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上弘扬勤俭节约精神的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作者: 梅萍 孟凡榕

[内容提要] 勤俭节约精神内蕴节约资源、适度消费,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敬廉崇俭、反腐治奢等丰富内涵,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是培育时代新风新貌、成就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力量。在新征程上弘扬勤俭节约精神面临诸多阻碍,如传统面子思想与根文化、超前消费与炫耀消费心理以及相关体制机制的不健全等。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制度建设等,不断推动勤俭节约精神的发扬光大。

[关键词] 勤俭节约精神;内在逻辑;现实困境;实践路径

[作者简介] 梅萍,法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分中心研究员;孟凡榕,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 本文系2 0 2 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 2 3 B K S 0 5 3)的阶段性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指出:“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1]勤俭节约精神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勤俭节约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锐意进取的重要力量。在奋进新征程中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精神,有助于培育时代新风新貌,为兴党强国、成就民族复兴伟业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一、勤俭节约精神的深刻内涵与价值意蕴

弘扬勤俭节约精神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我们今天弘扬勤俭节约精神的时代背景不同于以往,立足新发展阶段和复杂的国内国际大势,亟须深化对于勤俭节约精神的内涵认知,以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取向,凝聚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1.勤俭节约精神的深刻内涵

把握勤俭节约精神的深刻内涵,是弘扬勤俭节约精神的重要前提。殷烁认为,勤俭节约,倡导一种适度、节用、合理的生活和发展方式,蕴含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价值取向,包含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道德品质,体现了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对子孙后代的负责,是社会文明的显著标识。[ 2]崔迎军强调,勤俭是中国共产党为政养德的铁的纪律;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经济的基本原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 3]刘建军等则把新时代勤俭节约精神的内涵明确概括为“勤勉工作、勤俭持家;适度消费、力戒浪费;节约资源、绿色低碳;风清气正、利国利民”[ 4]。学者们对于勤俭节约精神的研究,既有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的经济价值考量,又有着眼未来,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思考,丰富了我们对于勤俭节约精神的认识。弘扬勤俭节约精神的提出,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指明了方向。弘扬勤俭节约精神,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实践伟力。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勤俭节约精神的内涵。

第一,节约资源、适度消费。节约资源、适度消费始终是勤俭节约的主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其核心内涵就是实现人类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则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提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新征程上的勤俭节约精神,以实现人类生产生活绿色发展为旨归,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突出适度消费、反对浪费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人们合理利用、节约集约资源,减少对于自然资源的浪费,形成勤俭节约的生产生活态度与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第二,艰苦奋斗、攻坚克难。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创下千秋伟业的成功密码。2 0 1 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 5] 2 4 5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外部讹诈、遏制、封锁和极限施压时有发生,诸多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依然存在,新征程上的勤俭节约精神就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态度,而且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战胜各种艰难困苦,实现独立自主发展和民族复兴的精神伟力,体现出爱物惜物、健康向上的道德素养,勤劳勇敢、自尊自强的精神品格和艰苦奋斗、奋发进取的使命担当。

第三,敬廉崇俭、反腐治奢。新时代新征程,弘扬勤俭节约精神是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当前,党情、国情、世情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将长期存在,是勤俭节约还是奢侈浪费,是清正廉洁还是贪污腐化,事关党员干部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事关党内政治生态是否纯洁、党的肌体是否健康、党的战斗力是否强大等关乎党生死存亡的建设问题。敬廉崇俭、反腐治奢,不仅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重点方向,更是新征程上弘扬勤俭节约精神的重要内涵。弘扬勤俭节约精神,要突出强调培育党员干部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形成勤恳务实的工作作风,涵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道德节操,更要促使其在新征程上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谨慎,牢记“三个务必”,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 .新征程上弘扬勤俭节约精神的价值意蕴

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精神,让勤俭节约精神蔚然成风、融入日常、化作经常,充分发挥勤俭节约精神在培育时代新风新貌、成就民族复兴伟业中的强大作用,是新时代精神文明的靓丽底色,是生态文明建设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抓手。

