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党史学习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

作者: 王树荫 曲鹏芳

[内容提要]党史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党史学习教育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实践活动。党史学习教育是历史教育、理论教育、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具有树立历史自信以增进政治认同、保持理论清醒以实现政治坚定、牢记政党宗旨以增强政治自觉的意识形态功能。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人、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人、用党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创造启迪人是党史学习教育发挥意识形态功能的原则遵循。为了更好地发挥党史学习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需要坚守党性原则,把牢党史学习教育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党史观,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党的历史;把握主流主线,让正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领域许多问题涉及党的历史。正确认识和对待党的历史,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的生命,关系国家长治久安。”①政党的阶级性决定了党史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习近平强调:“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②当下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借助网络信息技术以更加隐蔽、广泛的方式进行渗透,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势与挑战依然复杂严峻。2024年,中共中央发布《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以条例的形式对党史学习教育作出专门规定,表明党对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视程度达到了新高度,为筑牢意识形态思想防线提供了科学指导与基本遵循。强化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是党史资政育人作用的重要体现,是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的重要方面。在新时代新征程,深刻认识并充分发挥党史学习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与作用,对建设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团结全党全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具有重大意义。

一、党史学习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

党史学习教育以党的历史为主要内容,借助理论学习的有益形式,以涵养政治素质为重要目的,是历史教育、理论教育、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在历史教育方面,树立历史自信以增进政治认同;在理论教育方面,保持理论清醒以实现政治坚定;在政治教育方面,牢记政党宗旨以增强政治自觉,多方面、立体化地发挥意识形态功能。

1.树立历史自信以增进政治认同

党史学习教育是历史教育,学习党的光荣历史是增强历史自信的重要来源。历史自信不是盲目自信,而是在理性认知和实践证实基础上的历史主动状态,是对自我发展定位的清醒认知,是政党成熟的充分证明。对党领导人民奋楫笃行的历史保持自信,是全党全社会团结统一的重要情感基础,有助于为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夯实群众根基。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的经验,给党和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①。从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到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实现,鲜活有力的史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捍卫者。用党的光荣历史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有助于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做到“两个维护”,保证全党全社会在强烈政治认同基础上步调一致向前进。

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保持自信,有助于旗帜鲜明地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政权,坚定“四个自信”。党领导人民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有力地打破了“历史终结论”,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理想与实践不但没有进人“历史博物馆”,反而在新时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一百年来,我们党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天下为公,人间正道,这是我们党具有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党在中国执政并长期执政的历史自信,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的历史自信。”②在党史学习中了解党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为马克思主义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的历史性贡献,能够在浩浩荡荡的历史洪流中充分认识到党的历史是伟大光荣的,我们坚持的社会主义方向与道路是科学正确的,我们的发展前途是远大光明的,我们的政治选择是明智自信的。

对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保持自信,有助于强化民族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根铸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充沛养分。“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①一个民族、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只有明白“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才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学习党的历史有助于厚植中国人民独特的精神根脉、强化中国人民独特的文化标识,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为国家认同与社会认同奠定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2.保持理论清醒以实现政治坚定

“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②理论建设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创新理论的掌握越深人、越透彻,对党的指导思想、道路方向、方针政策、政治结论的理解与认可程度就越高,自觉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性就越强。明理是增信的前提,中国共产党追求的是马克思主义真理,遵循的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代表的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为我们坚定政治选择提供了充分依据。党史学习教育是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新理论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内容,学党史和悟思想具有内在统一性。习近平强调:“要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夯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根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斗争起来才有底气、才有力量。"③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shhx20250206.pd原版全文

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便始终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伟大旗帜,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创新理论是党和人民进行新的历史创造的科学总结,是党领导人民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强大理论武器,是指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行动指南。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厘清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创新理论的学理、哲理、道理、情理,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④的基本道理,为坚定马克思主义与共产主义的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提供历史依据与学理支撑。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党的创新理论有助于我们在解决革命、建设、改革难题的重大历史关头,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政治方向。习近平指出:“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①例如,面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没有依据表象对社会主义作教条式的理解,而是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结合中国实际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等经典论断,坚守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方向。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中国共产党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矛盾的认识,坚定“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成功渡过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寒冬”,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3.牢记政党宗旨以增强政治自觉

党史学习教育是政治教育,重温党史能够受到党的初心使命、理想信念、自我革命的生动教育。党史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党的二十大修正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党员义务的第一项中增加了学习党的历史的内容,在第五章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中增加了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内容。习近平强调:“政治上的主动是最有利的主动,政治上的被动是最危险的被动。”②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内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在党史中充分认识革命先辈对政党本色的坚守、对政党理想的追求,能够持续激发党员的政治热情,在自主对标中自觉提高自我约束的能力。

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的重要方法。“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③党的历史在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担当使命的传承中不断发展,学习党史能够切实感受到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矢志不渝。党的初心使命贯穿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其中,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建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培育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是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层面的体现。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刻体会中国共产党人对初心使命的坚守、对核心价值的提炼,能够帮助党员深化对党的性质、宗旨的认识,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的使命;能够教育广大党员不忘来时路,始终保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政治清醒;能够时刻提醒党员干部永葆初心、永担使命,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

党史学习教育是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方式。“我们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④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遭受深重苦难,中国共产党人在探寻民族复兴之路上饱受艰辛而勇毅前行,离不开理想信念的支撑与引领。从大革命失败后对“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到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行”的充分肯定,党的理想信念未因历经百年沧桑而褪色、变质,反而在实践中历久弥坚、更加闪亮,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成为现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方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坚定理想信念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旨归。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领略中国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笃定,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在思想上去杂、除病、防污,时刻在精神上补“钙”,从而锤炼共产党人的“钢筋铁骨”,铸牢政治忠诚之魂。

党史学习教育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自我革命、加强党的建设的历史。习近平指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全党在开启新征程的关键时刻,继续发扬彻底的革命精神,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保持‘赶考的清醒,以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引领新的伟大社会革命。”①党员干部的言行对社会大众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影响着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领会中国共产党人对自我革命的要求,有助于党员干部深化对政党盛衰兴亡规律的认识,在复杂的斗争中提高政治警惕与行动自觉,不断提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用自身高尚人格和模范行为感召群众,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本色。

二、发挥党史学习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原则遵循

《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中的“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创造启迪智慧、砥砺品格”②,既是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重要要求,也是党史发挥以史为鉴、资政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原则遵循。

1.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人

学习党领导人民不懈探索的奋斗历程及其重大成果,促使全党全社会更加坚定“四个自信”。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个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学习党的道路求索历程,在“走自己的路”的实践探索中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被历史实践证明了的符合中国实际、适应中国国情并取得伟大成就的正确道路,在认识道路的唯一正确性中坚定道路自信。学习党的理论发展历程,在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透彻领悟党在“两个结合"基础上形成并与时俱进发展的创新理论成果是指导解决重大时代课题的行动指南,在理解理论的科学有用性中坚定理论自信。学习党的制度建设历程,在“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比较中深切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人民至上、集中力量办大事等方面的突出优势,在领会制度的显著优越性中坚定制度自信。学习党的文化传承历程,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充分体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文脉赓续,在巩固文化主体性中坚定文化自信。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shhx20250206.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