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特色产业经营与乡村振兴
作者: 温玉光
摘 要: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油柑作为云落镇传统特色农产品,如何将其发展成为富民兴村产业,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云落镇油柑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从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增强市场开拓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人才队伍素质、挖掘产业发展潜力等方面提出促进云落镇油柑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云落镇;特色产业;油柑产业;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F327;F32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23)06-0023-04
一、引言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可促进乡村产业的有序发展,最终实现富民兴村,而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油柑是中国南方的特色经济树种,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海南等地区[1-2]。油柑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果实,也称余甘子,从魏晋时期就已经存在,在中国作为中药使用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3]。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余甘子)主治风虚燥热、丹石所伤肺腑,久服可令身体轻盈,延年益寿,能解金、石、黄、黄之毒。”余甘子作为中药对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腔干燥[4]、消化不良、腹痛[5]、高血压病[6-7]、高血糖病[8]、高血脂症[9]等各类疾病都有特殊疗效。
根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林研究所的资料,中国油柑的种植面积为30万亩左右,其中广东省占1/3,以揭阳普宁市、汕尾市和汕头潮阳区为主,最大种植面积为5万-6万亩,年产量预计可达到10万吨。目前,国内对油柑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种质资源利用与新品种培育[10]、有效成分提取[11]、加工工艺[12]以及栽培技术[13]等几个方面,以经济视角对油柑产业发展进行研究的文章较少。
鉴于此,本文以云落镇油柑产业发展为研究对象,对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期为油柑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二、云落镇油柑产业发展现状
云落镇是著名的水果之乡,各类果树种植历史悠久,品类丰富,主要有油柑、青榄、荔枝、龙眼、棠梨等,其中以青榄和油柑尤为出名,其中油柑种植面积最大,具体见图1。
根据2021年前两个季度的数据,广东省的油柑种植面积约为6667hm2,广东省的油柑种植涉及多个主要品种,包括‘甜种’‘狮头种’‘青皮种’‘玻璃种’‘凤珠’等[1],主要集中在揭阳普宁市、汕尾市和汕头市潮阳区。普宁市的油柑种植面积约为2000hm2,云落镇、麒麟镇和池尾街道是该市油柑种植的主要分布区域,具体见表1。
油柑作为云落镇的特色农产品,已经有100多年的种植历史。由于前几年油柑利润可观,引发油柑种植热潮。云落镇油柑种植代表主体有广东润泽农业有限公司和红光果林场,但总体以散户为主。2021年,云落镇种植油柑总户数为1687户,种植面积为7207亩,年产量为1226万千克,年产值约8000万元。2022年,种植油柑总户数约1728户,种植面积达8824余亩,其中,种植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约25户,年总产量约1493万千克,年产值约5240万元。在资源分布上,云落镇油柑主要分布在红光村、红饶村、崩坎村和后陂村等4村,且均被评为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油柑专业村,其中,崩坎村油柑种植面积最大。由图2可看出,油柑的价格波动较大,2022年油柑的产量较2021年增加了267万千克,产值反而下降。
三、云落镇油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扶持力度不够
近年来,尽管云落镇政府对油柑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但对油柑产业扶持力度不够,具体表现为:第一,缺乏价格保护措施。油柑的价格波动幅度较大,企业以较低的价格收购农户的油柑,如果农户无法获得合理的收益,他们可能会减少或放弃油柑种植,转向其他更具有利润保障的农作物。第二,油柑产业风险保护体系不健全。油柑加工企业对技术改进的投入得不到保障,推广使用新技术的风险较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农户自身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灾害带来的损失无法估量。
(二)产品销售渠道不健全
目前云落镇油柑主要在本地出售,销售渠道通常有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合作社或农业企业等。云落镇周边的水果批发市场是主要的油柑集散地,农户可以选择将油柑出售给批发商或中间商,批发商分销给零售商、超市、餐饮企业和食品加工企业。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合作社与农户建立合作关系,负责油柑的集中收购、销售。油柑果的销售市场还只停留在潮汕市场,运往广州、深圳、上海等地的油柑果并不多,云落镇油柑果的知名度不高。其次,网上销售市场发展落后,线上业务还未完全推广,少数个体商户在淘宝、抖音、小红书等渠道上销售,未形成规模化经营。
(三)优质品种较匮乏、加工研发能力薄弱
在品种选择方面,云落镇油柑品种有“狮头种”“青皮”“柿饼种”“甜种”,这四个品种的成熟期大致相同,都集中在9月到10月之间。“甜种”油柑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定优势,市场需求较高,因此农户更多选择种植“甜种”油柑,忽视了各熟期品种的合理搭配,只注重某一个品种或者某个熟期品种的种植,导致油柑的成熟期相对集中。在产品加工方面,云落镇油柑产品加工还停留在粗加工方面,对产品本身的理解仅停留在鲜果鲜食、包装保鲜等方面,对产品采取产业化纵深发展的意识不强,油柑果加工增值不明显,资源优势得不到有效转化。整体而言,油柑果品加工水平不高、精深加工产品起步较晚。
(四)管理技术相对滞后,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云落镇油柑种植历史悠久,随着油甘种植面积的大幅度上升,种植户仍采用传统的管护标准,导致云落镇的油柑存在着重栽轻管或只栽不管的现象。在云落镇油柑产业发展初期,对苗木质量和品种把关不严,使得油柑栽培品种混杂,同时由于缺少标准化的育苗体系和栽培计划,苗木市场鱼龙混杂,苗木质量得不到保障。没有明确的种植规划,农户们盲目地选择苗木随意栽植,没有做到因地制宜的栽植相应的油柑品种。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本地人才和适龄劳动人群流失严重,油柑“由谁种”成为大问题,同时云落镇油柑种植地缺乏专业人才,很多油柑种植户缺乏专业的种植和管护,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油柑产业效益的提升。
(五)融合程度不高,第三产业后劲不足
