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族抗战时期陈云建设秘密党的科学方法

作者: 汪亚宁 王久高

[摘  要]

全民族抗战时期,陈云提出建设秘密党的科学方法主要有: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坚决纠正白区党“左”的错误倾向,使秘密党的工作适合于近代中国的具体国情;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分析秘密党面临的现实情况,指导秘密党在克服错误的基础上走向新的胜利;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推动党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时期陈云建设秘密党的科学方法,为党的事业从延安走向全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全面总结和认真领悟陈云建设秘密党的科学方法,有助于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贯彻落实到理论创新和实际工作中。

[关键词]陈云;秘密党;科学方法;党的建设

[中图分类号]  D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24)03-0065-08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史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推动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全民族抗战时期陈云运用科学方法建设秘密党的革命实践就是其中的典范。大革命失败之后,白区党进行了英勇无畏的斗争,但是由于缺乏经验、急于胜利,工作中存在“左”倾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错误,致使党在白区的力量遭受严重损失。1937年12月至1944年3月,陈云在全民族抗战的历史关键时期,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长达七年时间,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与秘密党具体实际相结合,坚决纠正土地革命时期白区党“左”的错误倾向,正确指导秘密党的建设工作,为党组织的发展巩固以及革命事业从延安走向全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目前学界虽然对全民族抗战时期陈云秘密党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发展脉络以及历史贡献作了较为系统丰富的研究阐释,但仍缺乏对这一时期陈云建设秘密党的科学方法的深入发掘和凝练总结。全民族抗战时期陈云关于秘密党建设的思想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充分发掘其中蕴含的科学方法,用以指导新时代党的建设工作,对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实现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具有重大意义。

一、坚持实事求是,因应形势变化制定秘密党的革命策略

全民族抗战时期,毛泽东向中央组织部提出:“要使延安的工作走向全国性的工作。”为推动党的事业从延安走向全国,必须彻底纠正土地革命时期白区党的“左”倾错误。1937年5月17日至6月10日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白区工作会议,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八七会议以来党的白区工作的经验教训以及瓦窑堡会议后华北白区党的工作经验,揭露和批评了“左”倾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错误,为后续彻底批判和解决“左”倾错误起到了重要的先导作用。

坚持实事求是是纠正错误的第一步。陈云在指导秘密党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与秘密党具体实际相结合,为秘密党组织的发展巩固提供了正确指导。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最根本的就是要从当时中国的现实国情出发。毛泽东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全民族抗战时期,陈云从近代中国的一般国情与全民族抗战的特殊国情出发,正确指出秘密党的性质是民族抗战时期的特殊的秘密党,并科学分析了秘密党的两方面重要特征。

第一,陈云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般国情出发,指出秘密党是完全的长期的秘密的党。一方面,近代中国的一般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具有残酷性。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相互交织,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残酷地压迫和剥削着中国人民,血腥地镇压着要求进步的革命力量。秘密党在反动统治阶级统治的各区域处于非法、半合法的境遇,随时可能遭到摧残,不得不采取严格的完全的秘密隐蔽形式开展活动。陈云指出:“大后方的党是在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压迫之下,如果不是秘密隐蔽的组织,就不能存在。”另一方面,近代中国的一般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具有长期性。近代中国的反革命力量是异常强大的,一切轻视敌人力量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进步力量不可能顷刻之间就凝聚起足以最后战胜敌人的力量,革命与反革命之间的搏斗和较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陈云指出:“因为革命如果没有全国范围的胜利,所有在阶级敌人统治区域的共产党组织都必须是秘密的。”

第二,陈云从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的特殊国情出发,指出秘密党具有广泛的革命的社会基础。一方面,全民族抗战时期的特殊国情决定阶级斗争暂时从属于中日之间的民族斗争,秘密党要广泛团结一切积极抗日的社会力量。全民族抗战爆发以后,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内各阶级之间的斗争从属于中日之间的民族斗争,阶级斗争以民族斗争的形式进行。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领导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动员和团结一切力量为取得抗战胜利而斗争。陈云指出,“必须首先打破内战时期白区党对外活动中的关门主义和公式主义”,广泛争取和团结社会上积极抗日的一切力量,加强与社会各界人士的合作。另一方面,全民族抗战时期的特殊国情导致国内各种矛盾更为错综复杂,秘密党进行革命的社会基础更加深厚。抗战时期,阶级斗争虽然从属于民族斗争,但是深刻的阶级矛盾仍然存在。陈云指出:“这些矛盾的存在和广泛深刻的发展,就使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尤其在大后方有广泛进行革命活动的可能性。”

(二)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在正确理论指导下开展实践。毛泽东指出:“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全民族抗战时期,陈云一方面通过土地革命时期白区党的革命实践,检验和发展秘密党建设理论;另一方面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用发展了的正确理论指导秘密党的革命实践。

第一,陈云对土地革命时期白区党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充分总结归纳,指出秘密党的工作方针一定要根据现实情况及时调整完善。首先,陈云明确指出土地革命时期白区党错误的性质是当时“左”倾错误路线的一部分,其原因在于没有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出发制定革命策略,以致斗争策略与现实国情和政治形势的变化不相适应。大革命失败之后,白区党没有及时调整斗争形式,而是执行“左”倾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的策略,实行打倒一切、一切不合作、一切斗争到底的错误路线。白区党的“左”倾错误使党的组织受到严重破坏,党的力量遭受严重损失。陈云对土地革命时期白区党“左”倾错误的透彻分析,有利于秘密党在思想层面廓清“左”倾错误的影响,更有利于推动秘密党建设理论在克服错误的基础上发展完善。其次,陈云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促进秘密党建设理论与时俱进。陈云要求秘密党“必须彻底无保留地打破主观主义、公式主义和生搬硬套书本上的概念”,“根据过去失败的教训加以深刻的反省,大胆地解脱历史成见的束缚,否定那种过去错误的或不合现时的工作方法和组织形式,而做出正确的规定”。陈云吸取了土地革命时期白区党的经验教训,高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为秘密党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在正确理论指导下开展实践提供了科学指引。

