶层设计到落地执行,从经济领域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每个方面和每个环节。再次,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为关键依托来领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各国的历史和实践一再证明,一个品行不端、风纪不正的政党,一个软弱涣散、缺乏自强的政党,只能将改革导向失败,我们党始终以严肃严格有效的自我革命不断增强自身的先进性,发挥出优越于一些西方政党的比较优势,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支持。最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实际创新成果来检验领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效,改革好不好,归根到底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人民群众实打实的收获是硬标杆。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研究”(项目编号:20BKS088)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N].人民日报,2024-7-22.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14):5.
[3]习近平.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J].求是,2020(14):8.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4.
[5]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N].人民日报,2024-7-20.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05.
[7]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50.
[8]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442.
[9]习近平.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J].求是,2025(2): 6+8 业
[10]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J].求是,2019(7):8.
[11]习近平.在纪念刘华清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9-28.
[12]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2014—2018)[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9.
[1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04
[14]习近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0-11.
[15]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N].人民日报,2024-10-30.
作者:施言志,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孟安琪,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责任编辑:胡越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cqxz20250318.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