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农户耕种意愿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作者: 何迎台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城郊土地利用多元化和人口大量外出务工,土地价值攀升与农户耕种意愿不强、城郊农村可耕地闲置同时并存。农户作为土地耕种的主体和农业规模经营的主要承担者,其耕种意愿直接影响土地利用和城郊农业发展。选取长沙市城郊农村地区农户为研究对象,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探究城郊农户耕种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城郊农户的耕种意愿总体较低,只有56.16%的农户愿意耕种;外出收入和耕种面积对城郊农户耕种意愿具有显著影响。结合城郊区位特点和外部政策条件,从对接同城社区需求、结合耕种面积进行政策扶持及完善农业生产配套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升耕种意愿,激发城郊农户投身农业生产,进而提高城郊土地利用率,以期解决城郊土地闲置问题,实现城郊农业的高效益、高技术、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城郊农户耕种意愿;Logistic回归;影响因素;城郊区位特性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14-0186-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4.04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ural Households’ Willingness to Cultivate in Suburban Areas—A Case Study of Changsha City
HE Ying-tai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00)
Abstract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urbanization, land use in suburban areas is diversified and a large number of people go out for work. The increase of land value coexists with farmers’ weak willingness to farm and idle arable land in suburban areas. As the main body of land cultivation and the main undertakers of agricultural scale operation, farmers’ willingness to cultivate directly affects land use and suburba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farmers in suburban rural areas of Changsha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a binary Logistic model was constructe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ural farmers’ willingness to cultivate in suburban area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ural households’ willingness to farm was low, only 56.16% of them were willing to farm. Rural income and farming area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rural farmers’ willingness to farm. Based on the lo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uburban areas and external policy conditions, rural farmers in suburban areas will be stimulated to participate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by enhancing their willingness to cultivate from the aspects of connecting with the needs of urban communities, providing policy support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ultivated area, and improving the supporting infrastructure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land in suburban areas, so as to solve the idle land problem in suburban areas, realiz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efficiency, high technology and high quality of suburban agriculture.
Key words Suburban farmers’ willingness to farm;Logistic regression;Influencing factors;Suburban location characteristics
我国现代城郊农业区兼有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等复杂功能,土地价值高;但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衍生的土地待价而沽和城郊人口的大量外出,导致城郊可耕地闲置,部分城郊地区耕地弃耕撂荒等问题日益突出。耕地作为一种稀缺性的不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是影响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城郊土地价值攀升明显高于其他农村地区,但城郊土地资源闲置浪费却与其他农村地区相似,导致城郊土地资源难以高效利用实现其价值。为探寻这一反常现象背后的原因,笔者深入长沙城郊地区进行实践调研,发现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手段很难适用于情况特殊的城郊地区,城郊农户存在耕种意愿不强的现象。
