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现代康养产业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作者: 倪春华

现代康养产业是指与健康、养老、身心恢复等保健休闲活动密切相关的所有产业的总和。作为绿色、低碳、朝阳产业,现代康养产业在世界范围方兴未艾,成为各国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指出,现代康养产业是继21世纪初互联网之后第五波世界财富浪潮。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肩负的重要国家使命之一,这为包括重庆市涪陵区在内的广大成渝地区加快现代康养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重庆市涪陵区应抢抓机遇、厘清思路、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加快培育和发展现代康养产业。

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涪陵加快现代康养产业发展的基础与条件

(一)康养资源丰富密集

从地理来看,重庆市涪陵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介于北纬29°21’至30°01’之间,属于人体生长发育和长寿养生的优质生存区域(北纬28°至32°)。从气候来看,涪陵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8.1℃,属于人体最适宜温度(18~24℃)范围内;空气湿润、无霜期长,年均降水量为1072毫米、无霜期317天,2023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26天,优良率达89.3%。从森林资源来看,全区森林面积15.3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2.0%,森林空气负氧离子每立方米超过1200个,海拔800米以上具备避暑气候资源的宜居区域面积达1000多平方公里,有“中国森林氧吧”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康养活动的理想目的地。

(二)市场主体参与活跃

一是涌现出一批适宜康养居住、休闲养生的旅游景区。截至目前,涪陵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12个,其中4A级5个(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武陵山大裂谷、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大木花谷·林下花园、816地下核工程),有1家市级旅游度假区即武陵山旅游度假区,有四星级饭店3家。二是涌现出一批乡村旅游经营主体。截至目前已有星级农家乐66家,并且逐渐培育形成了农家乐、特色民宿、田园综合体、康养小镇等多种业态,其中康养小镇——涪陵美心红酒小镇已成为重庆市网红打卡新地标。三是涌现出一批具有康养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养老服务机构50所,其中公办32所、民办18所。已建成的民尊医疗养老服务中心是集休闲养老、康复理疗、慢性病管理于一体的酒店式养护中心。

(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随着人民小康生活的全面实现,人民更加注重健康方面的享受性需求,康养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以康养旅游业为例,2023年涪陵全年接待游客3894万人次,比2019年增长31.73%;实现产业收入334亿元,比2019年增长63.82%,是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的3.3倍。

(四)基础设施配套完备

涪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筹,突出抓好乡村包括景区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实施通达通畅工程,全区303个行政村通村道路已全部硬化,全区乡通畅率、行政村通畅率、撤并村和各景区通达率均实现100%。二是实施安全饮水提升工程,现已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城乡供水水源保障体系。三是实施“信息乡村”建设工程,2019年已实现农村居民聚居地4G网络全覆盖。四是实施电网升级改造工程,现已实现乡村及景区稳定供电。此外,涪陵还加强了全区各景区停车场、厕所、游客步道等基础设施建设。

(五)政策环境支持有力

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现代康养产业的发展,并积极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要求,加快发展健康产业。2020年,重庆市政府专门出台了《重庆市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明确全市推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扶持政策,以及财税、金融、土地、人才等方面的配套支持。2021年,《重庆市涪陵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涪陵要持续壮大休闲养生、康体养生、生态养老、旅居养老等养老养生产业,建设成渝地区“后花园”和重要人文休闲及康养基地。

(六)市场前景潜力可期

在人民生活水平持续稳步提高的大背景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现代人亚健康的普遍存在以及气候变化环境污染问题,催生了诸如健康养老、健康养生、健康管理、健康膳食等各种健康需求,这为康养产业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市场。虽然我国康养产业仍处在发展初期,但市场潜力巨大。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仅为4.9万亿元,但到2022年时市场规模已达10.89万亿元,5年增长122.24%。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促使人们更加注重身心健康方面的需求,康养产业已成为新一轮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据估算,2030年我国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将超过30万亿元,市场规模是目前近3倍。

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涪陵加快现代康养产业发展的问题与挑战

(一)思想认识不足,概念理解把握不准

由于“现代康养产业”作为一个产业概念和消费理念提出的时间较短,再加上在全国又缺乏统一的、权威的概念界定,使得人们在思想上普遍存在认识不足,概念理解把握不准。对于“康养”的理解,在“康”即“健康”上认识上较为一致;但对“养”的理解则存在着较大分歧,一些人将“养”狭义理解为“养老”,将现代康养产业等同于现代养老产业;还有些人将“养”狭义理解为“养心”,将现代康养产业等同于现代旅游产业,甚至有的直接将康养产业理解为乡村旅游等等,这些都是较为狭义的、片面的理解,需要加以引导和规范。

(二)顶层设计不足,规划引领发展欠缺

现代康养产业覆盖面广,涉及发改、文旅、规划、卫健、环保、民政、人社等多个部门,以及交通、旅游、食宿、医护、市监、应急、执法等多个行业,还有参与运营的各类市场主体等,客观需要在发展目标、战略方向、产业布局、发展重点、政策配套、组织保障等方面给予专门、全面、科学、有效的规划指引。然而,涪陵区当前的发展实际是缺乏现代康养产业专项规划。这客观导致一方面,产业顶层设计不足,产业发展缺乏规划引领;另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职责不清,产业发展协同协作不够。

(三)产业融合不足,发展质量水平不高

现代康养产业是融合“医、养、健、管、游、食”等众多产业的新兴产业,从当前涪陵康养产业发展的实际来看,明显存在着康养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不够的现状。首先,从产业深度看,涪陵区康养产业尚未形成能够针对各个年龄阶段和不同健康状况群体提供全面康养服务的产业链条,康养产业尚未实现闭环式发展。其次,从产业宽度看,与“医、养、健、管、游、食”等产业的融合不充分,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联系不紧密,全区范围的大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尚未形成。

