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发展脉络与理论启示
作者: 刘红凛 杨宁
摘要: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组织系统与有机统一体,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具有相辅相成性,二者并非并列关系与对等关系,而是“是什么”与“怎么干”之理论与实践关系,党组织的组织功能是政治功能的“物质支撑”与行动落实。纵观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历史发展脉络,可以得出三点基本经验:即党的领导、党的历史使命、党的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相辅相成,党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必须围绕党的领导与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党的组织体系、政治功能、组织功能相辅相成,政党功能必须以政党组织体系为载体、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为保障;党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具有整体性,但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又具有一定的层级差异性与时代差异性。深刻认识与总结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历史逻辑与基本经验,需要根据政党组织系统-结构-功能的动态平衡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党的领导;政治功能;组织功能;党的组织体系;政党组织系统-结构-功能的动态平衡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9092(2024)05-0098-018
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是新时代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亦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要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65页。】基础上,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要求“各级党组织要履行党章赋予的各项职责,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把各领域广大群众组织凝聚好”【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67页。】。202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把坚持严密党的组织体系、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作为“十三个坚持”之六及其基本要求。那么,新时代如何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怎样才能做到守正创新?对于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376页。】,亦是“最好的营养剂”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3页。】。从根本上看,任何一个政党要实现自身发展与政治目标,都需要加强组织建设、发挥政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中国共产党作为以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67页。】;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在各个历史时期注重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深刻总结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历史进程、历史逻辑与基本经验,无疑可以为新时代增强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提供“教科书”与“营养剂”。【本文系作者对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研究的姊妹篇,上篇侧重新时代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新要求,以《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内在关系与时代要求》为题发表于《理论探讨》2023年第4期。本文侧重研究中国共产党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历史发展脉络与理论启示,力图基于历史经验与启示,来构建一个分析党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新的理论分析框架。】
一、党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契合与耦合
从广义或整体上看,政治性是现代政党的固有属性,政党的全部功能都可称为政治功能;从政党组织体系与内在层级看,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都是整体意义上政党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能属于政党功能的“下位概念”。聚焦到中国共产党,作为按照列宁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高度的政治性、自上而下具有严密的组织体系与严明的组织纪律等,可谓中国共产党鲜明的组织特点与组织优势;从根本上看,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功能植根于党的性质和使命目标,是其先进性本质、初心使命和政治责任的外化与呈现,是一个具有整体性与内在层级性的功能集合体。
从整体性与现实性角度看,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作为唯一领导党与唯一执政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其所承担的领导职能、执政职能等都属于党的政治功能;简单说,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功能即践行初心使命、履行党章所赋予的各项职能。从基本内容与具体表现来看,与世界上其他政党或执政党相比,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功能既包括利益表达、政策制定、政治动员等一般政党功能,同时兼具全面领导、国家建设、社会调控和价值引领等独特政治功能。【郭亚丁:《社会生态与政党的功能作用》,《政治学研究》,2005年第1期。】进一步而言,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功能是各级党组织所承担的政治功能的相加或总和;各级党组织所肩负的组织功能,也是中国共产党整体性政治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什么是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二者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如果简单地将二者关系理解为并列关系或对等关系,那么,很容易陷入“机械主义”的认识困境。常言道,不破不立。只有将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之间的关系理解为“契合关系”或“耦合关系”,即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聚焦在各级党组织的功能“是什么、干什么”上,其核心要义在于对国家和社会实施全面政治领导,把握政治方向、进行政治引领等方面;各级党组织的组织功能聚焦在各级党组织“如何干、怎么干”上,或者说,各级党组织的组织功能是如何发挥其政治功能的体制、机制、方式与能力问题。对全党与各级党组织而言,组织功能的核心要义就在于将党内党外“有效组织起来”,即立足全党与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内容要求,通过一定的组织机制与组织方式,把相应范围内的党员、干部、群众、各方面人才等组织起来、凝聚起来,团结一致去实现所肩负的政治任务。进一步而言,全党与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既需要以“组织”为物质载体,更需要通过各级党组织的组织功能发挥来落实与实现;各级党组织的组织力决定着组织功能的发挥程度,进而决定着政治功能的发挥与实现程度。因此,准确把握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基本内涵与内在关系,既不能从并列关系或对等关系的思维来理解,也不能从孤立的或割裂的视角来看待,而应从“契合关系”或“耦合关系”的角度来全面把握。
