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生成理路、内容体系与时代价值
作者: 丁俊萍 叶子维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源自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自我革命观的继承发展,源自对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严于管党治党的宝贵经验,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新鲜经验的总结凝练,源自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吸收借鉴。这一重要思想,是由科学内涵论、政治任务论、原则遵循论、实践要求论、制度保障论、历史自觉论、根本目的论等七个核心要素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这一重要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找到了长期执政条件下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答案,提供了破解政党自我监督这个世界性难题的中国智慧。
关键词:习近平;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
中图分类号:D2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9092(2024)04-0114-014
“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①党的自我革命,无疑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中最有标识性、最富原创性、最具引领性的话语表达。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2次会议上首次提出“自我革命”概念。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正式将自我革命引入党的建设领域。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的重要论断。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坚持自我革命”作为党的十个方面的重要历史经验之一写入第三个历史决议。2022年1月,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首次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战略思想”这一概念。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将“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写进党章。2024年1月,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正式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考察这一思想的形成脉络和发展节点,从“自我革命”概念的提出到“自我革命的战略思想”的酝酿再到“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形成,党的自我革命已经成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大命题。新征程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必须从学理上准确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生成理路、内容体系及其时代价值。
一、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生成理路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坚持“两个结合”推动理论创新取得的新成果,是党在不断的自我革命实践中,特别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思想结晶,其生成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一) 理论基础: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自我革命思想
每一个时代的理论生产“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没有直接提出“自我革命”这一概念,但他们关于管党治党的类似阐释为这一重要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本源性的“思想材料”。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属性内在蕴含着自我革命的本质要求,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阶级基础的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他们担负着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因此,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注重改造主观世界,这是一个关系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纯洁性的根本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应当“从本身的错误中学习”,并且只有“在内部斗争中才能发展起来”,这其中蕴藏的承认自身错误和开展内部斗争的思想包含了对推进自我革命的理论思考。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对执政后的无产阶级政党如何进行党的自我革命进行了新的探索。一是要求执政的共产党应做到“公开承认错误,揭露犯错误的原因,分析产生错误的环境,仔细讨论改正错误的方法”,并将其视为“一个郑重的党的标志”。二是明确批评与自我批评不仅对共产党人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对于任何一个富有活力、朝气蓬勃的政党来说都是绝对必要的”,将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自我革命的主要手段。三是强调“无产阶级政党的内部就必须实行极严格的集中和极严格的纪律”,将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视为自我革命的重要武器和保障。此外,列宁还通过开展清党运动、设立监察委员会、加强党内监督法规建设等举措,将工人阶级执政党的自我革命实践推向前进。总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对于党的自我革命的探索,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石。
(二) 历史渊源:总结中国共产党严于管党治党的宝贵经验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初就体现出强烈的自我革命意识。1922年7月,党的首部章程便将“纪律”列为专门一章予以强调。1927年5月,党的五大选举产生党的历史上首个专门的纪律监督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一条从思想上进行自我革命的道路,有力抵制了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对党的侵蚀。同时,中央苏区通过成立各级监察委员会、落实党内巡视制度、颁布《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等法规、严惩贪腐分子等途径展开了自我革命的实践。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制定党规党法以严明党的纪律的同时,还以延安整风的成功实践开创了以集中教育活动推进自我革命的新形式。解放战争时期,党又通过结合土地改革进行整党运动、建立请示报告制度、加强纪律教育等途径继续丰富了自我革命的理论与实践。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全面执政的崭新考验,中国共产党“高度警惕并着力防范党员干部腐化变质”,通过连续开展整风整党运动、成立中央和地方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以及严格党员和干部队伍教育管理等方式,积累了执政条件下加强党的自我革命的初步经验。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党必须善于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认识自己、加强自己、提高自己”,聚焦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并通过推动思想解放运动、健全民主集中制、创新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大力开展反腐败斗争等途径,走出了一条依靠改革和制度建设推进自我革命的新路径。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总之,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管党治党的实践中积累了坚持自我革命的丰富经验,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生成提供了历史根据。
(三) 现实依据:立足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
