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视角下党建引领全面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机制研究

作者: 潘莉莉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作出新的全面部署,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这为加强党建引领全面乡村振兴指明了前进方向。因此,有必要立足新发展阶段,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从法治视角出发,深入研究党建引领全面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机制。只有建立健全系统完善的制度保障机制,才能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在组织领导、舆论宣传、群众动员等方面的核心作用,为乡村全面振兴凝聚合力、注入动力。

一、党建引领全面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推动乡村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农村基层党组织能够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确保乡村发展方向与国家战略保持一致,通过党内教育、组织生活和政策宣传等活动,增强村民的政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到乡村治理和发展中来。还可通过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他们深知乡村实际,能够因地制宜地推动各项政策的实施和落地,如农业现代化、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文化传承等,从而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执行。

以党建引领不仅仅局限于政治领导的层面,更广泛地渗透到乡村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基层党组织通过构建多元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能有效整合和调动政府、市场、社会和村民的资源和力量,形成合力,推动乡村社会事务的高效管控和服务保障。例如,党组织可以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组织开展扶贫开发、社会保障、公共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同时,通过党建活动,如红色教育、志愿服务、文化节庆活动等,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村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增强社会稳定和谐。

二、当前党建引领全面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

党的领导是实施全面乡村振兴的保证,必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但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当前党建在引领全面乡村振兴中依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建引领全面乡村振兴。

(一)党建工作基础相对薄弱

在一些乡村地区,尽管党的组织架构已经建立,但真正有效的党建活动开展却不够活跃,导致党建工作的实际影响力和覆盖面不广。这种情况往往由于缺乏创新和针对性的党建活动策划,以及传统的党建模式难以适应当前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使得党建活动很难吸引广大党员和村民的积极参与。例如,传统的学习、会议等形式可能过于单一和枯燥,难以激发党员和群众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党建活动的实际效果缺乏评估和反馈机制,导致活动形式和内容难以及时优化升级,不能有效解决村民实际问题,进而影响基层党组织在村民中的威信。

另外,基层党组织的干部多为地方村民,他们虽然熟悉当地实际情况,但普遍存在知识结构单一、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部分干部在面对复杂的乡村治理和经济发展任务时,往往力不从心,难以提出有效的发展策略或执行中央和地方的政策要求。例如,对于乡村振兴中涉及的现代农业技术、农村市场经济、社会服务管理等方面,基层干部由于缺乏培训和知识储备,难以有效引导和支持乡村发展。基层党组织在物质和财政资源上也常常处于不足的状态,这直接限制了党建工作的开展和党组织的功能发挥,比如资金不足以支持常态化和多样化开展党建活动,或者无法为村民提供足够的服务,导致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下降。

(二)党建工作引领作用发挥不足

党建工作作为推动全面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其核心目标应与农村发展的实际需求高度一致。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地区的党建活动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形式主义的层面,无法有效解决农村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比如,一些基层党组织依旧重视上级的指示和文件精神的传达,而较少关注如何将这些指示和精神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发展措施,导致党建工作与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等方面的实际需求不相匹配。乡村振兴涉及现代农业技术、农产品市场开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民生活质量提升等多方面内容,需要党建工作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但在某些地区,党建活动缺乏创新,无法激发广大党员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也难以有效支撑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政策和方针在农村的执行者和推动者。然而,一些基层党组织面临着组织力弱、战斗力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党员队伍老化、青年党员缺乏、党员活动参与度低、党员教育和管理不到位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执行力,使得党建引领全面乡村振兴的作用不显著。例如,一些村庄的党组织因为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创新的管理方式,难以调动党员参与乡村治理和发展的积极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进而影响整个村庄发展策略的实施和执行。此外,基层党组织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存在短板,特别是缺乏能够理解和运用现代管理知识与技术的党务工作者,使得党组织的工作方式还停留在较为传统的层面,难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三、法治视角下建构党建引领全面乡村振兴制度保障机制

