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有关政治论述的再认识

作者: 刘国云 吴晓东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奠基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是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伟大国际主义者。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对我们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着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在毛泽东思想中,毛泽东有关政治的论述占有非常突出的位置,体现出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大贡献。

在对政治的说法上,西方古代和中国古代都把政治和国家治理联系在一起。这一说法一直延伸到近代,到马克思主义产生之时。马克思主义扬弃了传统的政治涵义,并非常明确地指出,政治和社会矛盾密切联系,由社会经济所决定。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一观点,毛泽东对政治的内涵及作用作了具体说明。

首先,毛泽东根据国家所处的主要矛盾,面临的最主要任务,来界定政治的内涵。在毛泽东看来,政治由经济所决定,为经济服务,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经济状况不一样,政治的内涵及表现形式有所不同。毛泽东明确指出,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战争就是政治”,“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就是这时面临的最大的政治;在社会主义这一具有特殊性质的阶级社会,毛泽东又说,“同阶级敌人作斗争,这是过去政治的基本内容”。这一时期的政治,“就基本上是人民内部的关系了”,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就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毛泽东在界定政治的内涵中,并没有把政治的内涵固定化、抽象化,而是根据不同时代、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政治的内涵及表现形式。

其次,毛泽东就政治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政治是我们一切工作的“灵魂”。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有“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一说;在《又红又专》中,也有“思想和政治又是统帅,是灵魂”的说法。毛泽东认为政治是“灵魂”,实际上就是强调政治在我们的工作中起指导、决定作用。一则从理论上讲,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由经济所决定,在阶级社会中,政治从本质上说就是阶级斗争。而各阶级之间的政治斗争是围绕夺取、巩固和维护国家政权而展开的。在战争年代,我们的政治就是表现在夺取国家政权,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上;在和平年代,我们的政治则表现在巩固和维护我们已经取得的国家政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上。二则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在过去的抗日战争时期,当时我们所面临的最主要任务,即最大的政治就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毛泽东说:“必须把这个目的告诉一切军民人等,方能造成抗日的热潮,使几万万人齐心一致,贡献一切给战争。”当时也正是由于我党进行了全民动员,把这当成一件绝大的事,我们的所有工作都服从、贡献于抗日这一最大的政治,才有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我党事业的发展。当前,我们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活动。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必须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正是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政治问题上,任何人同样不能越过红线,越过了就要严肃追究其政治责任。”

毛泽东一方面是对政治的重要作用的充分肯定,另一方面是对不讲政治的倾向的严厉批判。在战争年代,他针对党内出现的单纯军事观点的错误思想,纠正的第一方面就是“政治水平低”。在建设年代,他更是着重强调“一定要批判不问政治的倾向”,指出:“只要我们的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稍微一放松,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就一定会走到邪路上去。”当然,毛泽东强调政治的“灵魂”作用,是从国家治理这个角度来讲的,绝不能理解为毛泽东要用政治取代其他工作,尤其是经济建设。早在1955年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他就提出,党的干部“一方面要搞好政治思想工作,一方面要搞好经济建设”。在1963年修改《关于工业发展问题(初稿)》时,他又增写道:“我们应当以有可能挨打为出发点来部署我们的工作,力求在一个不太长久的时间内改变我国社会经济、技术方面的落后状态,否则我们就要犯错误。”显然,毛泽东认为,政治与经济、技术都是极为重要的,不存在有你无我或有我无你的情况,也不存在谁高谁低、谁主要谁次要的问题。

由上,我们以为,依据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发展的情况来确定政治的内涵,从政治在国家治理中及和经济的关系中确定指导和决定作用,对我们准确把握政治内涵和政治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保证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正确方向是有重要意义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干部要做“政治的明白人”。这里的“政治的明白人”实际上就是指讲政治、懂政治,有清醒的政治头脑,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政治的远见的人,在我们党内,能否把我们的干部培养造就成“政治的明白人”,是关系到党的事业能否成功的关键。为此,毛泽东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都极为重视这个问题。在培养造就干部上,毛泽东始终是以政治为首要标准的。

