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大《关于“工会运动与共产党”的议决案》探析
作者: 许艳华 葛宁[摘 要] 中共二大通过了《关于“工会运动与共产党”的议决案》等文件。《议决案》是在共产国际的影响下,适应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实践需要、贯彻民主革命纲领的要求而制定的。《议决案》分析了中国劳动运动和工人组织的状况,阐明了工会的性质、任务、行动原则、工会与党的关系等基本问题。《议决案》是党为指导工会运动作出的第一个决议,推动了工会组织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高涨。但作为建党初期的产物,《议决案》也存在不足。
[关键词] 中共二大;《关于“工会运动与共产党”的议决案》;工会运动.
[中图分类号] D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22)03-0015-06
100年前,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二大完成了“一大”没有完成的多个任务,创造了历史上的多个“第一次”,是中共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次会议。中共二大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首部党章,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关于“工会运动与共产党”的议决案》《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等重要议案。
学界关于中共二大的研究已经有众多成果产生,其中民主革命纲领、“二大”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上的地位一直是研究热门,研究成果尤其丰富。对有关党的建设、民主联合战线、妇女运动、议会行动等问题也有相关研究成果出现。但对《关于“工会运动与共产党”的议决案》(以下简称《议决案》),尚未见到专文研究。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性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依靠力量,对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发展壮大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工会工作贯穿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发展壮大的全部历史,是党的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就《议决案》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成就与不足等问题进行探析,以期更好地理解中共二大的历史地位,并获得对党的这一段历史的新的认知。
一、中共二大制定《议决案》的背景分析
(一)《议决案》是在共产国际的影响下制定的,是共产国际工会思想应用到中国的结果。中国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成立的,从党的创立到创立后的各项工作,无不受到共产国际的影响,工会工作也不例外。1920年召开的共产国际二大上,列宁对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科学阐述对中国共产党认识中国革命问题产生了深刻影响。正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中共二大正确制定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纲领。需要指出的是,在共产国际二大上,列宁还就其他一些重要问题发表了讲话,大会还通过了其他一些重要议案,这些谈话和议案同样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指导作用,而工会问题就是其中一个。列宁强调工会必须为工人的迫切要求而斗争;共产党必须在旧的职工会、合作社以及其他群众性的工人组织中进行工作,争取工会为共产主义事业服务。大会通过了《工会运动、工厂委员会和第三国际》的提纲,提纲指明了工会在无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提出“使工会服从于作为工人革命先锋队的党的实际领导”,建立革命的工会国际。大会还通过了《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在21个条件中上述工会问题的主张占据2条,共产国际的工会工作路线初步形成。
