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绿洲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作者: 吕晶晶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绿洲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探讨0

摘要 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绿洲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作为探讨的案例对象,在分析其现状发展的基础上,找到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建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绿洲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滴灌设备首次投入较大,生产成本过高;生态林持续退化;地膜的残膜污染;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化水平不高等5个方面的问题。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绿洲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政府对滴灌、喷灌等节水设备给予补助;保证生态用水量,扩大生态林覆盖;提高主体责任,促进残膜回收,推进兵团农业经济结构升级;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

关键词 绿洲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中图分类号 F 323.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14-0241-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4.05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Discuss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asis Ecological Agriculture in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

L Jing-j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Tarim University,Alaer,Xinjiang 843300)

Abstract Tak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asis ecological agriculture in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 as the case object of discussion,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its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it find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argete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for the problems. In terms of research conclusion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in the oasis of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 mainly include large initial investment in drip irrigation equipment, high production costs, continuous degradation of ecological forests, residual film pollution of plastic film, unreasonable agricultural economic structure,low industrialization level.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the proposal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oasis ecological agriculture of the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 are put forward, mainly including the government’s subsidies for water-saving equipment such as drip irrigation and sprinkler irrigation;ensure the ecological water consumption,expand the coverage of ecological forests;improve the main responsibility,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residual film, promote the upgrading of the XPCC’s agricultural economic structure, and actively promote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Key words Oasis ecological agriculture;Sustainable development;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

目前,我国的农业发展面临着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迫切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去改善,尤其是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至此农业可持续发展已经提上了日程。2019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开展“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的工作,将以此次试验示范区创建为契机,大力向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方向去发展,走出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1]。但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影响了其健康快速的可持续发展。

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绿洲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

1.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基本概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我国的行政体制中有着非常特殊的定位,重点承担了边疆地区管理和屯垦的特殊使命,在行政管理方面受到中央和自治区政府的双重领导[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主要的生产形式就是分布在全新疆范围内的各个农牧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的管理中心位于乌鲁木齐,在各地都有独立的行政管理机构[3]。具体来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农牧团场主要位于绿洲、盆地以及河谷等具备一定生产条件的地区,在具备发展特色农牧业的优势,同时生态的环境相对比较脆弱,对于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较高的要求。

1.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绿洲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1.2.1 自然环境分析。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绿洲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环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气候资源成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绿洲生态农业的特色林果的发展的基础,但是较强的风蚀作用成为主要农业灾害。兵团地处新疆境内,属于干旱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该区气候主要特点是气候干燥、降水量相对较少、昼夜温差大等。光照作用充足和温差较大的地区植物的糖分积累相对较高[4]。知名的阿克苏苹果就是典型的例子,比常规苹果的甜度高了接近30%。因此,依据新疆地区的这一特性,特色林果业的发展成为新疆地区的重要选择。但是由于西北地区干旱,植被覆盖率较低,加上地处内陆,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等问题,使得频发的风沙灾害成为该地区农业损失的重要因素[5]。

二是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导致农业难以实现高效稳定的生产。由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分布在新疆各地,加上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干旱区域,降水量相对较少,蒸发量较大,水资源十分珍贵,这就直接导致了新疆水资源分布不均匀[6]。以2020年为例,北疆、南疆和东疆的年平均降水量分别为249.6、68.23和31.69 mm,相较于2019年北疆地区降水量增加了71.7%,而南疆和东疆地区的年降水量却分别下降了41.2%、41.6%。因此,时间和空间的不稳定就直接导致了生产建设兵团的农业难以实现高效稳定的生产。

三是生物资源丰富多样,但生态环境脆弱。新疆地广人稀,兵团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丰富,尤其是人均经济作物产量位于全国前列,如棉花和瓜果的人均产量均排名全国第一[7]。但是由于气候干旱,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一旦地表环境受到破坏,就很难进行修复。因此,对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来讲,必须把农业的发展与可持续的理念密切地融合到一起,才能实现良性循环[8]。

1.2.2 经济环境分析

(1)农业成为兵团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根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官方统计机构发布的2020年统计公报显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年GDP为2 90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的产值达673.77亿元,第一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为23.2%(图1),由此可见第一产业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由图2可知,2016—2020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花产量也在不断提升,从2016年的162.81万t上升至2020年的213.41万t,年均增长约为7.77%,增长速度较快。由此可见棉花产业在整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2)兵团生态农业技术发展较快,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兵团在农业科技装备、技术和人才上具有雄厚的科技水平。精准农业技术体系基本建立,遥感技术、滴灌自动化控制系统等信息化技术已综合运用于农业生产。兵团农机装备总动力持续增加,2020年兵团生态农业机械总动力达710万kW(图3),为“十三五”规划指标的112%。农机新技术推广成效显著,棉花机械采收面积超过16万hm2,采棉机保有量900台左右,以机采棉为代表的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突破了兵团生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瓶颈制约,收获作业机械化水平超过50%。

1.3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绿洲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类型分析

兵团绿洲生态农业以灌溉技术为主要分类,可分为常规灌溉(即大水漫灌)和节水灌溉(图4)。伴随兵团生态农业的不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兵团绿洲生态农业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滴灌技术为核心的生产模式,其中以滴灌技术为核心的大田农业生产模式、特色林果农业生产模式和设施农业生产模式成为兵团绿洲生态农业发展中的亮点(图5)。

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绿洲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滴灌设备首次投入较大,生产成本过高

滴灌技术起源于发达国家,由于技术含量较高,主要应用于花卉、蔬菜以及高附加值的水果等农作物的生产,投资也相对较大[9]。欧美发达国家实践已经证明,滴灌技术在干旱缺水的地区能够很好地解决农作物灌溉的问题,因此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1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知名企业天业集团通过对滴灌技术进行应用创新,最大程度将设备与相关配套设施的成本降到最低,但是初期投入仍然较大,农户的负担仍然较大,这些都是推广滴灌技术的障碍。

2.2 生态林持续退化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比较粗糙,由于技术限制通常会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需要的水资源量比较大,同时水资源还可以渗透到周边的生态林,对于生态林的生长也有比较好的促进作用[11]。但是采用了滴灌技术以后,周边的生态林能够得到水分就会比较少,对生态林的成长是不利的,一旦降水量不能有效补给,就会导致生态林大面积退化,造成比较严重的生态问题[11]。

2.3 地膜残膜污染

地膜的使用是农业发展的一大进步,尤其是在滴灌技术中,可以有效减少蒸发,保护农作物生长需要的水分,同时地膜技术和产品的大力推广应用,在兵团处于温差比较大的地区,可以避免由于温差过大导致的农作物被冻死的现象[12]。但是由于技术和成本的限制,当前使用的地膜成本较高,而且材料本身都是不可降解的,加上无法有效回收和利用,很容易导致地膜对土壤的污染。残留的地膜对农作物在生长初期都产生危害,同时对后续农作物的生长也是不利的,最终会导致比较严重的生态问题[13]。

2.4 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现有的农业经济结构一直都以种植业为主,同时由于棉花的需求量最大,产值也是最高的,这就使得棉花的种植面积是最大的,这就会导致其他农业,如畜牧业占比就会比较低,这就会造成一定的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情况。

2.5 产业化水平不高

产业化水平高低与农业经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14]。目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农产品的深加工方面严重不足,很多时候对外提供的都是初级农产品,产品附加值较低,这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尤其是对可持续发展的后续投入不足。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