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放歌 与时代同行

作者: 杨淑玲

毛泽东文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本土化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科学理论。纵观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历史,毛泽东文艺思想始终伴随时代前进的脚步不断发展繁荣,激励鼓舞人民奋勇前行。

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

提起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必然要提到1942年5月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这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其实,在此之前,毛泽东还有一篇关于文艺工作的简短讲话,那就是1936年11月22日出席中国文艺协会成立大会发表的演讲。如果说《讲话》标志着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成熟,那么《在中国文艺协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则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发轫之作。《毛泽东与中国文艺》一书认为这篇讲话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开始形成的标志,这一结论也得到了著名党史专家龚育之先生的高度肯定:“把1936年11月毛泽东在中国文艺协会成立大会上的讲演作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开端,这是有见地的。”

文艺的服务对象是人民群众。1942年5月2日至23日,“为着交换对于目前文艺运动各方面问题的意见起见”,经中央决定,由毛泽东和凯丰在延安召集100余人举行座谈会,几十位文艺工作者围绕会议主题发言,史称“延安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在座谈会上两次发表讲话,后来综合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被收录于《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提出,革命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继而,毛泽东对文艺知识分子提出要求,让知识分子放下身段,扎根土地,把自身大众化,“以工农的思想为思想,以工农的习惯为习惯”。《讲话》发表后,涌现了很多依据普通大众的社会生活进行创作的文艺工作者,也创作了很多描写社会生活的优秀的文艺作品,如《白毛女》《黄河大合唱》等,至今都具有很高的文艺价值。

毛泽东认为,文艺为的是“最广大的人民,全国绝大多数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与小资产阶级”。文艺工作者要把满足最广大人民的需要作为自己的追求;文艺作品如果能够如实地反映或者贴近人民群众真实生活,人民群众看到这些作品就会有亲切感和代入感,进而明白文艺作品所具有的内涵,从而喜欢上这样的文艺作品。

文艺的创作源泉是社会生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毛泽东《讲话》中体现文艺工作者走好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重要基石,更是在延安时期的文艺工作中一贯注重的工作方法。毛泽东提出了人类的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的著名论断,还特别强调:“这是唯一的源泉,因为只能有这样的源泉,此外不能有第二个源泉。”因此,他号召“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毛泽东的这些论断,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理,科学揭示了文艺和生活、文艺和群众的关系,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文艺创作的特色是民族化。文艺的民族特色或民族性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和问题,也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艺的形式是民族的,没有文艺的民族形式就没有文艺的民族特色。这是毛泽东一贯的思想和主张,也是构成毛泽东文艺特色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毛泽东反复强调文艺应该具有“民族形式”“民族风格”和“中国自己的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东西”“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等。在《讲话》中,毛泽东要求革命文艺为抗战服务,为民族革命战争服务,主张扬弃传统,向民间文艺学习,显示出鲜明的文艺民族化色彩。例如,《讲话》发表后,中华民族民间丰富多彩的民歌音乐元素,在革命斗争不断取得胜利的历史洗礼中,从坊间小调升华为心系祖国和民族的大情怀。原生态民歌《麻油调》发展成《东方红》,《绣荷包》发展成《十送红军》,等等,千万个跳动的音符组合成异彩纷呈的中国新民歌,歌唱艺术也经历了从民歌传唱到民族声乐再到中国声乐的辉煌历程。

文艺的创作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毛泽东思想在文艺领域的重要成果。1951年3月,由我们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建的延安平剧研究院改组而来的中央文化部戏曲改进局京剧研究院,将要扩建成立中国戏曲研究院,请毛主席题词。3月下旬,毛主席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1953年8月5日,中共中央批准设立中国历史问题研究、中国文字改革研究、中国语文教学研究三个委员会。负责中国历史问题研究委员会工作的同志向毛主席请示工作方针,毛主席讲了四个字:“百家争鸣。”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中提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再次明确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双百”方针的提出,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重大发展。

