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平凡英雄话语的生成逻辑、核心意涵与阐释策略
作者: 张瑜 李俊贤[内容提要] 平凡英雄话语承载着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实践要求,是中国共产党英雄话语体系在新时代守正创新的重要成果。对既往理论资源和叙事经验的承扬和转化、对有关英雄问题模糊认识的回应和批判以及对新时代英雄主义实践成果的总结和阐发构成了平凡英雄话语的生成逻辑。在核心意涵上,平凡英雄话语强调来自人民与植根人民、贯通平凡与伟大、“可学可做”“可追可及”等新的话语表达,指明了“何为平凡英雄”“平凡英雄如何产生”“如何成为平凡英雄”等基础问题。在阐释策略上,需要在夯实理论基础、丰富话语形态和塑造典型形象上久久为功,促进平凡英雄话语的学理化、立体化、形象化阐释。
[关键词] 平凡英雄;话语;生成逻辑;理论基础
[作者简介] 张瑜,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俊贤,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 本文系2 0 2 3年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思政课教师网络育人能力提升研究”(项目批准号: 2 3 J D S Z K Z 0 9)、清华大学英雄文化基金研究项目“新时代英雄文化研究”(项目批准号: Y XWH 0 0 1)的阶段性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英雄文化和英雄精神的培育和践行,作出了一系列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推进了中国共产党英雄话语体系的守正创新。“平凡英雄”正是其中一个极具标识性、创新性的概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 0 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指出:“‘七一勋章’获得者都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是立足本职、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 1] 4在2 0 2 2年新年贺词中,他指出:“无数平凡英雄拼搏奋斗,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 2]在2 0 2 4年新年贺词中,他进一步指出,“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挥洒汗水,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3]。“平凡英雄”概念具有丰富的意涵指涉、深厚的实践基础和总体性视野。新时代平凡英雄话语正是以这一概念为核心、以新时代党和国家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和实践创造为资源、以“何为平凡英雄”“平凡英雄如何产生”“如何成为平凡英雄”等为叙事主题所形成的英雄话语表达系统。挖掘和分析新时代平凡英雄话语的生成逻辑和核心意涵,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切实有效的阐释策略,能够为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 4]提供学理依据。
一、平凡英雄话语的生成逻辑
对平凡英雄话语生成逻辑的考察,不仅要梳理其对既往历史实践中的理论认知和叙事经验的汲取与转化以及探明其与当前多元社会思潮的复杂关系,而且要立足当代实践,澄清其话语生成与新时代英雄主义实践创造之间的核心关联。
1 .文化结合:在实现根脉与魂脉的有机结合中激活话语资源
“话语体系不仅是语言符号体系,更是言语内容和理论知识体系。”[ 5]话语的生成建基于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离不开对理论传统及叙事经验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新时代平凡英雄话语正是中国共产党自觉运用“两个结合”方法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脉与马克思主义之魂脉有机结合中产生的英雄话语体系创新成果。这样一种自觉的文化结合意识和综合创新理念是新时代英雄话语建构尤为突出的一个特质。平凡英雄话语的当代出场内蕴着对既往英雄理论资源和叙事经验的承扬和转化,能够整合丰富历史资源和赓续红色记忆,更好地涵养英雄精神和激发英雄主义实践热情。
一方面,新时代平凡英雄话语的生成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英雄理论资源和叙事经验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 6] 7 2;“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 6] 7 0;“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青年英雄辈出”[ 7]。平凡英雄话语有效汲取和转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与英雄相关的思想内容。首先,平凡英雄话语得益于民本思想及其历史实践。“天下为公”“民为邦本”等天下观、社会观彰显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亲民”与“新民”相结合的理念及实践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历史性建构。其次,平凡英雄话语批判继承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的示范伦理思想,将对圣贤气象、君子人格的追求和“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思想转化为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和时代新人的教育理念和话语实践。这既传承赓续了重视道德修养与完善人格的优良传统,又为当代英雄精神的培育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平凡英雄话语尤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成长叙事”典型,诸如“韦编三绝”“铁杵磨成针”“囊萤映雪”“闻鸡起舞”等典故,这种典型叙事给予社会大众以远志笃行的精神动力和成己成物的实践坐标。
