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经济的影响研究

作者: 张金蒙 晁伟鹏 高一搏 王烨辉

南疆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经济的影响研究0

摘要 以南疆5地州的农村地区为研究对象,选取2009—2019年面板数据,探究南疆各地州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南疆各地区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在不断加深的同时,各地区间的老龄化水平也发展不均衡;从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来看,农村人口老龄化、农业劳动力供给数量、资本投入和农业技术水平都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对农业经济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的2个因素是农作物播种面积和农业技术水平。在此基础上结合南疆实际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农业经济增长;面板模型;C-D生产函数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7-0219-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7.05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Rural Population Aging on Agricultural Economy in Southern Xinjiang

ZHANG Jin-meng,CHAO Wei-peng,GAO Yi-bo et al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arim University, Alar, Xinjiang 843300)

Abstract Taking the rural areas in the five prefectures of Southern Xinjia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selecting panel data from 2009 to 2019, we explored the impa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population aging on the 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 in all prefectures of southern Xinjia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ging level of rural population in southern Xinjiang is not balanced while the aging level of rural population is deepe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the aging of rural population, agricultural labor supply quantity, capital input and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level are all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Two factors that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agricultural economy are crop sown area and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level. Finally,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are given on this basis.

Key words Population aging;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Panel model;C-D production function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我国农业人口也不可避免地呈现老龄化趋势。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而农村地区因流出人口增加、预期寿命延长、出生率和死亡率下降等原因面临了更加严重的老龄化问题[1]。那么,农村人口老龄化是否会导致农业生产能力下降,进而危及农业生产、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学术界关于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做了大量研究,但没有达成一致结论。一种观点认为,农村人口老龄化不利于农业经济发展,一方面老年劳动者在身体素质方面存在劣势,难以从事重体力劳动,导致投入农业生产中的有效劳动减少,进而降低农业劳动生产率[2-3]。另一方面,与青年劳动力相比,老龄农业劳动力思维固化严重,学习能力不足,不利于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使用,使农业规模经济受阻[4],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另一种观点认为,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经济发展尚不构成威胁。原因如下:一是,在农业生产中,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劳动力投入这一生产要素容易被机器所取代,高效的机器操作代替了低效的体力劳动,使得农业生产活动对农业劳动力体力要求降低,这让身体机能较差的老龄劳动力参与农业生产成为可能。那么,在短期内农业人口老龄化并不会对农业生产表现出负向影响[5-6]。二是,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易于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7],有利于土地流转[8]和适度规模经营[9],可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三是,小规模农户在大田生产中,耕种技术和种植决策有很强的模仿性,这降低了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并且又在农业机械化的帮助下,老龄劳动力的作物产量甚至有可能高于青年劳动力[10]。

关于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经济的影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由于南疆人口较少、经济发展落后等因素,导致南疆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有很强的特殊性。鉴于此,笔者选取南疆5地州为研究区域,基于2009—2019年南疆5地州数据,采用队列要素分析法预测各地州未来的人口结构、发展趋势和老龄化水平,并描述各地州的人口老龄化现状,最后建立面板效应固定模型,实证检验南疆各地州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1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1.1 模型设定

为了研究南疆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经济的影响,该研究借鉴陈雪等[11]的思路,以C-D生产函数为基础,建立如下模型:

Y=AKαLβ(1)

对模型两边取对数来消除序列的异方差,得到下式:

lnY=lnA+αlnK+βlnL(2)

由于面板数据不仅可以同时进行时间和地区间的比较,使研究更加完整,而且有效能减少模型的设定和估计偏误。因此该研究选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作为实证分析的基础模型,形式如下:

lnY it=α it+β 1lnAge it+β 2lnL it+β 3lnFer it+β 4lnLand it+β 5lnMech it+e it(3)

式中,Y it是农林牧渔生产总值;Age it是农村人口老龄化率;L it是农业劳动力投入数量;Fer it是农用化肥施用量;Land it是土地投入;e it是随机扰动项;i和t表示各省份和时间。

