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养亚洲象的饲养繁殖技术研究
作者: 刘安荣 师婧 刘文荣 宋伟斌 王昂
摘要昆明动物园自1978—2021年饲养展出过27头亚洲象,自1986年首次繁殖成功后,自繁18胎,成活17头,成活率高达9444%,在同行中亚洲象的饲养繁殖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并向其他城市动物园输出过7头,为亚洲象的异地保护作出杰出贡献。对亚洲象发情表现、怀孕母象的饲养管理及母象生产过程、产后母象的护理、幼象的饲养等进行总结,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圈养亚洲象;饲养繁殖;管理
中图分类号S8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22)13-0089-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3.024
Research on Breeding and Propagation Techniques of Captive Asian Elephants
LIU An-rong, SHI Jing, LIU Wen-rong et al(Kunming Zoo,Kunming,Yunnan 650021)
AbstractKunming Zoo has exhibited 27 Asian elephants from 1978 to 2021.After the first successful breeding in 1986, it has self-bred 18 littles and survived 17 with a survival rate of 94.44%. The breeding and propagation technology is in a leading position in the area.It has exported 7 elephants to zoos in other cities. It has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Asian elephants protection in long distances.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estrus performance of Asian elephants, the feeding and management of pregnant female elephants,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female elephants, postpartum female elephant care, and the feeding of baby elephants. It is for reference only.
Key wordsCaptive Asian elephants;Breeding and propagation;Management
亚洲象(Elephas maximus)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EN)等级物种,在我国亚洲象被列为国家 I 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腊县和勐海县)、普洱市(思茅区、江城县、澜沧县、宁洱县、景谷县)和临沧市(沧源县)的少数地区[1]。据2019年亚洲象种群数量动态调查,截至2019年亚洲象种群数量为339头,其中普洱189头[2] 、勐腊74头[3]、勐海-普洱澜沧19头[4]、江城-思茅-景洪交界45头[5]、南滚河流域12头[6],亚洲象种群数量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但由于农业生产、森林采伐等人类活动不断增加,现存亚洲象栖息地逐渐减少,破碎化现象严重,人象冲突日益凸显,中国野生亚洲象的生存状况依然面临极大挑战[7]。圈养亚洲象仍是异地保护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昆明动物园自1978年后已经饲养展出过27头亚洲象,自繁自养18头,为同行动物园输出过7头,饲养繁殖技术在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笔者总结了昆明动物园近40年饲养繁殖经验,供同行参考借鉴。
1亚洲象场馆概况
昆明动物园位于昆明市中心,四季如春,全年温差较小,园内全年平均气温在15~22 ℃,园区占地面积23.6 hm2,饲养展出陆栖野生动物182种2 500只(头),其中园内除亚洲象外还有滇金丝猴(Pygathrix bieti)、白眉长臂猿(Hylobates hoolock)、白颊长臂猿(Hylobates leucogenys)等特色动物。
亚洲象馆位于昆明动物园的西北方向,经过多次的改扩建,现有3座象舍,内室10余间约1 000 m2,内舍用钢管隔离,象群可相互接触。展示区3块约1 500 m2,水池面积约100 m2,展示区均为泥土地面且有沙池,四周以铁栏杆、电网围住,栏杆高约1.8 m,上部无顶,外围有壕沟。
2亚洲象繁殖情况及繁殖种群
2.1亚洲象繁殖情况昆明动物园现饲养展出亚洲象11头,5♂6♀。自1986年“亚昆”由母象入园时怀孕带入,在昆明动物园出生并饲养成活后,1990—2021年自繁18胎,成活17头,成活率高达94.44%。其中子一代出生9头,成活9头,成活率达100%。2006年子二代“亚明”16岁首次繁殖,产仔后母象没有哺乳经验,幼象人工育幼7 d后死亡。在2009、2012和2017年“亚明”再次生产并成功育幼成活3头。2021年9月28日在园内自繁的17岁子二代“昆琨”首次繁殖1只小公象,母象“昆琨”已经从母亲“莫坡”那里学会哺育经验,整个生产过程独自完成,没有人为干预,幼象健康状况良好。
