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科学内涵、根本指向和基本遵循

作者: 牛广华 邱仁富

[内容提要]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追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对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超越,是中国为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的“中国方案”,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和历史担当。全人类共同价值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根本指向,把坚持时代性与历史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策略性与战略性相统一作为基本遵循。

[关键词] 全人类共同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民族性;世界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者简介] 牛广华,上海大学组织人事部(党校)讲师;邱仁富,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各国命运与共的价值追求和精神纽带。2015 年9 月28 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1]2021 年4 月20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提出了“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2]340,指明了人类价值追求的“新路标”。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我们真诚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3]63 正如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预言的“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4]169,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相交织,世界力量的转移、格局的重构、主导力量的重组,都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人类需要共同应对的各种挑战日益艰巨,国际社会迫切需要通过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理念来指引方向、破解发展难题。当下,我们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3]63,共同破解世界发展难题,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科学内涵、根本指向和基本遵循,为形成世界文明新格局和国际社会新秩序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一、 准确把握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科学内涵

何谓全人类共同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5]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追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对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超越,是中国为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的“中国方案”。这一共同价值以承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维护人类生存和发展权利为事实前提,通过文明交流互鉴来尊重主体、凝聚共识、消解冲突,最大限度地反映了全世界人民的公共意志和基本价值追求,旨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追求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以科学的理论思维和深邃的历史眼光,科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刻洞察时代发展潮流,充分尊重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汇聚不同文明的相通性,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人类社会提供了新的价值遵循。其一,和平是一切价值的前提。习近平主席强调:“没有和平,一切都无从谈起。”[2]419 和平是人类社会共同的心声、共同的期望,也是最重要的共同利益,它构成全人类共同价值中最基本的价值要素。和平安定的环境是人类社会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其二,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动力。”[6]努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发展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发展氛围,自觉弘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释放发展潜力,增强发展活力、动力。其三,公平是所有发展主体应享有的基本权利。作为发展主体的所有国家、民族和个人,都应受到公平对待,享有公平的发展权利。体现公平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就“必须直面贫富差距、发展鸿沟等重大问题,尊重每个民族或国家的平等主体地位”[7]76。其四,正义是制度构建的首要美德。正义是人类社会始终追求的首要美德。由于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体现正义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就要在多样化的诉求中凝聚共识,依靠共同的制度安排,寻求“最大公约数”,承认和尊重各方的主体地位,着力构建正义的制度规范。其五,民主是现代政治的核心要素。作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民主,“应是人民在历史中自主选择的民主……是大多数人实行权力的民主…… 是贯穿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全过程的民主……是为了大多数人利益的民主”[7]77。由此,体现民主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就要坚持民主的人民主体性,充分发挥人民在民主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推动国际关系及国际事务的民主化,反对强权政治,反对虚假和虚伪民主。其六,自由是国家、社会和个人的终极价值。作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自由,“应是世界各民族从不平等压迫中获得现实解放的自由,应是人们在共同体中通过特定实践自由交往彼此联系的自由,应是个体自由选择、自主担责、自我实现的自由。”[7]77 体现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就应尊重每个国家、民族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反对非法剥夺他人自由权利、干涉他国内政的错误行径。全人类共同价值高度凝练了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追求,深刻阐释了其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了立意深远、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价值体系。

2.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任何人类价值都是历史和时代的产物。全人类共同价值汲取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丰富的科学养分,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深厚的思想土壤,是两者相结合的时代产物。

其一,全人类共同价值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的思想土壤。全人类共同价值因其秉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先进价值理念而天然具有开放包容的价值属性,比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海纳百川、集思广益等思想理念,为全人类共同价值注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其中,“和而不同”体现了合群睦众但又不为求同而失去原则随意附和的思想;“求同存异”意为找到相互之间的共同点同时保留各方的不同意见,体现了尊重差异性但也不放弃寻求共识的可能性的思想;“兼收并蓄”意为把不同性质的东西涵括在一起,允许差别的存在,体现了兼容并包的思想;“海纳百川”意为大海可容纳千百条江河之水,体现了宽容大度、胸怀宽广,无论差异有多大皆可化为一体、达成共识的思想;“集思广益”意为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和建议,体现了尊重群众、听取群意、博采众长的思想。

