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作者: 李进 范郁尔 韩善红 杜晶晶 刘昊 霍昌如
摘要通过分析连云港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总结了包括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推广,加速发展连云港口岸冷链物流等促进连云港冷链物流发展的路径及任务。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连云港
中图分类号F326.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22)13-0186-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3.049
Study on Current Status and Solutions of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chain Logistics in Lianyungang City
LI Jin FAN Yu-er HAN Shan-hong et al(1. Lianyungang Agricultural Foreign Economic Cooperation Center, Lianyungang, Jiangsu 222000;2. Lianyungang Agricultural Products Quality Supervision,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er, Lianyungang, Jiangsu 222000)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statu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chain logistics in Lianyungang, this paper summarized a series of solutio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ianyungang’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chain logistics, such as improving th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cold-chain logistic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cold chain logistics talent team, strengthening the promotion of agricultural cold-chain logistics technology,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Lianyungang port cold-chain logistics and so on.
Key wordsAgricultural products;Cold-chain logistics;Lianyungang City
近年来,冷链物流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成为物流领域中的亿万蓝海。农产品因其特殊属性,对冷链物流要求较高,农业也急需成为冷链物流发展和保障的产业之一。连云港市是农业大市、开放型农业强市,连云港市冷链物流的发展程度关系着其农产品进出及开放型农业的走向及态势。笔者通过分析连云港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及不足,提出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对策,以促进连云港农产品冷链物流健康快速发展。
1连云港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1.1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优势
1.1.1良好的区位交通条件。连云港市位于我国万里海疆中部,江苏省东北部,南连长三角经济圈,北接山东半岛城市群,东与日韩隔海相望,西依大陆桥经济带,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方起点,处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沿海经济带和陇海兰新经济带的结合部。连云港市是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首个节点城市、江苏“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城市、江苏沿海开发战略中心城市。连云港是江苏省最大海港、12个区域性主枢纽港、全国首批粮食进境指定口岸、哈萨克斯坦粮食过境我国唯一离境口岸、国家首批获得肉类产品进口资质的口岸,承担了大陆桥过境集装箱60%以上运量[1]。随着欧亚大陆桥间水陆联运重要中转港作用的逐步发挥,连云港冷链物流的交通区位优势将日益显现。
1.1.2良好的资源、产业优势。连云港市农业资源丰富,是国家重要的粮油、林果、蔬菜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粮食总产量连续9年超35亿kg,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赣榆区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1万hm2,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8.5万hm2,县级以上规模猪场2 675个、肉禽场548个、蛋禽场575个,水产放养面积6.4万hm2,海洋牧场面积170余km,形成了优质稻米、设施蔬菜(食用菌)、特色水果、海淡水产等主导产业。
1.1.3开放型农业发展迅速。连云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利用港口拉动,全市形成粮油、蔬菜、海淡水产品等出口支柱产业,形成了泥鳅、紫菜、保鲜蔬菜、罐头、食用菌等一批出口农产品产业集聚区。2020年全市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约15亿美元,其中出口额约5亿美元,居全省第一,全市有进出口业绩的企业210家,其中,出口企业170家。
2017年,连云港市成功获批全国首批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这也是江苏省首个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近年来,连云港市紧扣“建设‘一带一路’农业对外贸易物流集聚区、中西部农产品出口合作引领区、全国农业对外开放合作样板”的目标定位,不断挖掘农业产业竞争优势,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开放型农业快速发展。
1.1.4农产品出口基地日趋规模化。近年来,连云港坚持实施“外向驱动”农业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根据各县区的特色和优势农产品,大力开展全市范围内的出口农产品示范区和示范基地建设。目前,连云港市已建成省级以上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区)20个,其中,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4个,涉及草莓、黄桃、黑莓、紫菜、泥鳅、各种蔬菜及食用菌等10余个品种。
1.2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分析由表1可知,目前连云港市拥有大型冷库7座,可提供超15万t的冷库存储能力,主要分布于市开发区及港口附近,主要储存产品为农副产品、肉类、果蔬及海淡水产品。
此外,连云港还有海关保税冷库、海关监管冷库和进口肉类产品指定冷库,国检指定的检验冷库2座,冷藏存储能力3.4万t,年储存周转能力60.0万t,冷链运输车队能保证客户冷链仓储及冷链运输的需求。
2连云港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2.1口岸优势尚未发挥,配套功能不完善连云港口岸是全国50个获准肉类进口指定口岸之一(含空港、铁路、公路口岸),但目前来看,连云港的口岸优势尚未完全发挥。目前,连云港口岸开通日、韩、东南亚和中国台湾的集装箱班轮直达航线,而欧、美、澳洲等其他地区则需经中转后至连云港,航程时间多出5~7 d,每个大冻柜海运费用增加了300~500美元。出口冷冻水产品、脱水蔬菜、宠物饲料等产品,大多都需要进行辐照。目前安徽皖中、皖北地区、江苏盐城地区出口的水产品,山东鲁西南地区、安徽皖北地区、江苏兴化地区出口的脱水蔬菜产品,江苏宿迁、徐州出口的宠物饲料,都因该市口岸没有辐照中心,而不得不改道从其他港口辐照出运。同时连云港口岸冷链物流发展滞后,缺少冷链物流批发市场,到港后货物不便对外批发交易,造成流通环节增多,成本增加。
