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的视觉进化史
作者: 仇广宇大银幕上,轿厢带着巨大的火焰,笔直攀升,飞向漆黑的宇宙,伴随着节奏强劲的音乐,镜头跟随着轿厢弹射的轨迹,不断向太空中延伸,身临其境般的视角将观众们的心率推至高点,最终,镜头牢牢锁定在一座巨大而精美的环形太空建筑之上。
这是《流浪地球2》中一个颇为“出圈”的长镜头,它塑造了刘慈欣小说中虚构的“太空电梯”升空的过程。这个镜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YouTube等海外视频网站上,很多海外观众也表达着对“太空电梯”的喜爱。有网友评论说,看了这段视频,第一次为自己身为人类的一员感到骄傲。
过去,如果一位中国观众被问到喜欢什么样的特效大片,他的答案可能会是《阿凡达》《变形金刚》《盗梦空间》这样的好莱坞电影,但近几年,这个答案中可能会出现更多的中国电影。国产大片的特效已经渐渐接近甚至达到了世界顶级水准,比如,《流浪地球》系列中宏大的未来场景和宇宙奇观,《长津湖》中的战争场面,又或者是《捉妖记》中胡巴的灵动,以及《独行月球》中那只大袋鼠的逼真。而这些电影中绝大多数的视觉效果,都是由中国本土的特效公司原创制作的。
影迷们的感受是最直观的,画面不会说谎。短短十几年来,中国的电影特效取得了巨大的、肉眼可见的进步,迅速发展成可以呈现科幻、战争等复杂大场面的强大能力,也能制作出具有自己风格的虚拟生物和神怪角色,与世界顶级水准的差距不断缩小。这种进步,是无数中国视觉艺术家努力的结果。
顶尖视效公司的日常
2023年夏天,一只巨大的袋鼠突然在网络上走红。它不但有高大健硕的身体,圆圆的黑眼睛和细腻的皮毛,还能打拳,拥有如人类一般的贪嗔爱恨,能和演员沈腾在电影中勾肩搭背,彼此陪伴。它迅速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多次登上热搜,甚至有人特意去动物园寻找和它外貌类似的袋鼠,拍照留念。这只名为“刚子”的袋鼠是电影《独行月球》中的男二号——一只拟人化的金刚袋鼠。它能够给人们带来如此逼真的感受,与电脑特效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刚子”与《流浪地球2》中的“太空电梯”诞生于同一家特效公司,这家名为MOREVFX的公司,是中国本土视效公司中的佼佼者,近几年,凭借在《流浪地球》系列、《刺杀小说家》《独行月球》《你好,李焕英》《外太空的莫扎特》《唐人街探案3》《悟空传》等电影中出色的视效创作,MOREVFX公司成为业内顶尖的本土视效公司之一。可以说,在每个热门档期里,影迷们都能在大银幕上欣赏到这家公司参与的作品。而从这家公司的工作内容中,人们也能窥见,国内顶尖的“视效工厂”是如何生产出这些视觉奇观的。
走进MOREVFX公司的大门,会感受到一种极其专注的氛围。在这个巨大的办公间中,上百位分属于十几个领域的视效艺术家正在紧张地工作。在电影拍摄完成之后,视效公司拿到所有的视效镜头的素材,由视效公司的管理团队统一安排这些镜头的生产制作。以电影《流浪地球2》为例,这部迄今为止MOREVFX制作的最具挑战性的项目,MOREVFX作为视效总控方参与到影片创作中,带领67个视效团队、约2300名视效制作人员,共同完成了全片3322个视效镜头。在这个过程中,MOREVFX在不断地解决问题,建立统一的视效标准,与影片的命运紧密相连。


