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精神融入大学生培养的时代意义与基本途径研究

作者: 郑玉萍 刘昌俊

井冈山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岁月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始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在当今社会,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井冈山精神依然闪耀着独特的光芒,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对于培育大学生的时代精神和人格品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工作时指出:“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继续秉承这一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实事求是探索新路径、勇于攻坚克难、紧密依靠群众,确保井冈山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更加耀眼的光芒。而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高校思政课对“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具有直接且重要的影响。因此,各高校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相关工作,将井冈山精神教育有效融入思政课程教学中。在这一过程中,坚持“真信、真用、真做、真投入”的原则,推动井冈山精神深入教材、课堂和学生心灵深处,从而培养出更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一、井冈山精神的时代内涵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井冈山无疑是一个标志性的符号。它不仅仅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更孕育了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这种精神,是我党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宝贵财富,也是今天仍需要继承的重要品质。井冈山精神的灵魂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当时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点燃燎原星火,靠的就是坚定不移追求理想、实事求是探索新路、艰苦奋斗攻克难关、紧密依靠群众的力量,取得最终的胜利。在今天这个时代,虽与当年相比发生巨大变化,但是这种精神的核心价值依然没有过时,高等院校应结合新的时代条件,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二、将井冈山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意义

1927年9月9日,根据八七会议的指导精神,毛泽东和卢德铭等同志共同发动了秋收起义。在攻打中心城市的过程中,由于遭遇挫折,部队转移至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地区。1928年4月,朱德、陈毅等同志带领南昌起义余部,成功抵达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并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同年5月由毛泽东同志主持召开了湘赣边界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在会上正式成立了湘赣边界特委。可以说,井冈山不仅孕育了中国革命的幼年时期,而且自此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崭新道路的伟大探索。可以说这一历史性的转折,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时代,通过讲述井冈山革命斗争的艰苦历程和英雄事迹,将井冈山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激发大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进而增强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使命的责任担当。同时,井冈山精神所蕴含的艰苦奋斗精神,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吃苦耐劳品质和抗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当下通过学习和践行井冈山精神,使大学生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此外,井冈山精神所强调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也是新时代青年应该具备的重要品质。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应该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了解群众所想所盼,积极为人民群众服务。通过学习和践行井冈山精神,大学生可以更加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疾苦,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与此同时,在全球化日益加快的今天,西方价值观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一定冲击,将井冈山精神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大学生能够更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的伟大意义,从而更加自觉抵制不良思潮的影响,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三、依托井冈山精神培育大学生的基本途径

(一)发挥课堂教学作用,推进井冈山精神融入课堂教学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井冈山精神是一部宝贵的“优质教材”,它蕴含了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一精神,需要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其成为时代新人成长道路上的重要精神支柱。

一方面,在教材编撰过程中,要尊重历史事实,深入挖掘井冈山的红色文化资源,将其融入教材和课堂教学中。通过提炼、整合井冈山精神的相关内容,将其与时代新人的内在逻辑紧密结合起来。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井冈山精神的核心要义,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另一方面,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的有机结合,能有效凸显其固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通过将井冈山精神融入课程思政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加强对时代新人的党史国情教育以及理想信念的培育,从而激励他们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并矢志不渝投身国家建设的伟大事业。为实现这一崇高目标,必须积极推动教育模式的创新改革,加强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发展,整合优化教育理念,并不断更新教育内容,以更好地契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具体来说,可设置一系列与井冈山精神密切相关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将其深度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分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核心课程的教学、科研及实践活动之中,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育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

(二)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加强以井冈山精神为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

当前,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深入挖掘并发挥井冈山红色资源的优势,将这一精神内涵融入校园的学习生活中,成为滋养时代新人的精神沃土。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悄无声息地熏陶学生的心灵,塑造他们的思想格局和行为方式,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成为具有高尚品德和远大理想的新时代青年,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井冈山精神,正是这样一种具有强大感染力和生命力的精神力量,它蕴含着坚定的信念、不屈的斗志、勇于创新的品质,是激励学生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

将井冈山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其一,注重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可组织各种形式的红色文化活动,如井冈山精神主题讲座、红色歌曲演唱、红色故事分享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井冈山精神的深刻内涵。同时,利用校园社团的力量,鼓励学生自发组织红色主题社团活动,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加深对井冈山精神的理解和认同。其二,将井冈山精神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校园环境建设。可在校园的显眼位置设置红色文化专栏,展示井冈山时期的历史图片、文物和文献资料,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让井冈山精神在校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利用校园广播、板报、橱窗等宣传阵地,定期播放井冈山精神的宣传内容,展示井冈山时期的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通过举办红色文化展览、开展红色主题征文比赛等方式,进一步扩大井冈山精神在校园中的影响力。其三,注重互动式、体验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井冈山精神的魅力。

发挥井冈山红色资源优势,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探索实践。只有长期坚持和努力实践,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坚定信念、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时代新人,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三)发挥教育实践作用,深入开展以井冈山精神为主题的校园实践活动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为充分发挥教育实践作用,一方面,高校应组织各种形式的井冈山精神主题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前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艰苦岁月,从而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坚定理想信念;组织开展井冈山精神主题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们在服务社会中践行井冈山精神,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另一方面,高校应结合专业特色,开展与井冈山精神相关的学术性实践研究。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井冈山精神的理论体系,促进他们对井冈山精神的深刻理解。鼓励学生将井冈山精神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四)以党支部为核心,构筑井冈山精神传承高地

党支部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和弘扬井冈山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加强党支部建设,可以构筑起井冈山精神传承的高地,为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优秀品质的时代新人提供有力保障。

在实施过程中,党支部要发挥组织优势,定期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展井冈山精神主题学习活动。通过学习党的历史、革命传统和井冈山精神的基本内涵,引导大家深刻领会井冈山精神的时代价值。邀请老党员、专家学者等开展讲座和分享活动,为党员和学生们提供学习井冈山精神的宝贵资源和经验。党支部要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使井冈山精神的学习和实践更加生动有趣。可以组织党员和学生们开展井冈山精神主题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活动,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展现井冈山精神的魅力。同时,党支部要加强与校内外相关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井冈山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例如,与当地红色教育基地、博物馆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与其他高校党支部开展交流学习活动,分享井冈山精神传承的优秀经验;还可以利用新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扩大井冈山精神的传播范围。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及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等途径,依托井冈山精神培育出具有时代精神的大学生。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有助于推动社会发展。在未来的日子里,应继续挖掘井冈山精神的内涵价值,为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指引。

【参考文献】

[1]李良明,董律.“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历史意蕴——以中共早期《中国青年》杂志为视角[J].湖北社会科学.2023(11):152-160.

[2]刘菲菲,郝继松.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动力基础[J].学理论, 2023(2):30-33.

[3]张益茂.见证秋收起义的长沙邮政检查封[J].集邮博览,2023(9):60-62.

[4]朱虹.沿着正确道路砥砺前行[J].党史文苑,2023(4):1-1.

[5]郑红军,楚宜.从党的早期军队建设中汲取奋斗强军精神伟力——以井冈山胜利会师后红四军为例[J].党史文苑,2023(6):22-25.

【基金项目】福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AS20471)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S19464)。

(作者均系厦门华厦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黄敏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