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博文女校若干历史问题的考证
作者: 陈艺伟[摘 要]1921年夏,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宿舍旧址(博文女校)与中共一大会址共同见证了一个伟大政党的诞生。博文女校不仅是中共一大代表住宿地,同时也是中共一大会议期间的重要议事场所。2019年,博文女校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近现代重要历史遗迹,当前对它的研究却不够深入。本文力图通过查阅和梳理博文女校相关档案文献史料,对博文女校的创办时间、历任校长、办学地点、历史贡献等基本问题加以考证和研究,以期从不同视角阐述博文女校的历史,从而加深对博文女校的认识。
[关键词]博文女校;中共一大;史实考证;历史贡献
[中图分类号] D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22)03-0021-07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作为中共一大代表宿舍,博文女校与中共一大会址共同见证了一个伟大政党的诞生。2019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宿舍旧址(博文女校)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共一大会址。博文女校作为近现代重要历史遗迹,当前对它的研究却不够深入,尚有不少问题待考证。本文主要通过对档案文献史料的查阅研究,同时结合学界现有的研究成果,对博文女校的创办时间、历任校长、办学地点、历史贡献等几个基本问题加以探讨。因原始材料中存在“博文女学校”“博文女学”“博文女校”多种说法,本文为行文规范,除直接引用的原文外,其余均统一表述为“博文女校”。
一、博文女校创办时间考证
关于博文女校的创办时间是一个非常值得考证的问题,过去各类宣传报道和党史文章中对创办时间有1916年和1917年等不同说法,没有完全统一的定论。近几年,经过专家学者的研究,已有不少线索间接将博文女校的创办时间推向1914年。
笔者通过对资料的挖掘,发现多条信息直接清晰表明了创办的确切时间是1914年。事实上博文女校1914年8月22日起,就在《申报》上连续多日发布了公开招生的广告:“本校校舍刻已落成在法界宝昌路宝康里五十八号六十号,所设专修科,授以高等文学,预储师范中学教员,凡声音训故以及文章体制、文学源流、诗歌书法皆所肄习及(高初小学)均有余额。自阳历八月二十五至九月五日为考期。报名时随带证,金二元,取者于学费内扣除,不取者退。(开学)定阳历九月五日。报名报考仍在本里三弄二号报名处接洽,(详章)已出,函索即寄。”这条消息直接指明了博文女校校舍于1914年8月22日就已落成,开学时间初定在9月5日,因此学校的筹备时间应更早。
博文女校正式开学的日期却不是原定的9月5日。发表于1914年9月4日《博文女学校通告》中指出:“本校原定九月五日开学,因校舍迁移甫定,布置未周,展至九月十号开学,尚有余额,有志者速来报名,详章函索即寄。(校址)法界宝昌路宝康里西六十号。”因此,正式开学时间应该是1914年9月10日。此外,1914年12月25日《博文女学之优点》中指出:“自今秋开办以来成绩颇优,闻于明年起须大加扩充。”上述三条1914年的报道直接证明了博文女校创办于1914年。此外,随后几年的不少报道也提到了办学时间,如1916年《介绍博文女学校》:“北京女师范毕业钟佩萸女士所创设……开办已近三年。”1924年《学校消息》:“毕业式准九月九日与十周纪念会同时举行。”1930年《博文女学行毕业礼》:“法租界蒲柏路博文女学创办迄今垂十六年,校长为黄朴君,昨届该校中小学各部毕业之期,假宁波同乡会举行毕业礼,到数百人。”通过这些信息将办学年份进行推算,也可再次佐证博文女校的创办时间实为1914年。
二、博文女校历任校长考证
博文女校校长是湖北蕲春女杰黄绍兰,是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唯一女弟子,精通国学。1921年暑假,正是在她的帮助下,中共一大的各地代表才得以顺利入住博文女校。由此可见,黄绍兰对中共一大的召开作出了贡献。
