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百年探索进程中的独特与光明之路

作者: 杨丽静 田孟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中国近现代革命斗争史是同步并进的过程。“中国式”已经在众多现代化道路的“他者”之中明确了中国独特的历史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引领,立足于中国具体国情,浸润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放眼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大视野,是目标明确、步伐稳健、战略科学的大国现代化之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把握住了社会发展方向,在纵横捭阖的国际形势下站在了历史正确的一边,为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最有价值的先例。

一、中国式现代化:一条主动探索之路

西方现代化的殖民掠夺,摧毁了自然经济和各种淳朴祥和的社会组织。中国,这个东方大国,在近代遭遇了劫难。中国共产党,这个迎着战争,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觉醒的伟大组织,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大地上一声惊雷,开辟了带领全国人民对实现现代化进行的主动探索之路。

(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百年探索进程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四个现代化”的理念和实践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内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中国现代化之路的探索是成就和曲折迂回并存的。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探索之路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展开,形成“四位一体”格局,明确了中国现代化的性质即社会主义性质,强调把握政治方向是建设中国现代化的根本,明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提供了根本社会条件、体制保证和物质保证。进入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百年目标。如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引领中国式现代化这艘巨轮航行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

(二)百年探索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容特点

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成就,足以彰显中国共产党遵循“道法自然”的智慧与“为万世开太平”的能力。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探索,在内容上体现如下特点:其一,现代化内容已经由“四个现代化”发展为全方位、立体式、系统化的现代化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所阐述的中国式现代化以“五位一体”为支柱,统揽农业、教育、科技、人才、法治、文化、民生、生态、国家治理、军队、国防、人类命运共同体、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形成“多维立体式”的发展模式。其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将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正在实现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化。从量到质的转变需要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转变,认知方式发生转变,是实质性的变化。其三,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已打破禁锢人民几千年的人身依附关系形态;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又一次打破了以“物”为核心的人的存在形态。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实际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等丰厚的精神文化浸润着中华儿女,从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形态。党的百年探索过程,是中国式现代化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辩证发展的过程,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相统一的过程,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之路。

(三)百年探索开启了复兴之路新征程

“成大事者,争百年,不争一息;然而一息固百年之始也。”中国共产党从上海石库门到北京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嘉兴南湖的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从井冈山到万里长征,从改革开放到新时代。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蓝图,在党的百年历史基础上不可逆转的复兴之路挺进新征程。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将实现,复兴之梦将实现。

二、中国式现代化:一条独特发展之路

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源于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在实践上跨越了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以及在“关键时刻”开启了新征程。

(一)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独特底蕴

“大国泱泱,生生不息”,中国式现代化必然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中国式现代化必然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中国式现代化必然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天人合一,物予同胞”,中国式现代化必然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亲仁善邻,求同存异”,中国式现代化必然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追求,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厚、高明、坚韧、强大,这种文化在筛选所有的思想主张和政治力量,谁能继承、发扬这种强大的基因并能实现其现代化的转换,谁就能站得住脚、生根发芽、蓬勃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具备传承与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品质。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缘于在实践上跨越了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

如果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从政治制度上跨越了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那么,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就是从社会实践上全面跨越了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马克思给俄国革命者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中强调,资本主义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力是不能跨越的,吸收和利用资本主义发达的工业生产力和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是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步入社会主义的根本前提。“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是马克思所关注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关键。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一百多年的奋斗,创造了巨大生产力。尤其是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以来,书写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发达生产力,生态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生产力的形态演绎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向和谐共生。“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表现形式”。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与以资本逻辑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着根本区别。中国式现代化从其理论引领、发展基础、目标指向等维度,已实现了对以资本逻辑为中心的现代化的跨越。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体现在“关键时刻”成功推进和拓展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

“关键时刻”是“时”与“势”的结合体。着眼于历史发展的坐标系,中国式现代化正处于独特的“时”与“势”。“得机而动,能成绝世之功”。其一,纵观社会主义发展史,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事件,如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国家政权、社会主义制度的第一次确立等都是在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链条最薄弱的时候取得胜利的。当今,国际形势问题叠加。西方世界炮制的全球化与地区化矛盾,西方国家内部矛盾,第三世界国家争取国际和平与发展的愿望等矛盾的存在,为中国式现代化独特之路的发展提供了绝佳时机。其二,“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中国式现代化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的历史拐点形势中,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和平,又一次成为时代的呼唤,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好和平的基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之路,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之路,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民族将不召而来,朝着人类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而共同努力。其三,作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能使中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其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新的伟业将激发亿万人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热情,中国带给世界的是繁荣昌盛。

