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中的胸怀天下思想意蕴

作者: 杨宏伟 喇逸瑄

[内容提要] 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生俱来的宝贵品质。为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马克思恩格斯创作了闪耀着解放全人类思想光辉的战斗檄文———《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中关于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的剥削中失去任何民族性、共产党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等重要观点,彰显了共产党胸怀天下的伟大情怀,为我们理解共产党胸怀天下思想的阶级基础、内在规定、实践形态和目标追求,提供了有力的理论解释。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

[作者简介] 杨宏伟,法学博士,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喇逸瑄,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 本文系2 0 1 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新时代西北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 1 9 Y J A 7 1 0 0 4 7)的阶段性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宣示中国将持续“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1]。中国共产党何以具有胸怀天下的伟大品格?其根本在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规定。在《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系统阐发了无产阶级的核心使命以及共产党的性质,强调了“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2] 4 1 1,宣告了“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 2] 4 1 3,揭示出共产党具有胸怀天下的伟大情怀。初心不改、勇于担当的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便为中华民族复兴、中国人民幸福以及全人类共同进步和解放事业鞠躬尽瘁,彰显出胸怀天下的宝贵品质。

一、失去任何民族性的无产阶级是共产党胸怀天下的阶级基础

产生自机器大工业中的无产阶级,本身就超脱于民族国家的界限而具有国际属性。生产的国际化特征为资本在国际范围内流通提供了便捷的条件,资本在不断寻求新的市场以追求更大利润的同时加深了对世界无产阶级的剥削,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和矛盾不断向全球蔓延。在同日益联合成“兄弟联盟”[ 2] 3 1 3的各国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利益趋于一致,他们“失去了任何民族性”[ 2] 4 1 1而具有了世界性品质,这一本质属性赋予共产党以世界胸怀。

1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促使无产阶级失去任何民族性

在资产阶级工业革命的背景下,机器时代在工场手工业转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中顺利开启。“无产阶级是由于工业革命而产生的”[ 2] 2 9 5,机器大工业生产的日益国际化特征造就了从大工业中产生出来的无产阶级,他们超越了民族的界限,具有世界性品质。在资本的国际扩张下,世界各国进行着无差别的工业劳动,全世界无产阶级命运相似、利益一致,他们失去了任何民族性,成为国际性的阶级。

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打破了民族国家的界限,生产的国际化特征愈加凸显,世界历史的序幕由此拉开。《宣言》指出,工业革命以来蒸汽机的发明和逐渐普遍使用,推动生产领域发生巨大变革,工厂手工业被一种规模更大、以机器生产为主要方式的新型工业代替,机器化大生产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生产方式,各个行业迅速崛起,社会生产力获得前所未有的增长。工业革命是国际性的革命,机器更是国际性的发明,在新航路开辟和交通不断便捷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使原料产地、加工工厂、销售市场不断走向国际化,并“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 2] 4 0 1。自此,历史向世界历史扩展,国家之间相互隔绝的状态被彻底冲破,大工业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2] 4 0 4。资产阶级利用科学技术和便捷的交通不断跨越国界,空间已不再是资本拓展的阻碍力量。在巨额利润面前,资本不再仅仅满足于本国市场,它获取剩余价值的欲望愈加难以控制,它“一方面要力求摧毁交往即交换的一切地方限制,夺得整个地球作为它的市场,另一方面,它又力求用时间去消灭空间”[ 3]。伴随着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拓展,各民族国家、个人之间建立了普遍的联系,世界无产阶级之间的关联也进一步增强。

产生自机器大工业的无产阶级本身就没有任何民族性,在各国资产阶级无差别的剥削中,世界无产阶级的生活同质化、利益一致化特征更加凸显。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伴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是一个脱离了民族独特性、在任何民族中都具有相同利益的阶级———无产阶级。[ 2] 1 9 5在资本主义大工业的迅速推进下,大量手工劳动被机器代替,“无产者的劳动已经失去了任何独立的性质,……工人变成了机器的单纯的附属品”[ 2] 4 0 7,无产阶级的生活愈发趋向赤贫,他们没有社会地位,甚至失去了做人的基本尊严,成为一颗固定在生产线上的螺丝钉。在资本不断将魔爪伸向更多国家时,各国资本主义工厂正进行着无差别的工业劳动,而且不论在“英国或法国”“美国或德国”[ 2] 4 1 1,无产阶级的现状均毫无二致,世界“无产阶级内部的利益、生活状况也越来越趋于一致”[ 2] 4 0 9。大工业的发展加强了各国无产者的联系,并将他们变成了国际性的阶级,他们的生活水平、社会地位不会因为国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全世界无产阶级具有相同的境遇、利益和目标,他们是没有任何民族性的阶级,就如同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那般,“工人没有祖国”[ 2] 4 1 9。

2 .无产阶级的世界属性在国际性阶级斗争中逐渐强化

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断扩张和无产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国际性的阶级对立更加明显。在资产阶级已经走向联合的现实条件下,《宣言》对无产进阶级的事业作了系统分析,进一步明晰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对立的国际化特征,旨在唤醒无产阶级的世界意识。

