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科学内涵及现实启示
作者: 闫长丽 王冰月摘要: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性质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实现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之所以能基业长青、风华正茂,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涵养自我革命精神,勇于推进自我革命实践。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也是党的自我革命的发展史;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这“四个自我”是党的自我革命的生动实践与具体体现;坚定党的自我革命方向与立场、厚植党的自我革命意识与勇气、注重党的自我革命能力与方法、健全党的自我革命机制是党的自我革命的现实启示。在新时代,要以史为鉴,把握党的自我革命发展历程与科学内涵,要开创未来,把党的自我革命不断推向深入。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四个自我;现实启示
中图分类号:D26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9092(2022)02-0075-010
勇于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生俱来的政治基因,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带领中华民族攻坚克难的制胜法宝。实践证明,勇于自我革命为党和国家事业注入不竭动力,是党永葆先进性与纯洁性的动力源泉。以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历史回眸为出发点,以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四个自我”诠释党自我革命的科学内涵,以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现实启示为落脚点,对于在新时代保持党的健康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历史回眸
自我革命贯穿于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的始终,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百年苦难辉煌史也是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奋斗史。回顾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发展历程,赓续与弘扬自我革命精神,进而以史为鉴,为走好新时代长征路铲除阻碍,从而焕发更为强大的生机活力。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思想革命”开启党的自我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自我革命”的重要论述,对党的自我革命进行了初步探索,在继承与发展中不断涵养自我革命政治基因,在伟大革命实践中锻造了自我革命政治优势,不仅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还为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发展进程开创了良好开端。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就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之所以能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人关于自我革命的实践探索。在建党初期,党的理论准备与阶级基础尚不完善,自我革命还处于萌芽状态,但不可否认党的自我革命正在孕育生发并付诸实践。面对阶级基础规模较小、力量较弱的现实问题,中国共产党大量吸收积极分子,扩大党员队伍。与此同时还通过制定相关纲领与决议,严格规定入党条件,对党员提出了具有高度原则性的标准与要求。此外,中国共产党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求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保持党的纯洁性。党内以各种报刊与书籍为主要宣传载体,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还开办党校,通过学校教育形式对党员进行培训,以此来提高党员思想理论水平,从而达到净化党内思想的目的。在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中国共产党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帮助国民党发展各级组织,但由于国民党自身固有的局限性所造成的腐败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对中国共产党员造成了影响。中国共产党意识到问题所在,在中共四大做出从帮助国民党发展组织转变到加强自身组织建设的决定。中共四大明确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党组织迅速扩大,但党员数量的增加给投机分子留了可乘之机,党组织内部出现政治立场不坚定、思想不纯、作风不良等问题。由于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和蒋介石的叛变,大革命以失败告终,在此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召开“八七会议”,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尹德树:《文化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与发展》,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79页。是党在历史上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自我革命实践探索。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尚处于幼年,革命理论与实践准备都不充分,党组织的发展遭到了挫折与阻碍。中国共产党在此时期仍然没有停歇自我革命的脚步,利用统一战线开展党员干部教育活动,提高党员的思想理论水平,并建立监察制度,对党内腐败分子进行严肃处理,在中共五大选举产生中央监察委员会,使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建设开始走向正规,为保持党的健康肌体,保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进入土地革命时期,开启了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新局面,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在土地革命时期党的自我革命经历了曲折发展。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中心向农村转移,农村党员得到了发展,党组织得到了壮大,但党组织面临着以农民与小资产阶级为主的农村党员理论知识水平不足、非无产阶级思想尚存等问题,毛泽东提出以思想建设为主,“竭力铲除一般同志的机会主义思想和封建小资产阶级思想,确定无产阶级革命的人生观”,伯项、武宏阳、胡永新:《井冈山精神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人民出版社2014版,第242页。并提出红军的三大任务,加强对红军的思想教育。随之,古田会议的召开为净化党内思想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党的自我革命的一大探索。古田会议提出要整顿党内思想,清算部队党内存在的非无产阶级思想,主张开展党内批评与党内教育,确保红四军党的纯洁性。重视党的组织建设,坚持组织原则,明确组织路线,主张高质量发展党员,保障了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对于党内存在的不正之风,古田会议严肃批评了极端民主化、个人主义、平均主义等不良作风的危害性。在土地革命时期党建立了组织监督机制,成立党务委员会这一专门机构,坚决与贪污腐败现象斗争到底,确保革命形势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革命形势再次陷入危机。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坚持实事求是,勇于纠正错误,开展思想斗争,明确反对一切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党内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检讨和修正党内存在的错误。遵义会议没有对犯错误的同志进行严惩,而是对其以团结的方式进行批评教育,既克服了党内问题又维护了党的团结统一。遵义会议所体现的自我革命的勇气与方法,开启了党的自我革命新局面,为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了宝贵经验。之后,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瓦窑堡会议,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的重大转变,强调了党的组织建设与发展问题。1937年7月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面对侵华日军的蛮横扫荡,更加需要党组织内部保持高度统一,凝心聚力与侵略势力相抗衡。为彻底清算党内“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中国共产党于1941年5月开展了延安整风运动。针对党内存在的错误思想与不良作风,整风运动从思想教育入手,力求保持党的思想纯洁,并在此基础上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严肃处理党内矛盾,实现了全党的革故鼎新,延安整风是党在自我革命实践中的伟大创举。