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平凡英雄国家叙事的建构路径、多样表达与效能彰显

作者: 滕慧 邢云文

[内容提要] 通过国家叙事为平凡英雄赋值,是新时代弘扬英雄精神的重要特征。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基本立场,以国家为叙事主体,通过国家话语来表达普通个体的价值意义,构建起平凡英雄的国家叙事体系。这一叙事体系不仅赋予了个体荣誉感,也彰显了社会主流价值观,实现了自我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同频共振,是新时代人民至上理念的具象呈现,也是弘扬主流价值观的时代实践。

[关键词] 平凡英雄;国家叙事;国家赋值

[作者简介] 滕慧,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邢云文,法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

* 本文系2 0 2 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英雄观的理论建构与传播体系研究”(项目批准号: 2 1&Z D 0 1 6)的阶段性成果。

“新时代是需要英雄并一定能够产生英雄的时代。”[ 1] 4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弘扬英雄精神,连续1 1年在新年贺词中为平凡英雄点赞,通过国家叙事的方式,赋予了爱岗敬业的普通人以平凡英雄的崇高意义。“平凡英雄”概念的提出,不仅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每一个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的平凡人的价值认同,更凸显出国家叙事为人民赋值、凝聚价值共识的积极作用。

一、平凡英雄国家叙事的时代语境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2] 1 1。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扬弃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等级英雄”观念和西方文化的“神性英雄”观念,以“群众英雄”“劳动英雄”“人民英雄”塑造党的英雄观,创造性地提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3],奠定了肯定平凡人价值的理论基础与叙事前提,并在这一基础上书写了大量平凡人的英雄故事。

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适时。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的接续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时代最强音。这是一个需要英雄,也能够产生英雄的时代。伴随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新特点,英雄形象呈现出平凡化特征。历史上,人们对于英雄的理解总是与非凡业绩相联系,而在一个平稳持续进步的社会中,传统意义上的英雄因缺乏某种特定历史场景的渲染,其超越性意义往往通过日常活动来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高度赞扬最平凡的劳动人民,从新时代视角诠释“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一唯物史观的核心要义。2 0 1 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指出:“‘七一勋章’获得者都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是立足本职、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 1] 4平凡英雄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英雄主体概念之一[ 4] 5 3,既反映了新时代英雄文化新的时代品格,又是对和平年代英雄精神的新阐释[ 5]。

所谓平凡英雄,不仅指称从事不平凡工作的普通人,也涵盖了立足平凡岗位的平凡人。其深刻意涵在于每个人无论做非凡事还是平凡事,都有机会成为英雄,每个看似平凡的贡献都能彰显不平凡的英雄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个体价值的尊重和对个体生命意义的升华。[ 4] 5 1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新时代弘扬英雄精神的意义更加凸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 6]让每一个平凡人在这个伟大历史进程中找到自己的意义,参与到这一历史进程中,不仅需要个体自觉,也需要国家赋值。

马克思认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 7]而树立英雄的过程便是一种价值的赋予,即赋值。在赋值的过程中,个体拥有了崇高的价值,这种价值不仅能够帮助个体实现自我认同,更能让其成为榜样,引领和激励他人。国家赋值是指在国家层面对个体行为的认可与尊重。平凡英雄是国家赋值平凡人的具象化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2 0 2 2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无数平凡英雄拼搏奋斗,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 8],从国家层面高度肯定了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贡献的平凡劳动者,使平凡英雄们在国家赋值中获得荣誉感,也向全社会诠释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深刻内涵。国家叙事是实现国家赋值平凡英雄的重要方式,有学者认为,国家叙事是以国家为主体的政治传播[ 9],即通过国家讲述故事的方式,凝聚共识、引导认识、实现认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弘扬英雄精神的重要性,赞扬最平凡的劳动人民,让原本在平凡岗位、平凡工作、平凡劳动、平凡小事中默默奉献的平凡人成为国家叙事的主角。

