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松滋市全域旅游发展的思考

作者: 余萍萍

关于加快推进松滋市全域旅游发展的思考0

摘要全域旅游作为发展地区旅游业的新思路,对一个地区优化产业结构、整合旅游资源、扩大旅游业影响力具有显著作用。松滋市近年来通过完善规划、提升基础设施、创建旅游品牌等一系列措施推动了全域旅游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分析松滋市全域旅游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顶层设计、打造优质旅游产品、加强旅游生态建设、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做好对外宣传及市场推广、构建全域旅游格局、加快文旅融合等对策建议,以加快推进松滋市全域旅游发展。

关键词全域旅游;建议;松滋市

中图分类号F30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22)13-0133-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3.035

Thoughts on Speeding up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Tourism in Songzi City

YU Ping-pi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Hubei 434000)

AbstractAs a new idea of developing regional tourism, global tourism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optimiz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integrating tourism resources and expanding the influence of tourism. In recent years, Songzi City ha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tourism through a series of measures such as improving planning, improving infrastructure and creating tourism brands, but 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global tourism in Songzi Cit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existing problems:Strengthen top-level design, create high-quality tourism products, strengthen tourism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mprove basic supporting facilities, do a good job in external publicity and market promotion, build a global tourism pattern, so as to speed up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Key wordsGlobal tourism;Advice;Songzi City

自2017年李克强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域旅游的概念至今,国务院连续多年对全域旅游进行部署。全域旅游,是一个地区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是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科学的系统旅游[1]。发展好全域旅游,对一个地区经济结构优化、经济效益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近年来,松滋市积极响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部署,致力于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产业已成为松滋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性产业。

1松滋市全域旅游发展现状

1.1旅游经济效益稳步增长 2019年,松滋市游客接待总量405万人次,旅游业综合收入达到31.2亿元,旅游业在“十三五”期间对松滋市经济贡献呈上升趋势,GDP占比突破9.07%,旅游业成为了松滋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能。

1.2旅游品牌形象不断提升近年来,松滋市A级景区创建稳步增长,洈水景区创成4A级旅游景区,卸甲坪景区、稻谷溪湿地公园创成3A级旅游景区。洈水景区成为全国首个五星级汽车自驾运动营地、获得“全国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等荣誉。洈水镇获得全国首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称号,获评省级旅游名镇和2个旅游名村。

1.3发展规划思路更加清晰松滋市现已成立全域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实施意见》,修订了《松滋市旅游发展特色规划(2014—2025年)》等总体规划,重点制定了洈水特色小镇、卸甲坪、小南海生态涵养区、柳林冲十里画廊等景区和景点规划,为全域旅游提供了更强的路径保障。

1.4乡村旅游加速升温实施了“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和旅游商品品牌建设,支持旅游企业及农业市场主体创建和申报著名商标,培育一批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龙头企业,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示范基地1个,洈水刁子鱼、荞得旺苦荞饮品、卸甲坪葛根、松滋鸡等50个“三品一标”认证品牌不断发展壮大。在卸甲坪乡建立“基地+旅游扶贫”模式,主打民俗体验、温泉康养、高山特产等品牌。

1.5旅游基础配套设施逐渐优化近年来,松滋市对外及市内旅游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公路交通日趋便利,荆松一级公路全线建成通车,洈水旅游快速通道、洈卸旅游公路建设快速推进,市内各乡镇和街道路网便捷性显著提升,核心景区的畅通性全面提升。

2松滋市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2.1体制机制有待健全一是机构设置、经费投入不到位。没有像黄陂、赤壁、夷陵、远安等省内旅游发达地区那样,实质设立旅游委或类似综合协调管理机构,旅游发展未形成“一盘棋”格局,没有长效保障。除洈水外的涉旅乡镇均没有设立专门的旅游办,没有设立旅游发展基金。二是智慧旅游建设滞后。未建立旅游大数据信息中心,松滋在构建全域旅游大数据云平台体系上尚属空白[2]。三是未适时出台旅游扶持政策。在旅游资金、项目建设的扶持上,政府没有实施配套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特别是在旅游用地政策上突破不大,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3]。

2.2旅游产品特色吸引力和市场影响力不够松滋位于湘鄂交界处,距离武汉等重点旅游市场远,限制了游客招徕。周边分布有三峡、神农架、张家界等知名旅游景点,中远途旅游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形势。省内短途旅游则面临本省宜昌、恩施、咸宁等地的竞争,松滋市虽有丰富旅游资源,但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精品旅游产品,突出表现为观光旅游过剩,其他旅游产品供给不足,特别是民宿发展和乡村旅游深度互动体验不够,景区“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匹配不充分,二次消费乏力,过夜游客、回头客少[4]。

2.3基础设施配套薄弱适应自助、自驾游需求的旅游公交、标识标牌、停车场、旅游厕所及智慧旅游平台等旅游基础设施严重缺乏,为旅游提供咨询和订购一站式服务的网点几乎空白,旅游电子商务等亟待开发。全市旅行社量少且运营质量不高,缺少星级宾馆和高级农家乐,市场主体活力不足。

2.4旅游融合功能未显现由于缺少统一规划和扶持、联动,旅游业与工业、农业、电商等产业的融合力度有限,城镇和产业发展定位不明晰,特别是旅游综合体少,工业旅游开发利用力度不大,导致全域旅游综合带动能力很弱。

