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照金精神、南梁精神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作者: 刘一丁 张晓飞 何赟超[摘 要]
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照金精神、南梁精神是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陕甘共产党人扎根陕甘边革命实践所形成的重要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照金精神和南梁精神一脉相承、各有侧重,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新时代弘扬传承党的伟大精神,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照金精神;南梁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中图分类号] D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25)01-0010-06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其中,照金精神、南梁精神是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陕甘共产党人扎根陕甘边革命实践所形成的重要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照金精神、南梁精神及伟大建党精神之间的关系,对继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重要意义。
一、照金精神、南梁精神
一脉相承、各有侧重
照金精神、南梁精神是在中共陕西省委领导下,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建立、发展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形成的伟大精神。20世纪30年代初,陕甘共产党人建立了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革命实践中形成了以“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顽强斗争的英雄气概、扎根群众的工作作风”为主要内涵的照金精神。其后,他们在带领广大军民克服重重困难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又形成了以“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为主要内涵的南梁精神。两种精神同根同源、相互促进,既有共同特点,也有不同侧重。
(一)同根同源。照金精神、南梁精神的形成有着相同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和文化条件。马列主义是其理论基础。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共产党人在领导多次起义失败后,在远离党中央和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制定正确的路线和策略,明确提出“向井冈山学习”,依托“梢林”发展壮大革命武装,在创建根据地斗争中采取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紧密结合的方针。开展革命斗争是其实践基础。陕甘共产党人多次粉碎敌人的“围剿”,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成立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最终成为“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其重要文化条件。陕甘地区一直就有刚劲尚武、敢于斗争的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为这一优秀传统激发出新的活力。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传承中国传统的民本理念、奋斗精神、爱国情怀、价值理念等,固守共产党人的宗旨、传统、作风、品格,最终汇聚形成两种伟大革命精神。
(二)相互促进。照金精神、南梁精神相互促进,相互影响。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组建西北反帝同盟军、红军陕甘游击队,创建红二十六军,并开展游击斗争,建立革命政权,进行土地革命,创建了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1933年10月中旬,国民党军队对照金苏区进行大规模的“围剿”,照金苏区随即陷落。此后,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率部转移,开始以桥山山脉中段南梁地区为中心,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1934年夏,红军和游击队主力返回照金。9月,中共陕甘边南区革命委员会成立,照金苏区的革命形势又重新高涨起来。11月,以习仲勋为主席的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在南梁建立,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进入鼎盛时期。从此,南梁红旗不倒,成为中国北方耀眼的一颗星辰。
(三)共同内涵。照金精神、南梁精神的内涵有许多共同之处。从理想信念上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共产党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对自己的选择没有怀疑过,对自己的信念没有动摇过。从革命斗争上说,他们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斗志昂扬、舍生忘死,积极投身革命斗争中,直至献出宝贵生命。从团结奋斗上说,他们在革命根据地和苏维埃政权建设中,坚决反对和自觉克服“左”倾关门主义,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不断壮大和汇聚革命力量。习仲勋说,陕甘边的斗争史,就是统一战线的又斗争又联合的历史。从对党忠诚上说,他们信仰坚定,即便遭到不公正对待时,依然忠诚于党,始终对未来充满信心。获得解救后,他们又立刻接受党的召唤,无怨无悔地投入新的战斗。从服务人民上说,他们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关心群众,始终与人民群众在一起,坚决彻底地走群众路线。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都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人民群众也真诚地把他们当成“自己人”。毛泽东初到陕北时说:“我们刚刚到陕北,仅了解到一些情况,但我看到人民群众的政治热情很高,懂得许多革命道理,陕北红军的战斗力很强,苏维埃政权能够巩固地坚持下来,我相信创造这块根据地的同志是党的好干部。”
(四)各有侧重。照金精神、南梁精神在内涵上也各有侧重。照金精神突出了顽强斗争的英雄气概。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共产党人历经多次起义失败而不气馁,数次近乎全军覆没而不灰心,身陷牢狱之苦、生死之忧而不屈服。1933年10月,在国民党军进攻照金薛家寨红军大本营时,数名女红军游击队员与敌军殊死搏斗,在弹尽路绝的情况下,宁死不屈,纵身跳崖,为革命事业壮烈牺牲。南梁精神突出了求实开拓的精神品质。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共产党人建立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后,总结以往斗争经验,结合南梁地区实际,独立自主处理根据地发展的重大问题,探索实施“三色”建军思想、“狡兔三窟”根据地创建模式、十大政策和群众路线等,巩固、发展了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红军落脚陕北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照金精神、南梁精神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红色基因和红色血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品格,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照金时指出,“照金精神在现在还是很适用的,当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能够在照金落脚,就是因为群众基础好,他们能够密切联系群众,这里的群众能够支持革命”。他在视察南梁革命遗址时指出,要“大力传承南梁精神,使其发扬光大”。
二、照金精神、南梁精神
