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就业群体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初探
作者: 冼艳梅 李稼惠 郑超华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注重从青年和产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加强和改进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1]新就业群体是互联网催生的新就业形态人群。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人数呈现指数级增长态势。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职工总数4. 02亿人左右,其中新就业形态劳动者8400万人,已经成为职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2]与此同时,新就业群体中具有共产党员身份的劳动者人数越来越庞大。如何提高新就业群体中党员队伍特别是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质量,发挥共产党员应有作用,着力把“最活跃地带”打造成“最坚强阵地”,成为加强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的当务之急。
一、当前新就业群体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特别是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也要体现高质量的要求。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对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特别是对照202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对加强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的重要部署和明确要求,当前新就业群体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仍存在若干普遍性问题。
(一)新就业群体党员党的意识、党员意识有待强化
大多数新就业群体党员迫于生活压力,每天奔波于日常工作当中,对于党组织事务主动关心了解较少,对于参加党组织的政治生活意愿不高,党的意识、党员意识有待强化。有的党员自我意识较强,对于党组织开展的思想教育活动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没有从党员身份角度认清党员的责任义务。特别是有的流动党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去赚钱”,不积极主动向流入地党组织申报党员身份,情愿当“口袋党员”“隐形党员”,缺少党内政治生活的历练,在面对诱惑时,容易失去共产党人的初心,没有较好发挥共产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二)新就业群体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有待改进
新就业群体党员队伍与其他传统的社会组织、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高校等领域党员队伍,在工作模式、工作时间和工作手段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和不同,与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应用场景结合的紧密度相对较高。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新就业群体党员的教育管理方式方法,要区别于传统领域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要更加聚焦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精准性地加以改革创新。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党组织在开展组织活动的过程中,仍然照搬传统套路做法,不能与新就业群体党员队伍的特点结合起来,开展的“三会一课”等党组织活动没有围绕新就业群体党员的痛点、堵点、关注点、利益攸关点等展开,无法创造性地把新就业群体党员团结凝聚起来。
(三)新就业群体党员教育管理的责任衔接有待完善
建立健全完善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是各级党组织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必然要求。对于新就业群体党员的教育管理,党员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行业党组织、组织部门、各级地方党委等都负有直接或间接的领导、管理、教育、监督等责任,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责任链条。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党组织责任落实不够,存在缺位、不到位、弱化虚化的现象,导致有的新就业群体党员没有纳入组织管理范围,甚至游离于党组织之外。譬如对于新就业群体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有的流出地党组织对于流动党员的去向、数量、从事的职业底数不清,日常对流动党员缺乏主动联系和沟通;有的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没有主动亮明身份,没有主动向流入地党组织申报,没有采取有效的举措进行管理,互相推诿责任。
(四)新就业群体党员队伍的服务保障实效有待提升
管理和服务是一对辩证统一体,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才能更好地实现管理意图。只有先暖人心,才能更好地聚人心、合人力。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迅猛发展,采取多种手段,维护好快递员、网约工、货车司机等就业群体的合法权益。”[3]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及“新就业形态”的概念,到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全国各地在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方面已经取得较好实效。但同时,由于新就业群体的工作方式信息化、工作时间弹性化、工作内容碎片化等特殊情况,其劳动保障权益也面临新的困境,其中就包括了新就业群体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的合法权益尤其是工资收入、身体健康、合理的作息时间等,有的还得不到较好保障。
二、加强新就业群体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的实践探索
作为千年商都和国家中心城市,2019年广州市获评“中国快递示范城市”,2020年获评全国十大直播之城,外卖用户活跃度、网约车平台数量、公路货运量均位居全国前列。截至2023年底,广州市以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外卖员、快递员、网络主播等为主要代表的新就业群体总人数接近80万人。同时,广州市成立“两新”党组织138个,包括新就业群体流动党员党支部31个,将6000余名新就业群体党员纳入组织管理。作为全国超大城市之一,广州市新业态经济蓬勃发展,新就业群体中党员队伍也越来越壮大,对新就业群体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加强党的领导,完善责任体系
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就业群体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广州市委组织部联合市邮政管理局、交通运输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市委网信办等部门出台关于实施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三抓三带”工程的工作方案,通过抓主管带全网、抓龙头带全链、抓重点带全域,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细化快递、外卖、网约车、货运、网络直播等领域具体举措,形成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1+4”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宣传、统战、网信、公安、司法、人社、交通运输、商务、文广旅、市场监管、邮政管理、工青妇等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明确各部门责任,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业务主管部门和行业党组织指导推动、属地兜底管理的责任体系。
(二)加强两个覆盖,完善组织体系
