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好爱国主义“三问”的三维探析
作者: 陶倩 李云[内容提要] 爱国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永恒话题,爱国主义是支撑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爱国主义历史之问、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是激励一代代中国人民同心同德、步调一致向前进的历史导向。第一,答好爱国主义“三问”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对严峻复杂挑战、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第二,在回答“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的过程中,科学把握爱国主义“三问”的深刻内涵;第三,在深化爱国主义认知教育、强化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优化爱国主义行为教育的过程中,答好爱国主义“三问”,培养具有中国心、中国情、中国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固本培元统一意志、凝心铸魂团结力量。
[关键词] 爱国主义;历史之问;时代之问;未来之问
[作者简介] 陶倩,法学博士,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云,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 本文系2 0 2 0年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高校思政课发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作用研究”(项目批准号: 2 0 J D S Z K Z 0 3)的阶段性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2 0 1 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一九三五年,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际,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在南开大学开学典礼上问了三个问题: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振奋了师生爱国斗志。我看,这三个问题是历史之问,更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我们要一代一代问下去、答下去!”[ 1] 1 9 7爱国主义“三问”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答好爱国主义“三问”事关每个时代为谁培养爱国者、培养什么样的爱国者、怎样培养爱国者等一系列问题。面向新时代新征程,答好爱国主义“三问”,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一、答好爱国主义“三问”的意义阐释
爱国主义是立国富国强国之根本,爱国主义“三问”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对立国富国强国内在发展逻辑的追问,答好爱国主义“三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之需,是应对国内国际严峻复杂挑战之需,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之需。
1 .答好爱国主义“三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之需。爱国主义是党和人民团结奋斗最根本的共同思想基础,答好爱国主义“三问”是一代代中国人坚持中国道路、践行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内在要求。
第一,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道路。“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3] 7 0。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和现实不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坚持中国道路,需要一代代中国人在答好爱国主义“三问”中,坚定道路自信、走好中国道路。一方面,广大民众要在答好爱国主义“三问”中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和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逻辑的统一,是中国实际国情所需,是人民意愿的体现。因而答好爱国主义“三问”,有利于增强广大民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另一方面,广大民众要在答好爱国主义“三问”中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开创和推进,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并引领时代,使中国人民有了更为强烈的国家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因而答好爱国主义“三问”,有利于更加坚定广大民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第二,践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价值的最大公约数,也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表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过程,就是广大民众价值选择成功实践的过程。“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 1] 1 9 7,民族心和民族魂奠定了一个国家的价值立场,爱国主义立场就是中国价值的根本立场。答好爱国主义“三问”就是要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爱国主义的价值主体、价值目标、价值评判标准,践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价值。一要在答好爱国主义“三问”中明确爱国主义的价值主体是每一个中国人,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涵育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国人品性。二要在答好爱国主义“三问”中明确爱国主义的崇高价值目标是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要在答好爱国主义“三问”中明确爱国主义的价值评判标准就是在建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的进程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第三,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凝聚起磅礴的中国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 5] 3。爱国主义既是一种理论,又是一种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6]毛泽东进一步强调:“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7]答好爱国主义“三问”要紧扣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关系,在追问个体的民族与国家身份、情感与责任担当中激活民族精神,唤醒作为社会关系存在的个体的爱国情怀,激发报国强国之志,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动。一要在回答“你是中国人吗”基础上引导广大民众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培养广大民众的爱国之情。二要在回答“你爱中国吗”基础上引导广大民众增进和凝聚政治共识,砥砺广大民众的强国之志。三要在回答“你愿意中国好吗”基础上引导广大民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和追梦人,实践报国之行。答好爱国主义“三问”,有利于增进广大民众的爱国情感共鸣,使爱国主义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
