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和现代思政教育相结合的发展路径研究
作者: 姚岘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新时代,基于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成为重要课题。红色文化不仅是党史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资源。本文探讨红色文化对思政教育的重要性,研究红色文化和思政教育相结合的实践脉络,探究新时代红色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创新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一、红色文化对思政教育的突出作用
红色文化包括一系列历史和现实故事、符号、歌曲、电影和其他艺术形式。红色文化和革命思想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加强和改进思政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将红色文化和思政教育结合,对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创新精神的青年至关重要。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革命先烈的英勇斗争、无私奉献和伟大牺牲精神,这些都是激励当代青年学习和成长的强大动力。通过学习红色文化,青年可以深刻理解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是多么来之不易,从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对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红色文化中蕴含的革命思想强调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都是指导青年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的关系的重要准则;学习红色文化能够增强团结和奋斗精神。红色文化蕴含团结互助、艰苦奋斗等精神,是克服困难、实现自我超越的重要动力,在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时,可以激发青年斗志,鼓励他们不断前进;通过学习红色文化,可以使青年更加直观地感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思政教育的内涵和要求;红色文化中的价值观和理念,在现代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下,可以更好地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红色文化蕴含的无私奉献、求真务实、创新进取,是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关系的重要原则。
红色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力,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资源。红色文化中的英雄人物和革命故事,是激发爱国激情和集体荣誉感的强大动力。从到南昌起义到井冈山斗争,从长征精神到延安精神,这些红色故事传递着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斗志。它们教育着一代代人,要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而奋斗,培养了无数忠诚于国家、勇于牺牲的英雄;它们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活生生的教育资源。
红色文化的艺术形式,如歌曲、电影、戏剧等,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它们以艺术方式传递革命理念,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通过欣赏和学习红色艺术作品,可以使青年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思想教育,从而达到润物无声的思政教育效果。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当让红色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出新的光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二、红色文化在现代思政教育中应用的实践研究
(一)红色文化教育在高校中的实践
思政课程是现代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我党培养了大量优秀的思政教育教师人才,同时编撰了大量蕴含红色文化的优秀思政教材,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将红色文化和现代思政教育结合,帮助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政治素养,加强了学生的道德修养,帮助学生提高法治意识,增强文化修养,从而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除了开设思政课,国内高校积极探索红色文化,以便于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清华大学开展校园内外探寻红色印记、讲述红色故事,于红色文化熏染中坚定理想信念、激发精神力量,将那一抹鲜亮的红色镌刻在心底,将红色的种子播撒至更远的地方;北京大学继续教育部举办“共赴北大红楼,赓续红色血脉”主题活动,在北大红楼举办红色文化教育活动,访问学者和进修教师们深刻体会到老一辈北大人的爱国情怀和历史担当;复旦大学积极组织师生参观中共一大会址及纪念馆和调研中共一大文创中心,并且组织参与上海红色文化创意大赛。类似的红色文化活动走进校园,对开展新时期大学生思政教育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为了推动学生了解和感受红色文化,增强红色文化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各大高校不定时举办各种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辩论大赛、征文活动等,这些红色文化活动既弘扬了红色文化,也在客观上促进学生深入学习红色文化,增强了红色文化对现代校园思政教育的影响力。
(二)红色文化的社会思政教育实践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在中国现代社会中,红色文化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我国诞生了许多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优秀红色文学作品,如《红岩》《林海雪原》《青春之歌》《保卫延安》《苦菜花》 等,这些优秀的红色文学作品是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既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向人民描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和英雄事迹,使得人们对党的历史有了深刻的领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影视行业也在蓬勃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优秀的红色影视作品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如《烈火中永生》《周恩来回延安》《血战湘江》《智取威虎山》《建党伟业》等,这些经典的影视作品,通过具有强烈视觉、听觉冲击力的图像、音乐和声音,为人们直观地展现出那个热血的革命时代,激发了人们强烈的情感共鸣,让观众感同身受,既满足了人们的娱乐需求,也使得人们在娱乐中潜移默化接受了思想上的洗礼。除了文学作品和电影作品,还有大量的经典红色歌曲,例如《南泥湾》《东方红》《团结就是力量》《红梅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这些歌曲感动了几代人,被人们经久不衰地传唱,对现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国家综合国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休闲娱乐有了更多需求。在此基础上,国家大力推动红色旅游,保护性修缮革命遗址。为了推动红色旅游,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联合印发《用好红色资源 培育时代新人 红色旅游助推铸魂育人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推动进一步完善铸魂育人工作机制,使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更加凸显,将红色文化有效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令青少年思想政治素养和全面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除此以外,《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在推动红色旅游上,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名单,这些单位将在资金利用、项目建设、人才培养、市场开拓、产品建设等方面得到倾斜支持。发展红色旅游,能够让人民群众在了解革命文化中感悟革命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三、新时代红色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创新发展路径
红色文化和思政教育的结合,既是传承红色文化,也是对思政教育的完善和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结合二者,发挥其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的作用,是当下思政教育所面临的挑战。红色文化的传承不是简单地复制过去,而是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对此,我们需要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这需要我们对红色文化进行现代解读,找到与当代社会相契合的价值点。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传统的红色文化教育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青年的需求。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数字化手段,如在线教育平台、网络社交媒体等,让红色文化以更生动、更直观的方式呈现,增强其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互联网讲述红色故事,弘扬红色文化;同时,也可以结合现代科技,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让青年在互动体验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以红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思政教育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科技创新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红色文化。例如,通过组织大学生瞻仰革命遗迹、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等,让学生深刻体会伟大的革命精神;还可以通过参观伟人故居,观看革命纪念馆来体会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对革命坚定不移的信念;可以组织学生以弘扬红色文化为主题进行文艺创作,制作红色文化短片等来宣传红色文化并深入了解红色文化。
此外,在结合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个性化和差异化。每个人的成长背景、兴趣爱好和学习方式不尽相同,因此,教育者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使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结语
红色文化在思政教育中扮演着必不可少的角色,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还使他们深刻体会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来之不易。这种情感上的共鸣能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激励他们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革命先辈们所展现的坚定信念、无私奉献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学生们学习和效仿的榜样。通过了解和学习红色文化,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革命历史和文化传统,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对于培养具有文化自信和历史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具有重要意义。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不仅能够促进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还能为其注入新的活力。总之,通过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可以培育出更多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作者系烟台大学助教)
责任编辑/陈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