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自主四结合”的网络学习空间模型设计及实践探索
作者: 王丽娟 狄传华
摘要通过探索网络学习空间的内涵及构建模式,结合“三自主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网络学习空间模型优化设计,分别构建了基于教学系统的个性化网络自主学习空间和基于政企行校四方深度合作、协同共建的社会关系网络合作学习空间。通过学生个性化自主选课提升学习兴趣,通过政企行校教产、教赛、教创、教研结合引领职业方向。深化网络学习空间,推动“三自主四结合”教育教学改革,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成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三自主四结合;网络学习空间;实践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22)13-0268-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3.070开
Design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Online Learning Space Model Based on “Three Autonomy and Four Combinations”
WANG Li-juan DI Chuan-hua
(1.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Jurong, Jiangsu 212400;2.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5)
AbstractBy exploring the connotation and construction mode of online learning space, combined with the reform of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l of “three autonomy and four combinations”, the online learning space model was optimized and designed, a personalized online learning space based on the teaching system and the social network cooperative learning space based on the in-depth cooperation and collaborative co-construction of government, enterprises, industry and university were constructed.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was enhanced by individualized and independent selection of courses. The career direction was led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government, enterprise, industry and universities. The reform of “three autonomy and four combination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was promoted by deepening the online learning space, which c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eaching performanc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Key wordsThree autonomy and four combinations;Online learning space;Practice
网络学习空间是一个本土创新概念,最初以网络教学平台形式呈现,如云课堂、雨课堂、智慧课堂、泛雅平台等近年来被广泛使用的网络学习空间。网络学习空间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12年刘延东副总理提出的“三通两平台”中,旨在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以及学习环境的个性化应用,并逐渐突破教学平台的框架,成为适应泛在学习、终身学习以及个性化学习的新风向。结合政企行校等多方联合推动教育的大趋势,网络学习空间的内涵也有所拓展,不仅仅局限在学校课堂,还向赛场、商场和社会活动延伸,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化,评价体系日益立体化。“十二五”期间,全国高校超过 6 000 万名师生已通过“网络学习空间”探索新型教学、学习与教研模式[1]。高职院校大部分都建有各自的网络学习空间,包含网络空间建设理念、课程开发[2]、资源建设等。目前已有将网络学习空间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全过程的教学实践[3],但相关研究还比较缺乏[4],且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空间结构框架建设不合理,缺乏有针对性、明确的岗位职业标准[5];教学理念缺失,现代化学习方式未充分体现在空间应用中[6];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机构等[7]。
近年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三自主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致力于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多元化发展,确立了工匠精神和技能技术2个培养重点,设计了“三自主”激发兴趣的自主选课和“四结合”任务导向的分方向合作培养2种选课方式。学生通过“跨专业、跨方向、跨年级”选择,获得学习其他专业知识的机会,更好地完善知识结构体系,建设更加个性化的知识体系。确定“教产、教创、教研、教赛”四大方向,以不同重点为抓手,分方向突出学生创新创业、科技研发、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等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学校注重探索应用“信息技术+”,积极推动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服务学校“三自主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当前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优化尚处于探索阶段,如何更好地结合“三自主四结合”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没有直接的实践经验可供借鉴。笔者通过梳理网络学习空间新形势、新要求下的新发展,围绕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新需求进行网络学习空间重构,从理论层面分析网络学习空间的构建与优化,探索学校“三自主四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机理和路径,旨在为进一步提升改革成效提供借鉴意义和决策参考。
1“三自主四结合”教学改革实践及优势