早在1937年5月,毛泽东就明确指出:“我们党的组织要向全国发展,要自觉地造就成万数的干部,要有几百个最好的群众领袖。这些干部和领袖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富于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 在抗日战争中,毛泽东是把这当成“一个亟待解决并须着重地致力才能解决的大问题”,并指出解决这一问题,“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在延安的陕北公学几次大会上,他也都讲到了这个问题。在鲁迅逝世一周年纪念大会上,他号召干部要向鲁迅学习,并指出:“鲁迅先生的第一个特点,是他的政治的远见。他用望远镜和显微镜观察社会,所以看得远,看得真。”在陕北公学第二期开学典礼上,他满怀期望地送给与会人员两件“礼物”,第一件就是“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毛泽东更是强调干部要有政治头脑,要讲政治,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有政治远见。在党的会议上,在研究制定中央工作方针中,在对各界人士的讲话里,以及在阐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文章中,都不难找到毛泽东这方面的论述。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在毛泽东看来,没有一大批像鲁迅那样具有政治远见、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的领导干部,就没有我们事业的成功。只有造就了一大批讲政治的干部,我们党的政治路线才能得以坚持。在以政治标准培养造就干部问题上,毛泽东还要求领导干部要懂得做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要善于做政治工作。早在1929年,毛泽东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中,就系统地总结了政治工作的经验,着重论述了用马克思主义武装红军,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这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1942年的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又多次强调要在我们的队伍里开展经常性的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掀起马列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更是重视这一工作,他反复向领导干部强调要搞好政治工作,并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他认为,政治工作是为经济工作服务的,同时也是完成经济工作的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突出的特点和优势。没有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就是一句空话”“共产党不讲政治还叫共产党吗?”其实,“讲政治”就是树立政治标准。这一标准能使党的领导干部严守党的纪律和政治规矩,不贪不腐,符合党的要求,努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工作,可见,政治标准是培养造就党的干部的首要标准,是衡量党的领导干部是否称职,能否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的最基本要求。

由上,我们不难得出,毛泽东提出培养造就讲政治、懂政治,有清醒的政治头脑,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政治远见的标准,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前提,有力保证了我们党的旗帜永远鲜红,党的本质永不褪色。

提高党员和干部正确的政治思想和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根本途径就是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提高马克思列宁主义水平。在毛泽东看来,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指南针,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就能保证我们的思想不会出现偏差,就能使我们在惊涛骇浪中有明确方向和坚定意志。

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毛泽东指出:“谢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他们给了我们以武器。这武器不是机关枪,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之后,毛泽东又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正是如此,毛泽东明确概述道:“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对共产党人来说,要想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就必须认真学习和努力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

关于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论述,在毛泽东许多著作和文章中都能找得到。综观这些论述,有下列内容是极为突出的:

第一,必须“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看成是一个政治理论体系,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不能割断其整体内容,停留在个别语句上,而应系统掌握其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就是学有所用,“不但应当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研究广泛的真实生活和革命经验所得出的关于一般规律的结论,而且应当学习他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在1955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毛泽东就讲过:“我劝同志们要学哲学。”因为“马克思主义有几门学问: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阶级斗争学说,但基础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在这里就是根据我们党内一些干部政治素质及理论水平低,出现了许多工作矛盾的实际情况而提出要学哲学的。

第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要“学习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地研究中国的历史,研究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在毛泽东看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就在于应用。对此,他作了两方面的说明。一方面是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另一方面就是对中国自身的历史和革命中所发生的实际问题的具体了解和实际解决。这两方面的结合,就是通常所说的理论联系实际。在这里,毛泽东特别强调要批判教条主义。他提出,我们所需要的理论家,是“能够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解释历史中和革命中所发生的实际问题,能够在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种种问题上给予科学的解释,给予理论的说明”。并认为,我们要有“合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的、真正科学的理论书”。研究毛泽东的理论著作,可以发现,他本人就为我们树立了这方面的光辉典范。如《论十大关系》就是“开始反映中国客观经济规律”,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济方面的“理论书”;《实践论》《矛盾论》就是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对中国的历史经验和革命斗争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的哲学方面的“理论书”;《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作指导论述中国革命战争问题,为中国的抗日事业提供了思想武器的军事方面的“理论书”。上列所述的“理论书”,实际上都是毛泽东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历史和革命中所发生的各方面的实际问题做出正确的解释,并予以理论的说明的范例。

第三,要“组成一支强大的理论队伍”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以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毛泽东一贯重视我们党的理论工作,他曾经多次讲过要在全党组成一支强大的理论队伍,以提高干部和群众的政治素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讨论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时,他就指出:“我们将会组成一支强大的理论队伍,而这是我们极为需要的,这又是一件大好事。”在毛泽东看来,政治和业务是对立统一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而这两方面都可以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得以提高。正是如此,毛泽东对党内干部提出要求:“所有的省委书记、市委书记、地委书记以及中央各部门的负责同志,都要奋发努力,在提高马克思列宁主义水平的基础上,使自己成为精通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的专家。”对知识分子及青年学生寄予期望:“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除了学习专业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

由上可知,在毛泽东看来,只要学习和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就能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具有政治远见和坚定的政治方向,就能提高我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形成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是非辨别力。这里,毛泽东指出提高政治素质的根本途径,无疑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综观毛泽东有关政治的论述,从理论上说,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实践上说,它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以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起了巨大的指导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毛泽东有关政治的论述,对于今天全党全国人民进一步坚定政治自信,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和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第一次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在2020年12月的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要求;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对今后党的政治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治建设的论述,是对毛泽东关于政治论述的继承和发展,充分彰显了毛泽东关于政治论述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合订本),人民出版社1967年版.

[2]《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3]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0月23日)

[4]《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5]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

(作者刘国云系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吴晓东系上饶师范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曾莎莎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