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区域协调发展:效应与机制

作者: 杨珍珍 闫玉科 徐敏

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区域协调发展:效应与机制 0

摘要:广东省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代表性省份,数字普惠金融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基于广东省2011—2020年市级面板数据,利用动态面板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协调发展存在显著促进作用,该结论在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2)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结构异质性、区域异质性和网络覆盖异质性,即在覆盖广度、欠发达地区和网络覆盖低水平地区更明显;(3)资本要素资源提升效应和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效应是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传导机制。因此,须持续深化金融体系改革,以提升省际层面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不断凸显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与数字化程度,着力培育欠发达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增长极,全面构建金融线上服务平台,以提升区域协调发展能力;发挥资本要素资源提升效应和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效应,以保障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区域协调发展;资本要素资源;城乡收入差距;动态面板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23)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enables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effects and mechanisms

Yang Zhen-zhen, Yan Yu-ke , Xu Min

(School of Economics,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Guangdong 524088)

Abstract: Guangdong Province is a representative province with unbalanced regional development.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provides a new choice for promoting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municipal panel data of Guangdong Province from 2011 to 2020, the dynamic panel model is used to explore th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on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has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this conclusion is still valid after the robustness test; (2) There are structural heterogeneity, regional heterogeneity and network coverage heterogeneity in the promotion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to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hat is, it is more obvious in the coverage, underdeveloped areas and areas with low network coverage; (3) The promotion effect of capital factor resources and the reduction effect of urban-rural income gap are the important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the influence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on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herefore, we must continue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Continuously highlight the depth of use and the degree of digitalization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focus on cultivating the growth pole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in underdeveloped regions, and comprehensively build a financial online service platform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Give full play to the effect of capital factor resource upgrading and urban-rural income gap narrowing to ensure the promotion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for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Key Words: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Capital Element Resources; Urban-rural Income Gap; Dynamic Panel Model

一、引言

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二十大报告指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广东是我国第一大经济省份,也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代表性省份,2021年珠三角地区GDP占广东全省的80.38%,区域经济长期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成为制约广东新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之一。对此,广东结合各市资源、环境、人口禀赋,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诚然,此过程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稀缺资源,优化金融资源配置能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进而驱动社会经济进步。作为金融业与数字技术融合形成的新金融业态——数字普惠金融,具有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长尾效应等诸多数字经济的崭新特征,能克服时空障碍,引导金融要素突破广东“中心—外围”的经济结构限制,为落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对区域发展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故探索数字普惠金融在区域协调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既是推动经济减速增质、形成区域统一大市场的题中之意,更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

二、文献综述

区域协调发展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日益丰富,研究方法从定性分析[1],拓展到包括泰尔指数、基尼系数、变异系数、综合指数、单一指数在内的定量研究[2-4]。研究内容上,一部分学者从经济发展协调度[5]、区域发展不平衡[2,6]、区域收入差距[7-8]、区域绿色发展等相关度较高的方面展开研究[9-10],拓展了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范畴。另有诸多学者研究社会、资源、环境、教育、技术、生态等因素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3,8-9]。

虽然区域协调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但经济因素在大多数文献中都是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指标,经济因素包括产业结构、资本配置、消费品零售、进出口、外商投资和财政收支等要素[11-14]。金融与经济之间相辅相成,金融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强劲支持作用同样不可忽视。普遍认为金融发展能助力经济增长[15-16],同时也能平滑消费、管理风险、缓解企业外部融资约束及降低居民约束[17],充当区域协调发展的媒介。2005年联合国小额信贷年诞生的普惠金融,强调突破传统金融的服务边界,让社会各阶层都能以合理的成本享受金融服务[18]。之后普惠金融与互联网技术结合发展为数字普惠金融,数字普惠金融以数字技术为载体,将通常难以享受到金融服务的低收入和弱势群体纳入服务范畴[19],这与区域协调发展旨在通过收敛区域间发展差距从而提高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要求不谋而合[20]。现有文献少有直接研究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有关数字普惠金融的文献多着眼于从微观、中观、宏观层面评估数字普惠金融的效果。

数字普惠金融在微观层面表现为资源配置效应。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资源错配提升全要素生产率[21],有效扭转了金融配置效率低下造成的资本和劳动要素配置扭曲[22],增强了金融服务弱势群体和边缘地区的实力。例如缓解中小企业信贷约束[23],提高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获得正规专业信贷服务的概率[24]。数字普惠金融在中观层面表现为产业机构升级效应。普惠金融通过拓展金融服务覆盖度优化了资金在产业间的配置[25],对产业内部演化和产业结构调整贡献明显[26],驱动着制造业转型、产业链融合、产业结构升级。数字普惠金融在宏观层面表现为经济发展质量提升效应。数字普惠金融供给的增加使弱势群体参与金融服务的机会增多,能有效减少贫困发生率[27],缩小城乡收入差距[28],促进企业创新[29]、区域创新[30]和居民消费[24],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正向作用[31]。

“金融、经济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普遍认为金融对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协调化进程有着重要影响。但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传统经济要素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所产生的经效应,有关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协调发展关系的研究则相对薄弱,基于发展严重失衡的省内部经验数据的实证检验尤其缺乏,这与“中国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不相称。此外,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何种方式影响区域协调发展,这种影响效应在结构、区域及网络覆盖方面又是否存在异质性。鉴于此,(1)尝试从理论上梳理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并运用广东省数据对二者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2)实证评估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后,从资本要素资源和城乡收入差距角度研究字普惠金融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3)进一步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协调发展影响效应存在的异质性,从结构异质性、区域异质性和互联网覆盖异质性方面精准把握这种影响效应。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

区域协调发展不是简单的经济发展大体相当,而是区际发展差距不断缩小、区域内部实现自协调的高质量可持续区域发展布局。数字普惠金融突破了传统金融机构“趋利性”和“最后一公里”的条件束缚,为区域协调发展带来新的选择。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缩小了区域间发展差距。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改善贫困深度和强度,减少农村家庭贫困发生率[27],通过缓解农村金融排斥、降低金融服务成本和改善信息不对称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32]。同时,数字普惠金融能有效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限制,促进企业创新[23]。同时,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人力资源积累,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增加居民平均工资来提高区域创新水平[29],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31]。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减轻地区贫困、缩小收入差距、激励创新和支持经济发展缩小了区域间的发展差距。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