“关键时刻”已明确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更不会一蹴而就。“预见其患,则患不足惧”,中国共产党为了拯救困境中的中国而诞生,迎着艰难困苦走过了一百年,这个历经磨难的大党已深刻掌握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方法来突破“关键时刻”的困境。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未来的进程中,将展现出现代化的另一番图景,开辟一条属于中国但具有世界意义的现代化道路。

三、中国式现代化:一条让世界持盈保泰之路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希望的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正引领处在历史十字路口的世界走向光明之路,让世界持盈保泰。

(一)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发展引领新航向

人类社会走过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正在走向人类文明新形态,即生态文明的社会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最终决定意义,中国式现代化是建立在生态生产力基础之上,由新质生产力推动的。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私有制文明形态的超越,是更高级的文明。由生态生产力所决定的经济基础必然要求新发展理念引领的高质量发展。建立在生态生产力基础之上的社会发展的“五大文明”,形成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有机运行,是完整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世界发展史的选择,是人类践行文明之道的成果。

(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科学技术为人民服务的方向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科学技术能够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造福人类。科学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善的方向不变,必须由先进文化引领。先进文化具备引领科学技术为人民服务的功能,缘于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先进文化把握了社会发展趋势,高度文明的社会制度是科学技术走向正确方向的制度保证。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将实现全人类解放,人类将彻底摆脱“人身依附关系”和以“物”为中心的人的依赖关系,从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即人的本质力量的回归。科学的进步是人类对其对象世界的智慧追问与体系建构,是人的本质特征的提升。先进文化引领是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融于一体的思想根基。其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经典理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于一体的,“主动识变应变求变”的认识论与建设“和而不同”的实践行为是其内容之一。科技必须在先进文化的引领下承担造福全人类的使命,科技的功能不是为资本服务,而是为建设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提供手段和条件。如果科技被资本裹挟,在世界有限的资源环境中成为无限的资本增值的工具,那么,科技的发展将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性冲突。先进文化的引领,将改变科学技术有时“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和统治的权力”。

(三)中国式现代化方案为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社会瘟疫”开出一剂良方,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最优方案

《共产党宣言》中把资本主义周期性商业危机的实质,即生产过剩的危机称之为“社会瘟疫”。在世界市场和普遍交往的背景下,资本主义往往将“社会瘟疫”的后果转嫁到第三世界国家。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是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瘟疫”的途径,《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本主义“社会瘟疫”的深层次根源是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形成的两极分化。

共同富裕是解决两极分化的最佳方案。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特色之一,共同富裕有其深厚的理论根基。其一,“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斗争要想获取最终胜利,必须实现最大规模的联合,取得社会生产力,彻底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以“物”为中介的人与人的关系,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首要环节。其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共同富裕、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为了谁、依靠谁,是任何政党必须面对的根本问题。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已经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面对未来,在近三十年的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依靠14亿多中国人民凝聚成的磅礴力量推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推动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创造物质财富,其最终受益者是全体人民。在一切为了人民利益的执政党的引领下,社会必定是公平正义、和谐发展的。让世界持盈保泰,需要走一条艰辛的路,既要坚守“三个务必”的理念,又要有坚定信念、锐意进取、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大道至简,到21世纪中叶,一个持盈保泰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将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之路中形成。

四、结语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当今世界格局中是一条最有价值最艰难的路。“专其难事,则易事不劳即成;补其短处,则长者不功而懿”。中国式现代化用实践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同时演绎着“沧桑与荣光”。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一代一代接力推进。本世纪中叶,一个共同繁荣、永久和平、高度文明、和谐包容、美丽自然的中国将在亿万爱好和平的人民中呈现。目标就在前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将一路披荆斩棘,一路高歌猛进。

【参考文献】

[1]沈湘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传统文化根基[J],中国社会科学,2022(8).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课题“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研究”(2023ZZB044)、内蒙古自治区2023年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国式现代化理念融入研究生培养过程研究(JGSZ2023032)”。

(作者杨丽静系内蒙古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田孟系内蒙古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黄敏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