(四)差异特色不足,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一是现有康养产品差异特色不明显。涪陵现有康养产业主要是以大众观光旅游项目为主,而健康养生、健康管理、休闲度假、健康膳食等方面的特色项目较为稀缺,康养产业的拳头产品、主打精品知名度、美誉度不高,部分农家乐、度假村建管失序,脏、乱、差问题时有发生,客观导致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二是现有项目对文化潜力的发掘不够。市场经营主体在开发项目时,过分依赖地理条件、自然景观和农业资源,仅仅只能满足游客吃住、简单观光等浅层次的需求,所提供的康养产品与服务对文化的发掘不够,既缺乏独特文化内涵、又缺少地域文化特色,还缺失民俗文化品牌,经常陷入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的泥潭中,致使康养产品吸引力不强。

(五)创新意识不足,发展方式传统不新

由于涪陵现代康养产业尚处在初级阶段,客观存在创新意识不足,发展方式传统等问题。以康养产业中的康养旅游业为例,尽管其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发展方式,但由于其官方微博微信、官方旅游地图、合作大众点评、携程旅游等现代旅游网站特色差异化宣传不突出,利用率普遍不高;农村宣传阵地,方式方法还处于一种陈旧状态,村庄宣传栏、大喇叭、传统宣传材料最为常见,这些往往见效慢、受众面窄。而政务网站、微信公众号是比较常用的现代宣传手段,但其微博、微视频等新媒体作用利用不够,由于其舆论分析及引导能力偏弱,消费者参与度与积极性达不到预期效果。

(六)协同发展不足,区域同质化竞争严重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现代康养产业,为了抢抓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全国各地纷纷把现代康养产业当作战略性主导产业来打造。然而,从目前全国发展的情况来看,国内各地开发的康养产品多以观光型或短期休闲度假型为主,由于缺乏核心拳头产品,内容较为单薄,产品之间雷同性高,同质化竞争严重。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例,由于两地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大致相当,加之历史文化同根同脉、生活习俗基本相同,现代康养产业发展直面同质化的挑战。再加上区内协同发展、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尚未健全,各地各自为政,使得区域同质化竞争日趋严重。

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涪陵加快现代康养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一)以“项目化”为统领点,凝聚发展合力

全面广泛宣传康养产业概念。康养产业,是指与健康、养老、身心恢复等保健休闲活动密切相关的所有产业的总和,是一个服务于人类全生命周期,包括“医、养、健、管、游、食”等众多产业融合的新兴产业。首先,从消费者群体的角度来看,康养产业是服务于人全生命周期的,即面向所有人,这就要求改变康养即养老的传统观念,树立康养是服务于人的生命全过程的现代观念;其次,从产业业态来看,康养产业是包括“医、养、健、管、游、食”等众多产业融合的新兴产业,这就要求改变康养产业就是养老产业、康养产业就是旅游业等传统观念,树立康养产业是众多产业融合的现代观念。

科学制定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康养产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规划的统领。因此,应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加强规划统领产业发展,建议出台《重庆市涪陵区现代康养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9年)》,明确将现代康养产业上升为涪陵区重要支柱产业来编制产业规划,科学界定现代康养产业的基本内涵、战略定位、发展原则、总体思路、产业布局、发展重点、政策支持、工作保障等相关内容。

构建康养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区文旅委、卫健委、发改委、环保局、民政局、规划局、人保局、交委、市监局、应急局、公安局、财政局等部门任成员的全区现代康养产业发展工作小组,进一步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形成职责明确、结合充分、协调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全面统筹推进涪陵区现代康养产业发展。

(二)以“规模化”为立足点,培育主导产业

做大做强康养旅游业。一是大力推动“森林+康养”融合发展,擦亮涪陵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中国森林氧吧”招牌,以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大木花谷和现有森林康养基地等为主体,依托涪陵优质的生态气候资源和现代医学、中医药等技术,大力发展生态体验、度假养生、水疗养生、森林养生、高山避暑养生、湖泊养生、田园养生等业态,打造休闲农庄、养生度假区、温泉度假区、生态民宿等产品,构建适合全龄人群多样化健康需求的森林康养产业体系。二是大力推动“康养+文旅”融合发展,深度挖掘涪陵独有的巴枳文化、易理文化、三线建设文化、中医文化和民俗文化,以激活康养消费需求为导向,深挖产业内多行业的融合和整体带动的聚集发展效应,开展禅宗体验游、中医疗养游、红色感悟游、农耕体验游等,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体验化产品,推动“康养+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三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引进一批有实力、有影响力、愿投资、会运营的公司,打造一批有知名度、有影响力的“康养+旅游”项目。

做大做强康养养老业。一是大力推进“康养+养老”融合,着力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生态旅游养老服务为延伸的“养、医、护、休闲、养生、旅游”六位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二是大力推进“医+养”融合,支持涪陵中心医院、人民医院等公立医疗机构服务延伸扩展,大力发展健康咨询、健康管理、健康保健、护理照料、养老养生等服务。支持康养机构内设医务室或护理站,把医疗服务、保健服务、康复服务和陪护服务等植入机构,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巡诊、健康管理、保健咨询、预约就诊、急诊急救、养生保健等服务。三是大力推进“社区+养老”融合,加快推进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完善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精神慰藉、健康养生、康复理疗等养老服务,同时鼓励民营养老机构进驻,拓展社区养老服务功能,打造“一公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四是大力培育和引进大型养老集团,开发老年公寓、养老社区、旅居养老等项目,促进养老与旅游、文化、教育、养生、地产等融合发展,培育发展大木、武陵山、北山坪等一批健康养老基地。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