另一方面,新时代平凡英雄话语的生成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魂脉中英雄理论和叙事经验的守正和创新。首先,平凡英雄话语奠基于唯物史观,特别是人民英雄观。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刻批判唯心史观和英雄史观时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 8]中国共产党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人民英雄观,强调“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9] 3 6 7。平凡英雄话语是在对唯物史观,特别是人民英雄观的守正基础上形成的时代性、创新性表达。其次,平凡英雄话语离不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涌现出的英雄主义实践创举及其有益理念之滋养。譬如,苏联历史上的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列宁称之为“伟大的创举”[ 1 0] 1,是“普通的、质朴的、平凡的但是生气勃勃的真正共产主义幼芽”[ 1 0] 1 8。又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战士雷锋,他立志“做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1 1] 5 8,坚持“在平凡细小的工作当中,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1 1] 5 1。6 0多年来,雷锋精神滋养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心灵。进一步说,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所形成的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也可以看作是中国英雄文化和英雄精神的展演谱系,其彰显的精神内涵和丰富的历史语料为新时代平凡英雄话语建构提供了丰厚的资源。
2 .现实呼唤:在回应和批判关于英雄问题的模糊认识中推进话语变革
首先,新时代平凡英雄话语的建构,服务于对“虚无英雄”错误思潮的回应和批判。“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1 2] 8英雄话语本质上是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在英雄问题上的表达。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英雄话语不仅关乎英雄群体或个人,更是国家意识形态和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思想文化领域充满创新活力,但同时也充斥着各种错误社会思潮。在一些错误社会思潮的影响下,出现了各种乱象,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历史虚无主义对英雄人物的丑化。它将矛头指向那些在历史上或当代作出巨大贡献的民族英雄和榜样模范,以所谓还原历史、史料求证为噱头,以无中生有、以偏概全、主观裁剪、恶意编纂等手法解构英雄事迹和英雄精神,从而抹黑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叙事的合法性和红色经典中的英雄形象。这种歪曲历史事实、颠倒历史公论的言论,不仅玷污了英雄形象和荣誉,还侵蚀着人们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家园,瓦解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新时代平凡英雄话语正是在回应和批判错误社会思潮的过程中不断形成发展的。
其次,新时代平凡英雄话语的建构,致力于对当代个人英雄主义话语的回应和批判。改革开放以来,“铁饭碗”的打破、“单位制”结构的改变、市场改革的持续推进都在呼唤具有自主精神和竞争意识的现代人格的生成。革命人生观、集体主义英雄话语和革命历史叙事面临挑战,受到个人化、碎片化、娱乐化的叙事话语的挤压和排斥。个人英雄主义的英雄话语言说,认为历史是少数杰出者和先知创造出来的,社会大众则是消极被动、有待引领的“惰性材料”抑或是群氓。这种错误观点看不到历史上那些杰出成就者所依循的社会条件和历史大势,忽视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所发挥的决定作用。个人英雄主义话语的当代变体,如流量英雄、消费英雄、偶像崇拜等蕴含着资本逻辑的“英雄话语”正不断侵蚀着我们对英雄的认知。“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 6] 7 0新时代平凡英雄话语的建构,肩负着推进意识形态话语创新和引导多元思想文化的时代使命,致力于新时代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最后,新时代平凡英雄话语的建构,致力于在众声喧哗的舆论场上发挥正本清源的价值引领作用。