第一,赋予平凡人以崇高意义。赋予意义是平凡英雄成为叙事主角的关键所在。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对英雄的理解均会存在差异。因此,如何运用国家叙事引导人民群众理解平凡英雄的意义,就成为新时代英雄叙事的重要命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各行各业的工作者提出了“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 1 0]“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 1 1]等重要论断,诠释了人民与英雄、平凡与伟大之间的辩证关系,丰富了新时代英雄观的理论内涵。这些重要论断不仅为英雄观的丰富发展提供了指引,更在全社会形成了平凡人亦可成为英雄的广泛共识。在此基础上,国家叙事将个人价值与国家意义相连接,鼓励全体人民将个人梦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成为国家叙事的主角。

第二,大力弘扬平凡英雄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力弘扬平凡英雄使其成为叙事主体的有力支撑,张桂梅、王继才、李保国等各行各业平凡人的故事,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广大人民树立了崇高的榜样。以中央文明办发起的“中国好人榜”活动为例,截至2 0 2 4年第一季度, 1 . 7万人(组)入选榜单。[ 1 2]这种从国家层面对广大平凡劳动者的身份认同,有效促进和拓展了社会大众对英雄身份的认知理解。与此同时,国家还为这些平凡英雄建构了多元的叙事场域,诸如主题教育、专题报道等,传播他们的英雄故事,弘扬平凡英雄精神。在这一过程中,平凡英雄在国家叙事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彰显,全社会对平凡英雄意涵的认知认同也得到了深化。

二、平凡英雄国家叙事的建构路径

将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业绩纳入国家叙事,是国家赋值普通人的重要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凡英雄国家叙事主要体现在塑造平凡英雄的时代群像、凝练平凡英雄的价值意蕴、将平凡英雄融入以民族复兴为主线的国家叙事等方面。

1.塑造平凡英雄的时代群像

国家树立的英雄形象是社会发展的镜像,能够折射出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变迁与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积极挖掘各行各业的平凡英雄,并通过国家叙事展现平凡英雄的时代风貌,进而塑造了平凡英雄的时代群像。第一,数量众多。在传统叙事策略中,英雄常被塑造为人民群众中的非凡人物,数量相对稀缺。但在新时代的国家叙事中,平凡英雄数量众多,涵盖各行各业千千万万的普通人。第二,品格鲜明。“忠诚、执着、朴实”是平凡英雄的“鲜明品格”[ 1 3] 7 1。这些品格既是普通劳动者的基本道德要素,也是中华民族崇高的精神品质。国家叙事通过强调平凡英雄的品格,引起人民群众的共情,进而产生对英雄的情感认同。第三,业绩出自平凡。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业绩是平凡英雄的鲜明特征,也是国家叙事赋值平凡人的重要体现。例如,《人民日报》关于平凡英雄的系列报道,书写了一个个不平凡的动人故事。裸身跳臭水沟修电缆的“抢修哥”刘跃青,热情周到地服务每位老年乘客的女驾驶员张莉,大火中临危不惧,救出两位老人的“最美姑娘”叶霄雯……这些故事不仅书写了平凡英雄在各自岗位上作出的不平凡业绩,更赋予这些不平凡业绩以时代意义,刻画了平凡而崇高的英雄形象,是平凡英雄时代群像的生动例证。

2.凝练平凡英雄的价值意蕴

以人民为中心,是平凡英雄国家叙事的核心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 2] 1 1 - 1 2中国共产党赋值平凡英雄有其深刻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关注和重视各行各业劳动者为国家发展作出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为科研人员、医务工作者、运动健儿、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等来自各行各业的平凡英雄点赞,强调“大家都作出了贡献,每个人都了不起”[ 1 4], “只要踏实劳动、勤勉劳动,在平凡岗位上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1 5]。在这样的国家叙事体系中,无论是光鲜亮丽的职业还是默默无闻的岗位,都被赋予了同等的重要价值。“点赞”等赋值行为,使个体的劳动价值不再局限于个人层面,而是被凝练和提升到了国家层面,具有了崇高的价值意蕴。

