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棉花生产区域格局变动及影响分析
作者: 张泓 郭刚
摘要 基于《中国统计年鉴》1991—2020年中国棉花播种面积、单位产量、总产量面板数据,采用对比的方法分析了中国棉花生产时空分布和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1—2020年中国棉花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而棉花单位产量呈现出波动上升态势,棉花总产量呈现出上下波动态势,中国棉花生产重心加速向以新疆为主的西北内陆棉区移动,已形成新疆为主的地域分工格局。通过上述分析,为进一步把握中国棉花生产的发展规律,更好地利用区域优势发展棉花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棉花;区域格局;变化;影响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7-0214-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7.05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nalysis on the Change and Impact of China’s Cotton Production Regional Pattern
ZHANG Hong1, GUO Gang2
(1. Institute of Nuclear Technology and Biotechnology, Xin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Urumqi,Xinjiang 830091;2. Xinji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Changji, Xinjiang 831100)
Abstract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China’s cotton planting area, unit yield and total yield in the 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 during 1991-2020,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pattern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cotton production were analyzed by a comparative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from 1991 to 2020, China’s cotton sown area showed a downward trend, while the cotton unit output showed a fluctuating upward trend, and the total cotton output showed a fluctuating trend. The focus of China’s cotton production accelerated to the northwest inland cotton area dominated by Xinjiang,mobile has formed a regional division of labor dominated by Xinjiang.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analysis, it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grasping the development law of China’s cotton production and making better use of regional advantages to develop cotton production.
Key words Cotton;Regional pattern;Change;Influence
棉花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和棉纺工业发展的重要原料,棉花安全关系到中国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棉花生产从东部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为主,逐渐形成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与西北内陆棉区三足鼎立,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逐渐发生改变,现在形成了新疆棉区一枝独大的局面[1]。2020年新疆棉花生产实现“二十五增”,棉花生产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为2.50×106 hm2和5.16×106 t,占中国棉花总播种面积的78.95%,占棉花产量的87.31%[2-3]。可见,棉花生产布局出现了明显的空间位移,棉花生产呈现出显著的区域性专业化布局,这不仅会影响到产量的变化,而且对棉花市场价格的变动乃至对整个棉花产业链的调整都具有重要影响[4]。因此,研究中国棉花生产布局和变迁特征对其的影响,对掌握和优化棉花生产布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笔者基于《中国统计年鉴》1991—2020年中国棉花生产的面板数据,对棉花播种面积、单位产量、总产量变化趋势数据进行剖析,并分析中国棉花生产时空特征,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棉花生产布局奠定基础。
1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中国棉花生产区主要分为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西北内陆棉区、辽河流域棉区(北部特早熟棉区)和华南棉区五大棉花种植区[5]。由于各地自然条件与种植制度的差异性,尤其华南棉区大量发展糖料等亚热带作物和北部辽宁等地受低温的影响棉花产量不稳等因素,辽河流域棉区和华南棉区棉田面积一再压缩,两棉区均逐渐缩小为次要棉区,故不作为棉花主产区研究。因此,该研究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1—2020年的各省份棉花面板数据,结合中国棉花种植区划,将中国棉花产区划分为三大区域:黄河流域棉区(主要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和陕西);长江流域棉区(主要包括安徽、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四川和浙江);西北内陆棉区(主要包括甘肃和新疆)[5]。
1.2 数据来源
该研究采用的中国棉花主要产区播种面积、单位产量和总产量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1991—2020年的棉花相关数据,包含棉花产量、种植面积及单位产量。
1.3 研究方法