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也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鲜明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生成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中,是对实践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和理论提升的产物。党的十八大前,党内“一度出现管党不力、治党不严问题”,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特别是“七个有之”问题,严重影响党的形象和威信,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引起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强烈不满和义愤。同时,新形势下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党面临的挑战和风险更加复杂,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更加严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在这种情况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历史性、开创性成就。
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作风建设为切入口,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破题,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树立新风,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使党风政风焕然一新;坚持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淬炼自我革命锐利思想武器,连续开展七次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坚持以雷霆之势惩治腐败,“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推动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坚持构建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推进依规治党,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构建起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总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既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伟大实践的理论升华,也为开创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提供了重要指引。
(四)文化基因: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党的自我革命思想与优秀传统文化中“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相契合。《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易经》中讲“革,去故也。鼎,取新也。”优秀传统文化中吐故纳新、自我革新的创新思想,锻造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精神品格。党的自我革命思想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惟邦本”的民本思想相契合。《尚书》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优秀传统文化中民贵君轻、君舟民水的民本思想,赋予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人民底色。党的自我革命思想与优秀传统文化中“反躬自省”的修身思想相契合。孟子曰:“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大学》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优秀传统文化中自省自察、勇于改过的修身思想,内化为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主体自觉。党的自我革命思想与优秀传统文化中“廉洁奉公”的廉政文化相契合。《论语》有言:“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古人讲:“公生明,廉生威。”优秀传统文化中为政以廉、为政以德的廉政文化,构筑起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政德防线。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革故鼎新、民惟邦本、 反躬自省、廉洁奉公等文化基因,与党的自我革命高度契合,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共产党对于传统文化绝不是简单地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更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和践行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转化为治国理政的有益养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和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并举,坚持“两个结合”,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成为新时代坚持“两个结合”推进理论创新的成功典范。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内容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是由科学内涵论、政治任务论、原则遵循论、实践要求论、制度保障论、历史自觉论、根本目的论等核心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这七个方面互为关联、内在统一,构成一个逻辑严密、系统完备、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
(一) 科学内涵论:自我革命的内容主要表现为“四个自我”
何谓自我革命?自我革命的精髓要义是什么?自我革命是不是在传统语义上使用革命的概念?这些涉及自我革命的基本内涵问题是这一重要思想必须予以回答的首要问题。马克思列宁主义语境下的“革命”一词,本义是指用暴力推翻反动阶级统治的途径和手段。中国共产党取得全国执政的地位后,随着革命形态发生的新变化,革命一词也获得了更为广泛的语义,诸如社会革命、文化革命、技术革命等。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我革命”一跃成为高频词,并被赋予因时而进的内涵。梳理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论述的发展脉络,可以看到,新时代“自我革命”这一概念经历了从“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自我革命”到“全面从严治党是一场自我革命”再到“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发展变革。在党的建设视域下,“自我革命”就是作为主体的政党把自身当作革命的对象而进行自我批判、实现自我超越的行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自我革命,就是“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坚决斗争,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可见,党的自我革命,并不是从革命的最初语义中使用这一范畴,其目的不在于推翻自己,而是为了“革除自身的病症”,并通过自我否定和自我扬弃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将自我革命的内容集中概括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并对这“四个自我”的具体内涵作出归纳。其中,自我净化是前提,聚焦发现问题、过滤杂质,强调保证党的肌体健康;自我完善是基础,聚焦补齐短板、健全机制,着眼于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自我革新是动力,聚焦与时俱进、破旧立新,注重以各方面创新探索遏制腐败的新路径;自我提高是目标,聚焦加强学习、增长才干,落脚于全面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这“四个自我”,作为党的自我革命的具体表现,息息相关、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既有破又有立,既有施药动刀的治病之法又有固本培元的强身之举”,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系统整体。这“四个自我”,准确把握了党的自我革命的核心要义,系统展现了党的自我革命的全部过程,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