在普通影迷眼中,两部《流浪地球》电影中的宏大科幻场面,已经可以代表中国视效技术和艺术的顶级水平,MOREVFX联合创始人蔡猛这样的行内人认为写实与视效结合的制作也很考验技术。这是由人的视觉习惯造成的。因为科幻、战争的大场面很多都只是人们想象出来的,观众们在实际生活中并不会接触到这类场景,因此人眼在观看这类画面时会有一种惯性,只要大体上不“违和”,观众就不会怀疑其真实性。但当一些更写实的镜头需要制作特效时,更大的麻烦就会出现,万一制作中出现了一点点光线或者运动的错位,最终的画面在人眼中就会变得格外别扭,严重影响观感。蔡猛举了一个例子:很多观众可能没有注意到的是,在2022年上映的电影《万里归途》中,一些在北非沙漠地区的戏份,实际上是在中国境内拍摄的,这也是视效艺术家花费大量时间处理得到的成果。这个处理过程涉及对植被、光线的考虑等很多细节问题,有着相当高的难度。
《独行月球》中的袋鼠“刚子”在MOREVFX公司的诞生过程,也充分体现了视效制作的复杂性。一开始,导演张吃鱼希望视效艺术家们把“刚子”设计成更接近真实袋鼠的样子,但是很快大家就发现,剧情中“刚子”和男主角沈腾有大量互动,它在电影中的身体就必须加入一些人类特征,才能完成这种互动。为了完成这个角色,剧组请来了演员郝瀚模仿袋鼠的动作,并进行同步动作捕捉,但即便如此,到了视效制作阶段,需要应对的问题依旧很多。比如,真实的袋鼠具有5000多万根毛发,在真实场景下,这些毛发会随着肌肉抖动。而视效制作后,“刚子”每动一下,其在人眼中的画面呈现也必须符合这些真实场景的物理规律,否则就会让观众“出戏”。
此外,针对大体量视效影片的制作,渲染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云渲染”帮助视效团队提升渲染力,提高了生产效率。电影中某个镜头的特效越是复杂,某个虚拟生物的动态越逼真,所需要的“渲染量”就越大,耗费的资源也就更多——这种情况,在特效制作中也意味着更多预算的投入。
中国视效行业进化史
若不考虑在胶片电影时期手工制作的传统特效,只将电脑特效制作视为当代视效行业起步的标志,那么,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电影人就已经开始尝试用电脑制作特效了。1973年,美国科幻惊悚电影《西部世界》成为第一部使用数字图像处理的主流电影。此后几十年间,美国的电影特效随着技术进步和电影产业的发展一路稳步升级。这个进化过程从20世纪90年代一路延续到2021年前后,花费了三十多年的时间:观众们可以从《侏罗纪公园》中栩栩如生的恐龙,《黑客帝国》中酷炫的动作戏,《阿凡达》中魔幻的外星世界,以及《阿丽塔:战斗天使》中极度逼真的虚拟人主角中感受到。这种进化是一点点提升的、较为稳健的过程。
而在中国,视效行业发展的时间比美国要短得多,发展也更加迅猛。在《侏罗纪公园》《黑客帝国》风靡全球的时候,很多中国观众甚至还没拥有个人电脑,更不用说知道电脑视效的概念了。但到了2000年后,电影行业的市场化程度大幅度提升,中国本土的视效行业也就开始萌芽。同年,张艺谋执导的电影《英雄》以2.48亿元的票房荣登当年的票房榜首,其中不少精美的武打场景都是引进当时国外视效技术制作的,一时间也成为热门话题。《英雄》正式开启了中国电影的“本土大片时代”,此后,随着《夜宴》《十面埋伏》等场面精美的商业大片的火爆,电影视效这个概念更多地走进了普通观众的视野,也点燃了本土视效行业的“第一把火”。

也是从“本土大片时代”开始,中国开始培养本土的视效人才,不少大学开设了电脑动画专业。有了人才储备,慢慢出现了一些承接特效业务的小公司。蔡猛所在的MOREVFX公司成立于2007年,在那时,他也刚刚从影视动画专业毕业不久,公司当时也只是一间拥有5名员工的小工作室,主营业务还不是电影特效,而是广告片中的特效制作。
2010年,全球影视视效行业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那一年,中国观众第一次在大银幕上看到由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3D电影《阿凡达》,感受着来自完全虚拟世界的视觉奇观。而《阿凡达》不仅拓展出了3D电影这个业内的新形态,也让中国电影人找到了可以学习的目标。2011年,导演徐克推出了3D武侠片《龙门飞甲》,这部电影也成为中国第一部获得官方认证的IMAX 3D电影。也是在2010年,中国电影市场也迎来了收获的一年,当年全国的总票房超过了100亿元,这标志着中国的电影行业获得了更多的资金和发展空间。而相应地,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投资的视效行业也获得了发展机会。