勤俭节约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成就民族复兴伟业的制胜法宝。勤俭节约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回首百年峥嵘岁月,中国共产党正是靠艰苦奋斗、攻坚克难不断成就民族伟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艰苦奋斗、攻坚克难不是过去式,而是进行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不可能是一片坦途,我们必然要面对各种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决不能丢掉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精神与传统。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粮食安全问题、生态保护问题等,我们应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精神,秉持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系统观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勤俭节约精神是时代新风新貌的显著标识。风俗,天下之大事也。勤俭节约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引领力,弘扬勤俭节约精神是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的生动体现。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培育绿色生活新风貌,以健康发展为目标,进行绿色革命,可谓正当其时。绿色生产生活是一种新的理念和社会风尚,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同我国发展实际相结合的创新性成果。绿色生产生活讲求低碳环保,简约适度,坚决反对奢侈浪费、过度消费。我国粮食生产、流通、加工、消费环节存在大量浪费现象,餐桌上的浪费尤为惊人。这些浪费现象的产生与讲面子、讲排场的陋习不无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6]勤俭节约精神必将在奋进新征程中焕发活力,更好诠释取之有度、用之有节这一生态文明的真谛,增强绿色发展效能,倡导共建共享理念,为实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低碳发展的绿色生产生活赋能。

勤俭节约精神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抓手。践行是对勤俭节约精神最好的弘扬与诠释。节约抑或浪费,看似只关乎个人的行为选择,但却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勤俭节约精神不仅是内蕴不畏困难、艰苦奋斗的思想品格,更是一种倡导节俭朴素、保护生态、节约资源、反对奢靡享乐的鲜明态度。弘扬勤俭节约精神,有助于播撒生态文明的种子,以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为抓手,让勤俭致富、勤俭廉洁、勤俭办事、勤俭持家、勤俭兴国等所蕴含的精神转化为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奋进力量,丰富活跃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开展架起连心桥,为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创建文化阵地,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二、弘扬勤俭节约精神的内在逻辑

勤俭节约精神的提出,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节约思想为理论指导,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沃土,成长壮大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只有深刻把握勤俭节约精神提出的理论基础、文化传承和历史发展,才能科学回答新征程上为什么要弘扬勤俭节约精神。

1 .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节约思想为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廉价政府”和进行反腐败斗争等方面,阐释了节约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为勤俭节约精神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首先,在生产与消费活动中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马克思通过阐释活劳动的节约、劳动资料的节约、劳动对象的节约揭示了资本主义节约的本质,在实现产品生产的过程中伴随着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浪费以及劳动力的巨大损失,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一体两面。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迫使每一个企业实行节约,但是它的无政府状态的竞争制度却造成社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最大的浪费,而且也产生了无数现在是必不可少的、但就其本身来说是多余的职能。”[ 7]为了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资本主义生产走的是野蛮掠夺生态资源、剥削劳动力的路子。恩格斯指出:“社会应当考虑,靠它所支配的资料能够生产些什么,并根据生产力和广大消费者之间的这种关系来确定,应该把生产提高多少或缩减多少、应该允许生产或限制

生产多少奢侈品。”[ 8] 3 7他认为要将增产和节

约统一起来,通过合理使用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来达到厉行节约的目的,反对浪费,通过精打细算使设备、原材料等得到充分利用。马克思恩格斯都曾批判过度消费现象,主张适度消费和可持续发展。马克思认为:“奢侈是自然必要性的对立面。必要的需要就是本身归结为自然主体的那种个人的需要。”[ 9]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人的需求和自然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倡导必须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通过节约自然资源来缓解资源短缺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为勤俭节约精神所蕴含的适度消费、绿色消费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次,勤俭廉洁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节约思想的内在要求。马克思认为:“公社实现了所有资产阶级革命都提出的廉价政府这一口号,因为它取消了两个最大的开支项目,即常备军和国家官吏。”[ 1 0]列宁指出:“我们应当使我们的国家机关厉行节约。我们应当把沙皇俄国及其资本主义官僚机关大量遗留在我们国家机关中的一切浪费现象的痕迹铲除干净。”[ 1 1] 3 7 9他主张:“精打细算,节俭办事,不偷懒,不盗窃,遵守最严格的劳动纪律。”[ 1 1] 8 4这些论述指明了节约对于政府治理的重要性,只有政府贯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方针,才能有效减轻公民的负担。同时他告诫无产阶级要进行反腐败斗争,要防止国家机关由仆人变成主人,通过精简机构等全面实施节约,避免因为冗杂臃肿和奢靡浪费而亡党亡国,号召在政治和经济上防止腐败。

最后,节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勤俭节约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节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等在深刻剖析资本主义运转的环节与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规律后,指明了节约是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力量,前瞻性地提出节约对于无产阶级政府建设的重要性,为中国化时代化的勤俭节约精神的提出提供了思想指引。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我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倡导厉行节约,倡导绿色消费,推进绿色发展,持续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时时处处践行勤俭节约精神,还着力构建节约型政府,要求党员干部坚持艰苦奋斗、敬廉崇俭,对反腐治奢常抓不懈,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节约思想进行创新性发展。

2.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源头活水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彰显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宝贵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1 2] 5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勤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持家、勤俭治国等思想为勤俭节约精神的提出提供了深厚滋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