新业态“新”在哪里,新就业“变”在哪里,党的组织就要覆盖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广州市根据新业态新就业领域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不够深入、党员流动性大等问题,将完善组织体系作为重点任务扎实推进。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指导头部企业成立总部党委,推动重点企业成立党组织,同步依托产业园区、专业市场、行业协会商会组建区域性、行业性党组织,兜底管理中小微企业和末端网点,不断理顺党组织设置,建立健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组织,实现了应建尽建。加大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力度,对尚未建立党组织的新业态组织,指导建立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等方式开展党的工作。
(三)加强科技赋能,完善工作体系
广州市新业态新就业领域有较为强大的企业集群优势和较好的技术应用场景优势,这有助于党组织有针对性地凭借新就业群体网约化、信息化程度高等特点,通过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科技手段,赋能完善新就业群体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工作体系。譬如,有的行业党委以信息技术整合新就业群体党员、党组织、党建信息等各类数据,根据党员工作情况和实际需求、党组织教育管理要求,创新党建活动方式,增强党组织活动吸引力,使互联网成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载体和抓手。特别是有的互联网企业党委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把党的组织建在互联网上,让党建工作插上科技的翅膀,不断提高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四)加强权益保障,完善服务体系
广州市多措并举加强对新就业群体的权益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服务和关爱新就业群体体系。依托“区—街道—社区(经济联社)—驿站”四级党群服务阵地体系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便利服务,建立爱心服务驿站,打造15分钟内“党群服务圈”,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供了歇脚充电、饮水就餐、医疗救助、红色悦读等多样化服务。搭建党建引领“1+1+N”服务体系,打造全国首个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羊城红骑手”主题广场,使党建工作看得见、摸得着。针对新就业群体党员需求和实际情况,提供包括就业创业辅导、劳动争议处置、法律咨询援助、职业技能提高、社会保险政策宣传等精准化的权益保障服务,让新就业群体党员获得更强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三、加强新就业群体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的对策
新就业群体党员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党员的日常管理监督,包括组织关系管理、流动党员管理等,要加以改进完善。”[4]新时代新征程,加强新就业群体党员队伍教育管理,要从领导体制、方式方法、组织体系、价值理念等方面添力赋能。
(一)加强新就业群体党员教育管理,首要的是构建党建工作领导体制
鉴于平台企业发展扩张快、组织架构变动多,在新就业群体中构建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党建工作领导体制,是加强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根据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新组建和挂牌成立的中央和地方社会工作部的主要职责中,包括了指导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等职责。这有助于加强党对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的统一领导。为此,要以完善顶层设计为突破口,坚持把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纳入城市基层党建大盘子,既要发挥“块”上统得起、调得动的体制优势,也要发挥“条”上管得着、抓得住的职能作用,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提高运行管理效能。
(二)加强新就业群体党员教育管理,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方式方法
新就业群体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消费升级等新技术与各个行业深度融合而催生出来的新型组织形态的劳动者,是区别于传统的“单位人”“雇佣关系”的新型劳动群体。以往的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手段已不能或不完全适应新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关注新业态发展,坚持网上网下结合,做好新就业群体的思想引导和凝聚服务工作。”[5]为此,要结合新就业群体的特征,运用网络、信息、数字化等手段,加强对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着力构建网上网下、线上线下实时联动协同的组织活动新样态,实现在场与在线相结合、虚拟与现实相统一,提高新就业群体党员教育管理的精准性、实效性。
(三)加强新就业群体党员教育管理,最基本的是严密党的组织体系
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强大优势所在,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2023年6月,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强调:“深入开展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集中攻坚,突出抓好互联网平台企业和快递企业党建工作,实现党组织应建尽建。”[6]为此,要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协同配合、行业部门各负其责、平台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街道社区园区落实属地责任的党建工作格局,通过条块结合双向发力,理清责任链条,拧紧责任螺丝,聚焦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持续攻坚,进一步严密党的组织体系。
(四)加强新就业群体党员教育管理,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多渠道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好卡车司机、快递小哥、外卖配送员等的合法权益。”[7]新就业群体表面看是一个群体,实质代表的是一种未来的发展趋势。只有暖人心才能得人心,才能把新就业群体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为此,要做实党组织人文关怀,加强对新就业群体党员的思想政治引领,主动联系、靠前服务,保障合法权益,把党的厚爱关心体现在解决急难愁盼的实际实事中,不断提高新就业群体党员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基金项目:2023年度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重点调研课题“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的深圳实践”(项目编号: 2023DXXTZDDYKT068)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55-56.
[2]易舒冉.全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达8400万人[N].人民日报,2023-03-27(01).
[3]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9.
[4]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2021年版)[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228-229.
[5]习近平.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N].人民日报,2022-03-02(01).
[6]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指示和蔡奇、李干杰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党建研究, 2023(08).
[7]习近平.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凝心聚力担当实干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N].人民日报,2021-04-28(01).
作者单位:冼艳梅,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李稼惠,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硕士研究生郑超华,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副教授、广东省党的社会工作研究基地副主任
责任编辑:胡 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