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积极探索各种救亡图存的道路,但都以失败告终。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伟大建党精神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并进一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不同历史任务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
照金精神和南梁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落地生根结出的硕果,是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着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奉献牺牲、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作为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伟大精神,照金精神、南梁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传承、弘扬和发展,具体体现着革命战争年代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的实践特征和奋斗精神。照金精神、南梁精神与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等一脉相承,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持与发展,都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都是根植于革命实践之中的思想文化成果。照金精神和南梁精神始终贯穿着伟大建党精神这条红线,反映着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基本内涵。
(一)照金精神、南梁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基本内涵的鲜活印证,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思想先进、信仰坚定的鲜明特质。陕甘共产党人从走上革命道路的那一天起,就将其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他们不管遇到任何艰难困苦,都能够理想不灭、信仰不倒。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陕甘共产党人和广大革命志士,无不是怀揣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走上革命道路的。他们决心要为自己的信仰奋斗到底,至死不渝。自加入中国共产党之日起,刘志丹就把一切都交给了党。他坚定地表示:“入党就是要为自己的信仰奋斗到底。作为一个人来说,奋斗到底,就是奋斗到死。”谢子长从青少年时代起,就投身改革社会的革命洪流,经历无数次生死考验,始终对党忠贞不渝,直到英勇牺牲。他曾在入党宣誓中说:“我把一切交给党了,我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习仲勋13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4岁被捕入狱。在敌人的看守所里,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出狱后,他又冒着生命危险投身兵运斗争,真正体现了他给小学同学胡希仲信中所说“革命不免有牺牲,为理想而战,死而后已”的坚强决心。这种理想和追求,使他们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中,不畏艰险、出生入死,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始终保持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
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党在南方的十几块革命根据地相继丧失,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也面临许多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有发生。但陕甘共产党人始终以坚定的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以不畏艰难、百折不回、至死不变的精神,坚守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信红旗能够插遍陕甘边,最终领导陕甘边军民成功创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并不断发展壮大。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陕甘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各路长征红军提供了落脚点,为后来八路军主力奔赴抗日前线提供了出发点,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完整革命根据地”。
(二)照金精神、南梁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基本内涵的鲜活印证,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初衷不改、本色依旧的鲜明特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大的历史进步都是在一些重大的灾难之后,中华民族就是这样在艰难困苦中历练、成长起来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也是在一次次的挫折和失败中成功的。在陕甘地区创建根据地的过程中,经历了大大小小70多次兵变,经历了寺村塬、照金、南梁等革命根据地的尝试。尽管这些尝试多以失败告终,但陕甘共产党人在这个过程中愈挫愈勇,照金精神、南梁革命精神也伴随着这些挫折、失败而逐渐培育、生长和成形。
照金精神、南梁精神是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陕甘共产党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条件下,以群众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坚信革命必胜的信念为支撑,以壮大力量团结奋斗为大局,不断汲取经验教训负重前行、求实开拓,逐步培育出的伟大精神。这些革命者从大革命的洗礼中走出来,在动员和发动群众直到和群众打成一片的过程中逐步走向成熟。在根据地的巩固和建设中,陕甘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军事斗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民主政权,发展文化教育,宣传革命思想。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制定的土地、财政、文化教育等“十大政策”,从制度上保障爱民、亲民、利民政策落到实处。这也使陕甘共产党人得到了群众的广泛信任、拥护和爱戴。
(三)照金精神、南梁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基本内涵的鲜活印证,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意志顽强、作风优良的鲜明特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斗争不是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其间遭遇过多次重大挫折和打击。面对逆境,陕甘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发扬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屡败屡战,愈挫愈勇,通过不懈努力,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建立了以刘志丹为主席的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和以习仲勋为主席的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使得陕甘边苏区不断发展壮大。
陕甘共产党人先后以寺村塬、照金、南梁为中心区域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不懈斗争史。大革命失败后,党在陕甘两省建立的组织全部遭到破坏。陕甘共产党人在血腥恐怖中坚持斗争,在党的号召下重新踏上革命道路,独立寻找和探索创建立足之地。他们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在党中央和陕西省委的领导下,同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武装斗争。刘志丹领导下的南梁游击队的成立,揭开了陕甘边武装斗争的序幕。无论条件如何艰苦、环境如何恶劣,陕甘共产党人始终抱定革命必胜的信念,勇于克服困难,及时打消疑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一步步在陕甘大地上艰辛探索,最终使红旗插遍了陕甘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