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书写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
作者: 《新时代 新步伐——2017—2022年上海发展报告》课题组[摘 要]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上海市委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上海发展的指示要求,以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为指导,统筹谋划上海各方面工作;强化“四大功能”,推动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立足“超大城市”,提高国际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打造文化“金名片”,扎实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坚持人民至上,不断增强民生福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推动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奋力书写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
[关键词]新时代;上海;“四个放在”;伟大建党精神;人民城市理念
[中图分类号] D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22)03-0060-13
市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上海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奋力书写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五年。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市委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上海发展的指示要求,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立足“四个放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以党中央交予的国家重大任务为战略牵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风险挑战,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体系,各项事业发展迈出新步伐。
一、以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为指导,
统筹谋划上海各方面工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新时代上海发展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上海重要讲话指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上海实践的具体化,是谋划新时代上海发展的根本遵循。五年来,市委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并学习领会、贯彻落实,站高谋远想深压实,以上海发展改革的实践生动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真理力量和独特思想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指导上海工作。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四年亲临上海,为上海发展作出战略擘画、注入强大动力。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一周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向全党发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伟大号召。2018年起,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上海出席第一届、第二届中国进博会开幕式,考察指导上海工作,要求上海发挥“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作用,强化“四大功能”,交给上海三项新的重大任务;把脉高质量城市建设,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聚焦服务全国大局、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社会治理创新和党的建设等方面深刻阐述上海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需要把握好、解决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2020年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上海出席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赋予上海推进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重大使命,希望上海继续走好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之路,面向世界、扩大开放之路,打破常规、创新突破之路。这都是上海做好一切工作,取得发展实绩,极为重要的战略指引和根本保证。
牢记嘱托,明确上海发展新思路。为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上海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转化为推动上海发展的创新思路,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对标对表,立足我国进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的历史方位,编制《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明确上海的发展目标是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基本思路是突出面向全球、面向未来,坚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坚持“底线约束、内涵发展、弹性适应”发展模式,加快建设更具活力的繁荣创新之城、更富魅力的幸福人文之城、更可持续的韧性生态之城。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后,市委制定出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的意见,形成把握城市治理基本规律“五个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五个结合”的重大思路。2020年,依据党中央根据形势发展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十一届市委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谱写新时代人民城市新篇章的意见》,提出共建共治共享“五个人人”的人民城市建设思路。2021年,十一届市委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意见》,从提升软实力与增强硬实力相结合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出发,对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做出部署,进一步深化丰富了上海发展思路内涵,成为推动上海不断化危为机开新局的关键。
画好实施决策的“施工图”。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为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中央决策部署切实转化为务实举措,市委始终把抓落实放在重要位置,坚持对重要领域和环节改革突破的重要举措、重点工作持续作出制度性安排。2017年召开的十一届市委三次全会,围绕构筑“四大优势”提出实施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的务实举措。2018年召开的十一届市委四次全会,围绕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确定了“五个新突破八个新高地”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2019年,为激励广大干部勇于担当使命,十一届市委七次全会就上海干部队伍建设问题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奋力担当新时代新使命的若干意见》,就打造一支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的干部队伍作出全面部署。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风险挑战,市委在持续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根据党中央提出的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聚焦城市发展中的基础性、根本性、关键性问题,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暨2035远景发展目标,就主动服务新发展格局、着力强化“四大功能”、全力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大力弘扬城市精神品格、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全面提升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等重点工作进行了务实规划,是上海在今后五年“特殊历史使命、特殊时代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施工图、任务书。
