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服务机制”下破解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

作者: 刘刚

2024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履行好保基本、兜底线职责,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破解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既是践行好人民幸福安康的“国之大者”,也是化解好群众急难愁盼的“关键小事”,需要我们立足人民至上,坚持改革求变,落实惠民有感,采用“三服务机制”(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持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老旧小区停车现状及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要时刻不忘这个初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重庆市委高度重视民生保障和基层治理工作,将民生报表纳入“八张报表”高位推动,并提出,“要自觉做矢志为民造福的无私奉献者,站稳人民立场、树牢群众观点,把‘三服务’工作做到群众家门口,抓好办成让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要创新和加强基层治理,要突出便捷服务群众,千方百计解决群众诉求和困难,让群众得实惠,提高群众满意度”。这些重要指示批示,为做好民生保障和基层治理工作明确了要求,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2023年,重庆市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城市品质、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城市更新提升行动稳步推进,实施226个城市更新试点示范项目,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534万平方米、棚户区1.8万户。推进中心城区交通缓堵保畅,轨道交通18号线、9号线二期等60公里线路开通,15个轨道站点步行便捷提升项目投用,新开行小巷公交18条,33个片区完成路网更新,打通未贯通道路50条,开展“四老”区域小微停车场建设,新增公共及小微停车泊位8万个,交通堵、停车难、停车贵问题得到较大缓解。

但是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依旧存在。据公安部统计,2023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35亿辆,同比增加4.5%,其中汽车3.36亿辆,同比增加5.3%。全国94个城市中,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了100万辆的城市增加到了10个,重庆更是超过580万且远未饱和。大城市小汽车与停车位的平均比例约为1∶0.8,中小城市约为1∶0.5,而发达国家约为1∶1.3,全国停车位缺口超过5000万个,老旧小区停车位缺口之难更是难中之难、困中之困。据不完全统计,重庆市80%以上老旧小区新建车位发展缓慢,车多位少导致交通拥堵、管理失衡导致无序停泊、制度缺失导致无计可施、各行其是导致资源浪费、哄抢乱占导致邻里失和等问题层出不穷,需要以勇争一流的闯劲、实干笃行的拼劲、百战不殆的韧劲、敢于创新的巧劲加以解决。

二、老旧小区停车的典型经验分析

重庆市渝中区菜园坝街道C小区共有居民楼40栋、3786户、6173人,常住人口有6870人。居住区无配套停车位,商业停车位94个,实际需求400个,停车位缺口306个、高达325%,且供需矛盾还在不断攀升。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堵塞城市交通。因停车位有限,加之一些群众规范停车意识淡薄,乱停车、乱占车位现象十分严重,高峰时段道路两侧全被违停占领,其中僵尸车、长停车占比高达30%,致使群众出行非常不便,群众负面情绪巨大。个别甚至占用消防通道、医院应急通道停车,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救援车辆根本无法通行,“生命通道”被堵。二是拉低城市品质。一些车主乱停乱放,侵占道路、人行道、绿化带等,破坏绿化植被,加重环境污染,带来噪音扰民,影响城市形象。三是破坏邻里和谐。停车位哄抢乱占,引发车主矛盾,邻里互不相让,致使争抢车位“大戏”频频上演,这些不和谐的画面既破坏了城市美好,降低了人民的幸福指数,也增加了不少风险隐患。

以上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配建基础较为薄弱。C小区建于20世纪90年代,由于建设规划缺乏前瞻性,未考虑居住区停车设施配套、社会公共停车场配套。整改前主要是占用支干道路两旁公共区域。二是新建设施空间有限。C小区为开放式小区,其交通街支干道连接菜袁路和九滨路,该路段长830米,宽7米,上下穿行车辆较多,增建、补建公共停车设施空间不够。三是管理缺失监管缺位。C小区多年处于无物业无服务无管理状态,实行街道、社区兜底式的基层居民自治,外部刚性约束不够,群众自治意愿不足。加之开放式小区外来车辆的涌入、随停、乱停现象严重,成为居民反应强烈的“心病”。

对此,C小区采取了的以下处理方式:

一是党委政府抓主导,推动系统重塑,实现效率最优化。一方面,高位谋划。将老旧小区停车位改造提升作为民生工程、发展工程,纳入城市提升重要专项,成立由街道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专班,公安、交通、城管、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各司其职、合力推进;另一方面,严格把控。遵循交通行业内在规律,做好老旧小区停车位改造可行性、科学性、合理性研究,确保“量”上“应改尽改”,“质”上符合群众之需。科学引导。厘清政府、社会和居民三方的责任边界和工作界面,政府“统揽”不“包揽”,吸引居民“旁观”变“参与”,引导车主“被动”转“主动”,实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

