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文化自信助力党建发展探析

作者: 周泰石 陈迪 杨丽莎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于自身文化的肯定与践行,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保障。提升文化自信不仅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建工作新的助力点。我们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指导,密切联系群众,不断加快文化创新工作,努力健全完善发展体制,坚定文化自信,促进党建发展。

一、文化自信助力党建发展的表现

在文化自信的视域下,党建发展要重视文化自信在党建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文化自信与党建发展在目标主题、发展方向、实现途径上有着高度的一致性,我们要正确理解和运用二者之间的联系,发挥文化自信对党建工作的促进作用,让文化自信成为党建发展最坚实、最长久的推动力量。为此,党建工作要与文化自信相结合,用文化自信来充实党建工作,赋予党建工作以新的时代内涵,让文化自信来引领党建发展。

(一)铸就坚实基础

文化自信是党建发展的坚实基础。时代的发展对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党建工作者带来新的挑战。而坚定文化自信建设能够为党建工作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不仅可以感染党建工作者,让其树立强大的自信心,还可以为党建工作提供丰富的宣传内容,便于党建工作的开展。我们党在艰苦的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中,积淀了宝贵的精神文化,这是无数先辈为我们留下的财富。党建工作者通过不断学习党的历史文化,用先辈们的精神来武装自己,并指导自己的工作,必然会事半功倍。

(二)提供群众基础

文化自信为党建工作提供了群众基础。文化自信建设和党建发展的主体都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党建工作要利用好文化自信建设所搭建的宣传平台,拓宽党政宣传的渠道,强化党建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密切联系群众。文化自信建设的不断深入,可以提升基层群众的文化素养和精神风貌,使人民群众对于我国的文化建设更加自信,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不断提高,于是更乐于接受党建文化的洗礼,积极参与到党建工作中去,便于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

(三)提供创新源泉

文化自信是党建发展的创新源泉。党建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时代变化和群众需求不断创新方式和内容。党建工作的群众性决定了党建工作必须时刻围绕基层群众展开,及时反映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诉求。面对群众诉求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党建工作需要不断丰富党建内容。文化自信建设工作可以将政治理论应用于生活实际,让其更好地指导党建工作。要做好党史文化的学习和传播工作,必须脚踏实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让党建工作落到实处,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诉求。总之,党建工作者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文化自信为契机,从党的思想理论和传统文化中挖掘素材,不断为党建工作注入新鲜血液。

二、提升文化自信助力党建工作发展

(一)不忘初心

在文化自信建设和党建发展工作中,我们要不忘初心,铭记历史,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不忘初心,需要我们充分了解党的光辉历史和思想精神,在学习和实践中感受党建文化的厚重,不断增强对党建工作的认同感,在充分了解和感悟中形成文化自信。经过无数先辈的艰苦奋斗,中华民族不断进步,综合国力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再遥不可及。面对这些成就,我们不能沾沾自喜,固步自封,必须保持警惕,随时准备应对挑战。“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我们要重视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性,不忘初心,做好党建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二)牢记使命

文化自信是一种认同、一种担当,党建工作者要自觉树立责任意识,坚守岗位职责,牢记自身使命。首先,党建工作者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自觉学习党史,用政治理论来武装自己,自觉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拒绝腐朽文化和低俗文化,为人民群众树立学习榜样。其次,党建工作者要明确自身的工作目标,宣传优秀文化,提升群众的文化素养,让广大群众在文化学习中提升文化自信。最后,党建工作者要始终坚守政治纪律,强化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入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助群众解决生活难题,强化党建工作巩固群众基础的作用。

(三)持续创新

文化自信必须坚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持续创新。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特征,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动力。没有一种文化不需要创新,只有在不断传承和创新中才能焕发蓬勃生机。新时期,文化自信必须建立在文化理念创新、内容创新、机制创新的基础上,全面持续地进行文化创新,才能激发群众的文化创作热情,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繁荣进步,让中华文化不断增添新的内容,赋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三、提升文化自信助力解决党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高

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文化自信地位不言而喻,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文化建设难以出成绩,往往得不到地方政府领导的重视,导致文化建设工作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在这样的环境下,文化自信建设不仅得不到资金和人员支持,也缺乏必要的政策制度保障,导致文化建设成了口号,流于形式,严重减缓了我国文化建设的脚步。