采用对比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棉花播种面积、单位产量、总产量随时间变化趋势,分析中国棉花生产时空演化特征。
2 结果与分析
2.1 棉花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单位产量的变化特征分析
从表1可见,1991—2020年中国棉花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单位产量随时间变化而呈现出一定波动性特征。1991—2020年中国棉花播种面积在3.17×106 ~ 6.84×106 hm2波动,并呈现出随时间增加而减少的趋势,平均播种面积为4.69×106 hm2,从1992年最高6.84×106 hm2到2020年最低3.17×106 hm2 ,减少3.67×106 hm2,1992—2020年中当年较上年播种面积减少的年数占55.17%。1991—2020年中国棉花播种面积大致有3个阶段的变化,其中1991—1999年播种面积随时间变化呈现减少的趋势,平均播种面积为5.43×106 hm2,从1991年的6.54×106 hm2减少到1999年的3.73×106 hm2,平均每年减少0.35×106 hm2;2000—2008年播种面积有所回升,随时间变化呈现增加的趋势,平均播种面积为5.02×106 hm2,从2000年的4.04×106 hm2增加到2008年的5.28×106 hm2,平均每年增加0.15×106 hm2;2009—2020年播种面积随时间变化呈现波动性减少的趋势,平均播种面积为3.88×106 hm2,从2009年的4.48×106 hm2减少到2020年的3.17×106 hm2,平均每年减少约0.12×106 hm2。
1991—2020年中国棉花总产量在3.74×109 ~7.60×109 kg波动,并呈现出随时间增加而波动中增加的趋势,平均总产量为5.56×109 kg,从2007年中国棉花总产量最高760×109 kg到2020年的5.91×109 kg,13年间平均每年减少约0.13×109 kg,其中当年较上年总产量减少的年数占4828%。1991—2020年中国棉花总产量大致有3个阶段的变化,其中1991—1999年总产量随时间变化呈现波动中减少的趋势,平均总产量为4.46×109 kg,从1991年的5.68×109 kg减少到1999年的3.83×109 kg,平均每年减少约0.23×109 kg;2000—2004年总产量随时间变化呈现增加的趋势,平均总产量为5.17×109 kg,从2000年的4.42×109 kg增加到2004年的6.32×109 kg,平均每年增加0.48×109 kg;2005—2020年总产量在5.34×109 ~7.62×109 kg波动,平均总产量为6.30×109 kg。
1991—2020年中国棉花单位产量在0.66×103 ~ 1.87×103 kg/hm2波动,并呈现出随时间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平均单位产量为1.24×103 kg/hm2,其中当年较上年单产增加的年数占72.41%,由1992年单位产量最低为0.66×103 kg/hm2,到2020年单位产量最高为1.87×103 kg/hm2,28年间平均每年增产43.21 kg/hm2,2020年单位产量比1992年增产达183倍。总之,1991—2020年中国棉花播种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总产量呈现出波动中的稳定趋势,棉花单位产量逐年提升。
2.2 棉花生产变化分析
为了进一步考察中国棉花生产的空间演变特征,选取1991、2000、2010和2020年4个典型年份的棉花播种面积分析中国棉花生产格局时空的演变趋势。从表2可见,从总体上来看,1991—2010年各省区棉花播种面积的绝对差异均有不同程度的波动变化,而到2010年以后除新疆外其余各省区棉花播种面积的绝对差异均出现了明显下降。从各省区棉花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份额看,1991年棉花播种面积占比超过10%的省区分别为山东2390%、河南18.24%、河北14.24%;2000年棉花播种面积占比超过10%的省区分别是新疆25.04%、河南19.28%、山东14.08%;2010年棉花播种面积占比超过10%的省区仅有2省区,分别为新疆41.59%、山东12.15%;2020年棉花播种面积占比超过10%的仅有新疆为78.95%。与1991年比较,新疆棉花播种面积增幅最快,所占份额逐年增加,播种面积由1991年8.37%增长到2020年的78.95%,增长70.58百分点,而其他省区播种面积所占份额逐年减少,尤其河南和江苏两省区减少较快,分别由1991年18.24%、8.43%减少到2020年的0.50%和0.25%,分别减少17.74和8.18百分点。总之,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播种面积明显减少,棉区面积呈持续下降趋势,对中国棉花生产的贡献也逐渐减少,而西北内陆棉区发展迅猛,棉花生产加速向西北内陆棉区尤其向新疆集中,新疆棉区已经成为中国棉花生产新的主产区。
2.3 棉花生产重心演变轨迹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1991—2020年中国各省份棉花生产布局的变化,该研究按照时间节点顺序,选择1991、2000、2010及2020年的各省份棉花生产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了总结中国棉花生产重心的演变轨迹。由图1和表3可见,1991年中国棉花的主要产区域是黄河流域棉区,占全国总播种面积61.58%,占棉花总产量5583%,以山东、河南和河北为棉花主产省区,到了2000年,棉花主要产区仍然以黄河流域棉区为主,占全国总播种面积43.21%,但是播种面积略有下降,与此同时,西北内陆棉区发展迅猛,尤其新疆增长速度较快,新疆棉花播种面积10年增至1.01×106 hm2,2000年播种面积比1991年的增长8664%,2000年新疆占全国棉花播种面积25.04%,却支撑着中国棉花总产量30.03%。到了2010年,西北内陆棉区成为棉花主要产区之一,西北内陆棉区发展迅猛,占全国棉花播种面积31.07%,产量也不断增加,支撑着中国棉花的总产量42.95%,但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花的集中度明显下降,播种面积逐渐下降。到了2020年,棉花的主要产量区以西北内陆棉区为主,西北内陆棉区以新疆为代表的棉区更加发展迅猛,棉花播种面积不断增加,总产量由1991年的0.64×109 kg增至2020年的5.16×109 kg,翻了近8番,新疆支撑着中国棉花总产量的87.31%。现在新疆对中国棉花生产的贡献越来越大,但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各省份的棉花播种面积均出现了不同规模的下降,以山东和江苏为代表的省区棉花播种面积减少尤其明显,分别由1991年的1.56×106和0.55×106 hm2减少到2020年的0.14×106和0.01×106 hm2,减少了1.42×106和0.54×106 hm2,分别减少9103%和98.18%,对中国棉花生产的贡献越来越小。总之,1991—2020年中国棉花呈现西进的状态,长江流域棉区和黄河流域棉区棉花面积大幅缩减,棉花种植地位逐步下降,而棉花种植主体区域转为西北内陆棉区,尤其是新疆逐渐成为棉花生产的一家独大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