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与把握“第二个结合”的时代意义

作者: 李朝辉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成为推动文化创新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该结合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深入探索。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和多元文化的冲击,有必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其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体系,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文化自信,也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一、新时代背景下的文化融合趋势

新时代背景下,文化融合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文化元素和思想观念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共生局面。在该背景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一方面,新时代背景下的文化融合趋势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已经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思想体系,其基本原理和价值追求具有普遍意义,可以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另一方面,新时代背景下的文化融合趋势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和文化根基,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价值魅力,因此要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要积极吸收和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不仅体现在理论层面的相互借鉴与补充,更体现在实践层面的相互促进与共同发展。从理论层面来看,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内涵和价值追求上具有高度的契合性。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强调实践、发展、人民群众的主体性等观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实事求是、自强不息、民本思想等理念相契合。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整体观念等,也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思想滋养,这种契合性使得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并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指导思想。从实践层面来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毛泽东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对接与融合,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三、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路径

(一)思想层面的结合:共同价值追求与思想共识的构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践探索中,思想层面的结合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该结合不仅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深刻理解与把握,更在于如何将这些理论与中国古老的智慧和文化传统相结合,共同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价值追求和思想共识。

在构建共同价值追求的过程中,首先要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通之处。马克思主义倡导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等理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爱、诚信、和谐等思想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通过系统研究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这些共同价值观为两者的结合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例如,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理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思想相契合,都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和价值。在宣传教育方面,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播,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如讲座、展览、演出等,让更多人了解这两种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精神实质。此外,还应当借助现代传媒手段,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扩大宣传范围,强化宣传效果,使更多人能够深入理解和认同这两种文化。

在构建思想共识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挥思想引领的作用。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具有强大的思想引领力,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把握其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还要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和理念,为现代社会治理和提升个人修养提供思想指导和精神支撑。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促进两种文化的结合与发展,为不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和文化支撑。

(二)制度层面的结合:加强政策引导与完善制度保障

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制度层面主要体现在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上,二者的加强与完善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能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的生根发芽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

在政策引导方面,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出台相关政策,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供有力支持。具体而言,可以制定一系列文化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文化融合工作。例如,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相关研究机构和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研究;举办文化论坛和研讨会,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加强文化市场监管,确保文化产品的内容和质量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通过优化文化产业政策,鼓励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供广阔的平台和空间。例如,可以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文化企业开发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文化产品;加强文化产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在制度保障方面,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供法律保障。首先,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保护文化创新成果和文化创作者的合法权益,通过加大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打击侵权行为,为文化创新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其次,要加强文化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确保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还应加强网络文化管理,规范网络文化秩序,防止不良信息的传播。最后,还应建立健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长效机制,通过制定长期规划,明确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加强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场所。

(三)实践层面的结合:文化创新与社会发展的互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的积淀,蕴含着深厚的思想资源、独特的价值观念和丰富的人文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新时代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入研究和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对于推动文化创新、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可以发现其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契合点,从而推动两者在思想层面的结合。马克思主义为文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方法论支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将其贯穿于文化创新的全过程,不仅可以确保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还能够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及和传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和思想认识水平,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然而,文化创新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需要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实际动力,因此要注重文化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文化创新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通过文化创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市场的繁荣,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关注文化创新对社会治理、环境保护等领域的贡献,推动文化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全面融合。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交流与合作成为推动文化创新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也蕴含着独特的智慧和价值,因此要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通过举办国际文化节、文化交流活动等形式,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同时,这种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也可以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和更丰富的资源,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学互鉴和共同发展。此外,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时代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虽然宝贵,但也需要与时俱进,因此需要在保持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新时代的文化创新和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四、结语

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是文化层面的交流互鉴,更是思想层面的深度对话,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展望未来,我们需要继续深化这一结合进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的力量,同时也要不断探索新的结合路径和实践模式,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吴增礼,胡鹏.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3,52(2):13-21.

[2]靳浩辉.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四重视阈[J].甘肃社会科学,2023(3):52-60.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03

[4]俞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J].学海,2023(5):5-12.

[5]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J].新湘评论,2020(09):56-57.

[6]朱丽霞,蒋辛.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的生成逻辑——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中心[J].江汉论坛,2023(6):55-60.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41-342.

[8]吴文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通及其方法论探析[J].理论学刊,2023(5):150-158.

(作者系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党校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曾莎莎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