(二)群众基础薄弱

群众既是文化自信的实现途径,也是文化自信的衡量标准,文化自信建设不能脱离群众基础,凌驾于人民之上,那样的文化自信是无源之水,注定不能长久。目前,我国的文化建设往往没有考虑到普通群众的实际需求,文化宣传也不考虑群众的接受能力。没有利用好党群关系的双向性,只是一味地将党的思想、政治理论灌输给人民群众,导致民众在文化建设中没有参与感,对文化自信缺乏认同。

(三)体制机制不完善

文化自信是在文化的长期浸润下自觉形成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是需要科学完善的体制机制来支撑的。目前,我国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大多数文化建设活动还停留在形式上,没有深入落实,一方面是因为人员资金缺乏,活动组织困难,另一方面是缺乏相关机制的支持和引导。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进行文化创作的动力不足。文化创作缺乏方向引导,往往会导致文化创作一味地迎合市场需求,向娱乐化和低俗化方向发展。

四、提升文化自信助力党建发展的措施

(一)提升党员干部的文化自信

党员干部是党建的主体,决定了党建工作的质量。因此,要让文化自信助力党建发展就必须让党员干部坚定文化自信。党员干部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自觉从党的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做到文化自觉;党政单位要定期组织党政知识的宣讲活动,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做到文化自强;党员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坚定理想信念,主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警惕西方意识形态渗透,自觉抵制不良文化,做到文化自律,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为广大人民群众树立学习榜样。

(二)不断为党建文化注入新内容

党建文化是党组织在长期的实践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思想意识、精神信仰、道德规范等,我们要在继承优秀党建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特征,不断为其注入新的内容,让其更好地指导党建工作。首先,各地的党建工作者要学会从当地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名人轶事中提取文化元素,努力将其打造成文化品牌。人民群众对当地的文化元素产生高度的认同感和强大的自信心,并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党建工作中,可以提升人民群众参与党建的积极性,更好地开展党建工作。其次,要学会抓住社会热点和先进人物。党建文化不能因循守旧,要学会用时事来赋予党建工作时代内涵,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党建文化的内容,还可以帮助群众更好地理解党建知识。

(三)密切联系群众

人民群众既是党建文化的参与者,又是目标能否实现的衡量者。在进行文化自信建设时,要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群众路线,既要学会反馈群众诉求,又要学会从中挖掘文化信息,加工处理后通过党建工作开展宣传,让人民群众认识到文化自信并不是虚无缥缈的,文化自信就在我们身边。文化自信要背靠人民群众,以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导向,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目标,以深入沟通群众为方法,让文化自信建设工作深入基层,提升普通群众的参与度,让文化自信落实到位。

(四)完善科学发展机制

文化自信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发展机制来保障其持续稳定发展。首先,要丰富文化传播的内容,为文化自信奠定基础。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要学会将其与时代发展相融合,打造成易于理解便于传播的文化形式,让传统文化在文化自信建设中焕发新生。其次,要拓宽文化传播的途径。在群众路线的基础上,要不断拓宽文化传播渠道,利用好新型传播媒介,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文化传播渠道。最后,文化建设不能一味地迎合民众需求,要对民众的文化追求进行引导,提升民众对于文化的甄别能力,从而提升对腐朽、低俗文化的抵制能力,做到文化自律。

五、结语

总之,要通过提升文化自信助力党建发展,党建工作者必须抓住工作要点,不忘初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努力学习党建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提升综合文化素养;坚守党章和党规党纪,严格要求自己,为人民群众树立学习榜样;密切联系群众,及时反馈群众诉求;不断加快党建文化的创新完善,从时代热点和人民群众中挖掘文化元素,为党建工作增添时代气息。

【参考文献】

[1]陈靖.增强文化自信助力党建发展[J].管理观察,2019(33):84-85.

[2]缪爱诚.从坚定文化自信看党建文化的创新发展[J].国家治理,2016(3).

[3]张远婷.中国共产党践行文化自信的路径选择[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4):19-21.

[4]李晓玲.“党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J].领导科学论坛,2018(11):85.

[5]王慧.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的底气——评《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传承》[J].中国周刊,2019(5):124-125.

[6]杜慧.新时代增强中国文化自信的战略路径研究[J].长江丛刊,2019(22):189,193.

【基金项目】空军军医大学“快速响应”课题 基于数字人文技术的校史文化产品开发和应用(编号2023KXKT068)。

(作者周泰石系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副教授,陈迪系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文化与艺术教研室讲师,杨丽莎系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文化与艺术教研室助教)

责任编辑/黄敏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