中共二大制定了关于工会运动、妇女运动、议会行动、少年运动等决议案,这与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所通过的纲领基本一致。中共二大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并附共产国际二大通过的《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21条全文,这意味着中共二大把共产国际的工会路线写进了党的文件。从《议决案》的内容看,它所讨论的主要问题——工会的任务、工厂委员会、对旧工会的态度、党与工会的关系等,以及它关于工会运动的基本主张,与列宁的相关讲话精神和共产国际的工会路线,都是一致的,体现出《议决案》与共产国际之间渊源有自的关系。
因此,《议决案》从出台到内容再到思想主张,与共产国际的影响都是分不开的,是中国共产党向共产国际学习,将共产国际关于工会工作的路线方针应用到中国的结果。
(二)《议决案》是顺应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形势而制定的,是党领导工会运动不断发展的需要。中国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显示出巨大的力量,并在斗争中冲破了旧式行会的束缚,为工会组织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工商界资本家、小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国民党民主派等纷纷组织工会。中国出现了工会林立、性质复杂的局面。各种政治力量都试图让工人的力量为己所用,把工人运动导向自己设计的轨道。
中国共产党工人运动的早期领导人邓中夏说:“中国‘现代式的’职工运动,无疑的是从中国共产党手里开始。有了共产党,然后才有‘现代式的’工会,从此中国的工会才渐次的相当具有组织性、阶级性以至于国际性。”成立于1920年11月的上海机器工会是在中共早期组织领导下建立的第一个基层红色工会。在中共早期组织的帮助下,上海印刷工会、上海纺织工会、北京长辛店铁路工人工会先后建立,长沙、济南、广州等地的工人也都建立起工会。中共一大把成立产业工会确立为党的基本任务,要求党成立后应教育工人,组织工会,在工会中灌输阶级斗争精神。1921年8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这是中国总工会的前身,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公开领导工会运动。1922年5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来自全国的170多名代表参加,代表110多个工会、34万有组织的工人,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在工人运动中的影响不断扩大。
从中共二大召开前夕陈独秀写给共产国际的报告看,组织工会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工作计划,包括:集中力量组织铁路、海员、电器工人、机器工人、纺织工人5个全国总工会,组织广东、上海、武汉3个地方总工会,以及设立上海、广州、汉口、北京4个工会职员讲习所。可以看出,工会工作是这一时期中共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组织什么样的工会,怎样开展工会运动,与其他工会或工人组织有什么不一样,怎样处理与其他工会组织的关系,中国共产党需要对这些问题作出解答以指导工会工作的开展。
(三)《议决案》是在民主革命纲领的基础上制定的,是在工会运动中贯彻民主革命纲领的要求。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通过了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决议。中国革命的政治任务从此明确了,中国共产党要把它所领导的工人阶级、青年群众、妇女团体等都统一到党的任务和目标下,在民主革命的纲领下开展活动,特别是工人阶级。中共二大宣言紧接民主革命的纲领提出,工人要环绕在中国共产党旗帜之下,“工人们要组织到共产党和工会里面”。这是为了民主革命的需要对工人阶级提出的要求。可见,关于工会运动的《议决案》就是党为了指导对工人阶级的工作、领导工人运动而制定的,是为了把工会运动统一到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下而制定的。
二、《议决案》的内容解析
(一)分析了中国劳动运动和工人组织的状况。《议决案》指出,中国的劳动运动还受着旧行会和手艺组合的束缚,停留于行业或工厂的单独行动阶段,工人组织不强固、人数不多。基于对当时状况的分析,《议决案》提出了党的根本任务,就是要研究劳动运动和工人组织的状况,集中、扩大和正当指挥工人运动,集中力量组织产业工会。这实际指出了制定《议决案》的目的,明确了《议决案》要解决的问题。围绕这一目的,《议决案》对工会的性质、任务、行动原则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工会运动的基本主张。
