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引诱剂对草地贪夜蛾的诱集与防治效果

作者: 李红卫 师科 太一梅 罗嵘 李向永 谌爱东 于艳雪

不同引诱剂对草地贪夜蛾的诱集与防治效果0

摘要 比较了检科智创(北京)(JK)以及ZJ、GR3家生物科技公司研发的草地贪夜蛾引诱剂在云南石林地区对草地贪夜蛾的田间诱捕效果,并进行防治效果调查。结果表明,JK、GR引诱剂具有长持效期特点,在60 d后仍具有较强的引诱效果,且JK引诱剂兼具引诱效果稳定特点,ZJ引诱剂在40 d后引诱效果较差;利用JK引诱剂进行草地贪夜蛾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0 d后使用引诱剂的试验组玉米叶片被害株率68.98%,未用引诱剂的对照组玉米叶片被害株率44.16%。60 d后使用引诱剂的试验组玉米雌穗被害率69.88%,未用引诱剂的对照组玉米雌穗被害率60.16%,显著低于试验组。表明引诱剂可以有效地对草地贪夜蛾种群开展监测,但在利用其控制种群数量、降低危害程度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玉米;引诱剂;绿色防控

中图分类号 S 433.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14-0131-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4.03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ttracting and Controlling Effects of Different Attractants on the Population of  Spodoptera frugiperda

LIHong-wei1,SHIKe2,TAIYi-mei3et al

(1.Institute of Plan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Chinese Academy of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Beijing 100176;2.IQII (Beijing) Biotechnology Co.,Ltd.,Beijing 101318;3.Kunming Plant Protection and Inspection Station,Kunming,Yunnan650500)

Abstract The attractant developed by JK,ZJ,GR Biotechnology Co., Ltd., were used to test the field trap-catching and control effects of the attractant on  Spodoptera frugiperda  in Shilin area of Yunnan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JK and GR attractant ha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ng duration,meanwhile, JK attractant ha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able attractant effect, and ZJ attractant had poor attractant effect after 40 days. In the experiment of using attractant to control the moth, the damage rate of maize leaves in control group without attractant (44.16%)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reatment group (68.98%) after 30 days, and the damage rate of corn silk in blank group (60.16%)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69.88%) after 60 day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ttractant could be used to monitor the population of  Spodoptera frugiperda  effectively, but further research was needed to control the population.

Key words  Spodoptera frugiperda; Maize;Attractant;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草地贪夜蛾 [Spodoptera furgiperda  (J.E.Smith)]又称秋黏虫,2019年1月首次入侵我国云南江城地区[1-2],随后逐渐蔓延至全国大部分地区[3],严重威胁了我国农业生态安全,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了重大影响。准确有效的虫情测报是植物保护工作的基础,可在后续防控工作中起着信息分析和指导决策的作用[4]。目前,国内外草地贪夜蛾的监测工作主要包括雷达监测、灯光监测、性诱剂监测、分子标记等方法[5-13]。为了掌握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动态,国内多家公司推出了性诱剂产品并推广应用,对监测草地贪夜蛾的发生情况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尚未见性信息素引诱剂产品对田间虫口数量、玉米为害情况等防治效果的报道,为填补此空白,笔者在评估了检科智创(北京)(JK)、ZJ、GR 3家生物公司信息素引诱剂对草地贪夜蛾的田间监测效果的基础上,研究了引诱剂对草地贪夜蛾的田间防治效果,旨在为绿色防控产品的研发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在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鹿阜街道上蒲草村大菜子地(103.3°E,24.7°N)。试验地地势平坦,土壤肥力中等。

1.2 试验材料

玉米品种为林新8号,株距30 cm,行距80 cm。面积约1.33 hm2。

供试诱芯分别采购于检科智创(北京)(诱芯简称JK)、ZJ、GR 3家生物科技公司,试验前诱芯密封保存于4 ℃冰箱中。

桶型多功能诱捕器及支撑杆由检科智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安装简单便捷,属于封闭式可循环使用诱捕器。

1.3 试验方法

1.3.1 引诱剂对草地贪夜蛾的诱捕效果。2020年7月14日至9月14日,共设置15个诱捕器并编号JK-1、2、3、4、5和ZJ-1、2、3、4、5以及GR-1、2、3、4、5,诱捕器悬挂高度较植株冠层略高,随植株生长升高,诱捕器间距15 m,完全随机排列。7月29日喷施5%甲维盐补充药剂剂型150 g/hm2。试验开始后第10、20、30、40、50、60天记录每个诱捕器中的诱虫量并清除。

