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洪湖公园鸟类多样性调查

作者: 余欣繁 高远来 曾清怀 王伟民 许旺 尹淳阳

深圳市洪湖公园鸟类多样性调查0

摘要 2019年1—12月在深圳市洪湖公园采用样带法开展鸟类多样性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31种,隶属14目44科,占深圳市记录鸟类种数(366种)的35.8%。其中,留鸟63种(占48%)、旅鸟12种(占9%)、夏候鸟12种(占9%)、越冬鸟44种(占34%)。共记录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8种,主要为隼形目(Falconiformes)和鹰形目(Accipitriformes)。此次调查对洪湖公园的鸟类资源状况有了深入了解,为深圳市洪湖公园的鸟类监测、保护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

关键词 洪湖公园;鸟类;资源;生态保护;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 Q-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6-0082-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6.01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Investigations on the Diversity of Birds in Honghu Park in Shenzhen City

YU Xin-fan1, GAO Yuan-lai2, ZENG Qing-huai1 et al

(1. Shenzhe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9;2. Shenzhen Railway Power Supply,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9)

Abstract From January 2019 to December 2019, we investigated the bird diversity in Honghu Park in Shenzhen City by the combination of transect line. A total of 131 bird species of 14 orders and 44 families were recorded, accounting for 35.8% of 366 species of birds recorded in Shenzhen City. There were 63 residents(48%), 12 passage migrants(9%), 12 summer visitors(9%) and 44 winter visitors(34%). A total of 18 species, mainly Falconiformes and Accipitriformes were listed in the national Ⅱ-level key protected wild animals. This survey enabled us to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bird resources in Honghu Park, and provided basic data and reference basis for bird monitoring and protection of Honghu Park in Shenzhen.

Key words Honghu Park;Bird;Resources;Ecological protection;Diversity

作者简介 余欣繁(1991—),女,广东潮州人,工程师,从事植被生态、环境生态和生态监测研究。

收稿日期 2021-10-15

公园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提高生态环境状况,而且具有生态服务和生物多样性等功能。公园为城市鸟类提供了食物、隐蔽和繁殖等基本生境要素。鸟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城市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鸟类多样性是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1-2]。深圳市洪湖公园是一个城市居民游憩活动的大型综合性公园。目前,关于洪湖公园鸟类群落的调查和研究尚未见报道。笔者于2019年1—12月对洪湖公园鸟类多样性进行了详细调查。通过对鸟类的调查来监测洪湖公园的生态环境状况,一方面,为了摸清2019年以来洪湖公园鸟类物种的相关本底资料,从而掌握该公园当前的建设成效;另一方面,通过对鸟类多样性的调查研究及分析,深入了解鸟类多样性与绿地公园生态的关系,为洪湖公园在保护野生鸟类、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强化公园管理等方面提供有力依据。

1 研究区概况与调查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洪湖公园位于深圳市罗湖区市中心,是一个以荷花为主题花卉的深圳市市级公园,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洪湖公园总面积0.592 hm2,其中陆地面积0.325 hm2,湖面面积0.267 hm2。园区植被覆盖率较高,以园林绿化植物为主,湖水按其流向由高到低分为三级湖面,分别为莲香湖、静逸湖、洪湖。湖中主要种植荷花( Nelumbo nucifera)、睡莲(Nymphaea tetragona)、王莲(Victoria amazonica)等多种水生植物,绿地主要种植榕树(Ficus microcarpa)、假苹婆(Sterculia lanceolate )等植物。

1.2 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采用样带法,共设置3条样线,样带涵盖洪湖公园内的所有生境类型,每条样线长1.5~2.0 km。调查于2019年1—12月开展,每月选取晴天,在鸟类活动的高峰期(06:00—10:00)对每条样带的鸟类开展1~2次调查,以1~2 km/h的速度沿样带匀速前进,使用8倍手持双筒望远镜观察并记录沿样带两侧各50 m内鸟类的种类[3]。用100~400 mm长焦镜头索尼单反相机拍摄照片,记录鸟类的基本特征。

鸟类分类依据《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4]、《中国鸟类野外手册》[5]等进行鸟类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群落组成

此次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31种(表1),隶属14目44科(表2),占深圳市有记录鸟类种数(366种)的35.8%。