各国资产阶级在资本的全球扩张中日益联合成了“兄弟般的联盟”。资产阶级为攫取更多利润、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推动资本在国际范围内不断积聚,并逐渐联合成“兄弟般的联盟”,共同压榨全世界无产阶级。《宣言》开宗明义地指出,为“围剿”共产党主义“幽灵”,“旧欧洲的一切势力都联合起来了”,虽然“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 2] 3 9 9之间无法避免地存在冲突和竞争,但无产阶级队伍的逐渐壮大及越来越频繁的反抗斗争,使他们深刻认识到,相较于阶级内部的竞争而言,无产阶级才是他们共同的“敌人”[ 2] 3 9 9。在此条件下,他们之间的敌对和竞争瞬间不复存在,而且结成了“兄弟般的联盟”,以对付日益壮大的无产阶级。面对资产阶级的国际联合,无产阶级必须寻求世界性合作,才能拥有更强大的与资产阶级相抗衡的力量。

无产阶级的国际属性在资产阶级成立“兄弟般的联盟”而激化国际对立的过程中不断凸显。资本在推动世界生产力巨大发展的同时,加剧了对世界无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阶级对立不再局限于各国内部,而是以更加明显的冲突和对峙在国际上表现出来。阶级斗争与社会发展如影随形,资本主义“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2] 4 0 1。随着资本越来越集中于有产者手中,无产者连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都无法得到保障,社会贫富沟壑难以逾越。进而,无产阶级为反抗剥削、保障正常生活所需、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运动时有发生,资产阶级已无法控制自己创造出来的这个“魔鬼”[ 2] 4 0 6,成为“自己的掘墓人”,各类矛盾冲突层见迭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已然势如水火。同时,为转移因周期性经济危机而引发的各种矛盾,资产阶级“把矛盾推入更广的范围,为这些矛盾开辟更广阔的活动场所”[ 4] 4 0 9,并且“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 2] 4 0 4。国内矛盾的转移、暴力手段的采用以及不平等的国际分工,使各阶级间呈现出压迫、分裂、敌对的状态。阶级之间、国家之间的国际性对立导致了国际性的斗争,国际性斗争则呼吁无产阶级进行国际性的联合。在这一过程中,无产阶级的民族性消灭得更加彻底,国际属性日益明确和强烈。

机器大工业与生俱来的世界特性使无产阶级自产生之日起便自带国际性品格,这种品格随着资本的不断扩张、各国无差别工业劳动的日益强化、阶级对立的国际化在全球蔓延开来。同时,各国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共同剥削下日趋相同的生活处境不断强化着他们的共同利益,其民族性在国际性的快速上升中不断消解。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无产阶级的国际性品质是其内生属性,为全世界无产者利益而奋斗是其内在追求,这构成了共产党胸怀天下的逻辑前提。

二、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是共产党胸怀天下的内在规定

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是共产党取得成功的关键,捍卫整个无产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的利益是共产党奋斗的不竭动力。《宣言》作为共产党的行动指南,条分缕析地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论述了无产阶级的运动是最大多数人的运动,共产党不仅强调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而且始终代表共产主义运动的前进方向,胸怀天下这一品质是共产党自身性质的内在规定。

1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独立运动

《宣言》指出,无产阶级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是与以往为少数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运动的不同之所在。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最彻底的运动。《宣言》鞭辟入里地揭示了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惨无人道的剥削与压迫之下的悲惨生活,无产阶级的生活状况成为广大劳动人民贫苦生活的真实写照,资本主义社会中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被压迫者只有在整体的运动中才能获得整个世界。由于无产阶级的赤贫化特征,他们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生活的极度赤贫化成为这一阶级最显著的特征。本就一贫如洗的无产阶级“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必须加以保护”[ 2] 4 1 1,他们在运动中不害怕失去任何东西,有着破釜沉舟的勇气和背水一战的胆量。与之前革命胜利后依旧让整个社会服从统治阶级利益的少数人的运动相比,无产阶级争取权力的斗争必须“摧毁至今保护和保障私有财产的一切”[ 2] 4 1 1,无产阶级运动的胜利以废除一切现存的生产方式、炸毁整个社会上层阶级为条件。唯此,无产阶级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 2] 4 1 2。

无产阶级的运动代表着最大多数人的利益。统治与被统治、压迫与被压迫、剥削与被剥削,一直伴随着阶级社会的发展而存在,作为社会底层的无产阶级不仅是自身利益的代表者,而且是最大多数人利益的代表者。恩格斯亲自深入工人内部,揭示出资产阶级压迫下工人苦不堪言的生活现状,展现了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的生存处境。马克思通过异化劳动理论系统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非人性化的特征,相似的境遇和一致的目的使无产阶级成为最广大贫困劳动人民利益的真正代表。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胜利同时就是一切被压迫民族获得解放的信号。”[ 2] 3 1 4无产阶级运动的结果并不是服务于某一个阶级的特殊利益,而是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导向,以解放全人类为目标,无产阶级的解放以全人类的解放为前提。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用不少篇幅通过分析各国的不同现状,指明了无产阶级在各国被压迫阶级追求解放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在德国“只要资产阶级采取革命的行动,共产党就同它一起去反对专制君主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小资产阶级”;在波兰“共产党人支持那个把土地革命当作民族解放的条件的政党”;在瑞士“共产党人支持激进派”。[ 2] 4 3 4无产阶级始终站在社会绝大多数人的一边,无产阶级运动是最大多数人的运动。

2 .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