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甘南藏族自治州乡村旅游产学融合研究
作者: 王永强 敏忠秀 赵进国 李惠惠
摘要 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乡村旅游人力资源为研究对象,运用抽样调查研究方法,对甘南藏族自治州乡村旅游人口学特征、学缘结构、职务背景结构等人力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根据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相关精神,结合甘南州“一十百千万”乡村旅游工程项目以及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基于旅游产学融合视角,分析了乡村旅游产学融合现状、经营观念、培训效果、语言交流等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产学研融合、人才交流、培训质量提升、民族乡土人才开发与“留人”机制构建等对策。
关键词 乡村旅游;产学融合;人力资源;现状;问题;对策建议;甘南藏族自治州
中图分类号 F 30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14-0121-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4.029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tudy on the Integration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 Gannan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WANG Yong-qiang,MIN Zhong-xiu,ZHAO Jin-guo et al
(Department of History and Culture,Gansu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Hezuo,Gansu 747000)
Abstract Taking the rural tourism human resources of Gannan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as the research subjec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tourism human resources in Gannan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such as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cademic structure, job background structure, etc.According to the spirit of the National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combined with Gannan rural tourism project “to build one tourism service center,15 national cultural tourism benchmark villages, 100 provincial first-class all-round tourism professional villages, 1 000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ell-off villages with tourism function, and 10 000 boutique and star rated farmhouses” and related academic research result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ntegration between tourism industry and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gration between rural tourism industry and education, operation philosophy,training effectiveness,language communication barriers and other issues.According to above-mentioned problems,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rural tourism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re proposed such as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university and research, talent exchange, training quality improvement, national and local talent development and retention mechanism.
Key words Rural tourism;Integration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education;Human resources;Actuality;Problems;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Gannan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1月农业部发布了农发〔2017〕1号文件《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将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农村经济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2017 年 10 月 18 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此战略于 2018 年 2 月 4 日写入党章,为新时代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全面实现小康”的战略目标指明了方向。为进一步释放乡村旅游在助力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促进乡村振兴方面的作用,2018年底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推出了“一十百千万”乡村旅游工程项目,就创建文化旅游标杆村、全域旅游专业村、生态文明小康村、精品民俗和农牧家乐作出战略部署。按照部署要求,甘南州要在“十四五”末旅游人数和综合收入分别达到2 400万人次和120亿元[1]。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1 文献回顾
