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意蕴与着力点
作者: 方兰欣 郑永扣[内容提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少到知多、由知到行、以行促知、知行统一的复杂系统和循序渐进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经过长期酝酿、凝练阐释、弘扬传播、由知到行进入新阶段。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并外化于行、广泛践行,是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新要求。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任重道远,更好构筑中国精神和凝聚中国力量,需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行聚力、汇聚民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兼顾广度和深度,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土化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制度化融入法治实践,规范化融入社会治理,常态化融入学校教育,生活化融入千家万户。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知到行;广泛践行;着力点
[作者简介] 方兰欣,法学博士,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郑永扣,郑州大学意识形态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 本文系2 0 2 2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委托重点项目“‘两个结合’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项目批准号: 2 0 2 2 DWT 0 2 6)、2 0 2 2年度郑州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文化自信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项目批准号: 2 0 2 2 Z Z U J G 1 2 7)的阶段性成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少到知多、由知到行、以行促知、知行统一的复杂系统和循序渐进的过程。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础上,首次明确提出了“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九大报告总结五年成就,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 1] 4,强调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1] 4 2。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2]的目标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十年成就,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并强调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4 4,“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 3] 4 4。从明确提出到广泛弘扬、广泛传播再到广泛践行,党的二十大报告因势而谋,不仅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新要求,而且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指明了方向和着力点。
一、由知到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进入广泛践行的新阶段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文化建设,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凝结提出了民族性、时代性、实践性相统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过长期酝酿、凝练阐释、弘扬传播,由入眼、入脑转向入心,达至外化于行、广泛践行的新阶段。
1 .经过长期酝酿,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命题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了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价值和精神。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明确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提出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持续并广泛开展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道德建设。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不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向前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加速发展,文化的力量和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但同时,急剧的结构转型、领域分离、利益分化带来了思想多元和价值冲突,出现诚信危机、道德滑坡的现象。2 0 0 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聚焦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 4]2 0 0 7年,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5]2 0 1 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 6]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提炼和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的来讲,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不仅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命题,而且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并强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2 .综合各方意见,凝练阐释“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首次单分一节内容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出安排和部署。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加速推进,作为其内核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了必须要明确的时候,思想理论界围绕如何提炼和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了广泛讨论,提出了许多思路,形成了多种个性化表述。在广泛征求意见、综合各方面认识的基础上, 2 0 1 2年1 1月,党的十八大首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全新概括:“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2 0 1 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8] 1 5 42 0 1 3年1 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重大意义、基本内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实践要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详细、深入的阐释。《意见》出台后,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潮,形成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十二五”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指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2 4字关键词”的概括是“经过反复征求意见,综合各方面认识”才提出来的,是当前价值认识的“最大公约数”,“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8] 1 6 8 - 1 6 9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学术界、理论界对“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成逻辑、本质内涵、基本特征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入。
3 .强化统领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重大进展
实际上,“十二五”期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侧重点是阐释、宣传和弘扬,真正制度化融入实践是从“十三五”时期开始的。“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社会生活各方面,使“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 9]整个“十三五”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最显著成就是融入法治实践。2 0 1 6年1 2月2 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运用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2 0 1 8年5月,中共中央印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提出力争经过5年到1 0年时间,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创造性地提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 1 0],从制度上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文化建设的地位。总的来说,在这一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广泛弘扬和传播,但相较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方面的融入,其他方面的融入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4 .深入人心与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进入新阶段
究其根本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这种社会意识伴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演变,尽管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成熟以前它是绝对不会出现的。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的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少到多、由知到行、以行促知、知行统一的循序渐进、层层递进、逐步提升的过程。从“十一五”时期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十二五”时期凝练概括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经过“十三五”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多领域培育,最终到“十四五”时期的深入人心以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广泛践行,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国社会存在领域持续深入变革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出的内在要求,也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时俱进的内在逻辑和目标应然。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由几个“五年规划”或者党的报告串起来的简单线性逻辑,而是入眼、入脑、入心、入行渐次提升的过程和阶段的统一,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重心,是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干出来的。尽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很早就被提出,但是之前提出命题、凝练概括、宣传阐释、弘扬传播的阶段,重在知性层面上的培育和普及,即入眼、入脑,而在入眼、入脑后,就需要更加注重深入人心和广泛践行,即入心、入行。
二、以行聚力: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凝聚中国力量
“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 1 1]价值判断力和价值责任感不等于也不能代替价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不仅需要知性层面的阐释、宣传和教育,更需要主体普遍化的践行。离开主体普遍化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沦为空洞无物的观念体系,被束之高阁,失去力量。新时代新征程,更好构筑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需要在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行以聚力、汇聚民力。
1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价值观竞争愈加激烈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动下,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逐渐陷入低迷,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性崛起,国际力量呈现出东升西降的态势。“国际力量对比的深刻调整,推动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格局出现重大变化”[ 1 2],个别西方国家垄断国际事务的局面难以为继,部分国家和地区强化内顾倾向,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潮汹涌激荡,可以说,不同发展道路、制度、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趋激烈。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国际整体局势,从总体上影响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进程,中国不可能置身事外不受影响。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时代强音,中国是世界大变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变量,必将深刻影响世界大变局的走向。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体现了力量转移的逻辑。一方面是世界力量中心向亚太和新兴发展中国家与经济体转移, 2 1世纪的中国高高举起了社会主义的旗帜;另一方面是社会主导力量从暴力、资本向文化和价值观转移,国家间文化软实力的较量更加激烈,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为凸显。中美安克雷奇交锋、中俄外长发布关于全球治理问题的联合声明、欧美国家编造所谓中国新疆存在“强制劳动”问题以及中国外交反击和民间的自发回应,都表明价值观上的攻防日益白热化。置身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层面的斗争还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外部形势严峻,我们要以正在做的事情为核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更好凝魂聚气、增强向心力。
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任重道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有新作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按照党的十九大分“两个阶段”“两个十五年”实现中国共产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对“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作出了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也再次强调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的战略安排。奋进“十四五”,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时间在压缩,目标在不断升级,凝魂聚气、强基固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有新作为。
第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现代化强国征程。中国的现代化强国是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强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方面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方向,另一方面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精神和力量。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正确方向,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