二、强化“四大功能”,
推动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提升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四大功能”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的新要求和高期待。五年来,上海以国家交予的重大任务为战略牵引,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做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质量,强化制度创新,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为迈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打下坚实基础。
加快建设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引领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制定上海行动方案,在做强创新引擎、改革系统集成、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等方面先行先试。抓住自贸区、科创板、“五个中心”核心区建设等重点任务在浦东的落地落实,推动浦东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与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联动、区内改革与全市改革的联动的“三个联动”,不断提升浦东融合发展能级。抓好一批重大改革任务落地落实,率先发布通关便利化等政策细则,持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率先试点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一业一证”改革试点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批复,从区级自主改革上升为国家级改革试点,以浦东速度为代表的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抓好一批重大支持政策落地落实,实施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等试点政策,在“人才引进一件事”“人才创业一件事”等方面强化系统集成。抓好一批重大功能平台建设,加快打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推动数字化再保险登记清结算平台、“离岸通”等重要功能平台落地,金融数据港成功开港。抓好一批重大工程项目,推动科学之城、金色中环、五彩滨江、浦东枢纽等重点区域加快建设。浦东“王牌”作用更加凸显。
实施新的三项国家战略任务。2018年首届进博会,习近平总书记交给上海增设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后,上海对标中央要求,立足上海优势、体现上海水平、彰显上海特色,狠抓落实。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委完成《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编制报批。推出更加便利更加开放地引进外国人才、支持金融业创新发展等若干举措,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狠抓招商引资聚才。完成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二期封关验收,创新大飞机制造“一司两地”监管模式,启动以洋山港为国际中转港的外贸集装箱沿海捎带业务试点,离岸和跨境等特殊经济功能逐步显现。积极配合中国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做好规则制定等科创板上市相关工作;建设科创板企业培育库、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推出上海“科改25条”,实施促进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浦江之光”行动,加强优质企业储备和上市服务。促进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联动,加快培育本地优质上市资源,做好企业上市服务。上海本地科创上市企业融资额、总市值均居全国首位。积极发挥龙头作用,做实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编制《上海市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实施一体化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推进水乡客厅、华为研发中心等重大项目,在生态环境保护、要素自由流动等方面形成78项制度创新成果。深入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设立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办公室,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成运行,推动设立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交通、能源、信息化等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成使用,医保结算等100多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市“一网通办”。
办好进博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努力办成国际一流博览会”和“越办越好”的要求,以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最严要求、最优服务,全面优化、完善、提升城市服务保障水平,加强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全力以赴服务保障好第一届至第四届进博会的举办,创造性搭建“6天+365天”交易服务平台,打造“永不落幕的进博会”。放大进博会带动溢出效应,实行更高水平的开放。出台“上海扩大开放100条”“促进外商投资26条”“支持总部经济发展30条”“服务业扩大开放40条”等一系列政策,加大引资引企力度,加快引进跨国公司总部和功能性机构。加快建设亚太供应链中心城市,组建四大采购商联盟,搭建一站式交易服务平台,建设集保税展示、商品交易、物流仓储、通关服务于一体的虹桥常年保税展示交易场所,打造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进口商品集散地。积极应对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风险挑战,制定实施扩大投资“20条”、新基建“35条”、促进消费“12条”、稳定外贸“11条”、利用外资“24条”、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22条”、实施在线新经济“23条”等一系列政策,支持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模式发展;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开展“一带一路”国际贸易合作;拓展离岸贸易“白名单”范围,离岸贸易额实现两位数增长。上海开放型经济优势更加彰显。
构建战略新优势,服务发展新格局。立足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从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创新驱动、突出制度供给、扩大服务功能、创造品质生活等方面构筑面向未来战略新优势。瞄准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制定出台上海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推动营商环境优化从聚焦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获得电力、跨境贸易等评价营商便利度指标层面,发展到围绕优化政务环境、提升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等深化系统改革,助力我国在世行营商环境排名中达到世界前沿水平。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以亩产论英雄、以效益论英雄、以能耗论英雄、以环境论英雄”导向,发力创新型、服务型、开放型、总部型、流量型“五型经济”和数字经济,积极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打响“四大品牌”三年行动计划,建立“1+4+X”框架体系,以重点突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和电子信息、生命健康等六大高端产业集群,“上海制造”品牌更响亮、技术更先进、制造更智能、质量更优良、产品更高端。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快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和“全球消费目的地”,“上海购物”体验度增强,首店经济领跑全国,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持续巩固。实施提升金融、航运、科技创新服务能级和专业服务能级、建设国际会展之都、建设国际设计之都等专项行动,助力对口帮扶地区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全力做好新形势下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上海服务”的广度、温度和厚度得到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