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党史教育的流变中探索党史学习教育新路径

作者: 孙丽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内开展过多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党史学习教育,可以说“一部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也是一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史和党史学习教育探索史”。目前高校的党史学习教育主要由思政课公共必修、中共党史学科的专业教育、学工系统和党团组织开展的专题党史学习教育等几大类构成的环环相扣、互为补充的教育体系组成。这些体系通过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不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在大学生群体中入脑入心,极大提升教育广度和深度。

一、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历史沿革

(一)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发端

中国共产党将党史学习教育落实到高校教育体系中,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争取更多学生青年的思想认同,党史学习教育便成为高校改革的关键。1949年10月8日,华北人民政府高等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华北专科以上学校一九四九年度公共必修课过渡时期实施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一、二、三、四各年级均为修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新民主主义论、政治经济学课程。自此,高校青年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步伐再也没有停止过。

(二)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全面拓展

1978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意见》,强调在高校普及中共党史课程的必要性。1979年教育部统一要求高校开设“中共党史”这门必修课程,高校党史学习教育迈入正轨。

1985年《关于在高等学校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中将“中共党史”改为“中国革命史”,延伸了党史学习的时间长度。199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将“中国革命史”改为“毛泽东思想概论”。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增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994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除思政课外,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和工会、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等组织的作用,加强实践活动,全面贯通思政教育的各个环节。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共中央关于高校的思政教育下发了各类指导文件,基本上将党史学习教育的领域拓展到思政课、学工系统和社会实践等,整体架构,层层布局,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纵深发展。

(三)高校党史学习教育进入新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从党的百余年发展历程中汲取经验,并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今后的重大政治任务进行安排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并在多个场合强调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系列论述,为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基本遵循。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要求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长效机制;办好高校思政理论课,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深化四史学习教育。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党中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为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打下了强心针。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下,结合青年特点和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等,在高校掀起了一阵阵学习浪潮,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党中央在全国发起党史学习教育的号召,高校作为学生青年的聚集地,担起重任,在校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丰富了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方式方法,党史学习教育进入新的发展格局。

二、新形势下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困境

进入新时代,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在“三全育人”理念的引领下,有了新突破和新发展。但是诸多固化模式的制约,也导致目前的党史学习教育出现一定的发展困境。

(一)党史学习教育的全过程未有效连接

目前,高校青年学生的党史学习教育以思政课程、第二课堂、主题教育等形式为主,但各形式之间未形成环环相扣的有效连接,各教育形式在内容、主题上没有实现相互配合,过程中的空白和断层使得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度没有被充分挖掘。

(二)党史学习教育难脱形式化、表面化弊病

大多数高校在党史学习教育上并没有系统化的教育统筹。例如在思政课堂上,受教学时长、教材大纲、教师个人能力等限制,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内容多以理论知识点为主,难以形成深刻的党史认知和理论凝练。在第二课堂中,浅尝辄止还是难以真正将党史入脑入心。

三、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发展新路径

通过对高校党史教育历史流变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与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沿革息息相关。高校应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体系化建设等方面大力探索,不断优化教育体系,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迈上新台阶。

(一)以制度推进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常态化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突出问题,是一种治疗为主,预防为辅的阶段性活动,没有形成常态化的学习形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党纪学习教育等多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成为共产党员和高校青年的“必修课”,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具体到高校,应结合党史教育发展路径,认真遵照执行中共中央印发的《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进一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的制度化建设,将高校思政课、党团组织、辅导员队伍有机结合,发挥合力,建立全面化、系统化教育模式,形成一套常态化推进路径,真正将党史学习教育贯穿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让党史进课堂、进班会、进宿舍。

(二)夯实高校思政课教学,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下,高校思政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在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效应愈发凸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要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贯穿其中的主线和难点,尤其是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中,要全面运用教育资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大学生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遵循青年的思维发展模式、接受方式等,不能照本宣科,要传授学生科学的分析方法,让青年学生从思想深处认同社会的必然发展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也是对思政教师队伍的要求,课程讲授不仅要生动,还要深刻,切实让青年学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学会科学的分析方法,理性全面地看待中共发展史上的曲折和进步。

此外,思政教师要及时把党史研究最新成果和理论导入到课程中,拓展学生学习历史的视野,将事件放置在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长河中,并与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和人物、相关的历史纪录影像等相结合,而不是管中窥豹,缺乏宏大的分析语境。因此,要讲好思政课,只有将历史故事和情感灌输讲活、讲透,才能从根本上让青年群体增强价值认同,增强党史理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探索教育方式方法上的多元化、立体式发展

党史学习教育不是简单的理论灌输,也不是技能传授,它是一个复杂的、多面性的输入过程,需要知、情、意、行的多方认同,以达到理论知识、思想认同和实践统一。党史基本知识的达成相对简单,而其他三项的实现则需要在方式方法上不断拓展和创新。

一是除了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还要抓好高校政治辅导员、学生党支部书记、共青团组织建设,真正实现全方位育人。高校政治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等维度中,起到了引领者、指导者和组织者的关键作用,是离大学生最近的人,能够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辅导员应通过主题班会、日常谈心谈话、主题宣讲等,强化学生的学习强度和深度,将党史学习教育的种子深埋在大学生的思想里。

二是综合不同成长阶段学生的思想意识发展特点,以主题活动月为切入点,将传统节日和“学雷锋纪念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等重要纪念日相结合,点面发力,与第一课堂教学环环相扣,构建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大学生思政教育体系,扎实开展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同时,以专题教育为抓手,通过大学生上讲堂、知识竞赛、志愿服务等形式,让大学生通过写、演、讲、说、唱、听等形式,开展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

三是积极利用互联网、手机等现代传媒工具。信息时代下,传统的信息传递媒介已经慢慢被数字化信息传播取代,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轰炸,尚未完全建立稳定价值观的大学生群体极易迷失自我,但是如果能够将网络媒体运用于思政教育,也就占据了信息先导权。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运用新媒体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利用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在教育模式上更易被当代大学生接受,潜移默化中让大学生学党史、跟党走。

四、结语

从1921年至今,党的百余年光辉历程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高校的党史学习教育应紧跟时代号角,紧抓时代脉搏,回溯过往,启迪当下和未来。要深度挖掘党史学习教育中的红色基因,以“三全育人”为教育主线,建立一支高水平、有担当的党史学习教育队伍,做好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同时,充分搭建多种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让大学生们在乐学中,学中乐,发挥教育的最大功效;要善于总结,以制度化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在高校的常态化长效化,让红色文化成为青年大学生手中永不褪色的传承名片。

【参考文献】

[1]陈荣武.党史学习教育的历史考察与发展路向[J].思想理论教育,2021.

[2]李蕉.高校中共党史教育的分层实施与协同整合[J].兰州大学学报,2021.

[3]段炼,金碧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党史教育的历史演进和启示[J].沈阳干部学刊,2019.

[4]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习近平.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突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答卷[N].人民日报,2013.

[6]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

[7]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J].中国民政,2021.

【基金项目】山西中医药大学2024年科技创新能力培育计划“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资助项目:山西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以吕梁红色文化资源为例(2024-SZ-012)。

(作者系山西中医药大学助教)

责任编辑/陈 影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