在记录的131种鸟类中,其中以雀形目最多,共有23科74种,占总种数的56%,其中鸟类种数最多的是鹟科(15种)、鸦科(6种)。非雀形目鸟类21科57种,占总种数的44%,在非雀形目中种类最多的是鸻形目(13种)和鹈形目(12种)(表2)。

2.2 鸟类区系组成

在居留型上,调查到的洪湖公园鸟类以留鸟(63种)为主(图1),占总种数的48%;旅鸟12种,占总种数的9%;夏候鸟12种,占总种数的9%;越冬鸟44种,占总种数的34%。深圳市洪湖公园繁殖鸟类(包括留鸟、夏候鸟)共75种,占总种数的57%,说明洪湖公园是鸟类重要的繁殖地,其对于维持深圳市鸟类种群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深圳市洪湖公园珍稀濒危鸟类种类较多,此次调查共记录到18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表1)。

3 讨论

大量研究表明,鸟类群落受栖息地、植被结构和郁闭度等因素的影响[6-7]。鸟类的种类和数量不仅可以反映环境的优劣,而且是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示标志[8-10]。

在此次调查中记录的131种鸟类中,雀形目共74种,占总种数的56%,可见洪湖公园鸟类群落的主要构成是雀形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洪湖公园内植被丰富,有高大的乔木和灌木,这些树木能够为体型较小的雀形目鸟类提供充足的食物和稳定的隐蔽安全场所[11]。

此次调查结果中留鸟(48%)和越冬鸟(34%)占据大多数。留鸟占比较大的原因是洪湖公园是一个城市大型综合性公园,其占地面积大,绿化程度高,种植的植物以榕树、假苹婆、海南蒲桃等为主,这些植物树冠较大,且能够为鸟类提供生存的食物,同时也为鸟类躲避天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越冬鸟类多的主要原因是深圳市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气温温和,其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植被郁闭度较高,食物充足,能够为越冬鸟类提供安全的生存空间及食物。同时,洪湖公园以湖区为主,为水鸟提供了栖息和觅食空间。由此可见,洪湖公园是迁徙鸟类的重要停歇地点之一。

同时,洪湖公园繁殖鸟类较多,有75种,是深圳地区繁殖鸟类较丰富的区域,这对于维持深圳区域鸟类的正常种群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洪湖公园的珍稀濒危鸟类较多,此次调研中共记录到18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可见洪湖公园为濒危鸟类提供了重要的栖息环境。为了更好地保护鸟类资源,建议重点保护洪湖公园及其周边地区的生境多样性。由于洪湖公园具有城市游憩活动的功能,建议开展相关鸟类活动(如保护鸟类资源宣传讲座及观鸟活动),让市民参与其中,提高市民的爱鸟意识。

鸟类多样性除了受植被结构的影响外,土地利用的变化及人类活动通常会导致栖息地的改变,从而影响鸟类多样性。建议洪湖公园在开展旅游观赏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公园生态功能区,避免退湖还林,同时还要控制公园内农药、化肥和杀虫剂的使用,减少人为干扰。同时,建议开展长期鸟类监测,及时掌握洪湖公园鸟类资源及种群的变化,进而有效评估人为活动对鸟类的影响,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BEISSINGER S R,OSBORNE D R.Effects of urbanization on avian community organization[J].The conder,1982,84(1):75-83.

[2] CICERO C.Avian community structure in a large urban park:Controls of local richness and diversity[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89,17(3):221-240.

[3] 张燕飞.广西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与多样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20):97-102.

[4] 郑光美.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5] 约翰·马敬能,卡伦·菲利普斯,何芬奇.中国鸟类野外手册[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6] 赵建强,吴艳红.网湖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夏季鸟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J].湖南林业科技,2018,45(2):24-28.

[7] 陆舟,杨岗,余桂东,等.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鸟类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分析[J].四川动物,2016,35(1):141-148.

[8] 崔多英,滑荣,赵娟,等.北京动物园野生鸟类多样性调查[J].野生动物学报,2018,39(4):845-851.

[9] 滑荣,崔多英,李淑红,等.北京颐和园鸟类多样性调查[J].野生动物学报,2019,40(4):945-956.

[10] 刘佳琪,朱洪强,李灵贝,等.黄泥河自然保护区冬季鸟类群落结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5):93-96.

[11] 刘佳琪,李灵贝,王彩红,等.吉林农业大学校园鸟类多样性研究[J].野生动物学报,2019,40(4):933-944.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