中国共产党英雄话语处在竞争博弈的话语场域之中,并非只有一种英雄话语,也并非只有包含“英雄”这一词汇的表述才叫英雄话语。当前的英雄话语交锋已弥散到“软性”和感性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之争中,如现代犬儒主义、泛娱乐化、消费主义等思潮就在传达着有别于主流话语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认识,以“活在当下”“享乐人生”“躺平”等流行话语形态对青少年人生价值追求产生不良影响,如“自我放弃式的抵抗”的犬儒主义认为“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放弃”,倡导消极的人生态度;泛娱乐化思潮则主张“娱乐至死”,解构人之超越性和崇高精神,使受众沉溺于去政治化、碎片化、庸俗化的享乐之中;消费主义思潮则把生活的目的聚焦琳琅满目的符号幻象和物化享受,诱发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乱象。这些思潮均以唯心史观和抽象人性论为基础,虚设了看似自洽、实则偏颇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坐标,并对传统的英雄叙事形成挑战。新时代平凡英雄话语产生于英雄话语的多方竞争和博弈场中,力图正本清源、引领实践。
3 .实践支撑:在提炼和阐发新时代英雄主义实践成就中更新话语表达
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教育实践为平凡英雄话语的产生提供了动因和资源。其一,新时代有其特定的历史方位和新的使命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时代任务也是时代使命。为适应新的历史方位和使命任务,应与时俱进地推进英雄话语体系创新。平凡英雄话语的建构和传播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凝聚共识、团结群众,激发青年一代的历史自觉和担当精神的重要支撑。其二,新时代的英雄主义教育呼唤具有引领力和凝聚力的话语创新成果。牢牢掌握英雄主义教育的话语权,应多措并举、破立并行,尤其要推出具有时代感和引领力的英雄话语,回击错误英雄观念和认识,巩固主流英雄叙事的权威性。其三,新时代英雄主义教育为平凡英雄话语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英雄叙事资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正式提出和传承弘扬,是新时代英雄主义教育的重要实践举措,为全面科学地理解英雄的精神品质和实践品格提供了丰富资源,也为平凡英雄话语的当代建构提供了充沛语料。
新时代英雄文化培育实践为平凡英雄话语的产生提供了重要动力和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是需要英雄并一定能够产生英雄的时代。”[ 1] 4培育英雄文化、弘扬英雄精神正是实现这一时代要求的重要途径。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英雄文化的培育和传播工作,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活动建构、理念建构、制度机制建构等塑造新时代“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 1 3] 3 4 0 - 3 4 1的英雄文化,推进新时代英雄观的丰富发展,塑造新时代英雄人物的鲜明形象,健全了英雄文化传播的机制,为平凡英雄话语的产生提供了重要资源和保障机制。首先,新时代英雄观较为系统地回应了“英雄如何产生”这样一个基础问题,在坚持英雄与人民的辩证统一关系的基础上,凸显对“平凡”与“伟大”的辩证理解,论证“学习英雄”与“成为英雄”的密切关系,即英雄是来自人民并在平凡中成就不凡、在学习英雄的过程中成长为英雄的人物。其次,新时代英雄文化凸显新时代英雄的形象和品格。英雄品格是英雄所产生的那个时代对其核心价值与崇高理念的“选择和认同、赋予和设定”[ 1 4],在新时代则表现为“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 1 3] 4 1 0 - 4 1 1。最后,新时代英雄文化传播体制机制创新的不断推进,有助于英雄话语权的巩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强调“优化英模人物宣传学习机制”和“推动全社会崇尚英雄、缅怀先烈、争做先锋”的要求[ 1 5],为新时代平凡英雄话语的建构提供了重要支撑。
新时代英雄主义实践创举为平凡英雄话语的产生提供了实践根基。“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 1 6]平凡英雄话语作为新时代英雄文化的话语表达,其生成与英雄群体、英雄人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奋斗实践与贡献牺牲密不可分。新时代,在推进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锻造和产生了一批新的英雄人物和群体。“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涌现出许多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 1 7]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亦彰显和锻炼了中华儿女的勇气和奉献精神,顾全大局的英雄城市和英雄人民,无畏前行的医护人员,不辱使命的解放军指战员、公安干警和科研专家等,都是其中突出的代表。此外,新时代各行各业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如道德模范、劳动模范、科技攻关者、人民子弟兵等。新时代的英雄事迹及实践创造为平凡英雄话语的建构提供了鲜活的实践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