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绿色农业发展问题探析
作者: 吕娜摘要 我国已进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历史时期,农业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发展绿色农业是促进农业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首先,在对重要文献进行梳理、评价的基础上,对绿色农业的内涵及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其次,分别从绿色农业对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等4个方面的作用剖析了我国发展绿色农业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推动发展绿色农业的若干对策,包括全社会倡导绿色农业发展理念、加大对绿色农业的政策补贴力度、加强农业科技支撑、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健全绿色农业法律法规。研究结论对于推动我国绿色农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借鉴指导意义。
关键词 绿色农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 S-9;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5-0231-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5.05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Agricultu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L Na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Development,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Beijing 100093)
Abstract China has entered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period of implement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s the overall goal of it. Developing green agriculture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On the basis of sorting out and evaluating important document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green agriculture was made;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green agriculture was explained from the four important roles includ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finally,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agriculture were proposed, including the whole society advocating gree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increasing policy subsidies for green agriculture, strengthening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cultivating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and improving green agricultural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of this article have reference and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healthy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green agriculture in China.
Key words Green agriculture;Rural revitalization;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基金项目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人文社科项目(XY-SK-20-11)。
作者简介 吕娜(1980—),女,陕西咸阳人,副教授,博士,从事农业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5-31;修回日期 2021-06-04
自从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振兴从战略规划、政策引导到实践实施,已取得了显著成绩。尤其是2020年底,随着我国全面脱贫攻坚任务的如期完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继脱贫攻坚战之后党和国家工作的头等大事,成为今后我国“三农”工作的主旋律。农业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走绿色农业发展道路是促进农业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1]。绿色农业是一种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模式[2],它是在对具有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特征的传统农业的反思基础之上逐渐被人们所认识、重视并践行的。发展绿色农业有利于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农民生活富裕以及形成人与自然、经济和谐共生。为了推动绿色农业健康、快速发展,全面把握其内涵、深刻了解发展绿色农业的必要性,并寻求绿色农业发展的正确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1 绿色农业的内涵及特征
2003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亚太地区绿色食品与有机农业市场通道建设国际研讨会上,“绿色农业”这一概念首次被中国绿色食品协会的专家提出。随后,研究绿色农业基本理论的课题组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以及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高校相继成立,学者们的研究不断推动着绿色农业理论的发展。绿色农业的内涵作为一个热点话题被许多专家、学者进行着积极的探索。“中国绿色食品之父”刘连馥在其著作《绿色农业初探》中对绿色农业进行了界定,他的基本观点是:绿色农业以促进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充分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进行标准化生产,推动人类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这一观点成为后来绿色农业概念发展的基础。自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理念”以来,绿色农业的内涵进一步发展深化,基本的观点可以概括为:绿色农业是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原则,以保障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现代化的农业科学技术和装备为支撑,全面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4-5]。笔者认为,绿色农业是在对传统常规农业的弊端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有利于实现农业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替代农业模式,是我国现代农业的主导模式。
我国的绿色农业具备高科技性、高安全性、高综合效益、高标准化等特征。高科技性是指绿色农业要以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作为支撑,应用和推广农业高科技是实现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安全的保障,我国“藏粮于技”战略则说明了科技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高安全性是指绿色农业能够有效保障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绿色农业倡导减少化肥、农药、激素的使用量,主张节约用水、科学回收农膜,实现种养循环等绿色生产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农产品品质,而且有利于节约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高综合效益是指绿色农业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是一种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高标准化是指对农业生产过程实行标准化全程控制[6],建立健全规范化的工艺流程和衡量标准,进而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2 发展绿色农业的必要性
2.1 发展绿色农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两个基本要求,这两个要求都包含着发展绿色农业的要素。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为乡村振兴提供物质保障。要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必须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彻底摒弃高投入高产出的粗放式生产经营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传统生产方式带来的环境污染加剧、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系统破坏的种种弊端[7],才能实现真正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实现农村生态宜居离不开农业绿色发展方式的推行,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污染源,也是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只有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的绿色农业发展道路,通过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处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废弃农膜回收、病虫害绿色防控等行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才能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此外,农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都离不开农业绿色发展方式的推动和落实,因此,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中涵盖着农业绿色发展之义,走绿色农业发展道路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
2.2 发展绿色农业是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实践证明传统农业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绿色农业作为一种新的农业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正好适应了我国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是绿色农业发展的基本遵循,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是绿色农业的重要支撑,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是绿色农业发展的根本目标。第一,发展绿色农业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经济发展的和谐共生。绿色农业本质上是一种生态农业,它在生产过程中要求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维持生态系统的和谐稳定。无论是减少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资投入的绿色农业基本要求,还是种养循环的绿色生产模式,归根结底都有利于减少人类经济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有利于维持农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第二,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是绿色农业的重要支撑。采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是绿色农业区别于传统农业的突出特点,也是推动绿色农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现代农业科技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能够解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与农业资源日趋紧缺的矛盾,通过培育良种、改善自然资源质量等先进技术有助于提高农产品数量、改善农产品质量,对于保障我国农产品安全和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绿色农业是一种能够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保障农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模式。
2.3 发展绿色农业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
党的十八大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至此,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实质性的关键发展时期。农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发展绿色农业和建设生态文明之间有着天然的密切的联系,它是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首先,绿色农业具有保障生态安全、资源安全的特征,这与生态文明一脉相承,它满足了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是与生态文明发展方向相一致的现代农业模式[8]。因此,发展绿色农业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其次,发展绿色农业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物质保障。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更高级的文明形态,它必须建立在发达、充裕的物质基础之上,现代的绿色农业具有与之匹配的特性。绿色农业的高科技、高综合效益等属性,使得它能够解决人与自然、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问题,有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积累更多的物质财富,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重要的物质基础。最后,发展绿色农业为生态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发展绿色农业有助于在农村地区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有助于生产者积极进行绿色生产;消费者自觉进行绿色消费,这必将有助于在我国形成健康合理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为建设生态文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从而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