梳理史料后发现,博文女校在开办初期其实还有另一位校长,名为钟镜芙。1914年《博文女学之优点》中写到:“宝昌路附近之博文女学校系北洋女子师范毕业生钟佩萸、黄绍兰诸女士所创办。”1915年《博文女学校开学》:“宝昌路宝康里博文女学校系前南京忠裔院院长钟佩萸女士等创办。”1916年《博文女学校之进步》:“本埠法租界博文女学校为云间钟佩萸女士所创办,以提倡国学,注重民生。”1918年《来件》:“博文女学为北京女师范毕业钟镜芙黄学梅两女士所创设,创设之初即由教育部立案。”不同刊物的多条信息都指出了博文女校最初是由钟镜芙和黄绍兰两位女士共同创办,且两人都毕业于京师女子师范学堂。而信息中提到的钟佩萸、钟镜芙这两个名字相对陌生,据《金山报》刊登的一则消息指出:“钟镜芙,亭林镇人,生于光绪十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故字佩萸。为晚清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经济学家钟天纬之长女。”由此可知,钟佩萸、钟镜芙即为同一人,是金山亭林镇人,晚清思想家钟天纬的长女。钟镜芙女儿曾回忆钟镜芙创办博文女校时的经历:“原来母亲是以忠斋院的余款和校董会募来的捐款筹办这个女校的。后来班级多了,聘请的教师也增加了不少。……虽然收了学生学费,但为数不多,母亲将自己的金银首饰拿去当铺当了,后来首饰当完了,只好把衣物去当,这样好不容易维持了半年。”1919年11月,钟镜芙北上后,曾由李果女士代理了一段时间的校长工作,“博文女校为钟佩萸黄绍兰创办,兹钟君北上,由李果女士代理校务。昨日开五周纪念会……代理校长李女士亦在其中”。由于经费难以维持办学,1920年1月博文女校宣告停办:“法租界贝勒路道德里口博文女学校,开办五载,成绩尚佳,近因校中经费支绌,不能维持,已由该校校长钟镜芙女士宣告停办。”钟镜芙与博文女校的关联也就由此告一段落。
博文女校停办后,黄绍兰应南通实业家张謇三兄张詧的聘请,赴南通女子师范学校任教,后又由张詧出资复建博文女校。1920年8月19日《博文女学卷土重来》记载:“本埠法租界博文女学校,前以经费支绌,停办一学期。兹闻原创办人黄绍兰女士来沪,校董瞿鸿禨夫人、赵君坚夫人、章太炎夫人及旧日生徒,深以停办为可惜,筹商恢复。”1920年8月,黄绍兰在张詧的资助、校董们和旧日生徒的支持下得以重办博文女校,此后黄绍兰一直担任博文女校校长一职。“南通张叔俨先生,于去岁慨捐助经费,并允任名誉校长已示提倡”,张詧也因此担任博文女校名誉校长,其中提到的张叔俨和张詧为同一人。
以往对黄绍兰的介绍和研究相对较多,黄绍兰的父亲是晚清宿儒黄笑春,师从章太炎,思想进步。黄绍兰有许多曾用名,如黄学梅、黄朴君等。发表于1921年7月15日的《博文女学招生 黄朴君鬻书启》提到:“名誉校长张詧,校长黄朴君。”可知,在中共一大筹备期间,当时的校长为黄绍兰。黄绍兰不仅办校经验丰富,同时更有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她曾在多所女子学校任教,在博文女校当然也是亲自授课,“由校长黄绍兰女士亲自教授专修科,溯及六书音韵”。
虽然博文女校得以复办,但不是一帆风顺,由于时常入不敷出,为了维持办学,黄绍兰时常需要千方百计筹措经费。有时靠向上级教育部门请款,如《博文女学辅助学款之批令》:“上海博文女学校校长黄学梅,现因女校学款不敷,昨特具呈省署,缕陈倡办原委,顾恳补助常年经费,俾免中辍。”有时靠举办音乐跳舞大会筹募经费,如《中西音乐跳舞大会》就记载了博文女校为筹募建筑基金,举办中西音乐舞蹈大会。因黄绍兰写得一手好书法,有时还靠卖字筹款。就这样,博文女校在黄绍兰的带领下又继续维持了10多年。
三、博文女校办学地点考证
博文女校校址曾先后设于宝昌路宝康里、贝勒路礼和里、蒲石路、白尔路389号这4个不同地点,均在法租界范围,且相距不远。
如前文所述,1914年8月,校址最初设于法租界宝昌路宝康里西60号,即今淮海中路瑞安广场一带。宝康里范围较大,分为宝康里1弄、2弄和3弄,根据招生广告的另一线索指出,报名报考的地点在宝康里3弄2号,且表明是西60号,故推测实际地址为宝昌路宝康里三弄60号。
而到1915年9月18日前,校址已经搬迁至贝勒路礼和里,即今黄陂南路146弄,同步开办了幼稚园,“该校钟佩萸黄绍兰诸女士已将校舍迁至法租界贝勒路礼和里,于月初开学,幼稚院亦已开办”。直到1920年1月因经费不足以维持而停止办学,停办前的这段时间,校址均在此处。章太炎和夫人汤国梨1920年初也曾居住在贝勒路礼和里,“法租界嵩山路博文女学。秋季起添设初级中学一班。请章太炎夫人为教务长”。由此可见,汤国梨在1923年出任了博文女校教务长,并协助黄绍兰办校。