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历史意义

毛泽东文艺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创造性地阐释了革命文艺的地位和作用,坚持文艺为人民的方向,深入社会生活以及关于文艺批评的标准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奠定了革命文艺发展的理论基础,确定了党的文艺工作的基本方针,指导和推动了党领导的革命文艺事业。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毛泽东思想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上,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根据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方面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进行了扩展和延伸,成为继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其思想范围之内具有独特中国特色与内涵的科学的思想体系。

为抗战胜利和全国解放提供思想武器。毛泽东文艺思想中关于党与文艺的关系的论述,让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共产党在文艺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讲话》发表后,不只是在延安革命根据地,在其他根据地都依照此标准进行了很多的文艺活动,这些活动带动了抗日军民实现民族解放的勇气,这些活动也使得根据地内军队与群众的关系更加和谐,群众对军队更加支持。毛泽东在《讲话》中对文艺创作者的指引,让文艺创作者比以往更加重视群众。他们为人民群众创作的作品不仅在思想上教化了人民群众,也弥补了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不足。在文艺作品中宣传党的政治观念,使得群众更加了解中国共产党,群众认识到这支部队打仗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于是踊跃参军,壮大了革命的队伍。在解放战争中,由于人民军队队伍的壮大,其文艺思想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文艺活动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目标,让人民群众当家作主。

毛泽东文艺思想在新时代的价值考量

毛泽东文艺思想在新时代仍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永葆初心、担当使命,加强党对文艺工作的全面领导,确立新时代文艺工作的奋斗目标;文艺作品要书写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文艺作品的形式与内容要体现中华民族的特色,讴歌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先后就文艺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与毛泽东文艺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充盈着伟大时代的精神,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新境界,为新时代文艺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一重要思想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为我们在新时代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科学行动指南。

坚持党对文艺工作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一步步取得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在我们党的百余年奋斗史上,由谁领导和领导核心问题,始终是一个“根本问题”。这也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着重强调的一个“根本问题”。《决议》强调“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并特别指出:“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全党必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做好文艺领域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对文艺工作的全面领导,准确把握党性和人民性、政治立场和创作自由的关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针对文艺领域一些错误思潮、错误观点和历史虚无主义,敢于发声、敢于斗争,旗帜鲜明亮明观点、表明态度;强化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发挥道德教育引导作用,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毛泽东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其主要精神是一致的。两个“讲话”的基本主题是一致的,都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来倡导中国的文艺方针方向,即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之所以提出文艺为谁服务的问题,主要是针对当时大批文艺工作者来到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的情况,他希望在抗日这个大背景下,全体文艺工作者团结起来,文艺工作要服从于政治和统一战线的大局。所以,这时候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就是联合抗日,文艺是革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着眼点和落脚点是“为人民服务”。

时至今日,我们党的事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艺工作就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任务。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我们这个民族数千年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毛泽东在《讲话》中提出,要对中外优秀文艺作品进行继承和借鉴,对其旧的形式加以改造,添加新的内容为人民和社会主义服务。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我们应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阐述了文艺和文艺工作的一些重大问题。比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问题;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再比如: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等等。

毛泽东文艺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照亮了我国文学艺术事业发展的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党的文艺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重要论断,制定了关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文艺思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广阔道路。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奋进的号角。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火炬必将永远闪亮,永远是吹响时代前进的号角。

【参考文献】

[1]周扬:《周扬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

[2]《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

[3]《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解放日报》,1943年10月19日第四版.

[4]《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

[5]毛泽东:《关于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问题》,《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

[6]《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

[7]毛泽东:《中共中央转批文化部党组和全国文联党组<关于当前文艺创作者的作品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草案)>》,《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5册.

[8]《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理论起点》,《光明日报》,2022年05月23日.

[9]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1卷[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

[10]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

责任编辑/陈 影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