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县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模式与成效

作者: 尚自烨 冒秀凤

摘要 基于宁夏盐池县农业农村局依据闽宁对口扶贫协作资金投入支持,针对当地“三农”资源基础和相关产业特点,着力开展特色优势产业培育项目建设的实施过程、项目绩效和经验总结,分析了盐池县闽宁对口扶贫协作项目实施的模式及成效,旨在为当地及同类地区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扶贫协作;特色产业培育;模式;成效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7-0257-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7.06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The Model and Effect of the Counterpart Poverty Alleviation Cooperation in Minning,Yanchi County—Based on the Case Analysis of Fujian-Ningxia Counterpart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Cooperation to Cultivate Characteristic and Advantageous Industries

SHANG Zi-ye1,MAO Xiu-feng2 (1. Yanchi County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ervice Center,Yanchi,Ningxia 751500;2. Agricultural and Animal Husbandry Research Institute of Yanchi County,Yanchi,Ningxia 751500)

Abstract Based on Yanchi County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Bureau in Ningxia according to Fujian-Ningxia counterpart poverty alleviation funding support,focusing on the local “three rural” resource base and related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focusing o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project performance and experience summar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and advantageous industry cultivation projects, analyzed the implementation mode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Fujian-Ningxia counterpart poverty alleviation project in Yanchi County,aiming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local and similar areas to consolidate the result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 Poverty alleviation cooperation;Characteristic industry cultivation;Model;Effectiveness

2017年以来,宁夏盐池县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盐池县闽宁对口扶贫协作[1-2]特色优势产业培育项目实施的总体安排部署,配合福建省援宁工作队盐池工作组、盐池县乡村振兴局等单位以盐池滩羊、黄花、小杂粮等农业特色产业的开发扶贫模式实施为项目支持重点,以带动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和增收为项目绩效目标,着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强化链接消费扶贫,“以点带面”“四两拨千金”实现农特产销“一体化”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笔者基于盐池县农业农村局2017—2020年实施闽宁对口扶贫协作项目的资金投入方向和结构及脱贫数据,以及福建省第十一批援宁工作队盐池工作组2020年《牢记使命 奋力推动对口扶贫协作迈上新台阶》的工作总结报告,参考了国内同类有关扶贫文献的分析思路和方法[3-9],分析了以开发方式引导和帮助贫困地区合理开发利用当地资源,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的闽宁对口扶贫协作项目产业扶贫模式,总结了项目实施带动当地贫困农户增加收入、增加就业岗位的成效和经验启示,希望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有所借鉴。

1 盐池县闽宁对口扶贫总体情况

自1996年以来,由福建省援宁工作队盐池工作组、盐池县乡村振兴局、盐池县农业农村局等单位共同组织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闽宁示范村建设、生态建设、特色产业培育、教育医疗等一大批帮扶项目,累计接收投入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助资金2.04亿元(含实物折价2 362.3万元),显著改善了当地城乡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其中2016—2019年以来闽宁对口援助资金累计1.16亿元,组织实施了11大类67个项目,年均援助资金是前20年的6倍,为助力盐池县2017年高质量脱贫摘帽[10]、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资金支持。

2 盐池县闽宁对口扶贫主要扶贫模式

2016—2020年,盐池县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加快培育扶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文件精神,配合福建省援宁工作队盐池工作组、盐池县扶贫办,组织实施的特色优势产业培育项目共投入资金2 896万元,根据盐池县特色产业发展、农民群众需求和销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业扶持方向和重点,积极培育扶持产业联合体和新型经营主体,上连市场企业、下连基地农户,将千家万户连接起来,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2.1 龙头企业、合作社能力扶持提升

通过加大对产业链关键环节龙头企业及专业合作社扶持力度,共投入闽宁协作发展资金995万元,扶持龙头企业28个、合作社30个,带动全县累计发展农业龙头企业27家、合作社368家、家庭农场356家,发展种养殖大户1 500多户,建设滩羊文化产业园1个,滩羊肉批发市场1个,农产品田头市场10个,培育产销一体化企业6家,农产品电商企业6家。通过订单收购、技术指导服务、提供就业岗位、销售代理、托养分红等多种措施,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建立起稳定持续的产业增收项目,建立减贫带贫利益联结机制,累计带动受益人口2万余人,其中受益贫困人口5 935人。2020年全县发展滩羊为主的特色养殖农户约0.7万户2.5万人,发展以黄花菜、小杂粮为主的特色种植业农户达2.9万户10万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 922元(其中50%以上来自特色产业)。为当地农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共同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打下了良好基础。