从根本上看,中国共产党是以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无论是从历史还是现实看,制定党的纲领和章程都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必要条件,也是加强党的建设、健全党的组织体系、发挥党的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的前提条件与根本遵循。这正如恩格斯所言:“一个新的党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积极的纲领,这个纲领在细节上可以因环境的改变和党本身的发展而改动,但是在每一个时期都必须为全党所赞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71页。】也正如列宁所指出:“组织首先就是制定章程。”【《列宁全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51页。】1920年起草的《中国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要组织一个革命的无产阶级的政党——共产党。”【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549页。】1921年党的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与《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1922年党的二大制定了第一部比较完备的党章,通过了《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被视为建党基本完成的显著标志。党的纲领和章程的制定,既明确了党的名称、政治纲领、党员条件与入党程序、党的纪律、党的组织设置等一系列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同时也从党的初心使命、基本政治任务、各级党组织具体职能等方面,规定了党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基本内容。从中国共产党诞生至今,“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3页。】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由成立时的50多名党员,发展到已经成为拥有98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党的组织体系、组织规模、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等不断丰富发展。
二、党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与组织体系的历史发展脉络
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看,在不同历史时期,党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与中心任务不同,党的组织规模、组织结构与整体功能也有所不同,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的内容要求、表现形式、实现方式也有所不同,明显呈现出动态调适与动态平衡之发展趋势。进一步而言,全党与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始终围绕着党的政治路线与中心任务而展开,与党的组织体系的发展完善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各个历史时期的环境形势和中心任务决定着党的建设目标的确立和发展变化,进而决定着全党与各级党组织的功能“是什么、干什么”以及各级党组织 “如何干、怎么干”的动态调适。因此,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历史进程、历史逻辑与基本经验,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必须根据党的建设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党的组织体系和党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的发展变化与动态平衡进行系统思考。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与组织体系的发展脉络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3页。】。要实现这一任务,不仅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组织成立“一个革命的无产阶级的政党”【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549页。】,而且必须使党实现“从小团体过渡到集中的群众政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525页。】、一个“指挥民众革命的群众的大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50页。】,必须“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2页。】,这是实现这一时期历史任务的前提条件或曰先决条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目标的确立与发展变化,既与党面临的形势与中心任务密切相关,更与扩大党员规模、健全党的组织体系、增强党的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等相辅相成。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如何有效解决“四万万人一盘散沙”问题是党面临的首要问题。故,党的一大明确把“成立产业工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页。】作为党的基本任务,旨在“要向民众宣传,要组织民众,要训练民众”【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50页。】、把无产阶级组织起来、“组织他们到共产党旗帜之下”【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519页。】。1922年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明确提出“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62页。】的建设目标,强调“组成一个做革命运动的并且一个大的群众党”必须遵循的“两个重大的律”,即“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和“党的内部必须有适应于革命的组织与训练”。【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62页。】这“两个重大的律”从整体上规定了党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也对党的组织结构、组织方式提出了新要求,以适应于革命运动需要和群众党建设目标。在这一历史时期,领导、动员、组织广大民众参加革命斗争成为党的主要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在领导工农运动、党内组织与训练的过程中,政治宣传、政治教育等成为实现党的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的主要方式,正如党的四大所指出:“为了巩固工人运动的领导权,要求党的宣传要深入群众、加强‘工人群众中的政治教育’”【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32页。】、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党员教育中的作用。进一步而言,为了实现党的政治功能、增强党的组织功能,必须扩大党员规模和来源,建立与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从最初着重“在大产业的工人里扩大我们的党”、在工会中建立党的基层组织,【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73页。】到强调“引导工业无产阶级中的先进分子,革命的小手工业者和智识分子,以至于乡村经济中有政治觉悟的农民参加革命,实为吾党目前之最重要的责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58页。】;党的四大通过的《对于组织问题之议决案》明确规定,要以支部作为党的基本组织,充分发挥支部组织动员广大党员、群众的重要作用,认为“支部的工作,不能仅限于教育党员,吸收党员,并且在无党的群众中去煽动和宣传,帮助他们组织俱乐部、劳动学校、互助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59页。】随着党员规模的扩大,全党必须健全组织机构与组织体系,1924年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明确指出:“必须使我们的党及其各个机关能有更明显的组织形式”【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72页。】;1925年1月党的四大决定设立中央与地方组织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有效解决“中央对于指导地方组织之不力”【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60页。】、职工运动中“太偏重机关式的组织工作”【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55页。】等组织功能与政治功能弱化问题,并“能够普遍地传布党的印刷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60页。】到党的四大,中央及各地委员会要求设置组织部、工农部、职工运动委员会、农民运动委员会、妇女运动委员会等职能部门;到了党的五大,全党已经建立起五级组织体系,即中央委员会、省委员会、市或县委员会、区委员会、支部干事会。与此同时,党的组织机构与组织体系的发展,对党的组织纪律与组织制度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四大通过的《对于组织问题之议决案》要求“扩大党的数量,实行民主的集权主义,巩固党的纪律”【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59页。】;由于党员规模和组织机构的扩大,党的五大通过的《组织问题议决案》强调“党内纪律非常重要,但宜重视政治纪律,不应将党的纪律在日常生活中机械的应用”【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88页。】;1927年6月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明确把“民主集中制”作为各级党部的指导原则,要求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在一定区域内建立这一区域内党的最高机关、管理该区域内党的部分组织。【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