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重庆生态原产地产品的价值实现探讨
作者: 李强
摘要 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而生态原产地产品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物质形态。重庆生态原产地产品多分布于乡村,乡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以构建特色产业链为路径,以市场化为具体形式,这是重庆生态原产地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但是其价值实现存在不均衡性与不确定性。应从优化生产生态空间布局,积极搭建平台提升声誉,挖掘电商的功能提升认同感,融入现代科技构建产品全信息,依托专业组织构建农业全产业链等提升产品的认可度与影响力,推动产品价值实现,促进区域有序发展。
关键词 生态原产地产品;价值实现;重庆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11-0237-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1.06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Value Realization of Protected Eco-origin Product from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Case of Chongqing City
LI Qiang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ongqing 401331)
Abstract Protected eco-origin product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eco-origin product are material form of value realization of ecological products. Chongqing’s eco-origin products are mostly distributed in rural areas, that is main battlefield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chain as the path and marketization as the specific form is the path to value realization of Chongqing’s eco-origin products, but its value realization is unbalanced and uncertain. We should optimize the layout of production ecological space, actively build a platform to enhance reputation, tap the function of e-commerce to enhance identity, integrate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build full information of products, rely on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s to build the whole agricultural industry chain ,that enhance the recognition and influence of products,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product value, and promote the orderly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Key words Eco-origin product;Value realization;Chongqing
“生态文明建设+乡村建设行动”是中国 21 世纪针对粗放型增长与生态破坏做出的重大战略调整,而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则是对这一战略调整的精确表述,强调的是生态可持续和生态价值化。实际上,生态原产地产品价值实现就是一种具体表现。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是生态产品的物质形态,是生态产品价值的直接实现,其强调的是产品过程的“生态化”[1]。从2012年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评定工作正式启动,到2015年提出建立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生态原产地保护体系。这让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得以建立,提升了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这也推动着地方政府以生产原产地产品的价值实现来构建起区域绿色发展路径。另一方面,目前中国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研究主要为保护制度概览[1]及其制度设计中的重要问题[2]、产品标准体系构建[3],如六堡茶[4]、德保脐橙[5]等原产地保护产品分析,以及欧盟生态标签制度[6]、发达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7]等。整体上,这一领域的研究较为零散和初步。当下,在国家出台《关于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的背景下,中国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的价值实现研究尤其值得关注。
重庆是东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更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核心。“生态是资源和财富”的理念是重庆区域发展的立足点,助推着地方政府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而重庆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及示范区处于全国前列即为明证。因此,以重庆为例,呈现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现状,厘清制度保护与价值实现脉络,对加快重庆乡村建设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1 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的关系
生态产品概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生态原产地产品则是“生态产品”与“原产地”的有机结合[8],是生态产品价值呈现的直接表达,展现的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探索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样,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有着紧密联系。
第一,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在于保持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强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构建美好生活向往与优良环境的共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事实上,中国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是一种可行的制度设计,实现市场机制下约束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生态原产地产品要求产品全生命周期(即生长、原材料提取、生产、加工、制造、包装、储运、使用、废弃处理等)绿色环保、低碳节能、资源节约[1]。另一面,生态是一种隐喻的“产业观”[9]。生态原产地产品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显性”表达,其产业化发展是地方政府践行“两山论”的有效模式,也是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指向。这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实现了完整契合。
