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珍贵的中山服

作者: 廖霞

在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的展厅里,陈列着一套灰色呢料中山服。它的主人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刘少奇。今天,让我们翻开尘封的历史,一起去探寻这套中山服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中山服赏析

该套中山服由上衣和裤子组成,颜色为灰色,材质为棉麻纤维。上衣为立领翻领,有风纪扣5粒,衣身三开片,前门襟;上衣正面共有4个贴袋,上方2个为平贴袋,下方2个为老虎袋,左右对称,贴袋各有袋盖和1粒明扣,左上方袋盖靠右走线处留有约3厘米的插笔口;左右袖口部位有3粒装饰扣;裤子裤后有1个裤袋和1粒明扣。

自1959年当选为国家主席后,刘少奇在各种重大国事活动及外交场合中常穿这套服装。刘少奇曾穿着它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受外国驻华大使递交国书;主持最高国务会议和其他会议;出国访问,加强与各国的睦邻友好关系等。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国民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它陪伴着刘少奇走过祖国的山山水水,见证了刘少奇为扭转国民经济形势殚精竭虑。1969年刘少奇逝世,这套中山服由他的夫人王光美同志珍藏。1992年6月,王光美同志将其无偿捐赠给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该套中山服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被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刘少奇与安源的深厚情谊

树有根,水有源,爱更有其深久的渊源。王光美回忆刘少奇在安源的工作时曾说:“安源是少奇同志早年从事革命工作的著名地方。在这里,他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深厚的感情,更主要的是他从这里学到了极为可贵的知识,总结出很多的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对于党和少奇同志以后的革命斗争,有很大的影响和意义。”

刘少奇是安源路矿工人革命运动的领导者之一。1922年,刘少奇从苏联留学归来,受湖南党组织和毛泽东委派来到安源工作,全权代表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参与组织领导闻名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同年10月,任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窿外主任。1923年4月,刘少奇担任俱乐部代理总主任兼窿内主任。同年8月,他正式当选为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总主任。“二七惨案”发生后,刘少奇全面规范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的内部建设与管理,扩建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兴建全国首座工人俱乐部工会大厦,领导俱乐部开展我党最早的审计监督、司法,以及反腐倡廉的实践与探索等工作。1924年9月,刘少奇当选为汉冶萍总工会临时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同年12月,他参与创办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所党校——中共安源地委党校,并担任党校教员。1925年春,奉调离开安源。刘少奇在安源从事革命活动近3年,与安源工人一起生活、工作、战斗,这让刘少奇与安源及安源人民结下了深厚真挚的革命情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少奇虽日理万机,仍记挂着安源人民,几次接见安源工人和干部;关心惦记烈士后代;了解安源老矿工生活和工作情况;指示修建轻便铁道和在安源建立革命烈士纪念碑;拨款修复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复信安源工人和烈士后代;为《萍矿工人报》题写报头……

文物捐赠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据时任萍乡市委党史办主任、安源纪念馆馆长杨桂香回忆 :1992年6月中旬,为纪念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胜利70周年,时任萍乡市委副书记、市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副组长余鼎革等一行6人,带着萍乡人民的重托,风尘仆仆赶赴北京向王光美同志汇报纪念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胜利70周年庆祝活动的相关事宜。

6月14日下午,赴京人员根据预约,在萍乡驻北京办事处等电话。下午3点,王光美的秘书王小苏来电告知大家:“近来光美同志很忙,活动很多,但她仍打算挤出时间与你们会面。明天下午4点钟,光美同志在家等候。”挂上电话后,大家异常兴奋,热烈讨论起来。有的说:“明天见了王光美怎么称呼呀?”有的关切地问:“光美同志身体还好吗?”“大姐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虽已年逾古稀,但身体健朗,思维敏捷。”杨桂香曾多次与王光美见面,对同志们的问话都一一作答。

6月15日,一行人按约定时间抵达王光美家。王小苏热情地迎接,引导大家进入客厅。刚进去时,大家既拘束又紧张,不由得四处打量客厅。厅堂左墙壁上悬挂着两幅照片,一幅是刘少奇与小女儿刘潇潇一起的生活照;一幅是刘少奇和王光美访问印尼,印尼人民隆重欢迎的情景照。厅堂右墙上挂着刘少奇伏案工作的照片,大家目及此处,崇敬爱戴之情油然而生。

“大家好!欢迎你们!”王光美的亲切问候,把大家从万千思绪中拉了回来。只见王光美身穿黑底白点的普通套装衣裙,脚蹬圆口黑色布鞋,精神矍铄地从内屋出来,与大家一一握手,表示欢迎。余鼎革一行站起身来,一边握手,一边问候:“王大姐好!”王光美热情地招呼大家坐下,紧接着又招呼大家喝茶,关切地询问大家:“你叫什么名字呀?多大年纪呀?担任什么工作……”她随和的问话,亲热的请茶,自家人似的温馨与亲情,让大家的紧张情绪消散,房间内的气氛逐渐活跃起来。