(二)阐明了工会的性质。《议决案》指出:“工会就是保护工人切身的利益和为工人的利益奋斗的机关。”从目的看,工会主要不是为了工人共济或联络感情,而是为争取工人利益而与资本家及政府进行斗争;从组成看,工会与行会不同,它不允许雇主加入,而是吸收所有工人参加,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从构造看,工会以各工厂的工厂委员会为基本单位,再由工厂委员会联合组成产业工会,它是一种产业组合。这样,通过工会的目的、组成、结构的说明,通过比较工会与行会等旧式组织的不同,《议决案》说明了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工会的性质——工会是为争取工人阶级利益而奋斗的工人阶级的群众性组织。
(三)提出了工会运动的任务。第一,改良工人的经济状况。《议决案》提出:“工会应该努力做改良工人状况的运动,凡在资本主义下能够改良的,都要努力去做。”为此工会承担着两个任务:一个是代表工人与雇主协商,签订团体契约。团体契约的目的是防止雇主利用单独契约控制工人和操纵劳动力卖价。另一个是为工人争取同工同酬的权利。这一任务针对的是资本家按种族、年龄、体力的不同而付给工人不同的工钱,使弱势工人受到更多掠夺,并使工人分裂为不同的利益团体,自相忌恨和竞争。工会要为工人争取“同样劳动须给同等工钱”,将低的工钱提到高的工钱。《议决案》认为,这是工会的两个基础任务,它可以增加工人对工会的信任,吸引他们加入工会,可以消除工人相互间的冲突,增进工人阶级的团结。
第二,进行劳动立法运动。中国工人运动和工人组织虽然发展迅猛,但一直不被法律所承认,没有法律保护。罢工被镇压、工人领袖被捕、被杀事件时有发生。因此,《议决案》提出,工会的经济改良运动,“必须进于为劳动立法运动”。劳动立法运动就是要废除那些反劳工的法律,通过立法来规定工人的经济利益、结社罢工等自由和权利,为工人利益和权利寻求立法保护。
第三,工会要做政治运动。《议决案》对“工会不做政治运动”的主张作出批判,强调工会必须做政治运动,要为争取民族独立奋斗,要为争取选举、罢工等市民权利与自由奋斗,要在民主联合战线中占重要地位。工会运动的最终目的是完全打倒资本制度,按共产主义原则改造社会。《议决案》强调,只有做政治运动才能使工人得到最后的胜利。
(四)规定了工会运动的原则。第一,阶级性原则。首先,工会的组织是阶级的,不能有雇主加入,而是让所有工人加入,使工会成为一个阶级的群众组织;其次,工会的思想是阶级的,工会应当教育工会会员,发展工人们的阶级自觉;再次,工会的行动是阶级的,工会不只是要反对一个工头或一个雇主,而是要把雇主们看作一个阶级来对抗,工会行动要成为有普遍意义的阶级的行动。
第二,斗争性原则。《议决案》强调,工会是一个战斗的团体,工会最主要的活动不是共济或联络感情,而是与资本家和政府争斗。“工会不但不要去调和资本家和劳动者的利益,还要使这种争斗更加紧张”,要使一个争斗接着一个争斗。《议决案》主张把工会打造成一个具有战斗力的产业组合。
第三,产业组织原则。《议决案》强调,工会的构造须是“团结很紧的、中央集权的和有纪律的产业组合。产业组合工会内部不能依职业分为一些‘自治组’”。强调产业组合原则是为了突出工会与旧式行会、帮会的不同。在现代工会产生以前,工人往往加入行会、帮会,或秘密结社,形成宁波帮、广东帮、江北帮等组织,工人因此处于分裂状态。产业组合原则是把一个产业底下的工人不分地域、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职业地组织起来,形成团结有力的团体。产业组合原则使工会与传统行帮划清了界限,摆脱旧式行会的狭隘性,是现代工会组织的重要特征。
第四,国际主义原则。根据共产国际二大和三大的会议精神,1921年7月在莫斯科成立了红色工会国际。它与阿姆斯特丹的执行机会主义路线的黄色工会国际相对,是各国革命工会的联合,执行共产国际列宁主义的工会路线。《议决案》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带领中国工会加入红色工会国际,去与全世界革命的工会联合;要避免与全世界劳动阶级的利益发生冲突;提议提高中国工人的工资,避免外国资本家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排挤他国劳动力。
(五)明确了工会与党的关系。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把组织产业工会确立为党的基本任务,同时提出:党在工会里要灌输阶级斗争的精神。不要使工会成为其他党派手中的傀儡。勿使工会中执行其他的政治路线。这一规定指明了党的工会工作的方向,即争取工会,使工会服务于党的事业。《议决案》继续和发展了这一原则。
《议决案》对党和工会关系的阐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共产党和工会有分别,共产党是具有阶级觉悟的无产阶级分子的组合,是无产阶级的先锋军;工会是所有工人的全阶级的组合。第二,工会是党联系工人的桥梁和纽带,党通过工会对工人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使工会同党向同一目的前进。第三,党是工人的“先锋”和“头脑”,须重视工会,须率领工会运动。第四,党要在各类工会组织中开展工作:在无产阶级革命工会中,党要建立强有力的组织;在国民党、无政府党、基督教等组织的工会中,党要进去开展活动、积累势力,逐渐从他们手中夺取工会的领导权;对其它类型的劳工组织,《议决案》的附加部分规定,在工人消费合作社、进步行会、守旧行会或由资产阶级组织的团体、俱乐部、学校等,共产党都要进去活动,组织工会或工人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