第二,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的主战场都在乡村。在二元社会中,乡村“空心化”,乡愁成为人们的一抹追寻。在乡村建设运动中,乡村是一个迈向、引领新时代的新空间、新载体。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来看,乡村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本最低、效果最好、资源最丰富,且与自然最为亲近,最容易实现绿色生活。从生态原产地产品的角度来看,乡村的生态原产地产品最富集,且与乡村生态、生产、生活和谐与融洽,是“两山”理论的有效表达。如此,以生态原产地产品所呈现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乡村的一种未来,承载着乡村的希望和使命。
2 重庆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现状
2.1 重庆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概况
作为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生态治理是重庆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生态原产地产品既是生态治理的表现,也是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且能实效促扶贫、推动农产品远航以及带动区域经济生机。2015年,重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率先在全国启动了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保护示范区建设工作,并开始指导创建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到2016年1月创建了6个全国首批示范区,帮助开县春橙、潼南柠檬等22个农产品获得生态原产地保护标识(PEOP标识)[10]。至2018年,重庆有47个产品获得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约占全国751个的6.3%,建成7个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表1),约占全国52个的13.5%[11]。
从时间上看,重庆推动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起步晚,但快捷且有序,2015、2016、2017、2018年分别为22、12、4、9个,这展现出重庆推进此项工作的力度之大。从原产地来看,重庆生态原产地多位于三峡库区,是传统的特色农产品资源富集地,与当下政府着力精准脱贫的关键区域相一致。从产品种类上看,重庆生态原产地产品较单一,多为农副产品类、茶叶类,与《生态原产地产品评定通则》提及的四大类(硬件、软件、流程型材料和服务)存在着较大差距。
2.2 重庆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的政策实施
产品溢价、销售额增长、品牌形象提升、便捷通关等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的作用,使其成为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影响着地方主体的行为。重庆积极推动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证和示范区创建,客观上彰显出地方政府的主观能动性和行为的“理性”化[12],塑造了地方政府在落实国家政策、动员社会资源中的主导、组织与协调者角色[13]。
建设生态原产地保护示范区在重庆“十三五”规划中得以凸显,是加强其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的关键内容。在政策的地方落实过程中,区县政府积极鼓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展开重点培育和打造,集中力量推进项目实施,高效达成生产原产地保护产品及示范区创建的政策目标,客观上改变了地方的特色产业发展,走向了现代特色效益农业与生态产业发展的结合。同时,为了提升产品的价值与影响力,重庆以“371+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推进品牌建设,全面启动农产品品牌战略;为开拓产品的市场交易,重庆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建设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推动“一带一路”贸易交流,建立健全出口农产品贸易服务体系、科技支撑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为培育产品的市场主体,地方政府开展特色产业链建设,做大做强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产业。总体而言,生态原产地保护政策的地方实施是“上下互动、发展诱导”的过程,然地方资源禀赋、机会捕获能力不同,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的产业发展效果的地区差异明显。
3 重庆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的价值实现分析
3.1 重庆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的价值实现路径
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以健康、安全的产品消费需求为切入点,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具体实践,引导着绿色消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生态优转变为产业优势,以产业化变现其销售渠道,以市场化畅通其价值。市场化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最直接途径,是“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真实见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是当前重庆生态原产地产品价值实现的主要方式,以有效的市场交易来推动其价值的全面实现。
3.1.1
让出口成为一种常态。生态原产地保护跨越绿色贸易壁垒,促进农产品贸易转型,帮助企业获得国际市场绿色通行证。如潼南柠檬,出口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新西兰、俄罗斯等国家;云阳菊花、“忠橙”出口新加坡,万州古红桔出口东南亚。这些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的出口,直接展现了重庆农产品的高品质,提升了重庆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优质形象。
3.1.2
以电商为产品销售插上“翅膀”。重庆生态原产地产品多处于三峡库区,产品从田间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成为经营者的最大难题。“互联网+”电商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高效方式,也是地方政府积极推动的销售模式。阿里巴巴和重庆联手,打通重庆农产品“从田野到餐桌”的智能化升级,建立20个产地直播基地助渝货外销[14]。从2015年起,奉节和农村淘宝“牵手”,电商平台发力,4年成交量涨20倍[15]。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阿里、京东、拼多多、抖音等电商、新媒体加入“抗疫助农”,助13.5万农户增收,重庆农特产品网上卖得好,奉节脐橙、云阳柑橘分别实现网络销售4 500万元、1 330万元[16]。电子商务不仅创新了农村商业模式,更是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突破口,为精准扶贫及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