站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是针对“三农”发展和城乡关系调整的战略部署,也是事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的关键环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中的领导作用,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以党建引领筑牢乡村振兴的“压舱石”,但纵观实际,当前党建工作在引领全面乡村振兴方面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制约了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有效发挥。面对这一现实,亟须从法治视角出发,健全党建引领全面乡村振兴的制度机制,切实增强党建工作在全面乡村振兴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全面乡村振兴贡献坚强力量。

(一)健全党建工作法治保障体系

在法治视角下,建构党建引领全面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机制,关键在于如何健全党建工作的法治保障体系。首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党建在全面乡村振兴中的法律地位和职责。为了使党建工作在全面乡村振兴中发挥核心作用,需要在法律层面对党建的职责和权利进行明确,形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规范体系,明确规定党组织在乡村治理和发展中的领导地位及具体职责,如制定乡村发展规划、推动农业现代化、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

此外,党内应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监督党建工作的贯彻执行情况,定期进行党建工作的自查自纠,确保党建活动符合法律规定和党的政策。社会监督方面,相关部门可以通过法律赋予村民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比如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党建活动的监督,确保党建活动的透明度和公正性。相关部门还应加强对党建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审查和评估,通过法院、检察院等国家机关对违反党建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查处,真正将法治原则贯彻到党建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

(二)推进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为了让党建活动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最大效能,必须制定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以法规、政策的形式明确党建的基本职责、操作流程、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等。具体来说,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结合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明确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规定党组织如何参与到乡村政策的制定、实施及监督中去。同时,相关部门需要详细制定党建工作的操作手册,包括党员招募、教育培训、日常管理、活动组织等各个方面的具体流程和标准,确保党建活动在各级党组织中能够规范运作。

规范化的党建工作需要通过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来实现持续改进和优化,党建部门需要建立党建工作的定期评审系统,通过第三方评估或内部审计等方式,定期对党建工作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确保各项党建活动都能达到预期目标,并及时调整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策略和措施。同时,党建部门应当建立起党建工作的反馈机制,鼓励基层党员和群众参与到党建评价中来,收集他们对党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在乡村振兴的具体问题上,如农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公共服务健全等方面的反馈,这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可以为党建工作的调整和完善提供依据。

(三)构建党建工作多元参与机制

加强法律框架下的党组织与地方治理的深度融合是构建多元参与机制的基础。党建部门应通过法律和政策的形式明确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导地位和职责范围,确保党的决策和方向能够有效转化为地方治理的具体实践。具体措施包括制定或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党组织与地方政府在乡村发展中的职责与合作方式,如设立乡村振兴法律顾问团,由党的基层组织牵头,整合政府资源,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的法律与政策问题。同时,确保党建活动的透明性和公正性,比如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选拔村干部,确保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成员既符合党的要求,也得到村民的广泛认可与支持。

推动社会组织与民众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党建活动是实现多元参与机制的重要环节。党建部门应鼓励和支持各种非政府组织、志愿者团体、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力量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党建工作中,形成政党引导、社会协同的工作格局。例如,可以设立乡村振兴合作项目,鼓励社会组织提出项目方案,参与到乡村教育、医疗、文化和生态建设中,党组织则从中发挥引导和协调的作用,确保项目的顺利执行和有效管理。此外,党建部门还应通过建立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党员进社区”活动等形式,加强党组织与民众的互动,使之更加贴近民众需求,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加强党建引领全面乡村振兴,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从法治视角出发,建立健全党建引领全面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机制,只有通过扎实有力的制度保障,才能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在组织领导、政策宣传、群众动员等方面的核心引领作用,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大力量。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建立健全制度保障机制,扎实推进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持久动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党建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白振华.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路径探析——以阜康市为例[J].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23(03):57-60.

[2]赵坤明.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制度效能研究[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3.

[3]黄华松.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优势、困境及策略[J].安徽乡村振兴研究,2022(06):32-40.

[4]高文杰,王建国.党建引领法治乡村建设的生成逻辑、组织结构与运作[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23(06):52-65.

(作者系中共柘荣县委党校助理讲师)

责任编辑/陈 影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