1.2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基于以上计量模型,选取2009—2019年南疆5个地州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变量选取如下:

(1)被解释变量是农林牧渔生产总值,用符号Y表示,单位为元。为了消除价格波动的影响,以2009年为基期,根据价格指数转换成不变价的农林牧渔生产总产值。

(2)核心解释变量是农村人口老龄化率,用符号Age表示,单位为“%”。常见的测量人口老龄化的标准有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老年人口抚养比等。这里根据联合国1956年发表的《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对人口老龄化的界定,采用农村65岁及以上人口占农村总人口比重来衡量各地区的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这个系数达到7%时标志着进入老龄化阶段[12]。

(3)关键解释变量为农业劳动力供给数量、资本投入和技术水平。

农业劳动力供给数量用农林牧渔从业人员表示,用L表示,单位为人。由于《新疆统计年鉴》统计数据口径不一,2015—2019年的劳动力数量用农业从业人员表示。

资本投入包括农用化肥施用量和土地投入。其中,化肥使用量用符号Fer表示,单位为t;土地投入用农作物播种面积表示,符号为Land,单位是万hm2。

技术水平用农业机械总动力表示,符号为Mech,单位是W/人。

考虑样本数据的完整性和统一性,选择2009—2019年南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巴州”)、阿克苏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下简称“克州”)、喀什地区以及和田地区等的面板数据。数据来源于《新疆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

2 实证分析

2.1 南疆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分析

2.1.1 人口预测方法。

为了更加准确地把握南疆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变化特征,有必要对南疆农村人口老龄化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分析。因此,采用队列要素分析法,将人口年龄、性别进行分组,以基础数据对参数提出假设,进而预测未来时期的人口总量、构成方法。选用人口预测软件PADIS-INT软件,其具有易用性、可靠性和灵活性等特征[13]。

在使用PADIS-INI软件对未来的人口情况进行预估之前,要先对各人口要素参数进行数值设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如下设定:

(1)起始人口。

起始人口是基年的分性别和年龄的人口数量。由于人口普查数据准确性高,且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还未公布,所以该研究选用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数据。基年为2010年,参数间隔为5年。

(2)死亡水平。

死亡水平指预测前分性别的人口预期寿命。根据第四、五、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得知,1990—2010年新疆男性预期寿命平均每年增加0.42年。且根据《“健康新疆2030”年规划纲要》得知,2030年新疆人均预期寿命比2010年增加6.05岁。因此,假定2030年男性预期寿命为76.35岁,女性为80.91岁,其他年份用线性插值法补齐,如表1所示。由于南疆预期寿命数据难以获取,所以该研究以新疆地区来代表。

(3)死亡模式。

根据我国的人口发展实际,选择南疆人口死亡模式为一般模式。

(4)生育水平。

生育水平通常用总和生育率来衡量。总和生育率也称总生育率,是指该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一般情况下,要保证人口数量平稳状态时,总和生育率为2.1;低生育水平时,总和生育率为1.8~2.1;极低生育水平时,总和生育率为1.5~1.8;超低生育水平时,总和生育率低于1.5;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知南疆5地州的总和生育率在1.60~1.86。因此,在现在开放三孩政策的情况下,设定低、中、高3个不同生育率水平方案,如表2所示。

(4)生育模式。

生育模式指年龄别生育率除以总和生育率。该数据采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南疆5地州的育龄妇女年龄别生育率平均值表示,如表3所示。

(5)出生性别比。

出生性别比就是未来年份的出生婴儿性别比。若出生性别比在103~107,出生人口比例比较协调,若出生性别比偏离这个范围,那么就会出现男女失衡的情况[14]。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南疆地区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是105.2,属于正常水平,因此,设置南疆地区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是105。

(6)流动人口。

通过对第四、五、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对南疆人口迁移的规模总量进行分析后,发现南疆近几年净迁移人口为3.46万,且人口迁入性别比一般维持在109。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