近年来,关于城郊农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郊农业的功能演变、功能定位和发展模式等方面。一是从多维度分析城郊地带的耦合机制,以构建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多中心、多层次的中国式现代城郊农业功能区系统[1];从城郊生态功能区产业化发展水平低下的原因分析,提出了城郊农业生态功能区健康发展方式[2]。二是分析现代城郊农业的特点和优势,重点讨论现代城郊农业的功能定位问题[3],认为传统的城郊农业功能已不再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功能互补,功能定位向生产、经济、生态、文化及景观等方向转移[4-5]。三是通过分析健康城镇化与城郊农业发展的经验和趋势,探索中国城乡互助农业的机遇、实践和挑战,构想城郊农业未来发展模式[6];同时有学者提出未来城郊农业的发展方向将往都市农业转变[7]。现有研究成果为城郊地区农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理论指导,但关于城郊农户耕种意愿方面的研究较少。城郊农户作为城郊农业活动的主要微观主体,其行为直接影响城郊耕地的利用效果以及城郊农村经济发展。然而,现有农户耕种意愿的相关研究并未将城郊和其他农村地区进行区分。通过实地调查发现,由于城郊地区的特殊性,原有农户耕种意愿的研究并不适用于城郊地区。
鉴于此,该研究聚焦于城郊农户耕种意愿问题,通过对长沙市城郊地区的实地走访和问卷调研,构建了城郊农户耕种意愿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城郊农户耕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提出提高城郊农户耕种意愿的相关建议,激发城郊农户投身农业生产,进而提高城郊土地利用率,为解决城郊土地资源浪费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1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城郊农户作为耕地的使用主体,农业生产活动的组织者决策者,其耕种行为将直接影响城郊耕地的使用情况和农业的发展前景。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指出个体行为意愿对行为的产生具有导向性[8]。因此城郊农户耕种意愿对耕种行为具有指导性作用,而耕种意愿作为农户是否从事农业活动的一种主观意向,往往会受到多重现实因素的影响。近年来,由于城郊地区城市化、产业化及区位特点,影响城郊农户耕种意愿的因素具有复杂性。因此,该研究从理论上构建了城郊农户耕种意愿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并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1.1 农户家庭情况与城郊农户耕种意愿
农户家庭情况往往包括家庭总人口,农业劳动力梳理,农业劳动力的年龄及家庭收入情况。农户在获得比外出务工收入更高的农业收益时,偏好于增加耕地的劳动力等多个要素的投入[9-10];即当农业收入高于外出收入或家庭中务农人数较多时,农户一般呈现出耕种意愿度更高的特点。有学者同样指出非农收入比重较低的农户更渴望提高农业收入[11];同样家庭劳动力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农户农业生产方式,务农人数越多耕种意愿更强[11]。据此提出以下假设:
H1:务农人数对城郊农户耕种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
H2:农户外出收入(非农业经营收入)对城郊农户耕种意愿有显著反向影响。
1.2 土地状况与城郊农户耕种意愿 土地作为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和主要成本投入,土地流转价格将直接影响到农户的前期投入成本。机械化条件和土地稳定性是农户耕种意愿的直接影响因素[12],机械化条件和土地稳定性受到土地的细碎化程度、土地流转价格、征收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土地细碎化和流转价格会对耕种意愿造成影响。考虑到城郊土地征收频率更高的特点,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数据显示我国被征地农民群体就业分化明显,总体就业质量良好,这类农户一般会享受经济补偿和社会保障(就业保障)[13],其经济条件普遍较好且务农劳动力偏少,耕种意愿往往不强。据此提出以下假设:
H3:土地细碎化程度对城郊农户耕种意愿有显著反向影响。
H4:土地流转价格对城郊农户耕种意愿有显著反向影响。
H5:土地是否征收对城郊农户耕种意愿有显著反向影响。
1.3 耕种面积与城郊农户耕种意愿 面积是农业经营规模的外在表现和评价指标之一。小规模分散经营可以使得农民维持温饱,但却难以显著提高农民生产效益水平[14]。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农民不再满足小规模经营,主观上想通过扩大种植面积,以求获得更高的回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成为农业转型与现代化发展的有效路径[15]。一方面,生产规模的扩大,使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降低和收益增加,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意味着规模经营的农户将获得更多的农业收益报酬。另一方面,产生要素的进一步投入意味着农户将付出更多的机会成本。根据上述讨论,提出以下假设:
H6:现有实际耕种面积对城郊农户耕种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该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长沙市中心为原点,在距离长沙市中心15~25 km圆环内的城郊地区采取2种方式收取调研数据,以便数据相互验证,可信度更高。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农户基本情况、土地基本情况和农户耕种意愿3个部分。为保证问卷质量,采取入户调查的方法,在长沙市城郊不同方向随机选取了3个行政村。共回收问卷数113份,剔除数据存在缺失或明显不符合逻辑的问卷后,有效问卷73份。73份农户样本中未流转可耕种总面积13.613 hm2,其中实际种植总面积10.403 hm2,可耕地利用率只有76.4%,城郊土地资源利用有待提高,具体样本特征见表1。
2.2 计量模型的设定
为了更加清晰简明地估算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城郊农户耕种意愿的影响,该研究将被解释变量分为“愿意”和“不愿意”两种情况,具备0~1分布特点。故选用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对影响城郊农户耕种意愿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统计学要求样本量应达到解释变量数目的5~10倍,现有样本量是解释变量的12.16倍满足样本条件,模型构建过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