通过对2002—2019年文献的梳理发现,国内学者对我国乡村旅游人力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为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发展现状研究[2-6]。麻学锋[2]通过对湘西凤凰核心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发展实地调查研究发现,该地域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存在总量严重不足、乡土人才匮乏、结构不合理以及管理者缺乏基本的旅游管理素养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发展对策;白清平[3]就我国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发展现状概述了3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并提出了3个针对性的解决途径。其次为“三农”问题中农民就业与乡村旅游开发关系研究。马艳霞[7]研究了西部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提出发展旅游经济是解决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题的最佳劳动力转移模式。石龙[8]以山东省马踏湖旅游区为实证对象,从乡村旅游就业四大动力系统,即乡村旅游就业需求系统、乡村旅游就业供给系统、乡村旅游就业媒介系统、乡村旅游就业支持系统研究了乡村旅游就业问题。邓小海[9]、胡柳[10]以乌蒙山片区和湖北恩施为实证对象研究了我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问题。母先莉[11]以山沟沟景区的乡村旅游为对象,研究了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问题。再次,部分学者立足于人力资本理论,探讨了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中的资本投资问题。最后,少数学者立足于区域、民族研究了偏远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中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现状。范莉娜[12]在贵州省布依学会布依文化与旅游专题研讨会上,以贞丰县为例,就布依族地区的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李雪花[13]、董颖等[14]从人力资本理论视角出发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中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及原因。
综观当前我国乡村旅游人力资源相关研究文献,发现针对“三农”问题、精准扶贫问题、现状问题的研究居多,针对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人力资源问题的研究文献相对缺乏,该研究所论述的甘南藏族自治州乡村旅游人力资源现状研究成果寥寥无几。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汇地带,地貌形态多样,夏季气候凉爽。为藏族聚居、多民族交错杂居的多民族安多藏文化中心之一。从地利角度和文脉角度分析,甘南具有发展乡村旅游业的优势条件。随着甘南旅游业的深度发展,乡村旅游成为甘南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2010年舟曲县利用秀丽的自然风光和别具特色的藏汉民族民俗文化,依托“藏乡江南,泉城舟曲”旅游品牌,扶持开办了65家具有民俗风情和地方特色的“农家乐”“林家乐”。合作市充分利用优势交通资源,在“213”国道沿线及周边草原上扶持成交农牧民开办了20户“臧家乐”和“牧家乐”。卓尼县亦扶持开办了20余家农家乐和牧家乐。迭部县在益哇、电尕等地扶持建设30户“臧家乐”。玛曲县围绕民俗文化和草原湿地资源,推出了“游牧生态民俗文化”“原生态湿地观光”“牧家乐”骑马游等精品旅游产品。临潭、碌曲、夏河亦对原有的农、牧、林家乐进行了改造升级。
2011年,甘南州委、州政府制定并颁发了《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推动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责成州扶贫办、州农牧局、各县市政府、州旅游局通力合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景区、林区、郊区四周为重点,积极创建“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特”的乡村旅游品牌。“十二五”期间,重点扶持冶力关、郎木寺、桑科等40个专业旅游村,1 000户农、牧、林家乐。至2018年通过采取政策指导、项目扶持、惠农贷款、免费培训等方式,大力扶持农牧家乐,现已有农牧家乐1 112户,其中星级农牧家乐110户[15]。
甘南藏族自治州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乡村旅游专业人力资源的支撑。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甘南藏族自治州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及管理经营人员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过程中共发放了200份调查问卷,收回180份,其中有效答卷145份。通过定量分析方法对甘南藏族自治州乡村旅游从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甘南藏族自治州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期为政府、企业提供理论依据,推动甘南藏族自治州乡村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 甘南州乡村旅游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2.1 人口学特征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在样本性别结构中,男性为107人,占73.79%;女性为38人,占26.21%。民族结构中,藏族113人,占77.93%;汉族29人,占20.00%;回族3人,占2.07%。统计显示,甘南州乡村旅游人力资源队伍是一支年轻化的藏族为主、年龄结构呈正态分布的队伍。男性及21~39岁人口占绝对数量说明:一方面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甘南州乡村经济正在发生结构性转变,乡村主要劳动力人口从第一产业逐渐转向第三产业;另一方面通过发展乡村旅游,青壮年劳动力亦在发生流向转变。两个转变对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具有深远的影响,与王娟[16]对山东枣庄乡村旅游人力资源调查结果相比较具有更积极的意义。
2.2 学缘结构分析 在对甘南藏族自治州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学缘结构分析时发现,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17人,占11.72%,初中学历17人,占11.72%,高中或中专20人,占13.79%,大专53人,占25.52%,本科以上38人,占26.21%。因该抽样调查主要由对象为业务骨干、农(牧)家乐企业经营者、村镇基层干部,学历结构与实际全部从业人数应有较大出入,该项数据仅作为学缘结构分析用图。通过对调查对象的学缘结构分析发现,在甘南州乡村旅游经营者和管理者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者专业背景呈现多元化现象,涉及专业有汽修、畜牧兽医、行政管理、物流管理、小学教育、法律事务、动物科学、思想政治教育、计算机应用与技术专业、公共事务管理、物业管理、园艺林果、藏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等专业。学科门类涉及文学、教育学、工学、法学、管理学、理学等,但与乡村旅游直接相关的旅游管理专业人员仅为2人。把多勋等[17]研究指出,近年来,甘南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随之而来的是旅游人才紧缺、人才结构不合理、管理者队伍学历偏低、人才开发工作的不平衡性等问题越来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