1.1“三自主四结合”教学改革实践“三自主四结合”的培养模式是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尊重普适教育的基础上的一种精英人才培养模式[8]。“三自主四结合”教学改革致力于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多元化发展[9]。2019年学校针对2018级园林技术、现代农业技术、园艺技术、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宠物养护与驯导、农业装备应用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7个专业率先开设了“三自主四结合”自选模块课。该培养模式实施3年以来,学校教师与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教学效果已初见成效。一是在充分专业调研的基础上,构建了“专业模块+结合模块+自选模块”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目前全校已开设40种自选模块和80余种结合模块。二是针对模块化课程教学内容,校企密切合作,在课程开发和构建过程中引入行业最新技术及规范,已开发110门对接专业核心就业岗位的模块化课程,已开发110部配套模块化课程的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出版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5部、省重点教材14部。三是遵循“知行合一、德技并修”的原则,优化学生综合评价制度。建立由学校、用人单位、学生、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多元主体参与、过程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德智体美劳创全面发展的学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依托诊改平台定期分析、及时反馈,确保人才培养目标与结果的一致性。
1.2“三自主四结合”教学模式的优势
(1)“三自主”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课程体系中增加自选模块,融合其专业的特色课程,强调可以“跨专业、跨方向、跨年级”进行自主选择。学生可在食品加工、家庭园艺、宠物饲养等多个自选模块中进行跨专业选课,促进自身多元化发展。自主选择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自主制订学习计划,助力学习兴趣的提升、学习成就感的提升等。
(2)“四结合”强调多方合作,分方向进行培养质量的提升,学生可在“教产、教创、教研、教赛”4个结合模块中选择一个模块深入学习。通过社会关系助学网络的建设,最大限度优化现有教学目标、课程体系、评价手段等,建设更加立体化、多元化的教学体系。学校通过搭建“四结合”教学场地、梳理挖掘教学结合项目、开展校企深度合作等,在创新创业教育、学生技能大赛、企业人才输送、科研技术创新等方面多点开花。通过高水平的结合项目,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研发能力和生产实践能力,提升了专业技能水平、匠心精神及劳动态度等,极大地增强了除传统学业成功以外、更加贴合生活实际的成功体验。
(3)与传统教学相比,“三自主四结合”模式具有明显优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三自主四结合”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见表1。“三自主四结合”教学模式通过最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以及线上线下泛在学习网络的搭建,实现教育个性化、规模化、实效化目标的提升。进一步优化学习方式,赋予学生更多自主选择权力的同时给予学生更加丰富、多元、分层次的选择。引入更多的学习支持伙伴,向学生提供更多与政企行校各专业领域人群接触交流的机会以及获得学习支持的机会。与教师的互动也更加深入具体,通过与教师在科研项目、创业项目、技能大赛等高水平活动上合作参与,以高水平项目竞赛为抓手,深入专业学习,磨炼技能。赋予学生更多自主选择学习的权利,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学习进度,并且通常能够获得更快速、及时的反馈。学习目标更加清晰明确、更加丰富多元化。将竞赛成绩、创业成果、科研成果、1+X证书、企业第三方评价等融入多元综合评价体系中,更能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学业成功外,更加重视在现今及未来生活中获得成功。
2基于“三自主四结合”模式的网络学习空间模型的优化与设计
2.1网络学习空间模型的构建围绕学校“三自主四结合”教学改革,对学校网络学习空间进行了优化重构,构建基于“三自主四结合”模式的网络学习空间优化模型(图1)。针对“三自主”学习模块,构建自主学习个性化网络学习空间,由传统的学校系统教学网络构成;针对“四结合”学习模块,构建社会关系网络合作学习空间,主要是通过将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学校相关资源进行高效整合,构建广泛的社会关系助学系统。
2.2个性化网络自主学习空间的构建个性化网络自主学习空间的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围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这一目标,利用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推动基于问题、参与型的情景教学、翻转课堂等多种形式的改革。依托尔雅、泛雅等课程平台以及虚拟仿真实验室、创客空间、智慧教室等新样态学习环境,为网络学习空间的优化奠定基础。通过学习空间样态创新,促进教与学组织结构的样态创新,在发展之初呈现出多种样态并存、不断推陈出新的状态,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习革命,比如催生了SPOC、虚拟仿真实训等“金课”建设。
个性化网络自主学习空间的构建关键在于:一是传统课堂与网络课堂的有机融合。要戒除“两张皮”现象,即传统课堂需强化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加强与网络平台有机融合,重构传统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的协调性,加强空间的灵敏度,优化个性化自主学习环境,为学生创造更完美流畅的学习体验。二是个性化学习课程体系的优化与重构。课程模块设置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依据学生学习活动和学习资源的选择偏好,选择和设定相关活动与资源,并赋予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包括更灵活的学习时间安排、更多元有层次的课程模块资源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情况,自主调节难度、自主选择方向、开展个性化深度学习。
2.3社会关系网络合作学习空间的构建社会关系互助网络学习空间是联合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多方社会力量,共同构建教学产业融合空间、教学科研融合空间、教学创业融合空间和教学竞赛融合空间4个融合空间,依托企业工作室、大师工作室、专业群技术技能平台以及职教云平台等平台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开展更多基于网络的在线教学服务、互助、评价、研创等活动。
社会关系网络合作学习空间的构建关键在于:一是全面整合教学资源。应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专业进行改造,重视专业发展和数字经济相结合的新需求。瞄准农业产业高端,各个专业联合产业龙头企业,针对典型工作岗位,将农业生产信息技术、装备技术、生产新技术及新标准、新规范等融入教学内容,开发模块化课程和配套的活页教材,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和立体化教材,针对农业生产关键技术和重要知识点,共同开发虚拟仿真实训项目等教学资源。二是创新扩建社会参与教学空间。“名企联姻”共建工作室、专业群技术技能平台、农业职教云平台等,成立由专业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和学生组成的研发创新团队,解决生产一线的关键技术难题和技术应用问题,比如构建猪繁育大师工作室和企业工作室、农机维修大师工作室,农业无人机、电子商务等大师和企业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