2 .答好爱国主义“三问”是应对严峻复杂挑战的需要
当今中国正处于“两个大局”交织的时代环境之中,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内部问题加深,外部挑战加剧,面对严峻复杂挑战,需要我们回答好爱国主义“三问”,以增强爱国定力、培育爱国理性、坚定爱国信念。
第一,增强爱国定力,应对世界动荡变革。党的二十大对当今国际形势作出重大判断:“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 3] 2 6动荡变革的时代背景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的挑战,消解广大民众的奋斗意志和发展信心。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答好爱国主义“三问”中,把握世界政治的周期性变化规律,积极引导中国人民正确应对新的动荡变革期,在不确定的世界格局中把握促进中国发展的确定性因素,增强爱国定力。一方面,动荡变革期的本质是掩藏在变局乱局中的国际力量的调整和较量,预示着世界新旧秩序的更替变化。另一方面,动荡中孕育着变革,变革伴随着发展,问题与挑战孕育着发展机遇。我国于变局中开新局,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立足“两个大局”,广大民众不仅要坚定爱国意志,更要在答好“你愿意中国好吗”的过程中主动担当、刚健作为。
第二,培育爱国理性,抵御“颜色革命”渗透。“颜色革命”是西方国家通过“和平演变”的方式对其他民族国家进行西方意识形态输出渗透,扰乱别国秩序、颠覆别国政权,从而实现本国利益最大化的目的。随着时代的发展,“颜色革命”呈现出网络化、隐蔽化、多中心化的特点,更具有欺骗性、虚伪性和迷惑性。国内外敌对势力从未停止过针对中国的“颜色革命”策划,我们要在答好爱国主义“三问”的过程中,增强广大民众的政治判断力和现实鉴别力,培育民众的爱国理性,筑牢防范“颜色革命”的坚固防线。一要深刻把握当前“颜色革命”的新形态、新方式、新特点,全面揭露“颜色革命”的本质及其给国家、社会和人民带来的严重影响。二要大力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认同教育,积极引导广大民众深入了解和认识基本世情、国情、党情、民情,从思想源头上有效破解“颜色革命”带来的问题。三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把握舆论传播规律和舆情引导规律,加强对广大民众的思想引领,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第三,坚定爱国信念,攻克改革发展难题。当前,我国仍处于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的矛盾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 3] 2 6。答好爱国主义“三问”是使广大民众笃定爱国信念、矢志不渝攻坚克难,扎实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历史过程。广大民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主体力量。坚定爱国信念,攻克改革发展难题,一要激发广大民众直面难题的斗争精神,二要增强广大民众攻克难题的历史自信,三要调动广大民众实现发展的历史主动,在答好爱国主义“三问”中凝聚爱国共识,引领广大民众与新时代同心同向同行,真正形成促进社会改革发展稳定的强大能量。
3 .答好爱国主义“三问”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绝不能培养出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 1] 1 9 5爱国主义教育要培养具有中国心、中国情、中国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答好爱国主义“三问”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初心和使命,有利于涵育具有崇高理想信念的中国心,滋养葆有强烈爱国情怀的中国情,增添富含深厚中华文化内蕴的中国味。
第一,涵育具有崇高理想信念的中国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定语就是‘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对培养什么人的本质规定。我们培养的人,必须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没有这一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不成立了。”[ 1] 1 9 6培养具有中国心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指培育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中国人。答好爱国主义“三问”能够涵育具有崇高理想信念的中国心。从历史维度看,无数爱国仁人志士在追求理想信念的历史进程中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创造了有价值的人生,确证了理想信念的价值性。从现实维度看,在理想信念的指引下,党和人民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并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确证了理想信念的科学性。从未来维度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理想信念变成现实、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确证了理想信念的现实性。
第二,滋养葆有强烈爱国情怀的中国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有中国情怀,而且要有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 1] 1 9 9培养葆有中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指培育具有家国情怀和天下情怀的中国人。答好爱国主义“三问”,是滋养葆有强烈爱国情怀的中国情的源泉和动力,有利于广大民众扩展爱国认知、培育爱国情感、明确爱国志向。一要让广大民众知晓“我是谁”“国家是什么”“国家怎么样”,形成对国家的感性认知;二要让广大民众明晰“我与国家有什么关系”“什么是爱国”“我为什么要爱国”,形成对国家的理性认同;三要让广大民众明白“如何爱国”“我能做什么”“国家需要我做什么”,形成对国家的强烈情怀。由自发爱国情感向自觉爱国情怀的升华,有利于广大民众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第三,增添富含深厚中华文化内蕴的中国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们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8]培育具有中国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指培育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人。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创造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历史的传承发展中内化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标识,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9]文化认同问题解决了,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才能巩固。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就是要培养更有中国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大民众要在答好爱国主义“三问”中不忘本来,深刻认识我们的民族和国家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二要赓续革命文化。广大民众要在答好爱国主义“三问”中继往开来,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先辈的精神风尚。三要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大民众要在答好爱国主义“三问”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与自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续写中华文明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