2.2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水平总体较低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包括从冷链产品的养殖、收获到工厂加工、储存、运输,直至到消费者手中,由相应的参与者相互配合衔接,以提高整个冷链的运作效率以及冷链产品的质量[2]。现阶段连云港的农产品尚未形成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冷链物流大多被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影响了整个冷链系统的运作效率。
2.3冷链设施设备规模严重不足连云港市冷库总量和冷藏保温车数量明显不足,同时冷链设备比较落后,部分修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大影响了冷链物流的发展水平,使很多从事冷链产品生产的企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3]。
2.4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较为落后目前,连云港市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几乎没有物流供应商能够保证对整个冷链进行温度控制,而绝大多数从传统的冷藏运输商演变而来的冷链物流供应商一般只能提供冷冻储存和冷藏运输服务,而不能提供真正意义上的冷链物流服务。
2.5冷链物流相关人才严重匮乏冷链物流对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实践经验、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有较高要求,加上高校基本没有对应的专业设置,我国冷链物流相关人才严重匮乏[4]。经调查统计,连云港市农产品出口企业专门从事冷链物流管理的人员数量平均不超过4人,部分企业只有1人专门负责冷库的管理运作,难以达到对冷链系统的有效管理。
3连云港市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思路和主要任务
3.1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尤其是生鲜产品的预冷、低温加工、低温存储及运输、低温装卸、低温查验及销售等都需要专门的设施设备,应鼓励企业加大对冷链设施设备的投资建设力度,尤其需要在产量集中的产地建设经济适用的农产品预冷设施和低温存储加工设施,在大型批发市场、大中城市周边建设一批生鲜农产品低温配送和处理中心,引导企业配备节能环保的冷链运输车辆和全程温控设备。通过科技攻关项目、重点建设项目等支持手段,鼓励企业进行冷链技术创新,尤其在冷库保鲜技术、多温控车辆制造、物联网技术等方面,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弥补在冷链技术应用方面的不足[5]。
3.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当地大学及专业院校的引导,增设冷链物流相关专业及课程设置,推动冷链物流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建立相关行业的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向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宣传冷链物流相关专业人才的重要性,鼓励有相关经验的人员参加冷链物流相关专业的继续教育或进行冷链物流方面的专业培训,加强全冷链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冷链保鲜效率[6]。
3.3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推广应深刻意识到宣传全程冷链物流的重要性,提高公众认知度和认可度,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理念和技术在企业中的推广及运用,鼓励第三方冷链物流营运商运用先进管理技术和方法,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市场的全程冷链物流运作。可以通过文件、会议等形式加强相关部门的重视,通过培训、讲座等形式加强冷链物流关键技术的宣传推广。
3.4促进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专业的冷链物流企业作为冷链物流市场的主体,具备连接供产销三方及整合各方资源的明显优势。地方应促进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鼓励现有的物流企业,通过各种有效方式,整合包括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冷链物流专业运营商以及交通枢纽等物流资源[7]。力争建成一批对当地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起推动主导作用的大型企业及批发市场,建成一批专业素质过硬、服务全区域覆盖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8]。
3.5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冷链企业作为冷链物流的节点,需要强大的信息网络来支撑。应考虑打造双向的、更为完善的冷链信息系统为冷链物流上下游企业服务。可以采用专业的信息技术,建设信息全面、响应及时的冷链物流管理信息服务平台[9];或通过建设冷链物流信息中心及发布平台,打造低温冷链农产品的单向流及相关信息的双向流[10]。
3.6加速发展连云港口岸冷链物流欧、美、澳、新和南美是我国目前猪、牛、羊肉和禽产品及水产品的主要进口地区,也是我国冷冻水产品和宠物饲料等商品的主要出口对象。应争取开通上述出口国的直达航线,可直接降低口岸的进出成本,刺激口岸吞吐量的提升。同时应进一步加大推介力度,借助大型展会及各级媒体,宣传连云港口岸优势,吸引广大进出口商选择从连云港口岸进出货物。
3.7加强规划引导,集中布局形成规模效应应加强规划引导,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冷链物流发展提供更多公共平台[11]。一是统筹全市冷链物流企业布局。连云港市冷链物流发展应优先选择港口后方的区域布局冷链物流企业。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具备良好的区位优势及功能平台支撑,建议在全市物流规划体系中,将冷链物流产业布局、落地向园区倾斜,形成规模效应。二是建议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形成进口肉类等冷链产品在周边区域的市场占有,依托连云港市多式联运体系优势,打造辐射苏北、淮海经济区乃至整个华东地区的贸易物流分拨中心。三是加大港口腹地地区出口冷链产品的货源开发,深入研究中西部地区、上合组织国家优势货种的进出口、过境商贸物流通道,加大货源市场开发力度,为打造上合组织出海基地形成物流支撑。
参考文献
[1] 范郁尔,胡晨浩,李进,等.“一带一路”背景下连云港市开展农业国际合作的路径探索[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1):166-170.
[2] 闫许,毛海军.连云港冷链物流发展SWOT分析[J].物流技术,2009,28(2):52-54.
[3] 袁学国,邹平,朱军,等.我国冷链物流业发展态势、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5,17(1):7-14.
[4] 皇甫红姣,陈礼开,彭浩,等.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Z公司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2):194-196.
[5] 孙春华.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395-399.
[6] 缪小红,周新年,巫志龙.生鲜食品冷链物流研究进展探讨[J].物流技术,2009,28(2):24-27.
[7] 吴汶书,陈久梅.我国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和对策研究[J].物流技术,2013,32(1):19-21,28.
[8] 毋庆刚.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25(2):24-28.
[9] 王沁,张兵,胡金丽.徐州市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问题及对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1,43(7):95-97,94.
[10] 张倩.贵州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南方农机,2021,52(13):76-77.
[11] 郝书池.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前景及对策[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7):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