其二,全人类共同价值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真正的共同体”理念的具体实现。马克思主义“真正的共同体”理念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生成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思想滋养。马克思深刻批判了建立在资本利益之上的“虚假共同体”,并提出了“真正的共同体”理念。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业和商业瓦解了封建的共同体”[4]213,而金钱成为世界的主宰者,拜金主义盛行就是佐证,“人已经不再是人的奴隶,而变成了物的奴隶”[8],只有摆脱物的、金钱的束缚,“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4]199“真正的共同体”理念立足于现实的个人,致力于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真正的共同体”理念的具体实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成果。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国际地缘政治持续紧张、全球治理赤字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性、可操作性的价值指引。

其三,全人类共同价值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成果转化。马克思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4]168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深入推进,智能化时代如约而至,来自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信仰、制度、价值观、生活方式将不断交织交融。虽然“各国历史、文化、制度、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但各国人民都追求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9]。全人类共同价值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世界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滋养,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共同愿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遵循。

3.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对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超越

“普世价值”以抽象的人性论为基础,以西方国家的价值实践为模板,以“普遍适用”为幌子,其本质是服务于西方国家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塞缪尔·亨廷顿指出:“普世文明的概念有助于为西方对其他社会的文化统治和那些社会模仿西方的实践和体制的需要作辩护。”[10]“普世价值”是服务于西方国家的一种意识形态工具。其一,推行“普世价值”体现了西方国家的傲慢。西方国家普遍地认为资本主义价值观就是最高层级的价值观,他国理应遵循。正如弗朗西斯·福山提出的“历史终结论”,认为“自由民主制度也许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1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傲慢地认为其他国家和民族也应以西方资本主义现行的自由、民主、人权、平等等价值理念为样板。其二,推行“普世价值”体现了西方国家的偏见。西方国家罔顾其他国家拥有主权独立的事实和自主选择国家意识形态的权利,在不甚了解其他国家国情和民族传统价值观念的前提下,就对其予以否定,以居高临下的“教师爷”之态,无视他国独特的价值实践路径,进行“指手画脚”,推行“双重标准”,实施“长臂管辖”,以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其三,推行“普世价值”体现了西方国家的霸权。西方国家试图以自己的价值取向改造和替代他国的价值取向,力主推行“普世价值”的资本主义制度是所有国家民族摆脱贫困落后局面、实现文明进步发展的唯一选择,从而达到其“文化殖民”的目的。事实上,西方国家推行“普世价值”绝非是为帮助他国走上繁荣富强之路、实现自由民主,而是以此为幌子,控制和干涉他国内政外交,帮助自身在国际交往中攫取战略利益。区别于“普世价值”,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文明交流互鉴,倡导尊重和包容各国各民族的具体实践,倡导维护多样文明的多极世界,并大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了对西方“普世价值”的超越。

4.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中国为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的“中国方案”

“乱”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真实写照。一方面,是世界各地的争端冲突之“乱”,如俄乌冲突、巴以冲突、叙利亚危机,是百姓因战争而流离失所之“乱”;另一方面,是西方制度治理赤字引发的自身治理之“乱”,本质上也是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自身局限性导致的必然结果。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提出,正是中国为应对世界之“乱”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出的“中国药方”。其一,全人类共同价值体现了中国对人类文明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尊重。在建设“百花齐放”的“百花园”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价值理念的引领下,全人类共同价值强调主体永远先于冲突而存在,强调尊重主体、消解冲突,而非消解主体、激发冲突。倡导以“共商共建共享”取代“零和博弈”,最大可能地让每个价值主体发声,最大可能地使其他国家民族在寻求自身发展中充分吸收本国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并在交流互鉴中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实现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共赢。其二,全人类共同价值体现了中国关注世界前途和人类命运的格局。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随着中国改革发展的行稳致远,中国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姿态欢迎更多国家地区搭乘中国快速发展的“顺风车”,帮助其他国家民族实现更好的发展。中国始终关注世界的前途和人类的命运,在追求自身发展利益的同时,始终坚持正确的义利观,以义为先、义利并举,关注其他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和价值诉求。其三,全人类共同价值体现了中国在推动形成价值共识进程中所发挥的主体作用。当前,在世界正面临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及治理赤字日趋加剧的情况下,中国率先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动作为是中国关注人类命运和心系世界前途的鲜明态度,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和历史担当。今天,人类再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面对各种严峻的全球性挑战,中国提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大势,也彰显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历史使命。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