2.5旅游人才较为匮乏受区位条件和景区规模限制,加之用人机制不活、激励措施不力、晋升渠道不畅,全市旅游管理与服务、策划宣传、市场推广、导游等各类人才严重缺乏,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管理难度大,旅游专业人才请不来、留不住。文旅局及下属文化站机关人员老化,人才青黄不接,专业素质不高。

2.6宣传推介力度不大受经费和人手限制,松滋市旅游品牌形象宣传力度不大,景区市场主体各自为政,影响力不大,品牌识别度不高。虽然从2020年开始松滋市启动了域名宣传计划,在交通枢纽、高速路牌等地进行了形象宣传,但宣传效果总体来说稍显欠缺,宣传内容特色彰显不足。

3松滋市发展全域旅游的对策建议

3.1强化顶层设计,坚持高位推动①完善一个机构。学习发展全域旅游先进地区的经验,理顺机构,选拔专业性强的人才,由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持之以恒抓全域旅游。②编制一个规划。聘请知名专家团队高起点、高标准编制《松滋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完善全域旅游发展的顶层设计,根据松滋旅游资源禀赋特点因地制宜,并实行多规合一。③出台一套政策。出台支持全域旅游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包括土地、财税、信贷、创业、招商等方面优惠政策。④设立一项基金。市财政预算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旅游停车场、旅游厕所、游客接待中心、民宿及智慧旅游平台、电商平台、周边商场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奖扶力度。⑤培植一批载体。培植一批优质旅行社、星级宾馆、农家乐,建设一批农旅融合的田园综合体,引进、建设数个有竞争力和带动效应的旅游项目。⑥建好一支队伍。⑦培养一批管理导游人才。积极探索建立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人才和留住人才的长效机制,打造一支既懂文化又懂旅游的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⑧培养一批文化传承人。实行非遗传承人“名师带徒”工程,支持民间文化团体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表演和展示活动。⑨培养一批旅游创客。激活移动“互联网+乡村旅游”,挖掘一批充满创新活力的乡村旅游创客人才,依托新兴网络平台如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将松滋更好地宣传推介出去,激发乡村旅游发展潜力,推动旅游业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战场。

3.2打造优质旅游产品围绕山水人文资源、群众文娱体育需求,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推动洈水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卸甲坪和小南海创建4A级旅游景区、白云边创建湖北省四星级工业旅游景区。以文化支撑旅游,开发一批研学基地、文化节目、民俗体验项目,重点以卸甲坪土家文化为依托发展民俗、实景演艺等业态;以刘家场三线建设旧址为载体,建设研学和国防教育基地、文创街区;推动“九号宇宙”航天科普基地、文化馆、博物馆等场馆开业和开建,整合市内科普、拓展训练等资源,建设面向全国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5]。深入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探索“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化机制,擦亮“山水松滋、康养福地”旅游品牌;全力推进洈水运动休闲小镇、洈水全国油菜特色小镇、小南海生态涵养区、“一江两岸 十里画廊”等重大旅游项目建设。

3.3加强旅游生态建设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做到防患于未然,避免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6]。进一步加强全域山体景观保护,除刘家场区域内规划许可矿山开釆项目外,其他区域不新增矿山开采审批,现有矿山要按照“绿色矿山”标准加强治理和建设,推动矿山复绿。全面加强规模化养殖环保管控,重点区域限制新批生猪、牛、羊规模化养殖,全域现有的规模化养殖要加强设施改造,有碍旅游发展的要逐步迁址。持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完善城乡环境保洁工作,建好运菅好核心景区和集镇污水处理系统[7]。结合乡村振兴工程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基赋能,打造“两山理论”的松滋样板。

3.4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加强与五峰、澧县、公安等周边景区的互联互通,实现优势互补。打通核心景区与市外其他景区中心城区便捷通道。加快洈水旅游快速通道、洈卸旅游通道建设进度。完善并升级乡村公路网,有效串联城市文体场馆、生态农业、特色村落、洈水、卸甲坪等主要旅游资源。启动洈水库区道路和小南海生态区环湖自行车赛道等项目建设,增设游览自行车等代步工具租赁系统,改善核心景区内部交通条件。加快建设城区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加强景区、景点、乡村旅游游客服务中心和换乘中心谋划和建设。改造全域无障碍旅游标识体系,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形成导读循环畅通、停车便捷、安全舒适的自驾游环境。开通荆州至核心景区中心城区至核心景区的旅游专线公交。

3.5做好对外宣传及市场推广重点对接周边300~500 km游客市场抓营销。充分挖掘本土文化,办好本土节会活动,将文艺表演、传统民俗活动、民间文化艺术及博物馆等各类非物质文化载体纳入旅游线路,积极运用多元化媒体持续开展重磅宣传,大力弘扬以卸甲坪为代表的土家民俗文化、以白云边酒为代表的酒文化、以松滋鸡为代表的美食文化,打造“天下第一猴、亚洲第一坝、兼香笫一酒、温泉第一乡”四大特色品牌。系统谋划域名宣传工程,将城市形象、文化丛书、特色风俗、精品美食、特色产品纳入游客宣传,激活游客消费欲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