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革命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自我革命实践也得到了不断发展。随着党员队伍不断壮大,一些党员干部存在思想不纯、贪污腐败、官僚主义、脱离群众等问题。中共中央随即结合土地改革开展整党运动,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基本方针,以“三查”“三整”为基本内容,为土地改革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有力支持。为了防止革命胜利后党内滋生骄傲自满情绪,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上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9-1440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自我革命政治基因逐渐孕育生发,此时期的自我革命结合时代背景与主要任务,以“思想革命”为逻辑起点,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诠释了革命新内涵,在探索适合中国发展的革命道路中萌生了“自我革命”这一中国共产党特有的革命话语。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开门整党”接续开展党的自我革命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从局部执政转变为全面执政。党内存在因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滋生的骄傲自满情绪,因党员数量的扩张导致的党员质量下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党组织的先进性与纯洁性。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转变的这一关键节点,中国共产党继续推进自我革命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为稳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解决党内突出问题,中国共产党多次开展整党整风运动,主要包括七次,即“1950年下半年的全党整风运动、1951-1954年党的基层组织整顿、1951-1952年的‘三反’运动、1953年的新‘三反’运动、1957-1958年的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整风运动、1963-1966年的农村‘四清’运动和1969-1971年的整党建党运动”。唐皇凤、任婷婷:《新中国70年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实践历程、基本经验与战略路径》,《江苏社会科学》,2019年第5期。在这一时期,整风整党效果显著,净化了党内思想,改进了党的作风,纯洁了党员队伍,党的自我革命没有停歇。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新的执政条件下的角色转换,为恢复国家经济发展,仍以思想建设为重要抓手,进行“开门整党”,对党内不良思想、不正之风进行纠偏,对党外非无产阶级威胁进行清除,明确保持共产党员共产主义纯洁性的艰巨性与紧迫性,始终将“思想革命”作为自我革命的主要内容,从而为巩固新生政权、抵御执政风险、夯实执政根基奠定了坚实基础。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关于自我革命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探索,可谓党史进程中的“第一次自我革命”。
(三)改革开放以来:从“从严治党”至“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自我革命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不断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转折是真正意义上的自我革命。改革开放以来,历代领导人结合具体国情与时代特征,承前启后,在创新发展中一以贯之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实践进程,使中国共产党进一步焕发生机活力,以此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不竭动力。
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反思“文化大革命”对党和人民造成的危害,积极吸取经验教训,批评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行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实现了全面的拨乱反正,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虽然党的各方面工作逐渐步入正轨,但是党内仍存在不正之风,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全面整党的任务,以加强思想教育为中心,以批评与自我批评为方法,全面开展了历时三年的整党工作,提高了全党思想理论水平,优化了党的作风,这次全面整党是党进行自我革命的一次重大实践。此次整党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党内仍然存在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与作风不纯的棘手问题,腐败现象更是严重影响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进行。因此,邓小平同志针对问题现状,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提出干部队伍建设“四化”方针,优化了党员干部队伍,为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党组织获得生机与活力,为党的事业接续发展锻造坚强组织保证。进行自我革命,离不开制度支撑,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制度建设值得注意。党的十三大郑重提出要走一条“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74页。在健全中央集体领导制度、完善民主集中制、推动干部队伍建设、改革干部人事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新探索。通过制度的硬性约束,有效遏制了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开启党的新工作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
党的十四大后,为应对国内外的风险与挑战,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重强调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坚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注重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教育,在全党范围内开展集中学习,提高了党员同志的思想理论水平,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在以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的基础上提出要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党的拒腐防变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还强调要高度重视反腐败斗争,加强廉洁自律建设,坚决抵制腐败问题对党的侵蚀,以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十五大之后,中国共产党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定时开展党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开展“三讲”教育活动,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党性修养。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全党的重要思想,并创造性地提出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力求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党的自我革命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整体推进。在理论学习方面,为应对新时期的新考验与新风险,党的十六大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与目标,为实现党的自我革命指明了方向。为深入开展党的自我革命,党中央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定时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期坚定党员及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提高思想境界,以求实现党的自我净化,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与创造力。党内高度重视学习,推进党内学习制度化与规范化,形成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的一大特色,把学习作为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的重要步骤,作为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