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 韩雯 孙荣荣摘要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逐步成为贵州省发展现代化山地高效特色农业的主力军。然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表现出的新融资需求尚未得到满足,融资约束成为制约贵州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因而,从贵州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现状出发,立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涉农金融机构以及政府层面,对融资存在的诸如融资信用资源禀赋不足、贷款门槛相对较高、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进行探讨。基于上述问题,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自身经营管理、涉农金融机构构建服务体系、政府营造良好环境3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期缓解贵州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约束问题,助推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融资约束;贵州省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11-0233-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1.059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Financing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Main Body of New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in Guizhou Province
HAN Wen, SUN Rong-rong
(School of Big Data Application and Economics,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iyang University of Big Data Finance), Guiyang, Guizhou 550025)
Abstract The main body of new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is gradually becoming the main for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nd efficient mountainous agriculture in Guizhou. However, the new financing needs of the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have not yet been met, and financing constraints have become the main factor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the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in Guizhou Province. Therefore,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financing status of the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in Guizhou Province, based on the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agricult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the government, the problems of insufficient credit resource endowment, relatively high loan threshold, imperfect risk sharing mechanism in financing and other issues are discussed. Finally, based on the above-mentioned problem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to strengthen their own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agricult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o build a service system, and the government to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alleviate the financing constraints of the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in Guizhou Province and promote full realiz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Financing needs;Financing constraints;Guizhou Province
近年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已逐步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1]。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指出,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队伍,推动农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向多元化适度规模经营的转变。在2018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进一步指出,要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不断提高农业经营效率。截至2020年6月,全国共有超100万户家庭农场在名录系统上填报,县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约9万家,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221.8万家[2]。
贵州省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特有的地形及气候因素造就了其山地特色农业的经营模式。2021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在《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培育壮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壮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在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推动下,贵州省农业正逐步从散户经营过渡到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经营方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量强势增长,并逐步成为贵州省现代化山地高效特色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截至2019年末,贵州省市(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比2017年增长18.1%,省级以上增长27.0%,国家级增长40.0%[3]。省级农民合作示范社已由2017年的48家飞速增长至1 130家[4]。家庭农场数量更是由2019的5 408家大幅增加至2020年的29 674家[5]。
贵州省政府为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约束问题更是予以一定资金扶持。2021年度,贵州省共下达中央农业社会化服务资金1.12亿元,在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中予以安排,以帮助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化解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困难。然而,单纯依靠政府专项扶持、民间借贷、银行小额贷款远不能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际需要,现阶段贵州农村传统金融服务已不能适应农村经济主体的发展诉求,融资约束问题仍制约着贵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融资信用资源禀赋不足、贷款门槛相对较高、融资担保机制不健全、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屡见不鲜,成为严重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的因素。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其发展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状况。贵州省作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典型代表,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是离不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的。由此可见,探讨贵州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在推进贵州省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助推乡村振兴的早日实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研究综述
1.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地位和发展重要性的研究
国外学者在进行农业经营主体研究时,通常将其划分为农户、家庭农场以及合作社3种类型,并主要围绕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展开研究。Hoppe等[6]研究表明,良好的财政金融政策为发达国家的家庭农场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如不断完善的农业政策性保险以及低利率贷款等。Bunnika等[7]通过研究柬埔寨马德望的183个合作社发现,大约有66.77%的合作社呈现规模收益递增状态,合作社管理者应继续加大资本和劳动力的有效投入。Besupariene· 等[8]采用逻辑回归模型估计补贴和税收对家庭农场经济生存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免税制度对家庭农场而言是多余的,并且补贴制度同样无效。Olagunju等[9]通过评估技术效率(TE)对农业合作社成员的影响,提出应继续采取政策激励措施,从而鼓励农民组建和参加农业合作社。
我国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类型的划分与国外并不完全相同,主要包括家庭农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以及种养大户等[10]。楼栋等[11]认为,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需培育多元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邹心平[12]研究指出,家庭农场既有规模化、专业化等优势,又摆脱了公司式农场的委托代理等问题,因而其在农业经营体系中优势显著并占据主体地位。陈淑玲等[13]指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仅掌握农业生产的新技术,而且具备规模经营的条件,应在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积极发挥出带头作用。
1.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问题的研究
Deyong 等[14]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美国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使用效率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例如资产规模、股权结构、银行规模以及银行利率等。Eyo等[15]指出,经营主体获得多少信贷的关键因素在于家庭农场的规模农户的受教育程度。
随着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学者们对其融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卜振兴等[16]研究指出,农业经营主体因抵(质)押品的缺乏、经营资质较弱、经营风险较高等,一直存在融资困难问题。宋洪远等[17]通过对1 621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数据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规模虽有较大差异,但融资意愿和需求都十分强烈。
1.3 文献评述
梳理文献可知,国内外学者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模式类型、作用地位、发展重要性、融资问题等方面。且研究大多偏向于中东部等经济发达、农业基础雄厚的地区,关于西南偏远地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研究较少。贵州省作为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典型代表,在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中离不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能够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实基础,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递进关系: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能推动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而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最终会助推乡村振兴的实现。因此,笔者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贵州省为例,深入探讨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以期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助推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2 当前贵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现状分析
自2018年以来,贵州省便一直致力于培育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坚持走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之路,引导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推动农村产业革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9年12月,贵州省共有市(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计3 491家,省级以上903家,国家级3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69万户,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 130家[18]。
龙头企业与合作社以及农户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基地生产、加工转化、产品流通、股份合作、订单农业、技术服务等方式,带动211.82万农户实现增收144.18亿元[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