3 .融入以民族复兴为主线的国家叙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1 6],也是贯通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史的鲜明叙事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一切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奉献和牺牲的英雄模范人物,我们都要发扬他们的精神,从他们身上汲取奋发的力量,共同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1 3] 7 0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叙事主线,将无数平凡英雄串联在一起,汇聚成为具有崇高意义的平凡英雄群体,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英雄评价体系,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的每个个体皆是平凡英雄。在这一叙事体系中,平凡人的不平凡业绩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进而形成了一个目标一致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每个人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助力,汇聚成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合力。

三、平凡英雄国家叙事的多样表达

国家叙事作为表达平凡人意义、实现国家赋值的重要途径,其过程是动态且复杂的。信息在从叙事主体向客体传递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衰减、错译等现象,同时可能会受到诸如历史虚无主义等“噪音”的干扰。因此,要充分发挥国家叙事的引领力、说服力和传播力,通过大众化表达、共情性表达、具象化表达和数字化表达,促进平凡英雄意义的精准呈现,扩大提升其认同度。

1 .大众化表达:平凡英雄国家叙事的话语下沉

话语不仅是意义的承载物,也是意义的表达域。在国家叙事中,英雄话语不仅塑造了英雄形象,还通过话语下沉,建构了符合人民群众理解偏好的平凡英雄话语,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平凡英雄意义的可理解性。一是认可式话语。随着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和话语权得到了显著提升,每个人都能够积极介入社会议题的讨论,并在这一过程中成为挖掘和弘扬平凡英雄的重要角色。因此,在大众化表达中,国家叙事相应地调整了其在信息传播中的角色,由传统的英雄故事的发布者转变为对民众声音的积极认同者。在这一角色转变中,认可式话语以其独特的功能性,实现了对平凡英雄的赋值。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讲话、调研、回信中频繁使用“好样的”“很不错”“点赞”等话语,高度认可了平凡英雄的积极贡献,也进一步加深了人民群众对平凡英雄的理解与认同。二是大众话语。通俗易懂的叙事话语,能够有效降低叙事意义在话语传递中的“损耗”,进而让人民群众切实理解平凡英雄的深刻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平凡英雄交流时,就经常运用一些大众话语,如“你是个老先进了”“你们真是不容易啊”“我看到她以后心里一阵阵的感动”等,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平凡英雄的认识与理解。三是隐喻式话语。通过言“此”意“彼”的叙事方式,将平凡英雄意义具象化,例如,将黄山景区十年如一日清理山崖卫生的“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称为黄山峭壁上的“扫地僧”、迎客松“哨兵”;将带领村民在乌蒙山深处种出林海的文朝荣比作林海“愚公”;将平凡英雄们比作鲁迅笔下的一道光;等等。通过叙事的话语下沉,平凡英雄的意义的可理解性逐渐增强。

2 .共情性表达:平凡英雄国家叙事的表彰赋值

荣誉表彰是国家对平凡英雄贡献的权威性标定,也是赋值平凡英雄的重要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建立健全各类荣誉表彰制度,建立了以“五章一簿”①为主干的中国特色功勋荣誉表彰制度体系,全面地展现了英雄人物在不同时期和不同领域的杰出贡献和重要价值。以张富清同志为例,他所荣获的“最美奋斗者”“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感动中国2 0 1 9年度人物”“共和国勋章”等多项荣誉,各有侧重、各具深意。如“最美奋斗者”这一称号,旨在表彰张富清同志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是对他在退役后仍保持军人本色、持续发挥榜样作用的认可;“感动中国2 0 1 9年度人物”则聚焦他在2 0 1 9年这一特定时间段内对社会产生的广泛影响;而“共和国勋章”作为国家最高荣誉,无疑是国家对张富清同志整体贡献的最高肯定。这一系列荣誉表彰不仅塑造了张富清同志作为平凡英雄的多维形象,更通过国家的权威赋值,产生了平凡英雄的导向作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