1.3.2 JK引诱剂对草地贪夜蛾危害玉米情况的影响。

试验设置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试验同时进行。试验组试验地共放置40个含JK引诱剂的诱捕器,对照组试验地未放置诱捕器,其他条件与试验组相同。并于7月14日、7月24日、8月4日、8月14日调查玉米叶片危害情况,即放置诱捕器后的第0、10、20、30天。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地分别随机取5个样点,每样点调查30~130株玉米,调查玉米被害情况,记载被害株数及程度,计算危害株率。60 d调查玉米雌穗的被害情况,估计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1.4 数据处理 采用 Graphpad Prism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危害株率进行双尾 unpaired-test 方差分析。危害株率=(各级危害株数之和/总调查株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3种不同引诱剂对草地贪夜蛾的田间诱捕效果

由图1可知,调查共持续60 d,3种供试信息素诱蛾量在40 d内均有较好的效果,短时间内均可起到监测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的作用;随着时间增加,50 d诱芯JK引诱数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诱剂,且该诱剂稳定性强,60 d后JK与GR诱剂无显著差异,均高于ZJ诱剂。综合比较3种不同引诱剂,JK及GR诱剂具有引诱时间长,且JK诱剂兼顾引诱害虫稳定的特点,符合长效监测(大于60 d)的特点。

2.2 JK引诱剂对草地贪夜蛾危害玉米情况的影响

由图2可知,在放置引诱剂0、10、20 d后,试验防治区域与对照区域玉米被害株率无显著差异,放置引诱剂30 d后,防治区域试验组的被害株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同时试验组在20、30 d危害株率显著高于10 d,30与20 d危害株率无显著差异;对照组0、10、20、30 d危害株率均无显著差异。根据防治效果数据分析,前期试验区危害株率与对照区无显著差异,30 d后,由于引诱剂的存在,会吸引其他雄性草地贪夜蛾,增加试验区草地贪夜蛾数量,增加交配概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试验区危害株率相应增加。60 d后调查玉米雌穗被害株,由图3可知,试验组玉米雌穗被害株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30 d 玉米叶片危害株率结果一致。

3 讨论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新的重要农业入侵害虫。及时的监测不仅有助于了解该虫的危害程度、指导防治工作,同时还能够对防治效果进行准确评估。该研究评估了检科智创(JK)、ZJ、GR 3家生物公司研发的信息素引诱剂对草地贪夜蛾的监测诱捕效果以及测试了JK诱剂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JK诱剂产品具有良好的监测效果,具有监测时间长、效果稳定、引诱靶标害虫效果明显的特点,诱芯使用60 d后仍具有很强的引诱效果。在防治试验中,由于引诱剂的存在,会吸引其他雄性草地贪夜蛾,增加草地贪夜蛾数量,增加交配产卵概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试验区危害株率相应增加,因此需要其他改进措施,可在未来的试验中参照水稻二化螟的防治试验,与不使用任何防治措施的对照相比,增产率为20.74%[14]。

目前在大田信息素防治中,使用高浓度性信息素迷向法是一种成熟有效的防治方法。迷向法可对靶标害虫进行防治,干扰雄成虫飞行方向,使其丧失寻找雌虫的能力,降低雌雄之间的交配概率,从而降低产卵量,下一代昆虫数目骤减,达到减少害虫种群数量的目的。 因专一性,且具有高效、敏感,不伤害有益生物,不造成环境污染等特点[15-16],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梨小食心虫、二化螟、苹果蠹蛾等迷向丝能有效抑制昆虫种群,迅速降低后代虫口密度,防治虫害效果明显[17-19]。然而,迷向法需要高浓度、大剂量、高密度的特点使其存在使用成本偏高等问题,生产上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利用昆虫信息素加诱虫板防治茶园等害虫,其防治效果好、见效快、方便实用,且对环境没有任何不良影响,是生产无农药残留绿色食品的首选产品[20]。在草地贪夜蛾未来的研究中,迷向剂将在该研究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已有成熟产品进行调配,进一步提高田间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效果。

近年来,国内外也开展了关于信息素与化学不育剂、病毒、细菌等配合使用进行害虫防治的研究,用信息素将害虫诱来,使其与不育剂、病毒、细菌等接触,然后飞去与其他昆虫接触交配,这样对其种群造成的损害比当场杀死大得多[21]。后续对草地贪夜蛾的综合防控亦可考虑引用上述新思路进行深入研究。

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给农业生产带来了重大挑战,但也是一个推动植物保护工作创新发展的机遇。我国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将凝聚广大植物保护工作者的共识,要用最先进的科技服务支撑绿色防控工作,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

参考文献

[1]SPARKS A N.A review of the biology of the fall armyworm[J].The Florida entomologist,1979,62(2):82-8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