云落镇有关油柑产业的采摘体验、休闲度假等配套产业没有得到很好发展,融合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油柑产业的发展。云落镇现有盘龙湾温泉度假村、兰花谷、寒妈湖、摩天石等旅游资源,但是油柑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度不高,农旅融合的特色没有得到很好体现。没有利用好古村落、自然生态等资源优势,还未形成规模化的餐饮、住宿和体验活动,还未打造出以油柑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整体规划不足,没有进行专业化运营。
四、云落镇油柑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做好引导工作,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政府要强化其在特色农业发展中的指导和引导作用,加大扶持力度,增加资金和技术投入,引进扶持油柑生产和加工龙头企业,帮助企业树立具有地域标识的知名品牌,不断提高企业深加工能力,生产出更多高附加值的油柑产品,做强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一是政府组织制定油柑产业扶持政策,加大对油柑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壮大油柑龙头企业,推动财政资金向农业产业强村发展集聚投入。二是政府组织指导完善产业发展风险保障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产品和服务创新,降低资金成本,帮助油柑企业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减少因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帮助企业和农户从自然灾害中恢复。
(二)注重品牌建设,增强市场开拓能力
加强云落油柑品牌培育,以云落镇油柑文化底蕴为核心,积极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打造云落油柑区域名片。积极举办油柑展销会、油柑文化节,不断推广云落油柑,提高“云落油柑”的知名度与认可度,建立品牌认定标准,将品质优良、品控严格、特色突出的油柑产品列为“云落油柑”产品。创新推广数字化农产品营销新业态。通过与淘宝、小红书、抖音等新媒体发展电子商务,利用这些平台将油柑系列产品销售给广大消费者,助推农村电商发展,让农户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三)注重科学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
在科学研发方面,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农林高校合作。一方面,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机构等研究型人才的理论知识,将其应用于油柑的种植、加工、流通、销售等方面,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有效促进科学研发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另一方面,作为对高校的回馈,企业可以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和研究人员亲身参与到油柑的种植实践基地,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水平,了解油柑产业的实际需求和挑战,推进云落镇油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有效促进产学研共同发展。
(四)强化配套建设,增强人才队伍素质
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通过修建、扩宽机耕路,采用水肥一体灌溉系统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油柑种植、生产的基本条件,提高其果品品质和生产效率。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油柑种植技术队伍,积极探索与农业科研机构有效对接,开展产学研相结合,加强油柑种植和管理技术培训,分层分类实行教育培训计划,真正做到每个村都有技术人员可以帮助种植户解决在油柑生产和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落实“油柑富民”战略,组织专家对云落镇油柑产业的管理进行集中的理论培训和实地指导,有效地提高云落镇油柑管理技术。
(五)注重产业融合,挖掘产业发展潜力
完善油柑农业产业链条,推动油柑种植基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发展,增强农业和科技含量和品牌带动能力,推动油柑产业“接二连三”,挖掘农业生态、旅游休闲价值、油柑文化价值。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搭建交易平台,推进农村电商与农业的融合,进一步补强电商链,拓展价值链,鼓励油柑产品的多元化销售,加快油柑产品的上行销售,也有利于发掘更多的油柑潜在消费者市场。云落镇需要整合产业、科技、旅游、文化、资金等多方优势资源,推动农旅、文旅、商旅全面融合,努力打造集油柑生态种植、文化体验、生态栖居、文化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油柑基地生态旅游区,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甘阳英,肖广江,蔡时可,等.中国余甘子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J].中国农学通报,2022,38(32):148-154.
[2]王建超,陈志峰,郭林榕.我国余甘子种质资源生态分布区域综述[J].东南园艺,2020,8(02):57-60.
[3]王开良,姚小华,熊仪俊,等.余甘子培育与利用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3,(03):397-401.
[4]HE H X,WEN X,CHEN X S,et al.Effects of Phyllanthus emblica spray interventions on xerostomia after general anesthesia for gynecologic tracheal intubation: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Europe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2020,33(01):1-6.
[5]SHARMA D K,GUPTA V K,MONDAL D B.Evaluation of protective effect of aqueous extract of Phyllanthus emblica fruit on duodenum mucosa in experimentally induced diarrhea in albino wistar rats[J].Comparative Clinical Pathology,2019,28(01):297-303.
[6]王梓钰,德洛,张艺,等.基于数据挖掘分析藏医药治疗高血压用药规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1,30(11):11-15.
[7]BALIGA M S,SIMON P,RAVI R,et al.Cardioprotective effects of indian gooseberry (Emblica officinalis Gaertn) and its phytochemicals:A review[J].Current Nutrition and Food Science,2014,10(02):14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