余鼎革向王光美汇报纪念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胜利70周年庆祝活动的筹备情况,并热情邀请她赴萍乡参加纪念活动。王光美用手理了理银丝,高兴地答应道:“好的,只要没有什么特殊情况,我一定争取去。”“谢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安源工人、萍乡人民都盼着您的到来!”余鼎革感激地说道。

当汇报到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正在进行基本陈列展览大提升,丰富充实了众多文物史料,但非常遗憾的是有关刘少奇的文物太少了时,王光美马上问道:“你们是不是想让我给点文物?”杨桂香抓住契机,马上回话:“是的,我们早就想向您提这个要求了,宁乡纪念馆的文物那么多,而我们馆文物实在太少了,陈列展出的少奇同志用过的坎肩,还是一张照片。少奇同志在安源从事革命活动长达三年之久,但展出的文物与少奇同志在安源从事革命活动的内容相比,太不相称了。”王光美一边听,一边点头,然后沉思片刻后说:“能给的东西,以前都给了宁乡纪念馆,那只好将我们家留作纪念的一套制服给你们吧。”“那太好了,太谢谢您了!”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您不是说仅存的这套制服,要留作纪念的吗?给了怎么办呢?”坐在一旁的秘书王小苏疑惑不解地问道。“算了吧!我想还是给安源纪念馆好,这是宣传安源历史的需要。再说,少奇同志对安源是很有感情的!”王光美深有感触地回答道。

王光美起身回到卧室,很快将刘少奇穿过的那套灰色呢料中山服找了出来,双手依恋地捧着走入客厅。大家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余鼎革用颤抖的双手接过礼服,连连鞠躬表达深深谢意。

杨桂香问:“大姐,这是刘主席什么时候穿的呢?”“大概是少奇1959年当国家主席时穿的吧,具体时间我也说不太准了。你们回去后,可以与少奇同志的画册对一对。”说完她又从书房里拿出两本精装的刘少奇画册,一本为16开本,另一本为32开本,放在小圆桌上,然后笑眯眯地说:“这两本画册就送给安源纪念馆吧。”“王大姐对我们的工作这么关心,这么支持,我们从心底里感激您!”余鼎革万分感激地说道。同行人员也提出请求:“大姐,我们想请您在画册上签字留念,可以吗?”王光美爽快地答应了,并在画册上题字。不知不觉中,两个多小时过去了,大家仍是言未尽,情未了。夜幕降临,大家与王光美合影留念后,依依不舍地离去。

当这套中山服被安全带回安源纪念馆时,员工们个个兴高采烈,将其视为“镇馆之宝”,一方面进行特殊的保护珍藏,另一方面将其与刘少奇的画册仔细对照,初步验证这套中山服是刘少奇1959年担任国家主席时所穿。萍乡市委党史办从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祖国的记忆》大型纪录片中得到证实,195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庆成立10周年时,刘少奇在天安门城楼检阅游行队伍,所穿的就是这套衣服。

廉洁奉公 激励后人

刘少奇同志一生清贫简朴,克己奉公,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他在安源工作时就经常告诫大家:“我们既为改造社会而尽力,我们只知道牺牲,不知道权利,把自己心里洗刷得清清洁洁,然后才不致(至)于做出违背主义的事情。”在安源工作期间,刘少奇因繁重的工作患上了严重的肺病,为照顾他的身体,俱乐部要将他每月的生活费提高至200元,他坚决不同意,与其他俱乐部工作人员一样,每月的生活费始终是15元;寒冷的冬天他总是穿着一件长到拖地的老式旧大衣御寒;他脚上穿的有时是缺了半边鞋底的皮鞋;一双袜子,常常穿得只剩下袜筒……他的高尚品格和廉洁风范一直在安源工人中广为流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少奇在吃穿用度上仍旧保持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克勤克俭的生活习惯。平日里他最爱穿的是粗布衣服和布鞋,衣服、袜子穿破了,就由王光美补一补,一件衬衣常常穿到无法再补,才肯换新。有时工作人员穿一件新潮的衣服,他都会好奇地看着,笑着说:“你这衣服比我的高级啊。”因此,刘少奇的衣物中大多磨破了袖口和领子,就如这套洗得褪去了原来颜色的中山服一般。

抹去岁月的风尘,这套中山服承载着刘少奇特殊的记忆。透过文物柜,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他勤政务实、廉洁奉公的公仆本色。刘少奇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着对党和人民的承诺。他的崇高风范也将一直激励和教育着广大党员干部“讲党性、求奉献、淡物欲、轻享受”,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作者系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文博馆员、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

责任编辑/陈 影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