2.2 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以滩羊为主导产业,“1+4+X”(黄花菜、小杂粮、牧草、中药材)为辅助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夯实脱贫富民产业基础。围绕滩羊产业高端化发展,投资300万元,用于推进滩羊全产业链建设项目,实施了滩羊种羊培育园区改造、滩羊养殖园区棚圈改造、滩羊加工企业追溯设施设备新增和改造等滩羊产业提升项目,不断强化养殖、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培育,加强协会运作,着力提升市场化运作水平,稳步推进滩羊产业转型升级,以滩羊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对农民群众增收贡献率达80%。围绕特色产业示范带动,投入资金270万元,用于扶持滩羊肉产品精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9家,支持发展滩羊养殖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17家,上连市场,下连企业、基地和农户,延长产业链条,延伸致富链条,实现了闽宁资金补助在盐池滩羊产业链上、中、下游建设全覆盖,保障了盐池滩羊肉的纯正品质、质量安全和品牌保护。

2.3 消费扶贫平台持续拓展

2018年以来,东西部扶贫协作帮助盐池县销售农产品金额达10.7亿元,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近1.3万。按照闽宁协作要求,深化产业合作,聚焦多渠道、聚焦贫困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助力政府搭建消费平台,着力在福建、北京、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城市开办盐池县特色农产品销售中心、餐饮体验店等,搭建盐池县滩羊、黄花、小杂粮等农特产品销售平台,并加强与福建省各级工会组织对接。自2018年以来共完成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认定42家企业243个产品进入“扶贫832平台”,全县完成销售扶贫农产品17.3亿元。持续拓展了农特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农特产品的价格,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3 盐池县闽宁对口扶贫成效分析

3.1 特色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自2016年以来,紧紧围绕“1+4+X”特色优势产业,由宁夏盐池县农业农村局负责的项目具体涉及5大类34个项目,涉及援宁资金2 778万元,对推动全县特色优势产业长足发展,延长产业链,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带动贫困户增产增收发挥了显著作用。经汇总统计,扶持培育滩羊养殖示范村83个,组建滩羊基础母羊群11 500只,发展规模化滩羊养殖园区320个,以滩羊为主的畜牧业产值达11.2亿元,占全县畜牧业产值的90%以上;扶持盐池多家滩羊肉产品精加工企业,带动贫困户就业岗位增加,年加工生产各类滩羊肉产品超过2万t,远销北京、上海、天津等地,部分产品出口香港,深受消费者喜爱;扶持饲草料加工企业,带动全县种植苜蓿等多年生牧草5.3万hm2,年种植一年生优质牧草1.0万hm2以上,制作青(黄)贮、野草打储、柠条包膜青(黄)贮等15万t。

3.1.1 做强盐池滩羊产业。

坚持把盐池滩羊作为盐池特色农业头号富民产业,从发展标准化生产、质量追溯、品牌宣传、市场营销4个体系等关键环节进行扶持,培育扶持百草滩羊、鑫海等龙头企业,发展滩羊养殖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改造滩羊养殖棚圈和规模养殖基地,规模化养殖比例达60%。协助启动建设盐池滩羊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滩羊文化展示馆、盐池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全面推动滩羊产业向高端化发展,把盐池打造为“全国高端羊肉生产基地、全区滩羊生产核心区”。全县羊只饲养量稳定在300万只左右,农村常住户80%以上都在发展滩羊养殖,农民收入的一半以上来自滩羊产业[11]。

3.1.2 做大黄花菜产业

坚持把黄花菜作为加快种植结构调整的特色优势产业来抓,先后出台黄花种植、晒场建设、托盘购置、生产加工、市场开拓等方面扶贫政策,培育扶持黄花菜新型经营主体33家,注册黄花菜商标10个。开工建设集生活服务、交易洽谈、加工等为一体的宁夏黄花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吸引全国各地客商前来采购。帮助成立盐池县融盐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高于市场价收购农户的黄花菜,提高农户收入。全县累计种植黄花菜0.5万hm2,年产黄花鲜菜1.8万t,实现产值2.5亿元,辐射带动群众3 950户,黄花菜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

3.1.3 做优小杂粮产业。

加大对小杂粮规范化种植、社会化服务以及产品加工营销等环节扶持力度,着力打造盐池无公害、绿色小杂粮品牌。近年来,在南部绿色小杂粮产业带,种植以荞麦为主的绿色小杂粮2.7万hm2以上,培育扶持了以“对了”“山野香”“山逗子”等杂粮食品知名品牌为主的小杂粮加工企业10余家,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天津等大中城市,部分产品出口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3.2 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

3.2.1 推动“走出去”。

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特色产业“牵头抓总”“四两拨千斤”的辐射带动功能,通过“以奖代补”支持盐池籍企业、合作社等参加全国大型农产品展销(博览)会、推介会,推动龙头企业“走出去”。紧盯高端市场,先后在北京、深圳、厦门、泉州等城市开展特色产业宣传推介活动,积极动员龙头企业参加,累计举办东西部扶贫协作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12场,吸引供应企业36家、采购企业48家,开设盐池滩羊肉等农特产品专营店226家,打入大型连锁超市、餐饮企业300余家[12],极大地提升了盐池特色农产品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通过宣传推介活动,东西部企业家增进了交流,进一步开阔了盐池本土企业家视野和思路。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