停办一学期后,1920年8月博文女校复校,通过1921年1月《各学校休假消息汇志》中提及的“蒲石路博文女学,昨日举行休业式,循例唱国歌校歌礼毕,由校长黄绍兰君报告”,可知此时校址位于蒲石路,即今长乐路。但在蒲石路的时间并不久,大约为一个学期,之后很快在2月份就迁移至白尔路。
根据1921年2月22日的《学校消息》报道:“法租界博文女学现因推广学额,迁移至白尔路389号,前学生联合总会会所,布置颇为完备,可容寄宿生数十人,于前日举行始业式,礼毕,由校长黄绍兰君报告。”以及李达的回忆:“我在一九二○年八月从日本留学回到上海,在‘博文女校’开办‘中国学生联合总会’。我是以日本留学生的理事之一参加这个总会的,直至一九二一年一月因经费发生困难,虽将刊物售给商务印书馆,但未能继续下去,终于退租了。那时,该会的主要活动是‘抵制日货’。”由此可知,李达对博文女校所在地是非常熟悉的,他所创办的学生联合总会因经费问题于1921年1月搬离太仓路后,博文女校因学校扩建需要,随即正式搬迁至白尔路389号(后改名为蒲柏路389号),即今太仓路127号。资料中有时地址会写为嵩山路,指的仍是位于嵩山路南的白尔路389号。此后的10余年间博文女校长期驻扎在此地,直至最终停办。
四、博文女校历史贡献考证
(一)对中共一大的历史贡献。博文女校对中共一大的贡献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贡献是为中共一大代表提供住宿地。1921年7月,李达、李汉俊在上海率先开始筹备中共一大,此时博文女校正值暑假,学校空置,经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织成员李达、李汉俊商定,由博文女校校长黄绍兰相助,确定租借博文女校校舍作为代表宿舍,赴上海出席中共一大的外地代表以“北京大学暑期旅行团”的名义,入住博文女校。“博文女校的旧址,也就是校长黄木兰的住宅,在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为各代表临时住宿之地,付了两个月的租金,只住二十天左右,当时我们租这个房子是以北京大学暑假旅行团的名义租的,交房租是我同黄木兰校长接洽的,在暑假中没有一个学生,房子较多,学校里没有什么人,很清静。”“一九二一年夏天,上海法租界蒲柏路,私立博文女校的楼上,在七月下半月,忽然来了九个临时寓客。”代表们都住在博文女校二楼,毛泽东、何叔衡住西厢房,王尽美、邓恩铭住沿街西小间,董必武、陈潭秋住东厢房,包惠僧、周佛海及刘仁静住沿马路的东边后半间和中间,张国焘另有住处,开会晚了偶尔也会在此留宿。李汉俊、李达住在上海各自的住处,陈公博住大东旅社。刘仁静曾回忆:“毛泽东同志在代表住所的一个房子里,经常走走想想,搔首寻思,他苦心思索竟到这样的地步,同志们经过窗前向他打交道的时候,他都不曾看到。”
第二个贡献是博文女校不仅仅为中共一大代表提供住宿,同时也是中共一大会议期间的重要议事场所。据陈潭秋回忆:“七月底大会开幕了,大会组织非常简单,只推选张国焘同志为大会主席,毛泽东同志与周佛海任记录。就在博文女校楼上举行开幕式,正式会议是在李汉俊家中开的。”包惠僧曾回忆:“在大会开会的前一天,在我住的那一间房子内商量过一次(算是预备会),并不是全体代表都参加;我记得李汉俊、张国焘、李达、刘仁静、陈潭秋、周佛海和我都参加了,其余的人我记不清楚,李达也把王会悟带了来,我们在里间开会,她坐在外间的凉台上。”李达回忆:“代表们在住所里互相交换意见,报告各地工作的经验,当时党的工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宣传与工人运动两项。”李达还提到:“党的中心应由‘博文女校’和老渔阳里二号为中心。”张国焘回忆:“我们交换意见的结果,决定七月一日正式举行大会,开会地点借用法租界蒲石路博文女校的课堂,多数代表就寄住在这间学校里。”从多位中共一大代表的回忆中可知,博文女校是中共一大会议的重要会场之一,甚至可以说是中共一大会议的开幕地点,代表们在这里召开预备会议,休会期间在此草拟会议文件,共同交流探讨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博文女校对中共一大的顺利召开、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