时代的变化迅速改变着行业的命运。2012年起,MOREVFX开始参与宁浩导演的电影《黄金大劫案》的视效制作。通过这次合作,MOREVFX开始看到制作电影视效的市场潜力,也着手扩大规模。不过,由于对当时的市场没有把握,公司在扩大经营的同时,依然承接广告特效的制作业务,为保证生存。更早些时候,已经有不少视效公司和MOREVFX一样,开始入局刚刚开始繁荣起来的电影视效行业,甚至有不少国际公司也前来探路。比如,由美国导演克里斯·布兰博创办的Base FX公司早在2006年就在北京成立了公司,承接国内外影视剧的特效制作,如今,这家公司还在很多海内外电影的特效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电影很快就迎来了特效行业的“大年”。在2014到2015年期间,国产奇幻电影获得了不错的发展,《九层妖塔》《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主打视觉效果的电影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尤其是2015年上映的《捉妖记》,创造了24亿元的票房,其视觉效果也获得业内好评。此时,MOREVFX也决心投入更多精力发展电影特效业务。2015年,公司承接了电影《悟空传》项目,视效镜头数目高达1500多个,片中,悟空的金箍棒上细致的火焰,精彩的打斗场景,都是由艺术家们在近一年时间内完成的。2017年,MOREVFX凭借《悟空传》在香港获得了金像奖最佳视觉效果奖。
市场的繁荣、资金的充足和作品水平的提高,让中国的视效公司有了更大的底气。与此同时,中国电影的题材开始日益多样化,科幻片、战争片,涉及日常生活的奇幻题材,都可以大规模应用视效技术。自2016年11月开始,MOREVFX参与了黄渤导演的剧情片《一出好戏》,这部影片的后期视效主要围绕大环境和灾难氛围的烘托,整部影片50%的场景都是在一艘被拦腰斩断而搁浅的大船内外发生的,视效艺术家通过CG技术将整艘断船进行还原,制作了包括断船、大黄鸭、风暴、鱼雨等大大小小1400多个视效镜头。2021年,MOREVFX参与制作的路阳导演奇幻电影《刺杀小说家》上映,这部影片被誉为近年来“国产特效封神之作”。 MOREVFX的视效艺术家们用两年时间塑造出“赤发鬼”这个类人生物。在摄制过程中,视效艺术家们把动画捕捉和面部捕捉、虚拟拍摄和虚实拍摄相结合,完整地应用到一个电影流程中,开创了国产视效影片制作的先河。此外,凭借着主力参与2019年的《流浪地球》和2023年的《流浪地球2》两部科幻巨作的视效制作,MOREVFX在大场景视效制作领域占领了高地。
MOREVFX这间视效公司的成长历程,也几乎涵盖和映射着中国电影视效工业的发展历程。现在回看,人们会惊叹,中国的视效公司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了机遇,走入了一个繁盛的时代。如今,蔡猛感慨,行业进步其实没有什么过多的经验可谈,都是靠着所有电影从业人员在一个个从未实践过的项目中,像工匠手艺人一般,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摸索出来的。只有经历了这些电影项目,亲手做出了所需要的效果,公司和行业的技能和技术,才能够真实地获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