二是居民自治聚民心,推动流程再造,实现利益最大化。其一,集中民意。坚持以人为本、问题导向,通过院坝会、“我有问题找社区”“居民议事厅”、网络微信群等方式做深做实前期居民调研,邀请居民代表参与提出想法意见,变“要我改”为“我要改”,系统推送“免费停车、收费管理、限时免费”三项菜单,实现居民利益最大化。其二,激发民智。坚持“科学利用、合理规划、与民方便”原则,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综合考虑消防及车辆通行,增设“潮汐车位”、便民车位49个,建设人行、停车、消防等标识40处。其三,集约民力。坚持内部挖潜,引进社会力量,详细勘探论证,利用竹园养老院边角空地修建立体停车库,增设停车泊位110个,最大限度缓解停车难问题。

三是规范管理促常效,推动制度重构,实现秩序最佳化。其一,专项行动治标。公安、交通、城管、消防组建联合执法专班,定期不定期开展“雷霆执法行动”,通过“提示单、警告单、罚款单”有效优化停车秩序。累计开展专项行动8次,出动执法人员80人次,采集违停信息50余份,劝离违停车辆200余辆,拖移违停车辆16辆,取缔僵尸车辆20辆,坚决遏制了违法停车乱象。其二,健全机制治本。召开党员代表大会、居民代表大会征求意见,综合考虑小区基础设施设备、建筑规模、业主意见等因素,制定《C小区停车管理规范》,引进专业物业公司和智慧管理平台,依法依规加强小区物业管理和停车管理。其三,法治宣传治根。结合社区工作日、平安网格宣传日,广泛发动“三官一律”、网格员、楼栋长、平安志愿者开展上门宣传教育和普法教育,累计开展2000余次,号召居民合力落实各项改善措施,主动维护良好秩序,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三、老旧小区停车难的处理对策

老旧小区停车难是一个系统而又复杂的城市管理问题,是一个由多种因素交织导致的城市治理难题,必须坚持“三服务机制”所蕴含的主动服务、靠前服务、跟进服务工作导向,坚持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协商自治、系统整合相结合,实现老旧小区停车系统重塑、流程再造、制度重构,走与城市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党委政府主导,科学规划扩大供给

着眼城市长久发展,超前谋划停车设施,将停车设施规划与城市发展、老城改造、开发建设、环境提升等专项行动结合起来,特别做好时间久、空间小、余地少、停车难问题突出的城市核心区域规划和建设工作。充分利用立体停车库方便快捷、运行经济、维护成本低优点,注重在繁华路段、商业区、老旧小区等核心区域,推广和建设城市立体停车库。

(二)鼓励政策扶持,引导社会积极参与

制定出台扶持政策,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城市停车设施建设,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各类公共停车场,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发挥政府在行业发展中的资源配置、市场培育作用,出台停车场经营管理相关政策,推动车位资源进入市场流通,调动多元化投资建设停车场所的积极性,推动停车场所的市场化建设、管理、维护和运转。

(三)强化科技支撑,智能系统高效便捷

坚持数字赋能城市治理,系统重构停车大数据系统,构建多功能、智能化、科技化的停车库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和分时段、分层停车控制,有效提高车位利用率。强化核心业务梳理,深化多跨场景应用,引导车牌识别、车位引导、自助缴费等事项“一键智达”,解决车位寻找难、通行速度滞缓、缴费方式单一等问题,助推数字城市建设。

(四)坚持内部挖潜,居民自治常态长效

老旧小区空间小、车位少,管理乏力,城管、交巡警部门对解决停车难题也“鞭长莫及”。要充分发挥居民自治优势,广泛听取民意、集中民智、整合民力,实现共建共享。金边银角更具价值,要深度挖掘内外部停车资源,利用城市道路、零星地块,开发好公共停车位、借用好单位停车位、使用好马路停车位、增加夜间道路停车位、规划好潮汐车位,最大程度增加有效供给。坚持规范有序管理,摸清底数建好档案,实现清单台账管理,数字化智能化重塑供需格局,以数字智能提高治理效能。

(五)教育处罚并举,严格规范停车秩序

引导广大居民增强守法意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杜绝私占车位、违章停车、占道停车等乱停乱放行为。落实严格执法,结合城市非机动三轮车、电动车综合治理,加大老旧城区交通违法违规惩治力度。公安交管、城管等部门要加强巡查,对各种违规违法行为予以坚决惩治,对占用公共资源,私设停车位进行全面清理整顿,纳入公共资源统一管理。探索出台地方性管理规范,赋予小区物业对小区内车辆管理的适度处罚权,严格规范小区内部交通秩序。

(六)完善公共交通,绿色出行低碳环保

完善交通出行方式,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强公共交通吸引力,对于缓解停车难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要加大公共交通投入力度,加快地铁、轻轨规划建设,提高新能源公交车投放比重,提升公共交通运行速度效率,改善公共交通便利性和舒适性。加大公交枢纽规划建设,优化公共交通换乘渠道,引导私家车不进核心区域,间接增加停车空间。把文明城市创建和倡导文明出行结合起来,加大文明出行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公交优先,提倡市民采用公共交通出行,保持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作  者:重庆市渝中区菜园坝街道办主任

责任编辑:刘小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