第二,陈云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民族抗战时期秘密党的唯一正确组织形式和基本任务。1938年春,为全面准确了解各地党组织工作情况,陈云陆续与来自华北六个大区的干部进行深入谈话,其中既有大区书记,也有地委、县委书记,还有乡村党支部书记。陈云当时的秘书刘家栋回忆说:“陈云同志在与他们谈话时,问得很细,边谈边记,发现了问题及时指出,并同他们商量如何解决;听到了做得好的地方,他就很高兴,而且对他们进行鼓励。”陈云还与来自四川、湖南、江西等地的干部进行深入交流,并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参与讨论山东、陕西、河北、东北、陕甘宁边区等地党组织的工作。陈云在对各地党组织工作情况的深入调查研究中逐步发展完善秘密党建设思想。首先,陈云基于对现实国情的科学分析和对秘密党性质特征的正确认识,指出秘密党的性质特征决定了其组织形式要求和基本任务。陈云指出,“只有‘党内小党外大’,才是目前秘密党唯一正确的组织形式”,“党的组织虽然要短小精干,但党外活动必须扩大”,“大后方党的基本任务是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其次,陈云为促进秘密党实现正确的组织形式、完成基本任务,提出了更具实操性的三项具体工作任务。他要求:其一,执行精干隐蔽政策。秘密党要将秘密工作减少到最低限度内,缩小党的组织;同时要重视党员质量,巩固党员的社会地位,要求党员加强自我教育;秘密党的组织形式要灵活多变。其二,熟悉国民党。秘密党要研究国民党各方面,成为“国民党通”;同时要根据研究结果,制定斗争策略,利用国民党内的各种矛盾,争取国民党内的进步力量。其三,深入社会。秘密党要打破关门主义和公式主义,加强多方面的上层活动,争取广大知识分子,用各种方式与工农群众建立多方面联系。陈云提出的三项工作任务,为推动革命力量的发展和巩固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着眼于矛盾的特殊性,制定具体的解决办法。列宁指出:“我们不否认一般的原则,但是我们要求对具体运用这些一般原则的条件进行具体的分析。抽象的真理是没有的,真理总是具体的。”全民族抗战时期,陈云根据国内形势的变化和全党工作的进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促进秘密党的工作重点从扩大党的组织转变为巩固党的组织。

第一,在全民族抗战的战略防御阶段,陈云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结合不同地区秘密党的实际情况,为秘密党组织的扩大提供了一系列重要的指导意见。全民族抗战爆发之初,中国共产党的整体力量较为薄弱且集中分布在革命根据地,党在国统区和敌占区的力量相对有限。为了使党的力量与抗战形势以及党担负的重大任务相适应,1938年3月15日,中共中央正式发出陈云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要求全体党员和党的各级组织将发展党员作为经常性的重要工作之一。首先,陈云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决议精神,要求秘密党积极而审慎地发展党员。陈云指出,“既要反对关门主义,又要反对拉伕主义”,“以反对关门主义为主”。其次,陈云在详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求不同区域的党组织采取不同的方式发展党员。他指出:在华北敌后地区,秘密党要学会在公开的群众运动中发展秘密组织,依靠八路军、依靠公开工作的掩护,自内而外、自下而上地发展党员和党的组织;在国统区,秘密党要在群众运动及公开工作的掩护下,通过派回当地老干部并依靠原有基础的方式,在群众运动中发展党员;在敌占区中心城市和重要的工商业区域以及其他一切党的活动需要极端秘密的地区,秘密党发展党员要以不妨碍建立精干的极端秘密的党的组织为原则。

第二,全民族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陈云根据《中央政治局关于巩固党的决定》,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秘密党的保存和巩固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和主张。进入这一阶段,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国民党的诱降,国民党反动派出于对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的畏惧,制定了“溶共”“限共”“防共”“反共”的反动方针,在各地不断制造反共磨擦,破坏共产党的组织,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在国民党反动派加紧反共的背景下,部分党组织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突显。受王明右倾投降主义的影响,部分地区不重视秘密党组织的隐蔽,而且在发展党员时存在拉伕主义,不注重审查入党人员,导致一些不符合条件的人甚至是反动分子混入党内。面对日益严峻的局势,中共中央于1939年8月25日,正式发出王稼祥主持起草、陈云参与起草的《中央政治局关于巩固党的决定》。首先,陈云坚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决议精神,指出,“我们的方针,不再是以发展为主,而是以巩固为主”。其次,审查干部和处理“自首分子”是巩固秘密党的重要环节。针对如何审查干部,他指出,“一方面要审查其入党前、入党后的全部历史,另一方面对不同干部注意不同的问题”。陈云认真仔细地开展审查干部的工作,将党内干部大致分为长期在秘密党工作的干部、土地革命出身的干部、知识分子新干部等类型,具体地规定了审查不同类型干部需要重点考察的内容。针对如何处理“自首分子”,他要求,“按具体人具体事实作精细的研究对待”,“既不能毫无原则地随便吸收人入党,又不能把真正的革命者拒于门外”。陈云坚持具体而审慎地处理“自首分子”,详细区分“自首”的各种具体情形,严格区别叛徒、动摇分子与革命分子,针对不同的情形规定了相应的处理办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