“亚明”和“昆琨”的顺利繁殖,再次证明亚洲象在圈养条件下是可繁可养的、是可持续发展的。圈养亚洲象的繁殖间隔3~5年,怀孕期21~23月。具体情况见表1。
2.2亚洲象繁殖种群亚洲象繁殖种群情况:1986—2000年主要以种公象“盈昆”和母象“亚隆”“向东”形成1♂2♀的繁殖种群,繁殖6只幼象;2000至今主要以种公象“中波”和母象“莫波”“亚明”形成稳健的1♂2♀的繁殖种群,至2021年已经繁殖9只幼象;2018年4月通过动物交换引进1头种公象“九班”(约30岁)和母象“昆琨”于2021年9月28日首次繁殖成功,今后“九班”将和“昆琨”(17岁)“亚灵”(9岁)、“莫嘉”(9岁)组建更年轻的繁殖种群,现已形成2♂5♀的繁殖种群。具体情况见表2。
3成年亚洲象的饲养管理及饲喂情况
3.1成年亚洲象的饲养管理圈养亚洲象比较适应的温度是20~30 ℃。在不下雨及室外温度不低于10 ℃时,每天09:00~17:00成年亚洲象都于群居形式外放展出。成年亚洲象一般不建议单独饲养,以1♂2♀或者1♂3♀形成3~4头群居小种群为最佳。圈养亚洲象群居群养对于象群社交行为、学习行为、繁殖行为等至关重要[8]。对圈养亚洲象而言,彼此之间的社交互动可能是最持续长久的环境丰容形式。象舍室内温度一般控制在20~25 ℃,冬季室内温度低于10 ℃时开启保温设施。展区地面为泥土或者全沙池为最佳,可有效避免象腿部疾病的发生[9];展区内有一定面积的水池和简易丰容物,可有效较少象的刻板行为的发生[10]。日常清洁采取完全隔离操作,训练及疾病治疗可采取保护性接触操作,可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3.2成年亚洲象的饲喂情况每天在09:00、10:30、14:00、17:00、20:30分5个阶段定时定点饲喂,成年象每次每头饲喂量在20~25 kg,每天的总量在100~150 kg,其中青绿饲料如象草、芦苇、甘蔗约占90%,其余饲料占10%。春、夏季以象草、芦苇为主,秋、冬季节以甘蔗为主,外加稻草、苹果、西瓜、香蕉、莴笋、莲花白、红萝卜、适量颗粒料等,投料时要注意分散投喂。若成年象群的主食以象草、芦苇、甘蔗等青绿饲料为主,则每天投喂2~3 kg干稻草有利于象排便,主饲料的干湿结合,可有效预防象肠梗阻的发生。成年象每月定期饲喂21金维他、钙片、磨碎的舔砖,可有效补充矿物质元素和微量元素。
4亚洲象发情表现及合笼交配
4.1亚洲象发情表现公象发情时脸颊两侧眼睛后方的腺体会分泌液体,生殖器流出液体,眼睛充血,额头中部凸起拳头大小的包,食欲减退,性情暴躁,公象的发情表现较为明显,发情期0~30 d。 母象发情时脸颊两侧眼睛后方的腺体也会分泌液体,阴道口有分泌物,母象会主动靠近公象,配合公象的交配行为,母象发情期0~14 d。
4.2亚洲象的合笼交配公母象都有发情表现时可合笼交配,在合笼后1~3 d,公象每天爬跨交配3~6次,每次0~1 min,3 d后交配次数逐渐减少。母象怀孕后,公象再次发情时,母象就不再配合公象交配。合笼头1年公母象可一起展出,但在内室各自单独饲养,防止公象霸食。经过多年观察公母象发情的前7 d合笼母象怀孕概率较大。
特别要注意公象发情期的饲养管理,公象发情时,性情暴躁,食欲锐减,有较强的攻击性和破坏性。若没有母象与之交配,公象的发情期会延长,此时建议单独饲养,隔离操作。
5怀孕母象的饲养管理及母象生产过程
5.1怀孕母象的饲养管理亚洲象的怀孕周期为21~23月,怀孕母象在12~15月腹部有明显的凸起,母象行动比较谨慎,怀孕母象与公象隔离展出,以免公象发情时强行交配,或抢食物。怀孕母象可以与其他母象或者幼象群居饲养展出。
怀孕母象12~23月期间要保证充足的食物,每日主要以青绿饲养如象草和甘蔗为主,每日量在100~120 kg;适当增加多汁水果蔬菜如苹果、胡萝卜、西瓜、莴笋等,每日量在20~30 kg;草食动物颗粒料1~2 kg;稻草2~3 kg。每7 d定期饲喂21金维他100片、钙片100片、复合维生素100片,以补充微量元素和矿质元素,并保持笼舍清洁干净且定期消毒。
5.2母象生产过程怀孕母象在产前1~2月乳房持续变大,若挤压乳房会有黄色乳汁流出,腹水显现。产前7 d左右,子宫会流出胶状黏液,此时要做好待产准备,产舍彻底消毒,并铺稻草或者铺垫沙子,24 h不间断监控,笼舍保持安静。
有生产经验的母象生产过程一般0~20 min完成。2017年5月20“亚明”和2020年6月10日“莫坡”生产过程都是一瞬间,0~1 min完成,胎盘5~10 h脱落。2007—2020年“亚明”和“莫坡”的生产过程都是独立完成,基本没有人为干预。
幼象出生后,母象会在第一时间用腿和鼻子,如用腿踢、用鼻子撕、跪下用头推等方式帮助幼象去掉胎衣,让幼象顺畅呼吸。幼象胎衣脱落后,母象会用鼻子和腿帮助幼象站立,经过多年观察,幼象的站立时间0.5~3.0 h。幼象出生后3~10 h会吃上初乳,若12 h后还没有吃上初乳则需要人为干预。幼象尽早站立和尽早吃到初乳至关重要。经过多年观察,母象随着产仔数量的增多,生产经验越来越丰富,生产时间越短,幼象站立时间越短,幼象吃上初乳的时间越短,幼象成活率越高。
6产后母象的护理及管理
母象生产过程会消耗大量能量,身体虚弱。母象产后0~14 d,温开水30~50 L冲10 kg红糖粉和1 kg中医益母草颗粒饲喂母象,早晚各1次;产后14~30 d 温开水20~30 L 冲10 kg红糖粉,早晚各1次。中医益母草颗粒能促进母象子宫收缩,排出宫腔里残留的血液和恶露,红糖水能帮助母象快速恢复体力。
幼象0~90日龄是母象哺育的关键时期,要保证母象有充足的营养。每日投喂多汁水果蔬菜30~40 kg,青绿饲料120~150 kg,颗粒料2~3 kg,稻草2~3 kg。母象及幼象单独饲养,禁止展出,谢绝外来人员参观。
幼象0~30日龄,母象行为非常谨慎,母象基本不卧躺睡觉,基本是站立睡觉,随时观察幼象行为。 90日龄后幼象逐渐长大,母象也进入相对安全适应的哺乳期,此时可以适当增加母象及幼象的活动量,选择适宜的温度让母象带幼象走出内室,到展示区晒太阳,此过程要循序渐进,慢慢尝试。幼象1.5岁后,母象可按照常规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